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少上海人和到过上海的人,都不无遗憾地说:“上海别的都好,就是没有山”。上海真没有山吗?不,上海有山,这就是曾名闻江南的“云间九峰”。云间是松江的别称,九峰在松江境内,故“云间九峰”就是上海地区的真正的山。
九峰座落在松江西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逶迤三十余里,它们的名字是凤凰山、厍公山、薛山、佘山、辰山、天马山、小机山、横云山、小昆山。这些山,高不过百米,长不过数里,比起三山五岳,的确微不足道,可是它们矗立在一望平川,极少起伏的长江三角洲上,这就得天独厚,显得十分难得了。
实际上,松江境内不只九座山,就是九峰范围内,也有十三座山头,北竿山、钟贾山都比厍公山高大,为什么它们不能加入九峰之列,古人已概莫能云,我们也就更讲不清了。
厍公山是九峰中最小的一座,相传秦时有隐士厍公住在这里,所以叫厍公山。凤凰山以形如凤凰,故起名凤凰山,山多古墓,林竹茂盛,七十年代曾在这里发掘出大型宋墓一座,出土一些殉葬品。
小昆山高不足六十米,长不到一公里,但这座山却赫赫有名。它是西晋大文学家陆机陆云的故乡。“二陆”文名甚盛,甚受时人推重,后世誉之为“玉出昆岗”。王安石曾有诗赞它:“玉人生此山,山亦传此名。”山上曾有“二陆”读书台、婉娈草堂、白驹泉等胜迹。北边的横云山、小机山,也是因陆机、陆云的名字得名。解放后,大搞绿化,现苍松翠竹,已蔚然成林。
九峰中天马山最高,主峰海拔九十七米。相传春秋时干将曾于此铸剑,故又名干山。旧时,山多梵宫琳宇,寺院道观,香火鼎盛,故又名烧香山。山上有一塔叫护珠塔,始建于北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乾隆年间,失火烧坏了木结构,后几百年间塔的底层遭破坏,塔身向东南倾斜。1982年测量,塔残高十九米,倾斜度达6°52’52”,成了世界上最斜的宝塔。
佘山在九峰中高度屈居第二,但声名却占第一。因其古代多园林,文人雅士咏吟甚多。宋代聪道人月轩诗曰:“多少人来看明月,谁知倒被明月看。”句子朴拙可爱,风韵自然。元凌岩曾有诗曰:“月落轩空人不见,野花山鸟自春风。”深得佘山山居雅趣。在西佘山,园林别墅,星罗棋布,先后争辉。康熙南巡,吃了有兰花香味的佘山筍,大为赞赏,御书“兰筍山”三字,封赠佘山。故佘山又名兰筍山。到了近代,法国人筑天主堂于佘山之巅,在旁还建有天文台。现在天主堂已修葺一新,一复当年美轮美奂的雄姿,蓝天、绿树、红瓦,相映生辉。每逢礼拜,教徒络绎不绝,平日游人如织,佘山成了上海重要游览区之一。
也许是地灵人杰吧,自古以来,九峰地区孕育涌现过不少杰出人才,陆机、陆云,前已提到,宋代许尚,元代凌岩、陶宗仪,在九峰地区都留有遗踪。天马山麓著名的“三高士墓”,曾引起后人无限敬仰,他们虽生不同里,(杨维桢山阴人,钱惟善钱塘人,陆居仁华亭人),死却同葬,高风亮节,永励后人。明清两朝,名人特多,徐阶、董其昌、莫为忠、施绍莘、沈荃、诸嗣郢等文人墨客,不下数十人,都在九峰留下足迹。其中最令人钦仰的是明末抗清志士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及完淳师傅陈子龙。夏完淳是个“神童”,五岁知经史,七岁能属文,赋《大哀赋》洋洋万余言。《南冠草》一诗名满天下。陈毅元帅为之重题的墓碑,为海上山峰抹上一道亮色。
九峰座落在松江西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逶迤三十余里,它们的名字是凤凰山、厍公山、薛山、佘山、辰山、天马山、小机山、横云山、小昆山。这些山,高不过百米,长不过数里,比起三山五岳,的确微不足道,可是它们矗立在一望平川,极少起伏的长江三角洲上,这就得天独厚,显得十分难得了。
实际上,松江境内不只九座山,就是九峰范围内,也有十三座山头,北竿山、钟贾山都比厍公山高大,为什么它们不能加入九峰之列,古人已概莫能云,我们也就更讲不清了。
厍公山是九峰中最小的一座,相传秦时有隐士厍公住在这里,所以叫厍公山。凤凰山以形如凤凰,故起名凤凰山,山多古墓,林竹茂盛,七十年代曾在这里发掘出大型宋墓一座,出土一些殉葬品。
小昆山高不足六十米,长不到一公里,但这座山却赫赫有名。它是西晋大文学家陆机陆云的故乡。“二陆”文名甚盛,甚受时人推重,后世誉之为“玉出昆岗”。王安石曾有诗赞它:“玉人生此山,山亦传此名。”山上曾有“二陆”读书台、婉娈草堂、白驹泉等胜迹。北边的横云山、小机山,也是因陆机、陆云的名字得名。解放后,大搞绿化,现苍松翠竹,已蔚然成林。
九峰中天马山最高,主峰海拔九十七米。相传春秋时干将曾于此铸剑,故又名干山。旧时,山多梵宫琳宇,寺院道观,香火鼎盛,故又名烧香山。山上有一塔叫护珠塔,始建于北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乾隆年间,失火烧坏了木结构,后几百年间塔的底层遭破坏,塔身向东南倾斜。1982年测量,塔残高十九米,倾斜度达6°52’52”,成了世界上最斜的宝塔。
佘山在九峰中高度屈居第二,但声名却占第一。因其古代多园林,文人雅士咏吟甚多。宋代聪道人月轩诗曰:“多少人来看明月,谁知倒被明月看。”句子朴拙可爱,风韵自然。元凌岩曾有诗曰:“月落轩空人不见,野花山鸟自春风。”深得佘山山居雅趣。在西佘山,园林别墅,星罗棋布,先后争辉。康熙南巡,吃了有兰花香味的佘山筍,大为赞赏,御书“兰筍山”三字,封赠佘山。故佘山又名兰筍山。到了近代,法国人筑天主堂于佘山之巅,在旁还建有天文台。现在天主堂已修葺一新,一复当年美轮美奂的雄姿,蓝天、绿树、红瓦,相映生辉。每逢礼拜,教徒络绎不绝,平日游人如织,佘山成了上海重要游览区之一。
也许是地灵人杰吧,自古以来,九峰地区孕育涌现过不少杰出人才,陆机、陆云,前已提到,宋代许尚,元代凌岩、陶宗仪,在九峰地区都留有遗踪。天马山麓著名的“三高士墓”,曾引起后人无限敬仰,他们虽生不同里,(杨维桢山阴人,钱惟善钱塘人,陆居仁华亭人),死却同葬,高风亮节,永励后人。明清两朝,名人特多,徐阶、董其昌、莫为忠、施绍莘、沈荃、诸嗣郢等文人墨客,不下数十人,都在九峰留下足迹。其中最令人钦仰的是明末抗清志士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及完淳师傅陈子龙。夏完淳是个“神童”,五岁知经史,七岁能属文,赋《大哀赋》洋洋万余言。《南冠草》一诗名满天下。陈毅元帅为之重题的墓碑,为海上山峰抹上一道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