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运用新媒体技术提升思想教育工作质量已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方式、新思路。但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在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广度和深度的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迎来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因此,为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探索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势与功能、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本文将从优势与功能、挑战与机遇、实践路径等方面展开探析,以期提升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实效性。
【关键词】 微信公众平台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学生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信公众平台以其重自愿、轻强制,重潜移默化,轻内容灌输的特点受到广泛高校学生的青睐,并成为高校提升学生工作质量的重要路径之一。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还尚未被完全发掘出来。因此,教师工作者应积极构建网络思维、遵循学生正需求、整合学校资源、提升思想教育工作能动性,不断探索高校“微思政”教育路径。
一、微信公众平台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展现的优势与功能
(一)微信公众平台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展现的优势
以点对面,传播迅捷。传统的一对一交流模式不仅会延长教师的工作时间,也无法保证中心思想是否传达到位,而使用高校微信公众号将基础的服务信息以群发功能发送给学生,或以生动有趣的图文方式传播网络正能量,甚至在微信朋友圈中对公众号内容转发、评论和互动,都是利用以点对面的方式,使传播内容呈“指数型增长”,实现其传播力度。
迎合学生猎奇心理,交互性强。目前高校学生“90后”居多,他们追求个性、自我意识强烈、对新鲜事物渴求、渴望平等交流,传统的单向灌输教育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今教育的发展。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以其开放、包容、平等、互动的功能流行于校园社交,满足了当代大学生的猎奇心理,贯穿于学生生活而迸发力量,在无形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集合师生智慧,节约成本。由于教师在工作中需承担种类繁多的工作事务,无法保证公众号推送内容的频率和质量,因此高校的微信公众号基本由教师及学生共同运营维护,激发师生集体智慧,使推送内容更符合学生内心需求。同时,微信推文且不需要纸质版的发行,无形中为微信文章的传播力、影响力插上了一双隐形的翅膀,又大大降低工作成本。
内容短小精悍,提升学习效率。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推送内容多以“微小”流行,帮助同学们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虽然碎片化阅读不容易形成深度的、批判性的、理性化的、系统的知识体系,但对于拓宽视野、丰富思政课程内涵、激发学习兴趣、满足个性化需求、提升学习效率都是有利的选择。
(二)微信公众平台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具备的功能
舆论传播功能。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定位能够服务于学生的招生、教育、培养、管理、就业、生活等各个方面,在为其提供必要信息的同时,遵循其精神需求,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内在贯穿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意蕴,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和国家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对社会热点事件及时跟踪,做好舆情处理和引导传播,增强学生对社会的共识,提升凝聚力、向心力。
信息交互功能。就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信息而言,实质是实现服务育人的功能,并通过微信推文的“在看”、“留言”、“看一看”等栏目,实时实现运营者与阅读者的信息沟通与交流,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有利促进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实现良性的双向互动。
价值引领功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实现价值引领,是教育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作为高校德育的重要载体,也通过不断开设“点赞新时代”、“红色研途”、“选调新声”等栏目,旗帜鲜明地彰显价值引领的教育功能。
二、微信公众平台在思想教育工作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迎来的机遇
拓展工作平台,丰富教育手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丰富的资源,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图片、音频、视频、投票等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思想教育工作的有趣性、渗透性,将其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拓展了思想教育工作平台,丰富了思想教育的工作手段。
共享思想教育资源,搭建矩阵网路。在高校普遍搭建新媒体矩阵的背景下,高校工作者也时刻关注兄弟院校的工作动态,并利用微信公众号将自己的资源与同行人士进行共享、交流与探讨,实现思想教育资源共享的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思想教育工作质量。
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促进师生平等交流。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具有“在看”、“留言”、“看一看”等功能,使学生在接收消息的同时,通过文章留言或点击“在看”的形式与发布者进行互动外,还可通过主頁面对话私信运营者,以平等传播和实时互动的沟通方式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也促使思想教育工作者更有效地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需求。
(二)面临的挑战
形式内容单一,缺乏良性互动。当前,高校微信公众号传播形式仍难跳出传统思政教育的印象,内容缺少黏性,多停留于说教和灌输层面。原创性和贴近学生的话题少见,这种单向性的传播方式造成了与受众之间缺乏良性互动,更难以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忽视隐性教育,内容创新性不足。隐性教育作为一种间接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与参与性,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而当前高校微信公众号宣传内容大体相似,对于意见领袖、榜样示范作用发挥较少,工作创新度不高,同质化倾向严重,如此以往直接影响了关注度和阅读量,导致学生反感和抵触。
缺少专业运行团队,联动意识薄弱。高校在大力推进微信公众号建设的同时,笔者发现其运营队伍多为老师监管、学生运营的模式,他们往往不具备专业背景,又缺少专业技术支持,导致在运行中缺乏顶层设计,无法完全发挥主观能动性,协同大局。实则不利于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可持续发展,难以建立联盟,形成合力。 三、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实践路径的探索
(一)更新教育理念,构建网络思维
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信息化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逐步构建民主平等、共建共享、协商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同时,在占领网络阵地的同时应构建网络思维,增强法治意识,加强对微信公众号的简短,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的研判与管控,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二)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找准定位
一是深入了解学生需求层次,聚焦于服务窗口、课堂教学、学术活动、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等方面,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工作之中,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二是善用网络育人的功能,以图文、音视频等立体形式传播思政资讯,以此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并引导学生理性思辨、传播网络正能量;三是把握学生的特点和阅读需求,做好话题准备,以平等交流的方式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与期待,增强平台的生命力与学生的黏附力。
(三)善用技术支持手段,发挥学校整体优势
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需相应的技术支持保障其实效性。一是高校应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精准分析用户的基本状况和需求,并对基础的页面操作、技术漏洞进行解决;二是加强校内各微信公众平台的联动性,与信息中心、图书馆、后勤保障部等平台积极合作,整合校内资源,发挥学校整体优势形成综合的思政教育体系,以及时对学生心理状态进行监督,有效地建立预警机制,对可能发生的问题遏制在萌芽时期。
(四)强化运维队伍建设,完善平台功能
打铁还需自身硬,高校应注重网络平台队伍的建设。一是定期对网宣团队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使其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增强对网络舆情的敏锐度,与时俱进;二是规范校园微信平台运行机制,规范文案策划、材料收集、文字撰写、排版设计、准入审核的工作流程,精益求精;三是革新工作思路,优化模块设计,并制定考核与奖励机制,提高网宣团队队伍的积极性。
总之,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应充分把握学生特点,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新途径,真正将“立德树人”理念贯穿于高校学生工作之中,以服務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塑造健全、优良的思想环境,从而帮助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突破自我。
【参考文献】
[1] 孟凡芹,胡翠红.基于碎片化阅读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优化策略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2018,47(03):56-59.
[2] 刘妍君. 主旋律影视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5.
[3] 尤珺薇. 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
【关键词】 微信公众平台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学生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信公众平台以其重自愿、轻强制,重潜移默化,轻内容灌输的特点受到广泛高校学生的青睐,并成为高校提升学生工作质量的重要路径之一。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还尚未被完全发掘出来。因此,教师工作者应积极构建网络思维、遵循学生正需求、整合学校资源、提升思想教育工作能动性,不断探索高校“微思政”教育路径。
一、微信公众平台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展现的优势与功能
(一)微信公众平台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展现的优势
以点对面,传播迅捷。传统的一对一交流模式不仅会延长教师的工作时间,也无法保证中心思想是否传达到位,而使用高校微信公众号将基础的服务信息以群发功能发送给学生,或以生动有趣的图文方式传播网络正能量,甚至在微信朋友圈中对公众号内容转发、评论和互动,都是利用以点对面的方式,使传播内容呈“指数型增长”,实现其传播力度。
迎合学生猎奇心理,交互性强。目前高校学生“90后”居多,他们追求个性、自我意识强烈、对新鲜事物渴求、渴望平等交流,传统的单向灌输教育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今教育的发展。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以其开放、包容、平等、互动的功能流行于校园社交,满足了当代大学生的猎奇心理,贯穿于学生生活而迸发力量,在无形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集合师生智慧,节约成本。由于教师在工作中需承担种类繁多的工作事务,无法保证公众号推送内容的频率和质量,因此高校的微信公众号基本由教师及学生共同运营维护,激发师生集体智慧,使推送内容更符合学生内心需求。同时,微信推文且不需要纸质版的发行,无形中为微信文章的传播力、影响力插上了一双隐形的翅膀,又大大降低工作成本。
内容短小精悍,提升学习效率。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推送内容多以“微小”流行,帮助同学们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虽然碎片化阅读不容易形成深度的、批判性的、理性化的、系统的知识体系,但对于拓宽视野、丰富思政课程内涵、激发学习兴趣、满足个性化需求、提升学习效率都是有利的选择。
(二)微信公众平台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具备的功能
舆论传播功能。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定位能够服务于学生的招生、教育、培养、管理、就业、生活等各个方面,在为其提供必要信息的同时,遵循其精神需求,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内在贯穿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意蕴,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和国家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对社会热点事件及时跟踪,做好舆情处理和引导传播,增强学生对社会的共识,提升凝聚力、向心力。
信息交互功能。就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信息而言,实质是实现服务育人的功能,并通过微信推文的“在看”、“留言”、“看一看”等栏目,实时实现运营者与阅读者的信息沟通与交流,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有利促进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实现良性的双向互动。
价值引领功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实现价值引领,是教育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作为高校德育的重要载体,也通过不断开设“点赞新时代”、“红色研途”、“选调新声”等栏目,旗帜鲜明地彰显价值引领的教育功能。
二、微信公众平台在思想教育工作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迎来的机遇
拓展工作平台,丰富教育手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丰富的资源,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图片、音频、视频、投票等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思想教育工作的有趣性、渗透性,将其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拓展了思想教育工作平台,丰富了思想教育的工作手段。
共享思想教育资源,搭建矩阵网路。在高校普遍搭建新媒体矩阵的背景下,高校工作者也时刻关注兄弟院校的工作动态,并利用微信公众号将自己的资源与同行人士进行共享、交流与探讨,实现思想教育资源共享的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思想教育工作质量。
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促进师生平等交流。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具有“在看”、“留言”、“看一看”等功能,使学生在接收消息的同时,通过文章留言或点击“在看”的形式与发布者进行互动外,还可通过主頁面对话私信运营者,以平等传播和实时互动的沟通方式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也促使思想教育工作者更有效地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需求。
(二)面临的挑战
形式内容单一,缺乏良性互动。当前,高校微信公众号传播形式仍难跳出传统思政教育的印象,内容缺少黏性,多停留于说教和灌输层面。原创性和贴近学生的话题少见,这种单向性的传播方式造成了与受众之间缺乏良性互动,更难以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忽视隐性教育,内容创新性不足。隐性教育作为一种间接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与参与性,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而当前高校微信公众号宣传内容大体相似,对于意见领袖、榜样示范作用发挥较少,工作创新度不高,同质化倾向严重,如此以往直接影响了关注度和阅读量,导致学生反感和抵触。
缺少专业运行团队,联动意识薄弱。高校在大力推进微信公众号建设的同时,笔者发现其运营队伍多为老师监管、学生运营的模式,他们往往不具备专业背景,又缺少专业技术支持,导致在运行中缺乏顶层设计,无法完全发挥主观能动性,协同大局。实则不利于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可持续发展,难以建立联盟,形成合力。 三、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实践路径的探索
(一)更新教育理念,构建网络思维
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信息化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逐步构建民主平等、共建共享、协商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同时,在占领网络阵地的同时应构建网络思维,增强法治意识,加强对微信公众号的简短,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的研判与管控,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二)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找准定位
一是深入了解学生需求层次,聚焦于服务窗口、课堂教学、学术活动、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等方面,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工作之中,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二是善用网络育人的功能,以图文、音视频等立体形式传播思政资讯,以此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并引导学生理性思辨、传播网络正能量;三是把握学生的特点和阅读需求,做好话题准备,以平等交流的方式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与期待,增强平台的生命力与学生的黏附力。
(三)善用技术支持手段,发挥学校整体优势
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需相应的技术支持保障其实效性。一是高校应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精准分析用户的基本状况和需求,并对基础的页面操作、技术漏洞进行解决;二是加强校内各微信公众平台的联动性,与信息中心、图书馆、后勤保障部等平台积极合作,整合校内资源,发挥学校整体优势形成综合的思政教育体系,以及时对学生心理状态进行监督,有效地建立预警机制,对可能发生的问题遏制在萌芽时期。
(四)强化运维队伍建设,完善平台功能
打铁还需自身硬,高校应注重网络平台队伍的建设。一是定期对网宣团队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使其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增强对网络舆情的敏锐度,与时俱进;二是规范校园微信平台运行机制,规范文案策划、材料收集、文字撰写、排版设计、准入审核的工作流程,精益求精;三是革新工作思路,优化模块设计,并制定考核与奖励机制,提高网宣团队队伍的积极性。
总之,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应充分把握学生特点,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新途径,真正将“立德树人”理念贯穿于高校学生工作之中,以服務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塑造健全、优良的思想环境,从而帮助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突破自我。
【参考文献】
[1] 孟凡芹,胡翠红.基于碎片化阅读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优化策略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2018,47(03):56-59.
[2] 刘妍君. 主旋律影视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5.
[3] 尤珺薇. 隐性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