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哲学家康德享年80岁。不要以为活到80岁很寻常,要知道,在他生活的年代,人们的平均寿命只有五十多岁。他的生活里又蕴藏着怎样的长寿秘密呢?
一张时间表过一生
由于先天不足,康德生下来身体很虚弱。小时候,康德整天生病,让父母非常发愁。令人惊讶的是,康德健康地活到了80岁,甚至在78岁时还未放下手中的笔,仍在修改著作《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原理》。
康德一生都没有离开过格尼斯堡,每天都过着同样的生活且极有规律。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极简主义生活的代表。有传记作家这样形容他:“康德的一生就像一个最规则的动词。”
康德的日常生活有非常严格的时间表,每天早上5点起床,为了能够准时起床,他甚至花钱请人叫他起床,虽然每次起床很艰难并且极其不情愿。起床后他喝杯清茶,再抽一斗烟,进入沉思,之后准备讲稿,写作到7点,开始上课,一直上到中午11点,之后继续写作。
然后是午餐时间。康德总是和朋友一起吃饭,因为他认为单独进餐难免同时看书或思考,大脑就无法休息,会影响消化,最终致病;只有宾朋满座,高谈阔论,才有助于暂忘哲学,恢复精力。午餐之时,康德家的座上客有同事、商人、军官、医生和社会名流,但他从不请哲学家,也从不谈哲学。
下午4点他散步,持续一个小时。之后看书,除了晚饭时间,一直看到晚上10点。时间一到,他立刻上床。康德睡觉时铺床和盖被子都有严格的程序。为了保证良好的睡眠,康德认为应该避免过量饮水,这会让人们“睡不好或者睡不沉,因为血液温度由此被降低”。为保障睡眠的连续性,他甚至在夜壶上绑了根绳子,这样晚上起夜就不用点灯下床,直接拽过夜壶即可。
康德每天的生活都是如此,简单且规律,一生不变。康德去世后的许多年,人们要为他写一部传记都显得十分为难,因为实在没有什么好写的。海涅甚至盖棺定论:“康德没什么生活故事,因为他既无生活,也无故事。”
康德认为时间是一种先天直观,不因为经验而发生改变,先验地存在于人的心灵世界。也许,他正是按照自己所阐述的哲学的方式在生活。
小小散步里有大学问
户外散步是康德最喜欢的锻炼项目,他幼时体弱多病,父亲耐心地指导他锻炼身体,使他养成了天天散步的习惯。不管工作多忙,他每天都要坚持散步一小时,一年四季从不间断。他说:“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多运动,能自己照料自己是最大的幸福。”
康德在散步时总是紧闭双唇,只用鼻子呼吸,他认为这是防止疾病从嘴巴侵入身体的方式。在康德看来,散步能使人的感官彻底开放,神游四方,其精彩程度堪比纵横世界的旅行。难怪有人说:“康德所有的伟大历险,都发生在他的头脑中。”
散步过程中,康德拒绝与人交谈,他认为一开口就会打乱自己散步的节奏。他从不跟人一起散步,因为他认为这会使自己不由自主地调整步幅和步速配合朋友,这样就会出汗,而人的体液里含有大量营养,绝不能轻易流失。他也不会进行严肃的思考,只是用这种方式来协调大脑活动和身体活动,从而获得一种平衡。
每天下午4点,康德必出门散步,教堂的钟声随着他迈步出门响起。因此,当时很多人以康德的出现来对表。康德散步不仅定时,而且定点。他永远沿着小菩提树路散步,每天八个来回,一步不多,一步不少。康德去世后,该路被市政府命名为“哲学家之路”。
为了有效地锻炼脚底的血管,康德坚持每天早晚用冷水洗脚。他这样做是为了不使远离心脏的血管衰弱。他一年四季还坚持用冷水洗澡、洗脸,他称此为“最管用的血管体操”。79岁时,康德的左眼完全失明,右眼视力也严重减弱,但他仍坚持拄着手杖到郊外散步,同时始终坚持洗冷水澡。
工作是最好的享受
康德曾言:“最好的享受就是工作。”他认为,追求是力量的源泉,志趣是精神的寄托,“在最坏的情况下,从事你所爱好的事业是最合适的。应当工作,它会使你忘掉忧愁,赢得快乐”。康德曾对年轻人这样劝诫道:“年轻人,你要热爱劳动;要对快乐有所拒斥,这不是为了断绝它们,而是为了尽可能把它们保持在审视之内。”
康德恪守自己定下的准则,“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了更多的乐趣。它们为他带来了平稳而规律的生活流程,其价值对他而言高于一切”。康德认为的健康生活方式,是以工作为中心,追求一种智慧的生活。
在康德看来,合理的生活方式是力量和健康的保证,而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则是最重要的。他说:“情绪上的乐观能使人长寿。”
康德说话风趣、幽默,好开玩笑。他曾说:“不学会幽默和风趣,人就太苦了。”他还这样说道:“人是能笑的动物,应当经常笑,这也是全身运动。”
对于生活中的不顺心、别人的嫉妒与诽谤,康德都坦然处之,该予以还击的就还击,该不理睬的就不理睬。他兴趣广泛,目标明确,精神充实,任何空虚、忧郁、寂寞、无聊都与他无缘。
这种乐观豁达的心态一直保持到他迟暮之年。康德曾说:“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他认为,青年人好比百灵鸟,有他的晨歌;老年人好比夜莺,也该有他的夜曲。康德直到衰老得卧床不起,知道自己即将油尽灯枯,也毫不伤感,仍乐观地说:“小鸟儿飞了,我这只鸟飞走再不回来了。”
尽管康德已经去世这么多年了,他的著作仍是每一位接触哲学的人绕不开的经典,而他的极简生活中所蕴含的生活智慧和长寿秘诀,也被后人津津乐道。
一张时间表过一生
由于先天不足,康德生下来身体很虚弱。小时候,康德整天生病,让父母非常发愁。令人惊讶的是,康德健康地活到了80岁,甚至在78岁时还未放下手中的笔,仍在修改著作《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原理》。
康德一生都没有离开过格尼斯堡,每天都过着同样的生活且极有规律。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极简主义生活的代表。有传记作家这样形容他:“康德的一生就像一个最规则的动词。”
康德的日常生活有非常严格的时间表,每天早上5点起床,为了能够准时起床,他甚至花钱请人叫他起床,虽然每次起床很艰难并且极其不情愿。起床后他喝杯清茶,再抽一斗烟,进入沉思,之后准备讲稿,写作到7点,开始上课,一直上到中午11点,之后继续写作。
然后是午餐时间。康德总是和朋友一起吃饭,因为他认为单独进餐难免同时看书或思考,大脑就无法休息,会影响消化,最终致病;只有宾朋满座,高谈阔论,才有助于暂忘哲学,恢复精力。午餐之时,康德家的座上客有同事、商人、军官、医生和社会名流,但他从不请哲学家,也从不谈哲学。
下午4点他散步,持续一个小时。之后看书,除了晚饭时间,一直看到晚上10点。时间一到,他立刻上床。康德睡觉时铺床和盖被子都有严格的程序。为了保证良好的睡眠,康德认为应该避免过量饮水,这会让人们“睡不好或者睡不沉,因为血液温度由此被降低”。为保障睡眠的连续性,他甚至在夜壶上绑了根绳子,这样晚上起夜就不用点灯下床,直接拽过夜壶即可。
康德每天的生活都是如此,简单且规律,一生不变。康德去世后的许多年,人们要为他写一部传记都显得十分为难,因为实在没有什么好写的。海涅甚至盖棺定论:“康德没什么生活故事,因为他既无生活,也无故事。”
康德认为时间是一种先天直观,不因为经验而发生改变,先验地存在于人的心灵世界。也许,他正是按照自己所阐述的哲学的方式在生活。
小小散步里有大学问
户外散步是康德最喜欢的锻炼项目,他幼时体弱多病,父亲耐心地指导他锻炼身体,使他养成了天天散步的习惯。不管工作多忙,他每天都要坚持散步一小时,一年四季从不间断。他说:“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多运动,能自己照料自己是最大的幸福。”
康德在散步时总是紧闭双唇,只用鼻子呼吸,他认为这是防止疾病从嘴巴侵入身体的方式。在康德看来,散步能使人的感官彻底开放,神游四方,其精彩程度堪比纵横世界的旅行。难怪有人说:“康德所有的伟大历险,都发生在他的头脑中。”
散步过程中,康德拒绝与人交谈,他认为一开口就会打乱自己散步的节奏。他从不跟人一起散步,因为他认为这会使自己不由自主地调整步幅和步速配合朋友,这样就会出汗,而人的体液里含有大量营养,绝不能轻易流失。他也不会进行严肃的思考,只是用这种方式来协调大脑活动和身体活动,从而获得一种平衡。
每天下午4点,康德必出门散步,教堂的钟声随着他迈步出门响起。因此,当时很多人以康德的出现来对表。康德散步不仅定时,而且定点。他永远沿着小菩提树路散步,每天八个来回,一步不多,一步不少。康德去世后,该路被市政府命名为“哲学家之路”。
为了有效地锻炼脚底的血管,康德坚持每天早晚用冷水洗脚。他这样做是为了不使远离心脏的血管衰弱。他一年四季还坚持用冷水洗澡、洗脸,他称此为“最管用的血管体操”。79岁时,康德的左眼完全失明,右眼视力也严重减弱,但他仍坚持拄着手杖到郊外散步,同时始终坚持洗冷水澡。
工作是最好的享受
康德曾言:“最好的享受就是工作。”他认为,追求是力量的源泉,志趣是精神的寄托,“在最坏的情况下,从事你所爱好的事业是最合适的。应当工作,它会使你忘掉忧愁,赢得快乐”。康德曾对年轻人这样劝诫道:“年轻人,你要热爱劳动;要对快乐有所拒斥,这不是为了断绝它们,而是为了尽可能把它们保持在审视之内。”
康德恪守自己定下的准则,“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了更多的乐趣。它们为他带来了平稳而规律的生活流程,其价值对他而言高于一切”。康德认为的健康生活方式,是以工作为中心,追求一种智慧的生活。
在康德看来,合理的生活方式是力量和健康的保证,而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则是最重要的。他说:“情绪上的乐观能使人长寿。”
康德说话风趣、幽默,好开玩笑。他曾说:“不学会幽默和风趣,人就太苦了。”他还这样说道:“人是能笑的动物,应当经常笑,这也是全身运动。”
对于生活中的不顺心、别人的嫉妒与诽谤,康德都坦然处之,该予以还击的就还击,该不理睬的就不理睬。他兴趣广泛,目标明确,精神充实,任何空虚、忧郁、寂寞、无聊都与他无缘。
这种乐观豁达的心态一直保持到他迟暮之年。康德曾说:“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他认为,青年人好比百灵鸟,有他的晨歌;老年人好比夜莺,也该有他的夜曲。康德直到衰老得卧床不起,知道自己即将油尽灯枯,也毫不伤感,仍乐观地说:“小鸟儿飞了,我这只鸟飞走再不回来了。”
尽管康德已经去世这么多年了,他的著作仍是每一位接触哲学的人绕不开的经典,而他的极简生活中所蕴含的生活智慧和长寿秘诀,也被后人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