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信信托击败中信信托跻身行业前三 投资收益渐超手续费和佣金是主因

来源 :投资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odeshan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上半年,华信信托业绩继续增长,14亿的净利润打败了中信信托、中融信托等传统巨头,名列行业第三。
  根据同花顺ifind有数据考证的是,自2006年来,持续8年连续盈利为公司带来了26倍的业绩增长,作为辽宁省唯一的一家信托公司,名不见经传的华信信托给正处于转型“换挡期”的信托业带来了不小的惊喜。
  如何保持常年如一的高效盈利?稳健之下,如何继续探索转型之路?8月6日,向来低调的华信信托接受了《投资者报》记者的书面采访。
  信托、自有业务并进
  连续稳健的增长,近乎成为华信成长的常态。
  2015年上半年,华信信托以14亿元的净利润名列行业第三,净资产增至82亿元,迈入行业前十。从2006年的6257万元到2014年的16.8亿元,即便是在信托业增速放缓的今天,其依旧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根据同花顺iFind统计显示,近三年华信信托资产规模、净利润、人均净利润均呈现大幅增长,其中2012、2013、2014年资产规模分别为564.39亿元、763.85亿元、811.4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88亿元、11.96亿元、16.8亿元,人均净利润分别为574.83万元、723.11万元、965.75万元。
  在华信信托看来,业绩连续的增长主要是公司多元化经营的结果。“2015年公司审时度势,在稳步发展信托业务的同时,兼顾自营业务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成果。”
  华信信托将公司业务分为信托业务和自营业务。其中,信托业务主要包括财富管理类信托、融资类信托、投资类信托、特许经营类信托等;自有业务主要包括金融类公司股权投资业务、金融产品投资业务、贷款业务等。
  然而,信托业务和自营业务并行的格局并非朝夕形成。从收入结构来看,近年来投资收益逐渐占据了公司创收的半边天。
  据年报统计,2011年公司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全年营业收入约78%,之后却出现下降,到2013、2014年只有43%和44%,与此同时,投资收益收入占比逐年上升,并超过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013、2014年投资收益分别为7.35亿、12.5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3%、55%。
  投资收益不断增长有迹可循。从2014年年报中可以看到公司自营资产主要投向金融机构和证券市场,两者分别占总投资额的52.4%和37.7%。金融投资领域方面,目前公司为大通证券第一大股东,与大通证券共同控股良运期货,并参股了丹东银行等金融机构。上半年,由于资本市场处于牛市,华信信托受益于金融机构利润的增长。
  不盲目追求规模
  然而,想要保持持久的业绩仅仅依靠调整业务还远远不够。
  据公司称,自1981年成立以来,无论是90年代发行并管理的年均分红率高达21%的“工信可转”基金,还是自2002年开始开办、全部按期兑付的资金信托,公司不仅实现了连年盈利,金融产品全部兑付,也创造了连续10多年信托资产不良率为零的佳绩,成为北京、上海以外注册的唯一一家连续多年获得中国银监会组织的全国信托业监管评级最高等级的信托公司。
  提到风险控制,华信信托研发创新部负责人向《投资者报》记者介绍道,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公司始终坚持不打政策擦边球,以“风险可控”为项目选择基本出发点,不盲目追求规模快速扩张。
  “不介入不熟悉、不具备相应风控能力的领域,如矿产能源、艺术品等,固有项下资产构成主要是金融股权投资和金融产品投资,信托项下资产主要投资于基础产业、房地产、证券、实业等传统领域,并通过严密的管理体系控制风险。”
  循序渐进转型
  正如2013年起调整信托和自营业务比例,面对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利率市场化、资管市场扩容、互联网金融冲击和传统业务利润空间收缩,华信表示转型已是大势,看好信托发展前景。
  从1981年的“中国人民银行大连市信托投资公司”到2013年正式更名“华信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华信信托的注册资本金由成立之初的5500万增至33亿,位列全国前茅。
  除了对外部发展环境和行业自身优势充满信心,华信信托研发创新部负责人认为信托公司具有其他资产管理机构所不具备的信托制度优势。
  “其他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只是资产管理功能,并不能延伸到信托制度与法律层面”,华信信托研发创新部负责人表示,“针对金融市场出现的以信托制度为基础的新需求,信托制度优势在家族财富管理、资产证券化、土地流转等诸多领域的作用愈加突出。”
  针对未来业务发展策略,研发创新部负责人表示,在固有业务方面,华信信托将持续进行金融企业股权投资和金融产品投资,同时,逐步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设立专业子公司;在信托业务方面,将在夯实传统信托业务——基础设施投融资信托、房地产投融资信托、证券投资信托、工商企业投融资信托的基础上,公司未来还将重点开拓产业投资基金、互联网金融、和高端财富管理类的创新型业务。
其他文献
大盘告别普涨,选股变得更为重要。那么在机构眼中,哪些个股值得选择呢?  《投资者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最近一周(7月17~7月23日),各大券商为134家公司出具了研究报告,将券商预测最高股价和上市公司7月23日股价对比可知,除了梅泰诺、奥康国际等6家公司超过机构目标价外,剩下的128只股票均具备上涨空间。  机构预计东凌粮油、光一科技、彩虹精化、棕榈园林、步步高等7只股票具有翻倍的潜
期刊
最近半个月,管理层呵护A股意图明显,市场题材板块轮涨较好,大盘震荡向上反弹,以7连阳走势凸显强势特征。机构在半个月内共调研了175家上市公司。从行业来看,房地产开发、化学制药、计算机应用、家用轻工、文化传媒五大行业最受机构们关注。从公司来看,机构扎堆调研的5家公司包括科伦药业、万达院线、索菲亚、三湘股份、先导股份。  今年上半年,龙头上市房地产公司业绩增长稳定,部分区域性房企业绩表现抢眼。近半个月
期刊
6月12日至7月10日,上证指数、沪深300、主动股基,回撤幅度都超过20%,保本基金只回撤了6.28%,成为股灾中的避风港,其业绩稳定性受到市场关注  主打安全性的保本基金盈利能力也不差,今年以前成立的50只产品中,年化收益超过10%者达26只,更有7只超过20%  长期业绩同样优秀,较早成立的南方避险增值保本基金,12年来年化收益17.5%,累计净值已经达到3.93元,跑赢同期上证指数1.56
期刊
上周(7月20日~7月24日),在连续盘整几周后,市场周二周三经过两天大幅震荡,但没有出现很多人担心的那种二次探底走势。上周四指数在题材股和权重股共同带动下突破了短线整理格局,有效站稳了半年线。金融股集体爆发,央企改革盘中再度飙升,创业板指探底回升,指数在站稳4000点后迎来酣畅淋漓的大涨。上周五沪深两市宽幅震荡,冲击4200点,但尾盘跳水近2%,全天振幅达3.39%。最终未能企稳4100点。盘面
期刊
一位40多岁的意大利男子,一边竖起大拇指,一边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道,“我知道五粮液,中国的好酒,干……”这是在米兰世博会中国企业联合馆五粮液展区多媒体人机互动处出现的有趣一幕。  近两年来,从美国肯塔基到英国伦敦,从澳大利亚悉尼到意大利米兰……全球各地纷纷出现了五粮液品牌的身影。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五粮液在夯实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在着眼于全球白酒市场,用实力赢得了海外市场对中国白酒文化的认可,显著提升
期刊
通过转型改善业绩,是近年来服装类上市公司的普遍做法,这其中也包括贵人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人鸟”)。  公司主营运动服、运动鞋的生产销售,其主营品牌“贵人鸟”在业内享有一定知名度。但受到服装行业低迷、门店销售不佳等因素的影响,连续两年净利润同比出现下滑。  为了提升盈利能力,2015年,公司开始大力切入体育产业,引起了投资者与机构的广泛关注。其中包括:建立体育产业基金、推广校园赛事等多项计划
期刊
提起蒙牛,自然忘不了“牛根生”这个名字——从白手起家到缔造“奶业王国”,从实战案例到经典语录,中国的老百姓们很喜欢这样的创业者——有故事,同时又富有传奇色彩,在百姓们茶余饭后的十几年间,蒙牛已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乳业界达百亿级的明星企业。孙伊萍接手这样的企业并不容易。  2012年4月12日,原中粮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粮集团(西南)大区总经理孙伊萍接任蒙牛新总裁,从这一天起,蒙牛就在努力告别“
期刊
京津冀概念推动下的荣盛房地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盛发展”)能否顺势再成长?  在2015年一季度,公司业绩出现波动,且管理层预计上半年结算收入及利润较上年同期有一定幅度下降,那么公司能否完成2015年度销售任务?公司又将如何抓住京津冀一体化政策下的机会,带动相关项目区域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为了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公司经营现状,8月4日,《投资者报》记者就以上问题致函公司董秘陈金海,并得
期刊
在楼市回暖的大背景下,主营深圳、杭州地产业务的华联控股上半年却预计亏损1500万元~2000万元;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在4月却推出了3年后净利润增长11倍的股权激励考核目标,似乎与其当前的业绩情况不相符,不禁使投资者感到疑惑。  在深圳地产行业火爆的上半年,公司业绩为何出现亏损?2015年能否实现盈利?如此高的业绩考核目标能否完成?为了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公司经营情况,带着以上问题,《投资者报》记者
期刊
7月15日~8月25日,中国银行旗下子公司中银香港持有的南洋商业银行有限公司100%股权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挂牌公开征集受让方,挂牌价格680亿港元。挂牌期过半,近日,有外媒援引消息人士称,已有信达资产、华润集团加入到对南洋商业银行的竞购。  外界对于中银香港开出的680亿港元高溢价以及转让原因、条件等问题有诸多猜测,《投资者报》记者向当事方求证,均被告知“当前不方便对外透露”。独立财经评论员谢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