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尊重
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汪中求
素材分析:
窥一斑知全豹,从小处见真章。做好细节,并不是为了获取他人好的印象与口碑,而是关乎自身的人格与修为。
2012年12月6日,莫言抵达斯德哥尔摩。当天晚上,一个在瑞典的好友前来祝贺,手里还拿着女汉学家陈安娜翻译的《生死疲劳》。一番寒暄之后,朋友说道:“我的大作家,快签个名吧!”莫言却犹豫了半天,最后抱歉地说:“我还是不签了吧?”朋友很是不解:“这是哪门子说法?别再磨磨叽叽了!”莫言一再推脱,不得已之下还是签了。不过,他把名字签在了扉页的一个角落里,说:“那边很大的空白留着让陈安娜签吧!”
为什么呢?莫言的解释是:“我之所以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跟各个国家的、各种语言翻译的创造性工作是分不开的。有时候,翻译比原创还要艰苦。我写《生死疲劳》这本书,初稿只用了43天,但陈安娜整整翻译了6年。”翌日,中国驻瑞典大使馆为莫言举行见面会。演讲时,莫言重复了这番话,并向世界上许多国家翻译了他作品的翻译家、汉学家表示崇高的敬意。
作为中国摘取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莫言是有资本示人的。但在巨大的荣誉面前,他不得意,不忘形,而是清醒地知道,成功的背后有他人的付出。所以,他懂得腾出一个位置,懂得给予一份尊重。如果说写作获奖的莫言是令人羡慕的,那么做人本分的莫言,则是令人敬重的。他的不轻慢、不自重,和他的金质奖章一样,分量千钧。
无独有偶。约翰尼·默瑟在这方面也为我们立了一道标杆。
约翰尼·默瑟是英国广为人知的作曲家。他的《蓝色的夜晚》《风雨无阻》《早期的秋天》等歌曲,脍炙人口,流传甚广。尤其是一曲《我愿在你身旁》,以朴实的歌词、优美的旋律,迷煞了无数的听众,至今仍备受欢迎。而细心的歌迷留意到,在唱片上,《我愿在你身旁》的標签还有另一个人的名字——萨迪·维姆斯蒂。这位“神秘人物”是谁呢?为何能紧随约翰尼·默瑟之后呢?这里面又有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原来,约翰尼·默瑟曾收到一封很奇怪的信,写信人是一个孀居老人,在俄亥俄州扬斯敦城以卖化妆品为生。她在信中表达了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希望约翰尼·默瑟能为自己写一首歌,而且歌名都取好了,叫《当你心碎时,我愿在你身旁拾捡那些碎片》。约翰尼·默瑟也认为这是个很好的歌名,后来,他在灵感迸发时,写出了一首歌,并根据老人的建议,给歌曲起名为《我愿在你身旁》。这个老人就是萨迪·维姆斯蒂。
一个享誉世界的作曲家,竟然把一个“小人物”的名字和自己的名字并列印在唱片标签上,把一半的位置分给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妇女,委实令人意外。恰恰是这种意外,让我们感受到了约翰尼·默瑟磊落的胸怀和可贵的谦逊。
莫言与约翰尼·默瑟,虽然是不同国度、不同领域的大师,但在做人处世上却有着惊人的一致——注重细节,轻己重人。也许,这才是大师的风范。
话题拓展:细节;格局;度量;谦逊;风范
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汪中求
素材分析:
窥一斑知全豹,从小处见真章。做好细节,并不是为了获取他人好的印象与口碑,而是关乎自身的人格与修为。
2012年12月6日,莫言抵达斯德哥尔摩。当天晚上,一个在瑞典的好友前来祝贺,手里还拿着女汉学家陈安娜翻译的《生死疲劳》。一番寒暄之后,朋友说道:“我的大作家,快签个名吧!”莫言却犹豫了半天,最后抱歉地说:“我还是不签了吧?”朋友很是不解:“这是哪门子说法?别再磨磨叽叽了!”莫言一再推脱,不得已之下还是签了。不过,他把名字签在了扉页的一个角落里,说:“那边很大的空白留着让陈安娜签吧!”
为什么呢?莫言的解释是:“我之所以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跟各个国家的、各种语言翻译的创造性工作是分不开的。有时候,翻译比原创还要艰苦。我写《生死疲劳》这本书,初稿只用了43天,但陈安娜整整翻译了6年。”翌日,中国驻瑞典大使馆为莫言举行见面会。演讲时,莫言重复了这番话,并向世界上许多国家翻译了他作品的翻译家、汉学家表示崇高的敬意。
作为中国摘取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莫言是有资本示人的。但在巨大的荣誉面前,他不得意,不忘形,而是清醒地知道,成功的背后有他人的付出。所以,他懂得腾出一个位置,懂得给予一份尊重。如果说写作获奖的莫言是令人羡慕的,那么做人本分的莫言,则是令人敬重的。他的不轻慢、不自重,和他的金质奖章一样,分量千钧。
无独有偶。约翰尼·默瑟在这方面也为我们立了一道标杆。
约翰尼·默瑟是英国广为人知的作曲家。他的《蓝色的夜晚》《风雨无阻》《早期的秋天》等歌曲,脍炙人口,流传甚广。尤其是一曲《我愿在你身旁》,以朴实的歌词、优美的旋律,迷煞了无数的听众,至今仍备受欢迎。而细心的歌迷留意到,在唱片上,《我愿在你身旁》的標签还有另一个人的名字——萨迪·维姆斯蒂。这位“神秘人物”是谁呢?为何能紧随约翰尼·默瑟之后呢?这里面又有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原来,约翰尼·默瑟曾收到一封很奇怪的信,写信人是一个孀居老人,在俄亥俄州扬斯敦城以卖化妆品为生。她在信中表达了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希望约翰尼·默瑟能为自己写一首歌,而且歌名都取好了,叫《当你心碎时,我愿在你身旁拾捡那些碎片》。约翰尼·默瑟也认为这是个很好的歌名,后来,他在灵感迸发时,写出了一首歌,并根据老人的建议,给歌曲起名为《我愿在你身旁》。这个老人就是萨迪·维姆斯蒂。
一个享誉世界的作曲家,竟然把一个“小人物”的名字和自己的名字并列印在唱片标签上,把一半的位置分给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妇女,委实令人意外。恰恰是这种意外,让我们感受到了约翰尼·默瑟磊落的胸怀和可贵的谦逊。
莫言与约翰尼·默瑟,虽然是不同国度、不同领域的大师,但在做人处世上却有着惊人的一致——注重细节,轻己重人。也许,这才是大师的风范。
话题拓展:细节;格局;度量;谦逊;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