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酒喝得开心?喜酒。见证一对新人走进婚姻的殿堂。什么酒喝得闹心?喜酒。等双方一批一批客人到齐就座,等得头昏;等司仪一套一套程序走完开席,饿得头昏。
婚礼成“昏礼”,婚宴成“昏宴”,差不多是现代人的共识:以其昏昏,使人昏昏。不过,在强大的文化惯性之下,人们往往有着极强的耐心和韧性:一生一次,随大流吧;都不容易,来都来了。
婚礼,多数人一生一次。但是,你参加别人的婚礼,可能会有N次。最终在你记忆自动筛选之后留下印象的,只是那些特别的、温情的细节。
家乡好友老殷,素来对婚俗套路反感。他不能改变别人,只有改造自己。女儿结婚时,他在小城东台率先做了一番改革。一是首创“乱坐”:不指定座位,没有“领导”“同事”“同学”“亲友”之分组,来宾一律自由组合。二是简化流程。婚礼一开始,他就登台举杯,敬酒词也是极简风格:在国内外一片大好形势下,在辞旧迎新的大喜日子里,迎来我女儿的婚礼,感谢大家顶风冒雨来到现场。今天本来要讲五个问题,但为了节约时间,改进文风,转变作风,只讲三个问题……老殷抛弃所有常用形容词,赢得台下笑声一片、掌声四起。
80后同事小丹在南京操办的婚礼带给来宾不小的惊喜。主持人介绍新人登场后,接着一般是有些肉麻的表白环节,而她的老公,理工男,突然拿出一本荣誉证书,内页只有抬头和落款。抬头是他的姓名,落款是她的名字,其他一片空白。老公说:希望我们结伴走过五十年的时候,你能亲手写上评语,然后把这本证书颁发给我……
当年,电视上刚刚热播过《金婚》,那张空白证书,更让人有共情、共鸣。
别人的婚礼上,我也常常是编外的“气氛组”。早些年前,电视台栏目组小同事结婚,我便开始琢磨怎么让他们的婚礼有点个性,怎么在固定婚庆套路里有点亮色。婚礼,不就等于一档直播类节目吗?一顿胡乱联想,大脑屏幕上浮现一副副大红春联。我决定挑战一下自己,将新郎新娘的名字嵌进去,量身定制个性化祝福,再请书法大家挥个毫泼个墨,增添几分文化气息。乡友的儿子常适大婚,新娘叫王晨。自感“周郎才尽”,网约几位文化人一起助力,拟制喜联三副。其中通俗直白的一副是:持家有常和适为王;传业贵恒晨夕在勤。假如有婚俗改革先进个人评选,是不是可以考虑给我等一个单项奖?
婚礼,一度被認为是双方家庭经济实力、人脉资源的集中展示。凡事讲礼、偏好攀比的现代人,排场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舞美越来越炫……网民调侃,现代人谈钱伤感情,谈感情伤钱。不过,婚礼只是用来给人“看”的吗?它应当成为当事人一生温暖的记忆,可以有情感的碰撞,可以有文化的融合,至少不应该是现在流行的那种“套话大会”,排场比拼现场。
电视上常常播出一些温暖感人的家庭故事。我发现,主人公回忆往昔时,有个异口同声的说法:我们当年结婚时,没有像样的婚礼,也没有什么礼金……幸福的家庭,原来真有太多相似。看看他们欣慰满足的神态,想想现代人结婚时的心态,扪心自问:当我们感慨压力越来越大、活得越来越累时,有多少人思考过生活的意义,真正为自己而活呢?
【原载《中国青年报》,本刊标题有改动】
婚礼成“昏礼”,婚宴成“昏宴”,差不多是现代人的共识:以其昏昏,使人昏昏。不过,在强大的文化惯性之下,人们往往有着极强的耐心和韧性:一生一次,随大流吧;都不容易,来都来了。
婚礼,多数人一生一次。但是,你参加别人的婚礼,可能会有N次。最终在你记忆自动筛选之后留下印象的,只是那些特别的、温情的细节。
家乡好友老殷,素来对婚俗套路反感。他不能改变别人,只有改造自己。女儿结婚时,他在小城东台率先做了一番改革。一是首创“乱坐”:不指定座位,没有“领导”“同事”“同学”“亲友”之分组,来宾一律自由组合。二是简化流程。婚礼一开始,他就登台举杯,敬酒词也是极简风格:在国内外一片大好形势下,在辞旧迎新的大喜日子里,迎来我女儿的婚礼,感谢大家顶风冒雨来到现场。今天本来要讲五个问题,但为了节约时间,改进文风,转变作风,只讲三个问题……老殷抛弃所有常用形容词,赢得台下笑声一片、掌声四起。
80后同事小丹在南京操办的婚礼带给来宾不小的惊喜。主持人介绍新人登场后,接着一般是有些肉麻的表白环节,而她的老公,理工男,突然拿出一本荣誉证书,内页只有抬头和落款。抬头是他的姓名,落款是她的名字,其他一片空白。老公说:希望我们结伴走过五十年的时候,你能亲手写上评语,然后把这本证书颁发给我……
当年,电视上刚刚热播过《金婚》,那张空白证书,更让人有共情、共鸣。
别人的婚礼上,我也常常是编外的“气氛组”。早些年前,电视台栏目组小同事结婚,我便开始琢磨怎么让他们的婚礼有点个性,怎么在固定婚庆套路里有点亮色。婚礼,不就等于一档直播类节目吗?一顿胡乱联想,大脑屏幕上浮现一副副大红春联。我决定挑战一下自己,将新郎新娘的名字嵌进去,量身定制个性化祝福,再请书法大家挥个毫泼个墨,增添几分文化气息。乡友的儿子常适大婚,新娘叫王晨。自感“周郎才尽”,网约几位文化人一起助力,拟制喜联三副。其中通俗直白的一副是:持家有常和适为王;传业贵恒晨夕在勤。假如有婚俗改革先进个人评选,是不是可以考虑给我等一个单项奖?
婚礼,一度被認为是双方家庭经济实力、人脉资源的集中展示。凡事讲礼、偏好攀比的现代人,排场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舞美越来越炫……网民调侃,现代人谈钱伤感情,谈感情伤钱。不过,婚礼只是用来给人“看”的吗?它应当成为当事人一生温暖的记忆,可以有情感的碰撞,可以有文化的融合,至少不应该是现在流行的那种“套话大会”,排场比拼现场。
电视上常常播出一些温暖感人的家庭故事。我发现,主人公回忆往昔时,有个异口同声的说法:我们当年结婚时,没有像样的婚礼,也没有什么礼金……幸福的家庭,原来真有太多相似。看看他们欣慰满足的神态,想想现代人结婚时的心态,扪心自问:当我们感慨压力越来越大、活得越来越累时,有多少人思考过生活的意义,真正为自己而活呢?
【原载《中国青年报》,本刊标题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