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体质与颈动脉粥样硬化(AS)、左室肥大、肾损害的关系。方法 对49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在发生率最高的3种体质中各随机抽取30例患者,进行心脏、颈动脉彩超检查,测定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PV)、心脏左室壁厚度、左室重量指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严重程度;抽血查血脂、肾功能和尿β2微球蛋白等。结果 阴虚质组SPV最低,左侧颈总动脉为(55.73±13.66)cm/s,右侧颈总动脉为(55.42±8.61)cm/s,与痰湿质组、气虚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依次为阴虚质组>痰湿质组>气虚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虚质组患者左心功能改变明显,而痰湿质组患者肾功能改变、尿β2微球蛋白增加又较气虚质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靶器官损害、并发症的发生与体质有关,辨识体质并加以干预有利于高血压病的防治。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体质;并发症;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259.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09-0020-02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第一危险因素,致残、致死率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中医学认为,体质决定人的生理反应的特异性和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所产生病变类型的倾向性[1]。研究EH患者的体质特点及其与颈动脉、心、肾损害的相关性,有助于明确中医体质在颈动脉粥样硬化(AS)、冠心病、高血压性肾脏病等并发症方面的预测、预防作用。本研究通过相关指标的检测,探讨EH中医体质与并发症的相关性。 1 资料
1.1 病例来源
2009年8月-2012年1月本院门诊和住院的EH患者。
1.2 诊断标准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分级及危险分层标准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2]。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EH病诊断标准;年龄18~80岁;按研究方案的要求接受问卷调查和评估。
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新近3个月内发生心肌梗死、脑梗死者;未能配合完成调查者;本研究前3个月内参与过其他临床试验者。
1.4 中医体质判定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3]的标准,分为9种体质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瘀血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和特禀质。
1.5 斑块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检测结果判断。0级:内膜光滑、无增厚(正常内膜);1级:内膜不光滑,但IMT<0.8 mm;2级:IMT≥0.8 mm;3级:颈动脉有1个斑块(局部IMT≥1.2 mm);4级:颈动脉有2个或2个以上斑块[4]。
2 方法
2.1 体质判定与分组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98例患者进行体质判定,按随机数字表法,在发生率最高的3种体质中各抽取30例患者,进行心脏、颈动脉超声及实验室指标检测。
2.2 血压的测量
取右臂坐位,间隔1~2 min重复测量2次,取平均值。若舒张压或收缩压的2次读数相差5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上,则再次测量,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
2.3 心脏及颈动脉超声检查方法及指标
使用飞利浦iU22彩超影像系统进行心脏和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超声检查,探头频率L12-5,检测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PV)、血流阻力指数(RI)、IMT及斑块数目、直径、厚度。心脏超声检查,探头频率S5-1,测量患者的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通过Devereux等[5]公式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通过脉冲Doppler法测量左室舒张功能(E/A)。
2.4 其他靶器官损伤和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检测
抽血查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CysC)和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由本院检验科测定。
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对符合正态分布的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协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的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分类资料比较采用多个样本率比较的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体质判定结果
4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判定结果中,平和质12例(2.41%),阴虚质133例(26.7%),痰湿质128例(25.7%),气虚质66例(13.25%),阳虚质50例(10.04%),湿热质43例(8.63%),气郁质34例(6.83%),血瘀质28例(5.62%),特禀质4例(0.8%)。EH患者中阴虚质出现频数最高,其他依次为痰湿质、气虚质、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其中出现频度较高的阴虚质、痰湿质、气虚质3个体质类型占总数的65.65%。
3.2 不同中医体质心血管危险因素比较
3组患者性别、年龄、血压分级、体质指数、FBG、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质组TC增高,与痰湿质组、气虚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质组LDL-c增高,与阴虚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3 不同中医体质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比较
阴虚质组与其他2组比较,颈总动脉SPV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痰湿质组与气虚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颈内动脉SP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3.4 不同中医体质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分级情况比较
阴虚质组较痰湿质组、气虚质组颈动脉斑块严重,痰湿质组较气虚质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3.5 不同中医体质心脏左室功能及肾功能变化比较
阴虚质组左室功能及肾功能变化较其他2组明显,气虚质组心脏左室功能改变较痰湿质组明显,痰湿质组肾功能改变较气虚质组明显。见表4、表5。
4 讨论
高血压常常导致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有研究表明,收缩压每升高10 mm Hg或舒张压每升高5 mm Hg,脑卒中相对危险升高40%;收缩压每下降10 mm Hg,脑卒中危险下降7%,冠心病危险下降3%[6]。因此,提高认识、降低血压、识别和预防靶器官损害是高血压防治的重点。颈动脉病变是高血压病所致靶器官损害的重要方面,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密切相关。双侧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部及颈内动脉颅外段的管壁发生僵硬、IMT增厚、内膜层下脂质沉积、斑块形成及管腔狭窄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病理改变。颈动脉内膜增厚、收缩期峰值流速改变、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均可通过高分辨率超声检测得到准确诊断,故颈动脉超声检查常作为AS检测的窗口,和心电图、心脏彩超、尿β2-MG检查等应用于高血压病并发症的排查。EH又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多基因遗传病[7],其相关基因的分类与中医学的体质分型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探讨EH病变过程中中医体质类型与和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肾、血管事件等并发症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发现,不同中医体质的EH患者发生AS的趋势也不同,阴虚质组EH患者AS最严重,且以斑块形成为主,痰湿质组其次。阴虚质组患者TC较其他2组更高,痰湿质组LDL-c增高。阴虚质组患者其左室功能及肾功能改变明显;而痰湿质组患者的肾功能改变、尿β2-MG增加又较气虚质明显。所以,EH患者靶器官损害、并发症的发生与体质有关,中医体质的识别对其并发症方面有预测作用。干预阴虚质体质可能有助于延缓AS的发生发展,还可以延缓心脏重构,改善左心功能,干预痰湿体质可以预防肾脏损害。EH患者中医体质辨识和干预有利于高血压病的防治。
参考文献:
[1] 何裕民,刘文龙.新编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113.
[2] 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全文)[J].高血压杂志,2005,13(增):5.
[3]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9.
[4] 杨丽兰,陈小平.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的特点及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05,3(3):197-199.
[5] Devereux RB, Reichek N. Echocardiographic determination of left ventricular mass in man:anstomic validation of the method[J]. Circulation,1977,55(4):613-618.
[6] 范书英,柯元南.新版中国高血压指南要点介绍与高血压的联合治疗[J].全科医学,2007,6(10):441-443.
[7] 朱鼎良.高血压基因研究展望[J].实用医学杂志,2001,17(10):907.
(收稿日期:2012-03-10,编辑:陈静)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体质;并发症;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259.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09-0020-02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第一危险因素,致残、致死率高,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中医学认为,体质决定人的生理反应的特异性和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所产生病变类型的倾向性[1]。研究EH患者的体质特点及其与颈动脉、心、肾损害的相关性,有助于明确中医体质在颈动脉粥样硬化(AS)、冠心病、高血压性肾脏病等并发症方面的预测、预防作用。本研究通过相关指标的检测,探讨EH中医体质与并发症的相关性。 1 资料
1.1 病例来源
2009年8月-2012年1月本院门诊和住院的EH患者。
1.2 诊断标准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分级及危险分层标准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2]。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EH病诊断标准;年龄18~80岁;按研究方案的要求接受问卷调查和评估。
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新近3个月内发生心肌梗死、脑梗死者;未能配合完成调查者;本研究前3个月内参与过其他临床试验者。
1.4 中医体质判定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3]的标准,分为9种体质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瘀血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和特禀质。
1.5 斑块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检测结果判断。0级:内膜光滑、无增厚(正常内膜);1级:内膜不光滑,但IMT<0.8 mm;2级:IMT≥0.8 mm;3级:颈动脉有1个斑块(局部IMT≥1.2 mm);4级:颈动脉有2个或2个以上斑块[4]。
2 方法
2.1 体质判定与分组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98例患者进行体质判定,按随机数字表法,在发生率最高的3种体质中各抽取30例患者,进行心脏、颈动脉超声及实验室指标检测。
2.2 血压的测量
取右臂坐位,间隔1~2 min重复测量2次,取平均值。若舒张压或收缩压的2次读数相差5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上,则再次测量,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
2.3 心脏及颈动脉超声检查方法及指标
使用飞利浦iU22彩超影像系统进行心脏和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超声检查,探头频率L12-5,检测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PV)、血流阻力指数(RI)、IMT及斑块数目、直径、厚度。心脏超声检查,探头频率S5-1,测量患者的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通过Devereux等[5]公式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通过脉冲Doppler法测量左室舒张功能(E/A)。
2.4 其他靶器官损伤和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检测
抽血查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CysC)和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由本院检验科测定。
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对符合正态分布的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协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的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分类资料比较采用多个样本率比较的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体质判定结果
4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判定结果中,平和质12例(2.41%),阴虚质133例(26.7%),痰湿质128例(25.7%),气虚质66例(13.25%),阳虚质50例(10.04%),湿热质43例(8.63%),气郁质34例(6.83%),血瘀质28例(5.62%),特禀质4例(0.8%)。EH患者中阴虚质出现频数最高,其他依次为痰湿质、气虚质、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其中出现频度较高的阴虚质、痰湿质、气虚质3个体质类型占总数的65.65%。
3.2 不同中医体质心血管危险因素比较
3组患者性别、年龄、血压分级、体质指数、FBG、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质组TC增高,与痰湿质组、气虚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质组LDL-c增高,与阴虚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3 不同中医体质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比较
阴虚质组与其他2组比较,颈总动脉SPV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痰湿质组与气虚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颈内动脉SP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3.4 不同中医体质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分级情况比较
阴虚质组较痰湿质组、气虚质组颈动脉斑块严重,痰湿质组较气虚质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3.5 不同中医体质心脏左室功能及肾功能变化比较
阴虚质组左室功能及肾功能变化较其他2组明显,气虚质组心脏左室功能改变较痰湿质组明显,痰湿质组肾功能改变较气虚质组明显。见表4、表5。
4 讨论
高血压常常导致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有研究表明,收缩压每升高10 mm Hg或舒张压每升高5 mm Hg,脑卒中相对危险升高40%;收缩压每下降10 mm Hg,脑卒中危险下降7%,冠心病危险下降3%[6]。因此,提高认识、降低血压、识别和预防靶器官损害是高血压防治的重点。颈动脉病变是高血压病所致靶器官损害的重要方面,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密切相关。双侧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部及颈内动脉颅外段的管壁发生僵硬、IMT增厚、内膜层下脂质沉积、斑块形成及管腔狭窄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病理改变。颈动脉内膜增厚、收缩期峰值流速改变、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均可通过高分辨率超声检测得到准确诊断,故颈动脉超声检查常作为AS检测的窗口,和心电图、心脏彩超、尿β2-MG检查等应用于高血压病并发症的排查。EH又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多基因遗传病[7],其相关基因的分类与中医学的体质分型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探讨EH病变过程中中医体质类型与和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肾、血管事件等并发症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发现,不同中医体质的EH患者发生AS的趋势也不同,阴虚质组EH患者AS最严重,且以斑块形成为主,痰湿质组其次。阴虚质组患者TC较其他2组更高,痰湿质组LDL-c增高。阴虚质组患者其左室功能及肾功能改变明显;而痰湿质组患者的肾功能改变、尿β2-MG增加又较气虚质明显。所以,EH患者靶器官损害、并发症的发生与体质有关,中医体质的识别对其并发症方面有预测作用。干预阴虚质体质可能有助于延缓AS的发生发展,还可以延缓心脏重构,改善左心功能,干预痰湿体质可以预防肾脏损害。EH患者中医体质辨识和干预有利于高血压病的防治。
参考文献:
[1] 何裕民,刘文龙.新编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113.
[2] 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全文)[J].高血压杂志,2005,13(增):5.
[3]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9.
[4] 杨丽兰,陈小平.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的特点及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05,3(3):197-199.
[5] Devereux RB, Reichek N. Echocardiographic determination of left ventricular mass in man:anstomic validation of the method[J]. Circulation,1977,55(4):613-618.
[6] 范书英,柯元南.新版中国高血压指南要点介绍与高血压的联合治疗[J].全科医学,2007,6(10):441-443.
[7] 朱鼎良.高血压基因研究展望[J].实用医学杂志,2001,17(10):907.
(收稿日期:2012-03-10,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