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的融合探究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针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可行性做出簡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多媒体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融合,使语言文字也兼备了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 充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手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对于理科学科来说,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无论是课堂上的阅读教学还是课后教学,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变得更具魅力,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感受。例如,在《春夜喜雨》的教学中,作为古诗,其教学内容理解难度不同于白话文,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较难把握,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从字面上感受诗词对景物描写的精妙,尤其“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两句,这本是诗人想象中的情境,紧扣题目中的“喜”字,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资料,对视频、图片进行整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诗人想象的意境结合图片与视频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地感受诗人对天明以后满城美景的想象,从中体会这种情不自禁、十分生动的喜悦之情。
  信息技术丰富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方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构建课堂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阅读效率。除了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教师还可以通过制作微课视频、交互式电子白板等方式来促进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生成。不论是哪一种信息技术形式,都是对教学方法的一种改变和创新,在丰富教学形式的过程中,影响并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二、 提高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交流
  信息教师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在于实现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化”,这种互动化的教学是从形态特征角度来看的,即是将教学过程转化为互动活动,结合教学步骤使过程更具生成性,突出一个“动”字。信息技术的引入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变“讲授”为“互动”,使其具有了明显的活动特征,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条件,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身份的转变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了氛围。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以教师作为教学主体进行讲授,加以板书的形式来辅助展示课堂教学进程,学生一直处在听和记之中,灌输性的课堂关系导致语文教学严重缺乏灵活性。而引入信息技术则可以实现教学情境的真实构建,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激发其学习热情,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只需加以引导即可。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应适当抛弃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过程,以板书的形式强调重点字词,然后结合阅读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如此过于机械化的教学很难让学生对文中关键词句进行理解,内化知识的难度也较大。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通过信息技术来直观地展示各种各样的爬山虎,在师生互动中进行观察和交流,对文中的描写对象进行了解。在体会“拂过”一词的意思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阵风拂过后,墙上叶子的动态美,从而感知作者用词的巧妙。
  三、 多媒体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课堂教学过程也应利用多媒体技术解放学生的传统学习观念,使学生能够处在一个相对放松的教学环境下,进行冷静的思考与深入的探究,从而发挥自主意识,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多媒体教学具有趣味性的优势,它能够对枯燥的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将教学中的难点变得直观、具象,使语言文字的学习变得更具探究性。以小学语文文本中的说明文为例,说明文由于其本身的体裁原因,说明性的文字导致很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甚至会出现理解不透彻的问题,而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其中,则可以进行有效的“说明”,从而引起学生的关注,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例如,在《蝙蝠与雷达》一文中,探索蝙蝠飞行的秘密是本文的主旨,但学生几乎没有见过蝙蝠这种动物,对其具体外貌、生存方式、生存环境也是一无所知,在文中还有“蝙蝠发出与接受超声波”这种相对较难理解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多媒体来展示蝙蝠的具体形象与其飞行动作、生活习性等方面,在引导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提出问题:通过观察蝙蝠,大家可以猜想一下蝙蝠是用什么方式来进行活动的。在问题的引导下,结合相关视频,学生组成小组对文中内容进行深入探究。由此看来,即便是学生不易感兴趣的科学知识,通过多媒体技术也能够将其变得十分有趣,使学生在自主意识的支配下展开思考和思维活动。
  时代的进步离不开知识,知识离不开教育。“学会如何学习”要比学习知识本身更为重要。作为教育者,要在保留传统教学模式优点的同时,对其进行选择性改进,使之更好地为教育服务,为教学服务。通过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融入,不仅探索出了新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也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成为二十一世纪国际竞争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汪威强.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的运用[J/OL].学周刊,2018(36):122-123.
  [2]张秀玲.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11):134-135.
  作者简介:
  孙瑞华,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古浪县黑松驿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地将生活当中的实例与数学知识的教学相互结合,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在生活实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教师也应当明白我们在学校当中教授数学课程的相关知识只是我们身为教育工作者工作的一部分,我们还担负着“育人”的职责,将学生生活问题的解决能力进行提高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本文提出笔者
摘要: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化学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我们应以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为主旨,侧重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探究实验中收获化学知识、完善知识体系、提高实验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性学习;实验教学  探究性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重点、难点和热点之一。《化学课程标准
曾有学者称,所有制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马利亚纳海沟,强调其改革的深层性和艰巨性。此言不虚。著名中青年学者吕东升同志的新著《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正是这样一部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吃透课标要求,认真研读教材内容,设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激发和保持学生英语学习兴趣;通过游戏形式组织英语教学活动;积极开展课堂活动。本文分别从几个方面展开研究,希望能够通过努力,切实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關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一、 吃透课标要求,认真研读教材内容,设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为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小学英语课程任课教师在正式开始授课之前,
摘 要:“逻辑性”“抽象性”是数学知识的典型特点,在初中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应用情境教学的策略能够将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象的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在直观、易理解的情境之中,提高学习的效果。但是,从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反馈中,我们能够看到,存在部分数学教师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应用情境教学法的现象。基于此,笔者从自身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经验出发,提出数学课堂中生活情境、游戏情境以及探究情境的构建策略,希望
摘 要:在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在有效的课堂时间里呈现最大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是教师重要的研究方向。新课改要求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最大的收获。本文主要从合理分层、多媒体教学和教学评价三方面来阐述如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希望为广大的信息技术教师提供教学思路。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构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国农村英语教学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学生的个人英语水平也得到了有效提高。但是,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两极分化的现象仍然存在。两极分化不仅影响了班级整体英语成绩,提高了教师工作难度,更重要的是其对后进生的学习态度造成了直接影响。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得到充分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当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基本理念。但是农村初中英语学习现状却不容乐观,两极分化也成了诸多农村初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