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留守学生是近年出现的新名词,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我们农村中学关注的重点,也是教师课堂关注的重点。本文就在历史课堂上怎样解决留守学生的思想问题进行了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历史课堂 留守学生 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留守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留守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他们大都是跟随爷爷、奶奶生活,他们的身心存在各种问题。如今农村中学“留守学生”问题已成为当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留守学生的思想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性格缺陷、情感缺失。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下一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情感的培养与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留守学生与父母的联系较少,有些孩子产生了孤独、寂寞、胆怯心理,形成了孤僻性格。留守学生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2.错误思想导致行为偏差。留守学生一般由祖父母或亲戚监护,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使部分留守学生纪律散漫,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形成行为偏差。
3.学习困难。外出务工潮使农村许多留守学生失去了直接监护人,因此,留守学生的学习教育比正常家庭的孩子的学习教育差一些,有的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学习困难重重。
4.人生观、价值观错位。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外出务工的父母使家庭经济状况相对改善,部分外出打工者急切致富的心态迅速膨胀,于是采取“物质 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养成好逸恶劳等陋习,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800多人的农村中学,留守学生占学校总人数的四分之一,而这四分之一往往又是最容易出问题的群体。因此,探讨如何解决他们的问题尤显重要。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更多地还是在课堂之上,尤其是历史这种人文学科,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利用学科的优势解决他们的问题就有非常的意义。下面我就自己的一些认识与大家进行探讨。
一、提倡自由思考,解决留守学生的自卑问题
留守学生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往往会出现自卑心理。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倡导平等的民主式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倡“自由思考”,不强求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而要与学生相互沟通,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思考和实践活动。记得在七年级有一位女生,是留守学生。因为刚进入中学,家里条件又比较差,成绩又不好,自卑心很强,每次上课几乎都听不见她的声音。后来我了解了她的情况后,在上课的过程中就有意让她回答问题,开始是比较简单的问题,完成回答后给她鼓励,逐渐建立她的自信心。后来问题由易到难,而她也能很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到了期末她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逐渐有了自信。
二、提倡节俭,解决留守学生的拜金主义问题
留守学生大多随爷爷、奶奶居住,少数在其他亲戚家里。多数的留守学生家长都因觉得欠学生太多,只有在物质上进行补偿,对学生在金钱的要求放得比较松。而监管人对学生的要求也不会太严。这样就使金钱主义流行于留守学生之中,大家互相攀比,影响极坏。有这样一位留守学生,他寄居在大姨家,每星期父母给他的零花钱至少30元,(一般学生是10元)有时更多。这些零花钱,他除了买零食,多数都用来上网了,经常缺课,爷爷奶奶无法管教。班主任要求控制零花钱时,他大声顶撞老师说:“钱不是你的,谁要你管了。”恰恰历史教科书提供了大量的历史人物,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生动材料。在教学中用这些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形成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历史教材中所介绍的墨子主张“节用”;唐太宗教育儿子节俭等典型事例,就是培养学生形成勤劳俭朴的良好品德的极好素材。通过不断地灌输节俭的事例,学生的思想就会有很大的变化。
三、提倡勤奋,解决留守学生的厌学问题
留守学生多是隔代教育,而祖辈对学生又不能进行有效的帮助,还认为读书没多大用,导致学生普遍厌学,行为习惯较差,对学习没有兴趣,生活无聊而空虚。再加上监管人对其学习辅导和关注不到位,因此,学生成绩都比较差,还经常违反学校纪律。对于这部分学生首先在课堂上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其学习兴趣,然后在课堂上结合历史多讲一些名人勤奋学习的故事。如孔子勤奋学习、孟轲借光学习、孙敬和苏秦“悬梁刺股”等,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明白只有勤奋,以后才能有所作为的道理。
四、提倡文明礼仪,解决留守學生的个人主义问题
留守学生因缺乏有效的管理,要求往往都能得到满足,长久就使学生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以自己为中心,说话做事往往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导致和其他学生不能和谐相处。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活动探究课利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方法加强学生之间的了解与合作,促进学生和谐相处。同时在课堂上不断用中华两千多年形成的文明礼仪教育学生。在长时间的影响下,学生就会有很大的转变。
以上只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心得,希望能对解决留守学生思想问题有所帮助。留守学生问题是一个值得全社会、学校、家庭、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若要真正解决留守学生的问题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
关键词: 历史课堂 留守学生 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留守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留守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他们大都是跟随爷爷、奶奶生活,他们的身心存在各种问题。如今农村中学“留守学生”问题已成为当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留守学生的思想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性格缺陷、情感缺失。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下一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情感的培养与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留守学生与父母的联系较少,有些孩子产生了孤独、寂寞、胆怯心理,形成了孤僻性格。留守学生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2.错误思想导致行为偏差。留守学生一般由祖父母或亲戚监护,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使部分留守学生纪律散漫,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形成行为偏差。
3.学习困难。外出务工潮使农村许多留守学生失去了直接监护人,因此,留守学生的学习教育比正常家庭的孩子的学习教育差一些,有的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学习困难重重。
4.人生观、价值观错位。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外出务工的父母使家庭经济状况相对改善,部分外出打工者急切致富的心态迅速膨胀,于是采取“物质 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养成好逸恶劳等陋习,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800多人的农村中学,留守学生占学校总人数的四分之一,而这四分之一往往又是最容易出问题的群体。因此,探讨如何解决他们的问题尤显重要。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更多地还是在课堂之上,尤其是历史这种人文学科,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利用学科的优势解决他们的问题就有非常的意义。下面我就自己的一些认识与大家进行探讨。
一、提倡自由思考,解决留守学生的自卑问题
留守学生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往往会出现自卑心理。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倡导平等的民主式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倡“自由思考”,不强求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而要与学生相互沟通,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思考和实践活动。记得在七年级有一位女生,是留守学生。因为刚进入中学,家里条件又比较差,成绩又不好,自卑心很强,每次上课几乎都听不见她的声音。后来我了解了她的情况后,在上课的过程中就有意让她回答问题,开始是比较简单的问题,完成回答后给她鼓励,逐渐建立她的自信心。后来问题由易到难,而她也能很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到了期末她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逐渐有了自信。
二、提倡节俭,解决留守学生的拜金主义问题
留守学生大多随爷爷、奶奶居住,少数在其他亲戚家里。多数的留守学生家长都因觉得欠学生太多,只有在物质上进行补偿,对学生在金钱的要求放得比较松。而监管人对学生的要求也不会太严。这样就使金钱主义流行于留守学生之中,大家互相攀比,影响极坏。有这样一位留守学生,他寄居在大姨家,每星期父母给他的零花钱至少30元,(一般学生是10元)有时更多。这些零花钱,他除了买零食,多数都用来上网了,经常缺课,爷爷奶奶无法管教。班主任要求控制零花钱时,他大声顶撞老师说:“钱不是你的,谁要你管了。”恰恰历史教科书提供了大量的历史人物,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生动材料。在教学中用这些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形成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历史教材中所介绍的墨子主张“节用”;唐太宗教育儿子节俭等典型事例,就是培养学生形成勤劳俭朴的良好品德的极好素材。通过不断地灌输节俭的事例,学生的思想就会有很大的变化。
三、提倡勤奋,解决留守学生的厌学问题
留守学生多是隔代教育,而祖辈对学生又不能进行有效的帮助,还认为读书没多大用,导致学生普遍厌学,行为习惯较差,对学习没有兴趣,生活无聊而空虚。再加上监管人对其学习辅导和关注不到位,因此,学生成绩都比较差,还经常违反学校纪律。对于这部分学生首先在课堂上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其学习兴趣,然后在课堂上结合历史多讲一些名人勤奋学习的故事。如孔子勤奋学习、孟轲借光学习、孙敬和苏秦“悬梁刺股”等,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明白只有勤奋,以后才能有所作为的道理。
四、提倡文明礼仪,解决留守學生的个人主义问题
留守学生因缺乏有效的管理,要求往往都能得到满足,长久就使学生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以自己为中心,说话做事往往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导致和其他学生不能和谐相处。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活动探究课利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方法加强学生之间的了解与合作,促进学生和谐相处。同时在课堂上不断用中华两千多年形成的文明礼仪教育学生。在长时间的影响下,学生就会有很大的转变。
以上只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心得,希望能对解决留守学生思想问题有所帮助。留守学生问题是一个值得全社会、学校、家庭、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若要真正解决留守学生的问题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