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山水甲天下(下)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ke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中国艺术市场的风向标、晴雨表
  ●白石山水重写生、以大写意为主
  ●构图奇特、繁简有度
  ●齐白石山水的用笔用色
  ●齐白石的章款、题跋
  ●齐白石山水画的市场判断定位及未来走向
  
  齐白石的章款、题跋
  
  白石老人山水画的章款极其明确,绝不因题跋、印章破坏画面。他往往在绘画之前就想好了留白、虚实位置。我们看白石山水画往往题跋不多,这是因为白石山水的特点在于“平远”,在于构图,题跋的位置、内容、字数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在白石老人看来,题跋的印章既是抒发情感、阐述画意的纽带,又是增强绘画美感的手段和桥梁。
  清代张式曾云:
  题画须有映带之致,题与画相发,方不为羡文。乃是画中之画,画外之意……
  白石老人深谙此理。他总是在画完后反复推敲字句、位置后才落笔,是题楷书还是行书、篆书,他都在精算之后才一挥而就。这与他的绘画手法完全相反,他绘画笔笔生风、不假思索,题跋则是小心谨慎、步步为营。
  他的题跋从不写古人诗句,无论题的是诗还是短句、格言,几乎都是老人自己的创造。如《庚午册》上的题诗“行尽顺风三万里,能同患难只孤舟”。是从以前自作诗中撷取的两句。如果将原诗“渡湖渡海不知休,得到初心纵远游,行尽烟波家万里,能同患难只孤舟。”全部用来题《庚午册》山水,则显得太繁复。撷取末句点题,使读画时的简单情感通过诗文一下子能同画里画外人的生活、命运联系起来,这种“共鸣”的“唤应”能力,在齐白石的作品中表现得极有感染力。
  白石的题字书法也饶有意趣,尤其是凡题篆书款时,发金石力而似行云流水,绝无造作,哪十白是再小的篆书字也是力透纸背,如琢如磨。
  《庚午册》中有两次篆书题款,这在白石山水中仅见。两次带雨字,但两个雨字的篆书分明就是白石老人的创造。
  “雨后山家”的“雨”字,是四行“雨滴”状点法,共十一点,点点滴滴、浙淅沥沥。 “山楼歇雨”的“雨”字,是三行“雨滴”状点法,共九点,点点相连、扑扑簌簌。
  我们在判断白石作品真伪时,有一点可以说是“诀窍”,即看款,看款之“点”法。
  孙过庭《书谱》说的明白:
  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
  信所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
  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
  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
  点画的东西是形质所决定的。形质的东西最接近事物的本质,也就是最能发乎本质的东西。“点画”象是书家的DNA基因一样,无论你怎么变化,不经意间所流露的就是最本质的。
  白石的“雨”“点”完全用篆刻之法写成,每一点不是在用笔写,分明是在用刻刀“琢”出来的,这一点不看原作很难区分。
  齐白石的印章、钤印也极有风格。他的山水画常用印章有木人、甑屋、一切画会无能加入、老夫也在皮毛类。
  他的出身、住所、谦词、画理都是通过印章巧妙地提示给了读者,沟通了读者。
  白石用印泥有一特色是:经常自己加蓖麻油,加朱砂,自己调和。这位勤劳节俭的老人,许多颜料都是自己亲自调制反复运用的,所以他用的印泥总是有些微微地跑油,而且在颜色上有别于西泠和漳州的八宝印泥。虽然差异只是一点点,但就是这一点点的差异为后人鉴定齐白石作品提供了很好的判断依据。
  
  再者,他钤盖印章时,常用的底板一定是硬中有软,底层加硬的衬板,不然,白石老人单刀直入的印风,如在硬衬上(例如玻璃板)钤盖,效果一定会比现在更清晰明白一些。中国美术馆“齐白石大展”时,我曾仔细观察过齐老的印章原物,他所用石材都极其普通,大多为青田,尤其是自己的常用印材也都不大讲究,而且所刻印面所用刀法均为单刀,极易辨识。
  启功先生在其新作《启功口述历史》中对白石老人的单刀法治印有过一段精彩描述:
  他是直接把反体的印文写在石料上,对着镜子稍微调整一下。在刻一竖时,他先用刀又对着竖,向我说:“别人都是这一边一刀、那边一刀,我不,我就这么一刀。这就是刀力,这就是功力”。
  可见对白石章款、题跋的探讨与绘画的研究密不可分。齐白石本身就是一门综合的学问,是集中国绘画知识之大成的里程碑。不研究齐白石就等于没有真正进入中国近现代画研究的领域,不研究齐白石就等于没有真正领略近现代中国文入画的发展与创造。齐白石山水画的市场判断定位及未采走向
  齐白石的作品一直是中国艺术品书画市场的绝对风向标。通过齐白石作品的市场变化所折射出的收藏、投资、拍卖等信息无不牵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也就是说,齐白石作品涨,中国画市场就涨,反之亦然。回顾近十年来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最早投资齐白石的是香港的杨永德,投资齐白石最成功的当数张宗宪。但是两人对齐白石的判断及定位却截然不同。
  香港著名收藏家杨永德先生之所以选择定位齐白石,很大原因是因为王大山的缘故。随着香港荣宝斋分号的成立,在王大山先生的建议下,杨永德购买了数万件齐白石作品,其中后来以1650万元创齐白石作品最高记录的《对题册》,也是杨永德先生最早收藏的。
  十年来,齐白石的作品只跌过一次,那就是1996年嘉德拍卖公司举办的杨永德收藏齐白石专场拍卖。在当时中国艺术品市场刚刚起步,150件齐白石作品涌入市场,首先冲垮的不是齐白石作品的市场,而是买家的心理防线。因为此场拍卖事出有因。在王大山为杨永德筹买齐白石的同时,关于作品真伪的流言蜚语逐渐使杨永德失去耐性,其结果是一古脑地将齐白石精品压上了拍卖台。这真是中国收藏家的不幸。人云亦云的妄自菲薄让杨永德的“定位”发生了动摇,他不仅将多年的收藏心血付之东流,也使得人们对齐白石作品的市场判断产生了混沌。其实收藏齐白石作品并没有任何问题,只是在那样的市场氛围和市场操作下,人们对齐白石作品的市场定位出现了“暂时性”休克。
  说到1650万元创齐白石山水拍卖记录的《对题册》,还有一背景值得藏家与投资人回味。
  此《对题册》原本没有对题。上世纪80年代末期,启功先生访问香港,王大山先生拿出这八开册页,请启功先生鉴定,启先生谦言:大山,你看齐白石是权威,何劳我再看呢?大山先生坦言:有人说此画不真。启先生道:“此画最早我在《荣宝斋三十周年纪念册》上见到过,是件至精之作,怎么有人看不懂?没关系,我给你题。”。就这样,启先生为此八开山水对题了诸如:
  牧童归去纸鸢低,   牛背长绳景最奇;
  处处农家俱入画,
  萍翁不断是乡思。
  水禽浮泛自成群,
  鹅鸭遥观不易分;
  此是天机难说处,
  居然纸上画呈君。等八首。
  自此题跋后,圈里圈外人士异口同声只言其真,只说其妙,再无真假异议。其实从绘画水平、能力展现、笔情墨韵来看,我认为《庚午册》(1930年作)最认真,《辛未册》(1931年作)最率真,《对题册》(1931年作)最纯真,三册各有千秋。
  在鉴定上,三册山水还有一共同特质就是:每一个局部、每一笔划都能拆得开,都能还回去。也就是说,白石之作笔法极其清晰,没有一笔交待不清,没有一笔含混漫漶,特别是他的山水作品,笔笔生风、笔笔透风,每一笔之间的映带关联清晰易见,哪怕是外行也能分出先后、分出层次。也就是说,齐白石用最“平常”的笔墨、最“简单”的笔法表现出了最平民化的高级。
  因为工作的便利,此三册每本我都有上手近观之机会。上手看东西的好处,好比直接看人就比看照片要准确得多、丰富得多。看画亦然,信息量的多少,直接关乎对画作的第一判断。所以说看预展、做功课对天下所有的买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但也就是在当年那样的市场氛围里,有一个人头脑保持着惊人的清醒,他就是拍卖界永远的“一号”人物——张宗宪。
  1996年的张先生就是从杨永德的专场进入了齐白石的世界,而且一跃成为齐白石作品最大的藏家。我曾经当面问过张先生如何选齐白石作为投资收藏对象的。张先生回答的直言不讳。他说
  “齐白石的画雅俗共赏,人人看得懂,题材好,只要东西对,贵点无所谓,早晚能卖到100万一平方尺”。
  我亲历了张先生许多次因齐白石作品在场上与其他竞争者的“恶战”,往往几万元的东西被张先生一路叫到超过了十万、二十万、三十万、五十万,甚至百万以上,一路高举的牌子因为齐白石几乎没放下过,就在杨永德专场拍卖的第二年,张宗宪先生在嘉德拍卖公司用21.8万元买下了一张6.5X9.5厘米的《苍蝇》(齐白石1920年作),在当时花20余万元买邮票般大小的齐白石作品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但张宗宪先生率先坚定地举起了齐白石这杆大旗。当今天齐白石作品卖到每平尺近五十万元的时候,我们再回想张先生在拍卖场上的当仁不让,再看看他出版的《张宗宪珍藏中国近现代画·齐白石画》中的108幅齐白石作品时,我们不能不偑服张先生的远见卓识。
  
  根据雅昌网数据统计:从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全国通过拍卖形式共上拍2072件齐白石作品,成交1551件,成交总额4.5亿元,成交率75%。
  可见经过中国艺术品市场近十年的变迁,齐白石的作品是被收藏家投资人最普遍看好的。在成交的万余件齐白石作品中,尽管假的成分占了相当的比重,但2000年以来成交的4.5亿元人民币总额依然雄冠中国艺术品诸名家之首。这不是偶然的。从1994、1995年的高位到1996-1998年的低谷,再到2000年以后大步攀升;从白石山水册页1996年的85万元的成交到1998年的溜标,再到2001年的150万,再到2003年的1650万元,同样一件拍品,随着中国书画市场的发展而经历了不同的命运。《对题册》四次被转卖,多次遭争议,但1650万元的成交让天下所有对齐白石情有独钟者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据我所知,买下齐白石《辛未册》和《对题册》的是同一位上海买家,如今的开价是要么不卖,要卖,两册一起卖,8000万元人民币,不二价。
  总是有人问我:投资中国书画,谁的作品最稳定?
  我答:齐白石。
  总是有人问我:投资中国书画,谁的作品最增值?
  我答:齐白石。
  总是有人问我:在市场高位的前提下,投资中国书画还有没有机会?
  我答:绝对有,少不了的还是齐白石。
  因为齐白石是中国书画的绩优股;
  因为齐白石是中国书画的不倒翁;
  因为齐白石是中国书画的常青树。
  我赞白石山水:
  五出五归写中华,
  童心安处是山家,
  笔底乾坤样样好,
  白石山水甲天下。
  (责编:梓荃)
其他文献
主办:中贸圣佳拍卖有限公司 雅昌艺术网    主持人:  大家好,下面请中贸圣佳拍卖公司总经理易苏昊先生致词。  易苏昊;画的这么厚重的没有几个  今天这个座谈会是一种新的尝试。就是在我们每年大拍的时候,会选择一位优秀的艺术家,今年下半年我们承蒙崔先生的厚爱,将自己多年珍藏的30件精心之作交给我们拍卖,并把它编成一本书,专门在这个拍卖会之前搞一个座谈会,我想讲的话有这么几个意思,一个是说我跟如琢先
期刊
中国国画家网:中国收藏界有了排行榜  最具人气的十大艺术品拍卖机构、最活跃的十大收藏组织、最为知名的十大古玩市场、最有规模的十大民间博物馆、最富特色的十大画廊、最受藏界瞩目的当代书法家、最受藏家关注的当代画家……  近日,“雅观杯”首届中国收藏界年度排行榜在全国政协礼堂揭晓。据悉,这是中国收藏行业首次在全国范围内举行的一次盛大评选活动。  据了解,该榜分为七大项,70个入选机构和个人,产生规则可以
期刊
本人藏有一枚折十嘉熙通宝铁母,钱径3.8厘米,穿径1.4厘米,厚0.3厘米,重28克。面,文为楷书直读“嘉熙通宝”,背文穿上“十”,穿下“西一”。丁福保先生编著的《古钱大辞典》中录有该泉一品,标无定价,马定祥先生在《历代古钱图说》中批注其为“可疑”,华光普在1992年版《中国古钱目录》中注明“真伪可疑”,又在以后著述中则直接标明“伪”,但均未说明作伪缘由。本人考究其原因,背文呆板僵硬,外廓扁平不整
期刊
●点评:池塘、荷花、水鸟等均是历代画家一再画过的传统题材,而到了王奇寅的笔下却呈现出极为独特的绘画语言。王奇寅此幅作品,具有很浓的装饰味,色彩艳丽而不媚俗,线条严谨而不呆板,将形式美和内蕴之趣味完美地结合起来,展示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王奇寅,字颂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当代美术》主编,中国画百家之一,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理事,海安人大代表、政协常委、政协书画会常务副会长、书画院副院长。地址:
期刊
2004年中国嘉德秋拍,那火爆而热气腾腾的景象,令人振奋的成交结果,依然牵动着人们的心弦。2005年春拍又即将拉开序幕。此次拍卖会亮点频出,精品荟萃。    中国书画名家云集    中国嘉德2005年春拍的中国书画拍卖分五个专场,即中国近现代书画(一、二)、中国当代书画、“汉鸿楼”藏中国近现代书画和中国古代书画。计划连续两天拍卖,共计一千一百余件作品参拍。  此次拍卖会值得特别关注的三个热点是: 
期刊
●郑发祥《香雪梅》以65万元刷新画家个人拍卖记录  ●宋官窑粉青釉贯耳觚拍出900万高价位居瓷器拍卖成交价首位  ●牙雕拍卖成交率高达100%  河南日信2005年春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5月6日在郑州圆满落幕。这次拍卖会分中国书画、瓷器、玉器、杂项四个专场,有700余位海内外藏家进场竞投,通过买家激烈竞价,整场成交率67%,拍卖成交总金额3230万元,刷新了河南省文物艺术品成交记录。南宋官窑贯耳觚、
期刊
佳士得2004年秋拍创亚洲总成交纪录  创中国鎏金铜像拍卖世界纪录  刷新两项瓷器拍卖世界纪录  “明永乐青花龙凤呈样棱口洗”逾二千六百万港元成交  张大千《钩金红莲》成交价高逾一千万港元  香港佳士得(CHRISTIE’S)于2004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举行的亚洲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额超过四亿九千万港元,创下历来举行的亚洲艺术品拍卖之最高总成交额纪录,并打破多项拍卖世界纪录;  首日(10月
期刊
一年来,随着物价指数的上涨及钱币网站的开通普及,大陆古钱市场人气飚升,去年11月2日,上海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第十九届钱币拍卖,其中60项古钱拍品居然全部成交。今年1月3日的第二十届钱币拍卖会共推出古钱拍品199项,成交193项。其中一些品相上乘的清钱都拍出了高价,如天聪大钱拍到3800元,咸丰宝源当千拍到3000元,宝泉当千拍到2800元,宝陕当千拍到了500元,宝河当千拍到16000元,宝
期刊
景泰蓝亦称“掐丝珐琅”,是一种金属与陶瓷相结合的器皿。景泰蓝是用细扁铜丝做线条,在铜制的胎上掐出各种图案花纹,再将五彩珐琅点填在花纹内,经烧制、磨平、镀金而成。其外观晶莹润泽,鲜艳夺目。 关于景泰蓝的起源,考古界至今没有统一的答案。一种观点认为景泰蓝诞生于唐代;另一种说法是元代忽必烈西征,从西亚、阿拉伯一带传入中国,先在云南一带流行,后得到京城人士喜爱,才传入中原。但有一点为学术界公认明代宣德年
期刊
策划:本刊视点栏目组 选题:高玉涛 统筹·执行:董 凡  2005年,我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精彩纷呈。特别是近现代书画拍卖,显示出了出人意料的火爆局面,成交旺盛,大大激发了人们对中国书画投资收藏热情,然而,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书画市场亦“画源可贵”、“佳品难得”,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采用切实可行的购买技巧,以较低的成本,买到物超所值的书画作品呢?在名家书画投资、收藏领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鉴赏家崔如琢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