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有意地创设问题情景,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或由老师自己提出这些问题并解决它们。在此同时,向学生说明在该探究下,自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仅仅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让学生自己对知识产生“疑”,从而能自主地生成“问”以期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提出问题;设计探究
在新课程理念中,积极提倡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其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学生是教学学习的主体,为数学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而为数学教师所推崇。因此,一堂课能否引导学生顺利地完成探究任务,主要是靠问题的导向功能,怎样设计探究式问题便显得尤其重要。在此,针对初中数学教学如何设计探究式问题,结合自己工作实践谈谈看法和体会。
一、针对适合探究的教学内容设计探究式问题
探究式学习和接受性学习是两种相对的学习方式。前者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后者却“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但二者均有存在的价值,实行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是传统教学的弊病,片面强调探究学习,时时探究,处处探究,亦不可取。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不可千篇一律,我认为是有下面特点的知识适合设计探究式问题:
(1)直观性强的知识,如几何图形的认识等内容,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猜想验证,讨论归纳等探究活动获取相关知识。
(2)迁移性强的知识,例如分式的约分与前面学习的因式分解联系较紧,我设计了下列问题:
A.分数9/12可以约分成_____
B.分式x2_1/x2+2x+1的分子、分母有公因式吗?模仿分数的约分,你能得到什么结果?
C.观察B中结果的分子、分母有公因式吗?类比分数的约分,你能得到分式简化的依据是什么?
D.象C那样试简化下列分式①x2-4/(x+2)2 ②(x+4)(x-3)+(x+4)2/(x+4)3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顺利地完成探究任务,得出分式的约分的根据和步骤并能将分式约分化简。
学习方法相似的知识,比如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时,我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动手实践比较观察、猜想结论、形成方法,实践应用,学生在学习SAS、ASA(AAS)、SSS等判定方法时很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
(3)规律性明显的知识,象代数运算法则,公式等内容,巧妙设计探究式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规律,无形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4)开放性强的知识,开放性强的知识是指方法多样化,答案不唯一的知识,这些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针对这些内容设计探究式问题,学生可学会在常规原理指导下灵活全面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我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设计了如下问题:
A.等腰三角形顶角可以是哪些类型的角?底角呢?(锐角、直角、锐角)
B.等腰三角形_____的高一定在其内部_____的高不一定在三角形内部,画观察(底边上或腰上)
C.一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腰的夹角为20°,则顶角为多少度?学生围绕这些问题探究,学生分类研究解决问题,训练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全面性。当然,设计探究式问题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有条件的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完成探究任务,在安全允许下,带领学生在校外探究形式多样。问题设计值得教师去下功夫探讨研究。
二、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探究式问题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字来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而学生的认识一般也是从实践到理论,如果探究式问题脱离生活实践,无疑很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只有密切联系实际,学生才能感到亲切。探究的积极性也就一下子调动起来。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我联系实际设计了一下问题:
(1)找一个你熟悉的三角形物体(红领巾)。
(2)用量角器量一量它的三个角并记录下来。
(3)猜一猜:它的三个角的和是多少度?(测量有误差加起来不一定等于180度)
(4)请你将物体的三个角想法拼在一起,观察有什么现象?与你猜想的结论一致吗?
(5)试用所学平行线的性质验证发现的结论。
(6)工人师傅制作一个三角形形状的零件,有两个角分别为40度、80度,你知道第三个角是多少度吗?学生在以上问题的引导下从实践开始探究,经历了测量、计算、猜想、验证、应用等环节,学生很容易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并会用之解决问题。
三、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探究式问题
探究需要一个过程,经历很多环节,探究一般从实践到理论,从直观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学生探究得很吃力,部分学生可能会因此失去探究信心。
(1)一次函数y=2x-1的图像经过(1,__)和点(__,3)。
(2)直线y=2x+b经过点(1,1),则b=______。
(3)直线y=kx+b经过(1,1)(2,3),则列出关于k,b的方程组______,解得k=_____,b=_____。
(4)若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1,1),(2,3)试求这个函数解析式(引导学生思考,实质求什么)通过以上四个问题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只要稍作努力就不难探究出如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方法,教师顺水推舟介绍这种方法的名称即可轻松完成教学目标。
四、设计探究式问题的好处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设计探究式问题教学有以下四个好处:第一,探究式的教学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能发挥其主导作用,用创造性教法指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质疑,自主探究,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的结论,而且懂得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二,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原则,有利于学生“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改变了传统模式下高消耗低效率的现象;第三,学生“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的情绪和欲望得到了激励,扭转了学生怕数学,厌数学的被动局面;第四,探究式教学流程科学合理,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探根求源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科书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关键词:数学课;提出问题;设计探究
在新课程理念中,积极提倡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其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学生是教学学习的主体,为数学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而为数学教师所推崇。因此,一堂课能否引导学生顺利地完成探究任务,主要是靠问题的导向功能,怎样设计探究式问题便显得尤其重要。在此,针对初中数学教学如何设计探究式问题,结合自己工作实践谈谈看法和体会。
一、针对适合探究的教学内容设计探究式问题
探究式学习和接受性学习是两种相对的学习方式。前者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后者却“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但二者均有存在的价值,实行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是传统教学的弊病,片面强调探究学习,时时探究,处处探究,亦不可取。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不可千篇一律,我认为是有下面特点的知识适合设计探究式问题:
(1)直观性强的知识,如几何图形的认识等内容,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猜想验证,讨论归纳等探究活动获取相关知识。
(2)迁移性强的知识,例如分式的约分与前面学习的因式分解联系较紧,我设计了下列问题:
A.分数9/12可以约分成_____
B.分式x2_1/x2+2x+1的分子、分母有公因式吗?模仿分数的约分,你能得到什么结果?
C.观察B中结果的分子、分母有公因式吗?类比分数的约分,你能得到分式简化的依据是什么?
D.象C那样试简化下列分式①x2-4/(x+2)2 ②(x+4)(x-3)+(x+4)2/(x+4)3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顺利地完成探究任务,得出分式的约分的根据和步骤并能将分式约分化简。
学习方法相似的知识,比如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时,我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动手实践比较观察、猜想结论、形成方法,实践应用,学生在学习SAS、ASA(AAS)、SSS等判定方法时很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
(3)规律性明显的知识,象代数运算法则,公式等内容,巧妙设计探究式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发现规律,无形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4)开放性强的知识,开放性强的知识是指方法多样化,答案不唯一的知识,这些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针对这些内容设计探究式问题,学生可学会在常规原理指导下灵活全面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我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设计了如下问题:
A.等腰三角形顶角可以是哪些类型的角?底角呢?(锐角、直角、锐角)
B.等腰三角形_____的高一定在其内部_____的高不一定在三角形内部,画观察(底边上或腰上)
C.一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腰的夹角为20°,则顶角为多少度?学生围绕这些问题探究,学生分类研究解决问题,训练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全面性。当然,设计探究式问题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有条件的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完成探究任务,在安全允许下,带领学生在校外探究形式多样。问题设计值得教师去下功夫探讨研究。
二、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探究式问题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字来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而学生的认识一般也是从实践到理论,如果探究式问题脱离生活实践,无疑很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只有密切联系实际,学生才能感到亲切。探究的积极性也就一下子调动起来。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我联系实际设计了一下问题:
(1)找一个你熟悉的三角形物体(红领巾)。
(2)用量角器量一量它的三个角并记录下来。
(3)猜一猜:它的三个角的和是多少度?(测量有误差加起来不一定等于180度)
(4)请你将物体的三个角想法拼在一起,观察有什么现象?与你猜想的结论一致吗?
(5)试用所学平行线的性质验证发现的结论。
(6)工人师傅制作一个三角形形状的零件,有两个角分别为40度、80度,你知道第三个角是多少度吗?学生在以上问题的引导下从实践开始探究,经历了测量、计算、猜想、验证、应用等环节,学生很容易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并会用之解决问题。
三、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探究式问题
探究需要一个过程,经历很多环节,探究一般从实践到理论,从直观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学生探究得很吃力,部分学生可能会因此失去探究信心。
(1)一次函数y=2x-1的图像经过(1,__)和点(__,3)。
(2)直线y=2x+b经过点(1,1),则b=______。
(3)直线y=kx+b经过(1,1)(2,3),则列出关于k,b的方程组______,解得k=_____,b=_____。
(4)若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1,1),(2,3)试求这个函数解析式(引导学生思考,实质求什么)通过以上四个问题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只要稍作努力就不难探究出如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的方法,教师顺水推舟介绍这种方法的名称即可轻松完成教学目标。
四、设计探究式问题的好处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设计探究式问题教学有以下四个好处:第一,探究式的教学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能发挥其主导作用,用创造性教法指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质疑,自主探究,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的结论,而且懂得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二,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原则,有利于学生“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改变了传统模式下高消耗低效率的现象;第三,学生“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的情绪和欲望得到了激励,扭转了学生怕数学,厌数学的被动局面;第四,探究式教学流程科学合理,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探根求源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科书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