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每日听到老师们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没劲”,他们对工作倦怠,对学生感到厌烦,甚至有的老师一踏进校园就感到头疼,这就是典型的“职业倦怠”现象。
“职业倦怠”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是一种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随着社会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教育对象的日趋复杂,产生职业倦怠的教师越来越多,倦怠程度也越来越重,有的已经严重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甚至导致一些教师产生过激行为或厌世轻生。
那么如何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呢?我认为除了依仗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协调外,最主要的还是靠教师的自我调适。
许多教师感触最大的就是疲惫无奈以及莫名的委屈失落。他们总是不断的自责与埋怨,责备自己不能把班级管理的有声有色,井井有条;埋怨学生不求上进,不解人意,枉费自己的一片苦心。他们想用严厉的批评来促进学生清醒,促进学生奋发上进,但学生们却好像并不领情,一个个无动于衷,并且不以为然。教师所看到的总是那么多的不应该与不满意,所以他们便对所有的学生大加指责,久而久之,教师的这种情绪也在潜移默化把影响传给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抱怨越多,学生们对周围的不满也在日益的升级。结果出现了一些片面的、似是而非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乃至表现出对学校德育教育的“逆反心理”,从而给学习带来负面影响。每次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学生们便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只看到别人的不是,而看不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日趋的恶性循环,使得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日益恶化,也使得学生的逆反心理日益加重。而长期以来的强制式、命令式、灌输式的德育工作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
其实,教师们可以换一种心态来看待一切的事情。例如:对待学习差的学生,不要总是找他的不足,而是要善于发现他的长处,并且要对他的进步给予鼓励和表扬。不再对他的一脸的不屑,而是把微笑挂在脸上,告诉他“没有什么是努力办不到的,我相信你!”我想这样的工作方法要比前一种事半功倍。
还有的教师总是把自己凌驾在学生之上,让人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为何不换一种身份去与学生相处呢?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封闭性和开放性,他们的心扉总是对大多数人关闭,只对少数挚友开放。但他们都渴求真诚的友谊,都希望得到别人的了解与关心、尊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用真诚与理解去温暖学生的心,要努力去做学生所信赖的挚友,当你以朋友的身份出现时,你不仅能赢得学生的好感,更重要的是你能真正的融入他们的生活,体会他们的心理,发现他们的优点,这样与学生的距离隔离,也会在顷刻间化为乌有。这样学生才会对你敞开心扉,才能减少甚至避免课堂上的抵触情绪,才能使学生和我们老师自己在上课的时候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态,才能精神饱满,老师有感染力,学生能集中注意力。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们感到他们是生活在充满温暖而又有秩序的集体中,学习上才有所突破。
除此之外,就是教师一定要客观正确的对待社会的期待问题。对于任何的角色,社会期待都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对教师角色的期待也是同样如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充分人事到教师职业的特点及教师工作的意义。全面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并将这种要求内化为自身的素质。这样,教师就会以饱满的激情来迎接所有的困难与挑战。
当教师试了上述观点后,你会发现学生在一夜之间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实说是学生变了,不如说是教师自己变了。教师不再总是整日紧张的盯学生的问题,不再用怒视和不满向他们传递自己的失望和怀疑,也不再吹毛求疵,总是用指责排斥的方式与他们交流。
以前教师总是用悲观态度看事情,并不断强化,和放大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我们的目的是让每一位中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并最终成才。处于青少年的我们,对是非,美丑,善恶,荣辱并没有全面而透彻的认识,教师要正确对待。只要教师的心态变了,眼神变了,期待变了,说话方式也变了。一切也会随之而变,但会变的更好。
“职业倦怠”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是一种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随着社会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教育对象的日趋复杂,产生职业倦怠的教师越来越多,倦怠程度也越来越重,有的已经严重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甚至导致一些教师产生过激行为或厌世轻生。
那么如何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呢?我认为除了依仗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协调外,最主要的还是靠教师的自我调适。
许多教师感触最大的就是疲惫无奈以及莫名的委屈失落。他们总是不断的自责与埋怨,责备自己不能把班级管理的有声有色,井井有条;埋怨学生不求上进,不解人意,枉费自己的一片苦心。他们想用严厉的批评来促进学生清醒,促进学生奋发上进,但学生们却好像并不领情,一个个无动于衷,并且不以为然。教师所看到的总是那么多的不应该与不满意,所以他们便对所有的学生大加指责,久而久之,教师的这种情绪也在潜移默化把影响传给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抱怨越多,学生们对周围的不满也在日益的升级。结果出现了一些片面的、似是而非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乃至表现出对学校德育教育的“逆反心理”,从而给学习带来负面影响。每次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学生们便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只看到别人的不是,而看不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日趋的恶性循环,使得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日益恶化,也使得学生的逆反心理日益加重。而长期以来的强制式、命令式、灌输式的德育工作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
其实,教师们可以换一种心态来看待一切的事情。例如:对待学习差的学生,不要总是找他的不足,而是要善于发现他的长处,并且要对他的进步给予鼓励和表扬。不再对他的一脸的不屑,而是把微笑挂在脸上,告诉他“没有什么是努力办不到的,我相信你!”我想这样的工作方法要比前一种事半功倍。
还有的教师总是把自己凌驾在学生之上,让人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为何不换一种身份去与学生相处呢?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封闭性和开放性,他们的心扉总是对大多数人关闭,只对少数挚友开放。但他们都渴求真诚的友谊,都希望得到别人的了解与关心、尊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用真诚与理解去温暖学生的心,要努力去做学生所信赖的挚友,当你以朋友的身份出现时,你不仅能赢得学生的好感,更重要的是你能真正的融入他们的生活,体会他们的心理,发现他们的优点,这样与学生的距离隔离,也会在顷刻间化为乌有。这样学生才会对你敞开心扉,才能减少甚至避免课堂上的抵触情绪,才能使学生和我们老师自己在上课的时候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态,才能精神饱满,老师有感染力,学生能集中注意力。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们感到他们是生活在充满温暖而又有秩序的集体中,学习上才有所突破。
除此之外,就是教师一定要客观正确的对待社会的期待问题。对于任何的角色,社会期待都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对教师角色的期待也是同样如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充分人事到教师职业的特点及教师工作的意义。全面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并将这种要求内化为自身的素质。这样,教师就会以饱满的激情来迎接所有的困难与挑战。
当教师试了上述观点后,你会发现学生在一夜之间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实说是学生变了,不如说是教师自己变了。教师不再总是整日紧张的盯学生的问题,不再用怒视和不满向他们传递自己的失望和怀疑,也不再吹毛求疵,总是用指责排斥的方式与他们交流。
以前教师总是用悲观态度看事情,并不断强化,和放大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我们的目的是让每一位中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并最终成才。处于青少年的我们,对是非,美丑,善恶,荣辱并没有全面而透彻的认识,教师要正确对待。只要教师的心态变了,眼神变了,期待变了,说话方式也变了。一切也会随之而变,但会变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