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综述阐述速度力量在中长跑重的重要性,同时从生理学角度就肌纤维范围分析速度力量训练影响中长跑成绩的原因,并提出训练的原则,以便教练员们合理地安排速度力量训练。
关键词:中长跑;速度力量;速度力量负荷
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世界中长跑成绩,一再突破人们预言的“极限”,为业内人士所震惊l据报道,世界优秀万米男子运动员,最后400m冲刺约为53s,速度为7.5m/s,1500m跑最后200m冲刺的速度约在24s左右,速度约为8.4m/s,女子万米世界纪录保持者王军霞,在最后1000m冲刺的速度达到6.7m/s,一名中长跑运动员,要想具备这样得冲刺能力,就必须具备有很的高绝对速度和很强的速度力量能力。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优秀中长跑运动员。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分析法。通过电脑检索和查阅大量的中长跑文献资料,对所需要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归纳。
2、资料分析与讨论
2.1对发展速度力量的重要性的认识
速度力量是一种快速克服阻力的能力,是力量和速度有机结合的一种特殊力量素质,是中长跑运动项目的基础,是决定比赛胜负和运动成绩的关键;是运动员具备良好的速度和速度贮备能力的重要保障,通过训练运动员将会获得强有力的起跑和冲刺能力,能在比赛的最后阶段保持一定得跑速,并利用领跑的技术,进行快速有力的冲刺,有利于在比赛中获胜。
事实表明:对世界级优秀男子5000米和10000米运动员而言,要以不到55秒得时间跑完最后的400米,1500米运动员要以50秒左右的时间跑完最后400米,其中最后200米要跑在25秒以内。如此跑后200-400米的速度,就特别需要速度力量。研究表明:专项运动肌群力量较强的中长跑运动员能在比赛中以较大的步幅跑,而且还能在比赛的大部分时间里保持原有的步长,防止由于疲劳而步长逐步缩短及跑速或步频急剧下降,另外,参与运动的肌群和结缔组织越强壮,运动时来自本体感受器得抑制性反馈九越少,可避免运动时机体用这种抑制性反馈来中止肌肉做功,而导致的爆发力和速度下降。
2.2速度力量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
运动生理学上把肌纤维分为Ⅰ型—慢肌纤维及Ⅱ型—快肌纤维,Ⅱ型又分为Ⅱa、Ⅱb、Ⅱc三种亚型。奥斯特朗1986年所著《运动生理学》将Ⅰ、Ⅱa、Ⅱb型肌纤维的结构机能特征。Ⅰ型-慢肌纤维与耐力性运动的有氧供能有关:Ⅱa型肌纤维则与ATP-乳酸供能有关,是快氧化-re解型的肌纤维;Ⅱb型肌纤维与ATP-CP供能系统有关,是快酵解型的肌纤维。另有研究表明优秀的耐力性项目运动员肌肉中ST%最大,男子可达92%,女子75%,而速度性运动员ST%最低,既需速度又需耐力的项目,运动员中慢肌与快肌纤维各占一半,也就是说中长跑运动员Ⅰ型慢肌纤维的数量随着运动距离的增加男子从50%增至92%,女子则从50%增至75%。显然,在中长跑运动员肌纤维中Ⅰ型肌纤维占主要部分。
中长跑运动员进行速度力量训练后,肌纤维的主要变化表现在:(1)速度力量训练使肌纤维增粗,肌肉体积增大,肌横断面加大。实验证明速度力量训练肌纤维增粗主要是因为肌凝蛋白含量增加,肌凝蛋白是肌纤维内的一种重要收缩蛋白,具有ATP酶的作用。所以肌凝蛋白含量增加,不仅使肌纤维增粗,而且使肌纤维收缩力及收缩速度加大。(2)速度力量训练后,骨骼肌中ATP、CP、糖等含量升高,有利于最大力量和最大功率的运动,在田径中主要表现在百米的绝对速度和快速冲刺。
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耐力和速度力量训练不会改变这两种肌纤维类型的百分比,但是不同的训练会使快肌亚型Ⅱa、Ⅱb之间发生相互转化。反映了耐力训练后Ⅱ型肌纤维的总百分比没有改变,但Ⅱa型肌纤维百分比则从39.0%增至49.0%,Ⅱb型肌纤维百分比则从19.0%减至14.0%。可见,快肌亚型对耐力和速度力量训练的适应是不同的。根据中长跑运动的特点,自然过大的发展Ⅱb型肌纤维,会增加耗氧良,导致机体过早疲劳,最终影响运动成绩。而Ⅱa型肌纤维不仅适合于中长跑运动的氧化供能,而且可提高运动速度,特别是快速冲刺能力,同时又能相应节省机体运动的能量而不致使机体过早疲劳,由此可以认为中长跑运动速度力量训练很大程度上是发展Ⅱ型肌纤维中的Ⅱa型肌纤维。
综上所述可知在中长跑运动中,合理均衡的速度力量训练,确实对运动成绩有所促进,特别可以发展爆发力,提高最后冲刺能力和全过程跑的运动速度。但强度过大的速度力量训练会导致不良的效果,最终影响中长跑运动的成绩。
2.3速度力量的负荷
既然中长跑运动的速度力量训练不像短跑,并非越大越强越好,这自然就涉及到训练负荷的问题:第一,掌握训练的必要的负荷量,是机体发生深刻适应变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这个变化决定运动员提高工作能力的高低。第二,选择训练的负荷强度,一般多采用最大力量的30-50%的负荷强度,当然运动员的水平越高,训练强度越大。但是,训练负荷强度和负荷量并不是无限增加的,而是应在时间上合理安排,保证达到预期的训练状态,以及在主要比赛前达到理想的身体素质条件。
集中安排训练负荷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一般训练阶段,有计划的安排最大有氧能力跑步训练量,结合综合的速度力量训练。(2)专项训练阶段,安排最大有氧,无氧跑步训练量,结合上山跑及跳跃上山训练。(3)在冬季和夏季比赛期进行速度力量训练负荷后,安排提高专项跑的训练。(4)在训练的各个阶段安排提高跑速的训练,但是考虑到集中专项负荷阶段的速度力量训练水平比较低,应用非全力节律间距跑完成训练。
3、结论和建议
(1)当今世界中长跑的发展趋势以及运动成绩预测表明,运动员只有成功的实施有效的速度力量训练方法,才有可能提高运动成绩。(2)中长跑的速度力量训练,不是越大越好。必须合理、均衡,按照一定的负荷有步骤、有比例的进行。(3)当运动员在某阶段进行集中速度力量训练时,训练会影响运动水平,成绩可能会暂时下降。这是正常现象,应正确看待。在这个阶段结束以后,通过降低速度力量负荷运动成绩水平可能会有较大提高。(4)在冬季和夏季的比赛阶段,速度力量训练以保持为主,主要是提高专项跑的跑速。(5)大运动量的速度力量训练应与有氧和无氧跑结合。
参考文献:
[1]田爱华,构建21世纪高校体育体制新模式,体育学刊,2002(2):69-70
[2]寇建民,高校素质教育与大学生终身健身意识的培养[J],湖北体育科技。2002(1):98-100
[3]于可红,休闲体育基础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刘燕,从体育社会学角度看高校体育教育改[J],四川体育科学,2006(3):
关键词:中长跑;速度力量;速度力量负荷
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世界中长跑成绩,一再突破人们预言的“极限”,为业内人士所震惊l据报道,世界优秀万米男子运动员,最后400m冲刺约为53s,速度为7.5m/s,1500m跑最后200m冲刺的速度约在24s左右,速度约为8.4m/s,女子万米世界纪录保持者王军霞,在最后1000m冲刺的速度达到6.7m/s,一名中长跑运动员,要想具备这样得冲刺能力,就必须具备有很的高绝对速度和很强的速度力量能力。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优秀中长跑运动员。
(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分析法。通过电脑检索和查阅大量的中长跑文献资料,对所需要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归纳。
2、资料分析与讨论
2.1对发展速度力量的重要性的认识
速度力量是一种快速克服阻力的能力,是力量和速度有机结合的一种特殊力量素质,是中长跑运动项目的基础,是决定比赛胜负和运动成绩的关键;是运动员具备良好的速度和速度贮备能力的重要保障,通过训练运动员将会获得强有力的起跑和冲刺能力,能在比赛的最后阶段保持一定得跑速,并利用领跑的技术,进行快速有力的冲刺,有利于在比赛中获胜。
事实表明:对世界级优秀男子5000米和10000米运动员而言,要以不到55秒得时间跑完最后的400米,1500米运动员要以50秒左右的时间跑完最后400米,其中最后200米要跑在25秒以内。如此跑后200-400米的速度,就特别需要速度力量。研究表明:专项运动肌群力量较强的中长跑运动员能在比赛中以较大的步幅跑,而且还能在比赛的大部分时间里保持原有的步长,防止由于疲劳而步长逐步缩短及跑速或步频急剧下降,另外,参与运动的肌群和结缔组织越强壮,运动时来自本体感受器得抑制性反馈九越少,可避免运动时机体用这种抑制性反馈来中止肌肉做功,而导致的爆发力和速度下降。
2.2速度力量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
运动生理学上把肌纤维分为Ⅰ型—慢肌纤维及Ⅱ型—快肌纤维,Ⅱ型又分为Ⅱa、Ⅱb、Ⅱc三种亚型。奥斯特朗1986年所著《运动生理学》将Ⅰ、Ⅱa、Ⅱb型肌纤维的结构机能特征。Ⅰ型-慢肌纤维与耐力性运动的有氧供能有关:Ⅱa型肌纤维则与ATP-乳酸供能有关,是快氧化-re解型的肌纤维;Ⅱb型肌纤维与ATP-CP供能系统有关,是快酵解型的肌纤维。另有研究表明优秀的耐力性项目运动员肌肉中ST%最大,男子可达92%,女子75%,而速度性运动员ST%最低,既需速度又需耐力的项目,运动员中慢肌与快肌纤维各占一半,也就是说中长跑运动员Ⅰ型慢肌纤维的数量随着运动距离的增加男子从50%增至92%,女子则从50%增至75%。显然,在中长跑运动员肌纤维中Ⅰ型肌纤维占主要部分。
中长跑运动员进行速度力量训练后,肌纤维的主要变化表现在:(1)速度力量训练使肌纤维增粗,肌肉体积增大,肌横断面加大。实验证明速度力量训练肌纤维增粗主要是因为肌凝蛋白含量增加,肌凝蛋白是肌纤维内的一种重要收缩蛋白,具有ATP酶的作用。所以肌凝蛋白含量增加,不仅使肌纤维增粗,而且使肌纤维收缩力及收缩速度加大。(2)速度力量训练后,骨骼肌中ATP、CP、糖等含量升高,有利于最大力量和最大功率的运动,在田径中主要表现在百米的绝对速度和快速冲刺。
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耐力和速度力量训练不会改变这两种肌纤维类型的百分比,但是不同的训练会使快肌亚型Ⅱa、Ⅱb之间发生相互转化。反映了耐力训练后Ⅱ型肌纤维的总百分比没有改变,但Ⅱa型肌纤维百分比则从39.0%增至49.0%,Ⅱb型肌纤维百分比则从19.0%减至14.0%。可见,快肌亚型对耐力和速度力量训练的适应是不同的。根据中长跑运动的特点,自然过大的发展Ⅱb型肌纤维,会增加耗氧良,导致机体过早疲劳,最终影响运动成绩。而Ⅱa型肌纤维不仅适合于中长跑运动的氧化供能,而且可提高运动速度,特别是快速冲刺能力,同时又能相应节省机体运动的能量而不致使机体过早疲劳,由此可以认为中长跑运动速度力量训练很大程度上是发展Ⅱ型肌纤维中的Ⅱa型肌纤维。
综上所述可知在中长跑运动中,合理均衡的速度力量训练,确实对运动成绩有所促进,特别可以发展爆发力,提高最后冲刺能力和全过程跑的运动速度。但强度过大的速度力量训练会导致不良的效果,最终影响中长跑运动的成绩。
2.3速度力量的负荷
既然中长跑运动的速度力量训练不像短跑,并非越大越强越好,这自然就涉及到训练负荷的问题:第一,掌握训练的必要的负荷量,是机体发生深刻适应变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这个变化决定运动员提高工作能力的高低。第二,选择训练的负荷强度,一般多采用最大力量的30-50%的负荷强度,当然运动员的水平越高,训练强度越大。但是,训练负荷强度和负荷量并不是无限增加的,而是应在时间上合理安排,保证达到预期的训练状态,以及在主要比赛前达到理想的身体素质条件。
集中安排训练负荷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一般训练阶段,有计划的安排最大有氧能力跑步训练量,结合综合的速度力量训练。(2)专项训练阶段,安排最大有氧,无氧跑步训练量,结合上山跑及跳跃上山训练。(3)在冬季和夏季比赛期进行速度力量训练负荷后,安排提高专项跑的训练。(4)在训练的各个阶段安排提高跑速的训练,但是考虑到集中专项负荷阶段的速度力量训练水平比较低,应用非全力节律间距跑完成训练。
3、结论和建议
(1)当今世界中长跑的发展趋势以及运动成绩预测表明,运动员只有成功的实施有效的速度力量训练方法,才有可能提高运动成绩。(2)中长跑的速度力量训练,不是越大越好。必须合理、均衡,按照一定的负荷有步骤、有比例的进行。(3)当运动员在某阶段进行集中速度力量训练时,训练会影响运动水平,成绩可能会暂时下降。这是正常现象,应正确看待。在这个阶段结束以后,通过降低速度力量负荷运动成绩水平可能会有较大提高。(4)在冬季和夏季的比赛阶段,速度力量训练以保持为主,主要是提高专项跑的跑速。(5)大运动量的速度力量训练应与有氧和无氧跑结合。
参考文献:
[1]田爱华,构建21世纪高校体育体制新模式,体育学刊,2002(2):69-70
[2]寇建民,高校素质教育与大学生终身健身意识的培养[J],湖北体育科技。2002(1):98-100
[3]于可红,休闲体育基础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刘燕,从体育社会学角度看高校体育教育改[J],四川体育科学,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