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说明:
《给予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专题是:“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使生活变得更美好。”课文讲的是在圣诞节快到来的时候,小女儿金吉娅用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从妈妈的角度来叙述这个感人的故事,赞扬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给予、担心、沉默不语、如愿以偿”等词语。
2.能透过语言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培养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设计理念:
以“情”为纽带,以“美”为目标,以“思”为核心,做到以文启人,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知道如何去关爱别人。
教学流程预设(第2课时):
一、谈话导入,走进文本。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外国小女孩,她的名字叫金吉娅。想一想她在选购圣诞礼物时做了件什么不寻常的事,妈妈如何看待这件事。自由读全文,勾画出描写金吉娅购买圣诞礼物时妈妈心情变化的句子。
(设计意图:以妈妈的心情变化为全文的切入口,让学生勾勾画画,初步感知妈妈纯洁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二、潜心品读,感悟文本。
1 品读“担心”。思考:妈妈担心什么?
(1)指名读句子:“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2)抓住“并不、只攒了、却要、分享、怎么可能”等词语理解妈妈的“担心”,重点体会“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这句话蕴含的情意。
(3)从妈妈的“担心”中,你体会到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仁慈、关爱、奉献)
(4)人们常说“母爱在下雨时是雨伞,在跌倒时是拐杖”,关爱子女是母亲的天性。由于家里不宽裕,母亲“担心”没有更多的钱给孩子买圣诞礼物,谁能把母亲“担心”的心情读出来?
(设计意图:紧扣“担心”一词,品读课文的关键词句,感受母亲对子女的爱,进而真切地感受“担心”一词所折射出的仁慈、关爱、奉献等美好的品质。)
2.品读“生气”。思考:妈妈的担心是多余的。孩子们买了礼物,在回家的途中表现怎样?
(1)学生自读第3自然段,抓住“兴高彩烈”一词,体会手足之情。
(2)引读:孩子们兴高采烈,只有金吉娅——沉默不语。如果你是她的妈妈,你会怎么想?带着这种心情,读读妈妈生气的话:“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以读为本,在读的过程中感受“给予”一词所赋予的新的生命。)
3.品读“激动”。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后讨论:此时此刻,你最想问的是什么?着重思考“我”为什么紧紧地拥抱金吉娅?为什么说金吉娅送给我们的是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学生回读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金吉娅那颗金子般的心。
(设计意图:要用心读书,要在读中学会理解,学会质疑。指导读书时,启发学生思考:此时你最想问的是什么?培养学生读思结合、质疑问难的能力。)
4.品读重点句。
(1)“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她可能没有什么?
(2)“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当你看到这个小女孩写的这张卡片时,你会怎样想?
(3)深化“给予”的内涵:金吉娅虽然放弃了给家人买漂亮礼物的机会,然而她却得到了——小女孩的感谢、美好的心灵、妈妈的拥抱,还有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给予不仅仅是放弃,也不仅仅是得到,给予更是——善良、同情、体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关键词品读,能从不同角度体验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悟教材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并努力通过角色体验,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展开精神、情感、生命的对话,在对话中增添新的信息,加深情感,赋予“给予”一词新的生命。)
三、自由读写,升华情感。
1.入情入境,倾吐情感。
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金吉娅的哥哥姐姐,或者你就是那个可怜的小女孩,你会怎样说?请拿起手中的笔,把自己最想说的、最想写的一两句话写下来。(写后交流。)
2.分享小诗,升华情感。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样一首诗(播放音乐《让世界充满爱》,并呈现感人的图片):
给予/一束花/一句话/送去的是温暖/表达的是关爱/伸出你的手/别人握住的就是力量/露出你的笑/别人感受到的就是阳光/给予你的爱/我们得到的是快乐
(设计意图:拓展文本内容,让学生以金吉娅的哥哥姐姐或得礼物的小女孩的身份说几句话。这是学生将自己对文本及文中角色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书之于笔下,宣之于口中,实现“给予”的内化与迁移。借助“小诗”的真情诵读,进一步丰富爱的内涵,使每个学生都明白“给予”本身就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作者单位
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罗申◇
《给予树》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专题是:“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使生活变得更美好。”课文讲的是在圣诞节快到来的时候,小女儿金吉娅用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从妈妈的角度来叙述这个感人的故事,赞扬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给予、担心、沉默不语、如愿以偿”等词语。
2.能透过语言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培养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设计理念:
以“情”为纽带,以“美”为目标,以“思”为核心,做到以文启人,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知道如何去关爱别人。
教学流程预设(第2课时):
一、谈话导入,走进文本。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外国小女孩,她的名字叫金吉娅。想一想她在选购圣诞礼物时做了件什么不寻常的事,妈妈如何看待这件事。自由读全文,勾画出描写金吉娅购买圣诞礼物时妈妈心情变化的句子。
(设计意图:以妈妈的心情变化为全文的切入口,让学生勾勾画画,初步感知妈妈纯洁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二、潜心品读,感悟文本。
1 品读“担心”。思考:妈妈担心什么?
(1)指名读句子:“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2)抓住“并不、只攒了、却要、分享、怎么可能”等词语理解妈妈的“担心”,重点体会“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这句话蕴含的情意。
(3)从妈妈的“担心”中,你体会到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仁慈、关爱、奉献)
(4)人们常说“母爱在下雨时是雨伞,在跌倒时是拐杖”,关爱子女是母亲的天性。由于家里不宽裕,母亲“担心”没有更多的钱给孩子买圣诞礼物,谁能把母亲“担心”的心情读出来?
(设计意图:紧扣“担心”一词,品读课文的关键词句,感受母亲对子女的爱,进而真切地感受“担心”一词所折射出的仁慈、关爱、奉献等美好的品质。)
2.品读“生气”。思考:妈妈的担心是多余的。孩子们买了礼物,在回家的途中表现怎样?
(1)学生自读第3自然段,抓住“兴高彩烈”一词,体会手足之情。
(2)引读:孩子们兴高采烈,只有金吉娅——沉默不语。如果你是她的妈妈,你会怎么想?带着这种心情,读读妈妈生气的话:“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以读为本,在读的过程中感受“给予”一词所赋予的新的生命。)
3.品读“激动”。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后讨论:此时此刻,你最想问的是什么?着重思考“我”为什么紧紧地拥抱金吉娅?为什么说金吉娅送给我们的是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学生回读课文第4自然段,体会金吉娅那颗金子般的心。
(设计意图:要用心读书,要在读中学会理解,学会质疑。指导读书时,启发学生思考:此时你最想问的是什么?培养学生读思结合、质疑问难的能力。)
4.品读重点句。
(1)“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她可能没有什么?
(2)“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当你看到这个小女孩写的这张卡片时,你会怎样想?
(3)深化“给予”的内涵:金吉娅虽然放弃了给家人买漂亮礼物的机会,然而她却得到了——小女孩的感谢、美好的心灵、妈妈的拥抱,还有善良、仁爱、同情、体贴、友谊……给予不仅仅是放弃,也不仅仅是得到,给予更是——善良、同情、体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关键词品读,能从不同角度体验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悟教材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并努力通过角色体验,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展开精神、情感、生命的对话,在对话中增添新的信息,加深情感,赋予“给予”一词新的生命。)
三、自由读写,升华情感。
1.入情入境,倾吐情感。
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金吉娅的哥哥姐姐,或者你就是那个可怜的小女孩,你会怎样说?请拿起手中的笔,把自己最想说的、最想写的一两句话写下来。(写后交流。)
2.分享小诗,升华情感。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样一首诗(播放音乐《让世界充满爱》,并呈现感人的图片):
给予/一束花/一句话/送去的是温暖/表达的是关爱/伸出你的手/别人握住的就是力量/露出你的笑/别人感受到的就是阳光/给予你的爱/我们得到的是快乐
(设计意图:拓展文本内容,让学生以金吉娅的哥哥姐姐或得礼物的小女孩的身份说几句话。这是学生将自己对文本及文中角色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书之于笔下,宣之于口中,实现“给予”的内化与迁移。借助“小诗”的真情诵读,进一步丰富爱的内涵,使每个学生都明白“给予”本身就是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作者单位
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罗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