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字信号处理”是一门概念抽象、公式繁多、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而应用广泛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针对授课过程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困难、教学效果不理想等现象,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的总体水平层次,对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算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发展,注重学生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的评教和后续课程的评价表明,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蓝会立(1975-),男,壮族,广西马山人,广西工学院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系,讲师;廖凤依(1977-),女,广西融水人,广西工学院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系,讲师。(广西 柳州 54500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1-0050-02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它以信号与系统课程的理论为基础,直接面向实际应用,注重算法的研究,是继续学习其它信号处理课程、通信与电子系统课程的必不可少的基础。该课程的特点是使用数学语言对工程实践中的数据采集、分析与处理问题进行描述,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强,包含大量公式的推导和证明,课程阐述的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沿和应用密切相关。因此,有效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对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广西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数字信号处理”作为电子信息、自动化和测控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在初期教学采用传统教学方式,重视研究教师教法和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及对学生潜力的挖掘和应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不明显。近几年来,课程组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在积极探索课程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地改革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一、调整优化教学内容
“数字信号处理”和“信号与系统”构成了我校电气类学科的信号处理基础理论平台,课程内容既具有明确的分工又紧密关联。“信号与系统”涉及信号分析与系统分析,信号分析是基础,突出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和变换域分析的物理概念和工程概念,而三大变换只是实现时域分析到变换域分析的数学工具。“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涉及数字信号分析和数字滤波器设计。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是实现信号数字化分析的核心技术,FFT是提高DFT运算效率的重要算法。信号分析是信号处理的基础,而数字滤波器设计则是信号处理的具体实现。其中离散信号与系统分析是信号分析和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也是“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承上启下的内容,在两门课中都占有比较多的学时,造成教学重复和学生的厌学情绪,同时本门课程的重点内容因学时少而缩减。传统教学计划都强调每门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造成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单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很难收到理想效果,如何优化教学内容,避免重复教学是“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核心。因此,建立了信号处理课程群,即将内在联系较为紧密的“数字信号处理”和“信号与系统”等课程组合起来构成一个课群,作为信号处理基础系列课程,其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被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优化整合。课程群建设实行二级负责制,课程群组长负责各门课程之间的协调,课程负责人负责本课程内部的调整,以便能适应当前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根据“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在课程群中的任务和地位,以及学生就业应具备的能力,重新规划制定课程教学计划,通过对课程内容进行分解、整合,编写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教学的教学大纲,在强调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以突出应用性、实践性为原则,侧重于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好“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与其他课程部分重复内容的衔接,避免造成课时浪费,使学生掌握课程的精髓部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其次,针对课程理论教学大多只讨论算法的理论及其推导,较少涉及实现方法及相关的软硬件技术,我们对实践性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开设了少学时的MATLAB信号处理课程和DSP硬件技术应用课程。通过课堂演示、基于MATLAB的算法仿真实验及分析、基于DSP的硬件算法综合实验等三个层次的实践活动,强化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和深化课堂上学到的有关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的信号处理操作及滤波器设计方法。使学生逐步克服了对DSP的陌生和恐惧心理,激发了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方法改革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概念性比较强,涉及到大量的数学公式和理论推导,学生普遍感觉吃力,不易理解,缺乏兴趣。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改进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来丰富课程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习的规律性,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知识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的初期主要采用引导式教学法,即通过形象化的成果引导学生去了解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通过课堂讲授与课外专题讲座形式介绍学科发展前沿,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或者在开始讲授新的内容体系之前,通过多媒体等形式有针对性地介绍相应技术在数字信号处理领域的工程应用,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致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的中间过程主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讨论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学习转变,改变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重视讨论和交流,教师根据授课内容设计一些思考题,在课堂上以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分析思路和结果进行点评、纠正和总结,积极鼓励学生形成问题意识、进行批判思维。这种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重点突出,学生比较容易把握教学重点。
在教学的后期主要采用研究式教学方法。研究式教学就是将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引入课堂,通过教师的激励、引导和帮助使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多名学生为一组,围绕课程中一些主题,独立搜集研究方向,在课外依循一定的步骤开展研究性学习,最终提供一份包含有课题题目、问题提出、程序、调试波形和结果说明的完整研究报告,引导学生运用数字信号处理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注重学生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研究中加深对数字信号处理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手段改革
本课程的特点是大量使用了数学的方法来表示物理的过程,公式较多,计算繁复,学生不容易掌握,因此采用单一的教学手段很难提高教学效果,必须针对授课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其一,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使教案多媒体化、教学过程互动化。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精简课堂授课学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对概念、公式和定理的物理含义阐述和定性分析中,利用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和可视化,令学生理解其物理含义或包含的思想。但是多媒体教学存在不足是授课速度比较快,因此对于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推导和证明,宜配合板书的授课方式,放慢讲课速度,让学生跟上教师的思路和有足够时间领会。其二,通过建设网络教学资源,使教学资源共享化、教学方式多样化和教师答疑实时化。针对课后的复习、相关背景知识的学习以及课堂内容的扩展部分,充分利用网络,建立课程主页,提供相关资源和讨论空间,实现网络辅导、网上课程研讨、网上交付作业与实验报告和优秀作业展示等。
四、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既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求课程考核方式应灵活多样,评价方法由“一考定全局”的传统终结性评价转向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全程评价,从而体现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导向性、实效性、过程性和发展性特点。完善课程考核方式,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利,使学生考试成绩更加具有层次性,更加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加强学生平时学习情况考查,采用笔试、口试和论文答辩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多方面地测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课程综合评定成绩主要包括期末考试成绩(50%)、课程论文(20%)、实验(15%)和平时成绩(15%)。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和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避免过多公式推导与演算。课程论文主要考查评估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文献查阅调研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论文撰写和表达能力。实践表明,这种多模式相结合的考试方式更能检查学生的真实能力,避免了对学生的评价一刀切,有利于学生对考核的认同和接受,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和个性的发展。
五、结束语
针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特点,结合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的总体水平层次,对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发展,注重学生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的评教及后续课程的评价表明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武玉红,刘强.关于研究式教学方法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0,(6):168-169.
[2]赵洪.研究性教学中的难点与实施重点[J] .中国高等教育,2006,
(19):45.
[3]周小微,金宁,胡建荣.信号处理课程群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1):86-87.
[4]王创新,贺科学.电气工程院系《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102-104.
(责任编辑:刘丽娜)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蓝会立(1975-),男,壮族,广西马山人,广西工学院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系,讲师;廖凤依(1977-),女,广西融水人,广西工学院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系,讲师。(广西 柳州 54500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1-0050-02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它以信号与系统课程的理论为基础,直接面向实际应用,注重算法的研究,是继续学习其它信号处理课程、通信与电子系统课程的必不可少的基础。该课程的特点是使用数学语言对工程实践中的数据采集、分析与处理问题进行描述,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强,包含大量公式的推导和证明,课程阐述的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沿和应用密切相关。因此,有效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对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广西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数字信号处理”作为电子信息、自动化和测控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在初期教学采用传统教学方式,重视研究教师教法和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及对学生潜力的挖掘和应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不明显。近几年来,课程组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在积极探索课程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地改革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一、调整优化教学内容
“数字信号处理”和“信号与系统”构成了我校电气类学科的信号处理基础理论平台,课程内容既具有明确的分工又紧密关联。“信号与系统”涉及信号分析与系统分析,信号分析是基础,突出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和变换域分析的物理概念和工程概念,而三大变换只是实现时域分析到变换域分析的数学工具。“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涉及数字信号分析和数字滤波器设计。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是实现信号数字化分析的核心技术,FFT是提高DFT运算效率的重要算法。信号分析是信号处理的基础,而数字滤波器设计则是信号处理的具体实现。其中离散信号与系统分析是信号分析和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也是“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承上启下的内容,在两门课中都占有比较多的学时,造成教学重复和学生的厌学情绪,同时本门课程的重点内容因学时少而缩减。传统教学计划都强调每门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造成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单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很难收到理想效果,如何优化教学内容,避免重复教学是“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核心。因此,建立了信号处理课程群,即将内在联系较为紧密的“数字信号处理”和“信号与系统”等课程组合起来构成一个课群,作为信号处理基础系列课程,其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被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优化整合。课程群建设实行二级负责制,课程群组长负责各门课程之间的协调,课程负责人负责本课程内部的调整,以便能适应当前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根据“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在课程群中的任务和地位,以及学生就业应具备的能力,重新规划制定课程教学计划,通过对课程内容进行分解、整合,编写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教学的教学大纲,在强调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以突出应用性、实践性为原则,侧重于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好“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与其他课程部分重复内容的衔接,避免造成课时浪费,使学生掌握课程的精髓部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其次,针对课程理论教学大多只讨论算法的理论及其推导,较少涉及实现方法及相关的软硬件技术,我们对实践性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开设了少学时的MATLAB信号处理课程和DSP硬件技术应用课程。通过课堂演示、基于MATLAB的算法仿真实验及分析、基于DSP的硬件算法综合实验等三个层次的实践活动,强化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和深化课堂上学到的有关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的信号处理操作及滤波器设计方法。使学生逐步克服了对DSP的陌生和恐惧心理,激发了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方法改革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概念性比较强,涉及到大量的数学公式和理论推导,学生普遍感觉吃力,不易理解,缺乏兴趣。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改进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来丰富课程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习的规律性,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知识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的初期主要采用引导式教学法,即通过形象化的成果引导学生去了解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通过课堂讲授与课外专题讲座形式介绍学科发展前沿,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或者在开始讲授新的内容体系之前,通过多媒体等形式有针对性地介绍相应技术在数字信号处理领域的工程应用,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致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的中间过程主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讨论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学习转变,改变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重视讨论和交流,教师根据授课内容设计一些思考题,在课堂上以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分析思路和结果进行点评、纠正和总结,积极鼓励学生形成问题意识、进行批判思维。这种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重点突出,学生比较容易把握教学重点。
在教学的后期主要采用研究式教学方法。研究式教学就是将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引入课堂,通过教师的激励、引导和帮助使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多名学生为一组,围绕课程中一些主题,独立搜集研究方向,在课外依循一定的步骤开展研究性学习,最终提供一份包含有课题题目、问题提出、程序、调试波形和结果说明的完整研究报告,引导学生运用数字信号处理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注重学生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研究中加深对数字信号处理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手段改革
本课程的特点是大量使用了数学的方法来表示物理的过程,公式较多,计算繁复,学生不容易掌握,因此采用单一的教学手段很难提高教学效果,必须针对授课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其一,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使教案多媒体化、教学过程互动化。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精简课堂授课学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对概念、公式和定理的物理含义阐述和定性分析中,利用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和可视化,令学生理解其物理含义或包含的思想。但是多媒体教学存在不足是授课速度比较快,因此对于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推导和证明,宜配合板书的授课方式,放慢讲课速度,让学生跟上教师的思路和有足够时间领会。其二,通过建设网络教学资源,使教学资源共享化、教学方式多样化和教师答疑实时化。针对课后的复习、相关背景知识的学习以及课堂内容的扩展部分,充分利用网络,建立课程主页,提供相关资源和讨论空间,实现网络辅导、网上课程研讨、网上交付作业与实验报告和优秀作业展示等。
四、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既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求课程考核方式应灵活多样,评价方法由“一考定全局”的传统终结性评价转向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全程评价,从而体现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导向性、实效性、过程性和发展性特点。完善课程考核方式,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利,使学生考试成绩更加具有层次性,更加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加强学生平时学习情况考查,采用笔试、口试和论文答辩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多方面地测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课程综合评定成绩主要包括期末考试成绩(50%)、课程论文(20%)、实验(15%)和平时成绩(15%)。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和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避免过多公式推导与演算。课程论文主要考查评估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文献查阅调研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论文撰写和表达能力。实践表明,这种多模式相结合的考试方式更能检查学生的真实能力,避免了对学生的评价一刀切,有利于学生对考核的认同和接受,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和个性的发展。
五、结束语
针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特点,结合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的总体水平层次,对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发展,注重学生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的评教及后续课程的评价表明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武玉红,刘强.关于研究式教学方法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0,(6):168-169.
[2]赵洪.研究性教学中的难点与实施重点[J] .中国高等教育,2006,
(19):45.
[3]周小微,金宁,胡建荣.信号处理课程群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1):86-87.
[4]王创新,贺科学.电气工程院系《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102-104.
(责任编辑:刘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