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找准定位、发挥作用,不仅是农业综合开发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时代赋予农业综合开发的神圣职责。实践证明,农业综合开发作为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战略措施,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为主题,以加强农田基础设施为重要任务,着力提高我省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和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成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和新的亮点,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已经显现并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是农业综合开发是现代农业建设的有效实践和探索。发展现代农业,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经过探索和实践,农业综合开发规模和覆盖面不断扩大,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收到显著成效,并显现出多重示范效应。二是农业综合开发着力于实施农业生态综合治理,促进了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生态良好、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几年来,黑河市农业综合开发在进行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同时,注重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三是农业综合开发着力于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业综合效益的提升。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和主要标志。一个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越高,其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就越高。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作为财政资金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个主要渠道,通过支持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和规模化种养基地建设,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延伸了产业链条,拓宽了发展领域,提高了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增加了农民收入。
党的十六大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战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再次强调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这一战略提出的背景是,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农业GDP在全部GDP中的比重从1990年的27.05%下降到2004年的15.2%,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比重从1990年的60%下降到2004年的49%,城市化水平从1990年的26.4%提高到2004年的41.8%,农产品供求关系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农业生产矛盾从保障供给逐步转向适应需求,农业的功能从保障粮食安全转变到提供食品安全,中国经济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当前,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业综合开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促进生产发展方面,农业综合开发要改善农业资源利用状况,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发展蔬菜园艺业、规模畜牧业、特殊水产业、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促进生活宽裕方面,农业综合开发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在促进村容整洁方面,农业综合开发要统筹考虑农业生产设施与农村生活设施的建设,把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有机结合起来,拓宽农业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内容。
黑河市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土地资源比较丰富,自然生态条件较好。特别是南三县,耕地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0.8%,农业人口占全市农业人口的76.9%,土壤和积温、日照、降水等气候条件相对适宜,区域内有北安、九三两个农垦局,具备发展现代农业的良好基础。因此,在“十一五”规划中,我市提出建设北安—五大连池—嫩江现代农业产业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良好开局。在这一过程中,我认为要突出把握五个方面。
第一,突出现代化。现代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关键。一是农田水利化。据统计,仅南三县常年因旱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1—1.5亿元左右,因此,必须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强化设施配套,降低灾害损失。易旱地块要大上节水灌溉项目,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易涝地块要加强防洪排涝工程,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产条件,增强抗灾避险能力。二是农业机械化。据调查,黑河辖区内各省属国营农场的大豆亩单产比农民种植的平均高70公斤左右,其主要原因是农场大型机具配套,农机作业水平高。因此,要结合组建农机合作社,促进大型机械更新配套,扩大农机耕作覆盖面。积极引导“有机户”和种田大户组成联合体,促进农机装备更新,提高作业水平。三是先进技术普及化。历史上,每一次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都给农业带来新的动力。化肥、农药、拖拉机等先进的近代技术,使20世纪粮食单产增加了30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先进技术的推广普及。在种子方面,深入实施良种工程,加快良种引进和培育,促进良种更新,从根本上改善作物品质。在肥料方面,推广使用复合肥、浓缩肥、控释肥、专用肥、蛋白肥及生物调节剂等新型生物肥料。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防治等技术。在畜禽养殖方面,引进推广胚胎移植、冻配、动物性别控制等良种繁育技术。四是农业生产标准化。去年北安市按照标准化规程种植的大豆,平均每公顷降低生产成本100元,增产400多公斤,效益非常可观。要按照农业标准化操作规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副产品、农业投入品、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的质量安全监测,保证产品质量。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推进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建设,逐步推行农产品全过程标准化生产。总之,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提高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第二,突出产业化。有利于促进农业合理布局,延伸产业链条,实现梯次增值,加快农业工业化。一是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只有优化布局,才能实现专业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北安、嫩江、五大连池三县(市)要结合争取国家级百万亩大型商品粮基地,重点发展麦豆优势产业,不断扩大麻、薯、菜、药等特色、绿色产品生产规模。对各地来讲,可以针对本区域内的自然特点和产业优势,突出“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具体地划分产业格局,推进小规模、大群体式的商品生产基地。如北安的城郊乡重点发展蔬菜生产,赵光镇重点发展北药种植;五大连池建设以新发、兴隆、双泉等平原乡镇为主的“双高”大豆生产基地,以龙镇为主的优质麦生产基地,以龙镇、太平为主的马铃薯生产基地,以兴隆、建设为主的蔬菜生产基地等,都非常有利于形成特色产业带,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二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是建设现代农业、提高综合效益的重要举措。要按照“产业调优、质量调好、规模调大、效益调高”的发展目标,坚持差别化竞争、特色化取胜策略,着力发展“双高”大豆和优质麦、专用薯等优、专、特、绿产品生产,加快发展以“两牛一羊”为主的畜牧养殖业,提高规模和水平。三是培育扶壮龙头企业。实施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产值为农业产值的2—3.7倍,而我国仅为60%。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规则,在积极扶持现有优势龙头企业的同时,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大型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完善企业和基地、农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第三,突出一体化。列入现代农业产业带规划的县(市)要进一步强化大农业、大市场、大流通和大开放战略。一是深入开展场县共建。据调查,黑河辖区内各省属国营农场的大豆亩单产比农民种植的平均高70公斤左右,其主要原因是农场大型机具配套,农机作业水平高。同时,通过场县共建设,鼓励农场的大型机械实施跨区作业240多万亩,为农民节约机耕费用1500多万元。因此,要围绕农业生产、产业化基地建设、小城镇建设、社会事业等,在合作层次上由农业合作向工业合作延伸,在合作内容上由资产合作向资本合作延伸,在合作领域上由经济合作向全方位合作延伸。要本着共同谋划、共同争取、共同建设、共同受益的原则,在农业资源综合开发、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北药开发、林业经营等方面,精心筛选、包装和推介一批重点项目,引进境内外人才、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特别要注重鼓励资本、技术、管理“捆绑式”引进,培育壮大一批龙头型农业引资项目。二是发展外向型农业。边境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发挥区位优势,努力提高外向度。黑河与俄罗斯隔江毗邻,俄罗斯土地闲置60%以上,并且集中连片、承包价格较低,同时俄罗斯的农副产品60%以上靠从中国进口。这些都是我市发展外向型农业的优势条件。要扩大番茄、甘蓝、元葱等蔬菜的生产和出口规模,增加出口创汇。加强对俄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与优良品种。扩大对俄劳务输出,促进境外农业开发。三是积极开拓境内外市场。以强化农产品营销服务为主要内容,大力发展网上交易和代理、连锁、配送、批发等新的营销方式。加强对国际农业科技、市场、政策等信息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建立多层次的国际农业信息交流与服务机制,提升本地农业产业层次。大力支持出口企业和行业协会到境外参展促销,促进合作和交流,加快建立快捷高效的农产品出口绿色通道,拓展国际市场。
第四,突出生态化。从一定意义上讲,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是相辅相承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现代农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发展生态农业。优质、特色、高效的农产品生产离不开良好生态环境的支持。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有效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确保农业稳产高产。进一步扩大大果沙棘、北药等基地规模,促进林业生态与经济效益同步显现。严格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及逆降解塑料薄膜的经营和使用,保护基本农田不受污染。二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最终目标是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要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结合资源、环境特点,推广适合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要求的生产模式,推广秸秆过腹还田、速腐制肥、制气等应用技术,开发利用低成本、高效能、高效益的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型能源,改善农村环境。三是发展观光旅游业。发展休闲、旅游、生态和观光农业可以进一步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五大连池风景区为依托,辐射周边景点,发展生态旅游农业;以田园、果园、菜园、养殖场为依托,发展观光农业;以庄园农业、庭院农业、市民“农家乐”为依托,发展休闲农业;以民俗文化特色比较突出的村镇为依托,发展民俗旅游农业;以生物主题公园、城郊农业、工厂化农业、高科技农业为依托,发展都市科技旅游农业。使农业生产的过程成为旅游资源,带动相关产业同步发展。
第五,突出体系化。完善的配套体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一是加强农业物流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农村交通网络建设。实施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和通畅工程,加快推进通乡、通村公路网络建设,改善交通条件。加快城乡结合部客运分站和农村乡镇客运站等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道路运输的综合服务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流通体系建设。消除行业间、地区间的市场封锁和行政壁垒,构建多层次、多类型、多功能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促进农副产品流通销售。建立规范化的监管机制,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储备和流通销售。二是加强资金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在安排财政预算时,要向农业工作和农村各项社会事业重点倾斜。认真落实“一免三补”等惠农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今年省级财政支农资金比上年增加10亿元左右,重点用于支持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要抓住机遇,做好项目,努力向上争取。支持农村信用合作社深化改革,增强活力,提高信贷能力,为农民生产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三是加强农业信息体系建设。一条好的信息可以致富一方。信息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的节奏。要进一步拓宽涉农信息采编渠道,加快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业信息的时效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建立健全农村经济、政策法规、自然资源、种子种苗、农药及病虫防治、农业气象、土壤、生态环境、农产品市场行情分析等数据库,并引导农民充分利用。四是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鼓励农民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提高农民市场化程度。降低市场准入条件,培育各种专业性中介组织,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资金、物资和产品销售等服务。五是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市、县、乡三级服务网络,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鼓励科技人员领办和创办服务实体,充分发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作用,帮助农民做好农作物病虫害和畜禽疫病的防治工作。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特别是提高专业生产技能,提高农民组织生产、加快致富的能力。
党的十六大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战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再次强调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这一战略提出的背景是,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农业GDP在全部GDP中的比重从1990年的27.05%下降到2004年的15.2%,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比重从1990年的60%下降到2004年的49%,城市化水平从1990年的26.4%提高到2004年的41.8%,农产品供求关系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农业生产矛盾从保障供给逐步转向适应需求,农业的功能从保障粮食安全转变到提供食品安全,中国经济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当前,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业综合开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促进生产发展方面,农业综合开发要改善农业资源利用状况,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发展蔬菜园艺业、规模畜牧业、特殊水产业、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促进生活宽裕方面,农业综合开发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在促进村容整洁方面,农业综合开发要统筹考虑农业生产设施与农村生活设施的建设,把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有机结合起来,拓宽农业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内容。
黑河市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土地资源比较丰富,自然生态条件较好。特别是南三县,耕地占全市耕地面积的70.8%,农业人口占全市农业人口的76.9%,土壤和积温、日照、降水等气候条件相对适宜,区域内有北安、九三两个农垦局,具备发展现代农业的良好基础。因此,在“十一五”规划中,我市提出建设北安—五大连池—嫩江现代农业产业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良好开局。在这一过程中,我认为要突出把握五个方面。
第一,突出现代化。现代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关键。一是农田水利化。据统计,仅南三县常年因旱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1—1.5亿元左右,因此,必须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强化设施配套,降低灾害损失。易旱地块要大上节水灌溉项目,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易涝地块要加强防洪排涝工程,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产条件,增强抗灾避险能力。二是农业机械化。据调查,黑河辖区内各省属国营农场的大豆亩单产比农民种植的平均高70公斤左右,其主要原因是农场大型机具配套,农机作业水平高。因此,要结合组建农机合作社,促进大型机械更新配套,扩大农机耕作覆盖面。积极引导“有机户”和种田大户组成联合体,促进农机装备更新,提高作业水平。三是先进技术普及化。历史上,每一次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都给农业带来新的动力。化肥、农药、拖拉机等先进的近代技术,使20世纪粮食单产增加了30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先进技术的推广普及。在种子方面,深入实施良种工程,加快良种引进和培育,促进良种更新,从根本上改善作物品质。在肥料方面,推广使用复合肥、浓缩肥、控释肥、专用肥、蛋白肥及生物调节剂等新型生物肥料。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防治等技术。在畜禽养殖方面,引进推广胚胎移植、冻配、动物性别控制等良种繁育技术。四是农业生产标准化。去年北安市按照标准化规程种植的大豆,平均每公顷降低生产成本100元,增产400多公斤,效益非常可观。要按照农业标准化操作规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副产品、农业投入品、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的质量安全监测,保证产品质量。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推进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建设,逐步推行农产品全过程标准化生产。总之,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提高科技含量,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第二,突出产业化。有利于促进农业合理布局,延伸产业链条,实现梯次增值,加快农业工业化。一是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只有优化布局,才能实现专业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北安、嫩江、五大连池三县(市)要结合争取国家级百万亩大型商品粮基地,重点发展麦豆优势产业,不断扩大麻、薯、菜、药等特色、绿色产品生产规模。对各地来讲,可以针对本区域内的自然特点和产业优势,突出“一乡一业”和“一村一品”,具体地划分产业格局,推进小规模、大群体式的商品生产基地。如北安的城郊乡重点发展蔬菜生产,赵光镇重点发展北药种植;五大连池建设以新发、兴隆、双泉等平原乡镇为主的“双高”大豆生产基地,以龙镇为主的优质麦生产基地,以龙镇、太平为主的马铃薯生产基地,以兴隆、建设为主的蔬菜生产基地等,都非常有利于形成特色产业带,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二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是建设现代农业、提高综合效益的重要举措。要按照“产业调优、质量调好、规模调大、效益调高”的发展目标,坚持差别化竞争、特色化取胜策略,着力发展“双高”大豆和优质麦、专用薯等优、专、特、绿产品生产,加快发展以“两牛一羊”为主的畜牧养殖业,提高规模和水平。三是培育扶壮龙头企业。实施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产值为农业产值的2—3.7倍,而我国仅为60%。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规则,在积极扶持现有优势龙头企业的同时,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大型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完善企业和基地、农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第三,突出一体化。列入现代农业产业带规划的县(市)要进一步强化大农业、大市场、大流通和大开放战略。一是深入开展场县共建。据调查,黑河辖区内各省属国营农场的大豆亩单产比农民种植的平均高70公斤左右,其主要原因是农场大型机具配套,农机作业水平高。同时,通过场县共建设,鼓励农场的大型机械实施跨区作业240多万亩,为农民节约机耕费用1500多万元。因此,要围绕农业生产、产业化基地建设、小城镇建设、社会事业等,在合作层次上由农业合作向工业合作延伸,在合作内容上由资产合作向资本合作延伸,在合作领域上由经济合作向全方位合作延伸。要本着共同谋划、共同争取、共同建设、共同受益的原则,在农业资源综合开发、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北药开发、林业经营等方面,精心筛选、包装和推介一批重点项目,引进境内外人才、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特别要注重鼓励资本、技术、管理“捆绑式”引进,培育壮大一批龙头型农业引资项目。二是发展外向型农业。边境地区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发挥区位优势,努力提高外向度。黑河与俄罗斯隔江毗邻,俄罗斯土地闲置60%以上,并且集中连片、承包价格较低,同时俄罗斯的农副产品60%以上靠从中国进口。这些都是我市发展外向型农业的优势条件。要扩大番茄、甘蓝、元葱等蔬菜的生产和出口规模,增加出口创汇。加强对俄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技术与优良品种。扩大对俄劳务输出,促进境外农业开发。三是积极开拓境内外市场。以强化农产品营销服务为主要内容,大力发展网上交易和代理、连锁、配送、批发等新的营销方式。加强对国际农业科技、市场、政策等信息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建立多层次的国际农业信息交流与服务机制,提升本地农业产业层次。大力支持出口企业和行业协会到境外参展促销,促进合作和交流,加快建立快捷高效的农产品出口绿色通道,拓展国际市场。
第四,突出生态化。从一定意义上讲,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是相辅相承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现代农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发展生态农业。优质、特色、高效的农产品生产离不开良好生态环境的支持。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有效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确保农业稳产高产。进一步扩大大果沙棘、北药等基地规模,促进林业生态与经济效益同步显现。严格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及逆降解塑料薄膜的经营和使用,保护基本农田不受污染。二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最终目标是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要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结合资源、环境特点,推广适合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要求的生产模式,推广秸秆过腹还田、速腐制肥、制气等应用技术,开发利用低成本、高效能、高效益的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型能源,改善农村环境。三是发展观光旅游业。发展休闲、旅游、生态和观光农业可以进一步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五大连池风景区为依托,辐射周边景点,发展生态旅游农业;以田园、果园、菜园、养殖场为依托,发展观光农业;以庄园农业、庭院农业、市民“农家乐”为依托,发展休闲农业;以民俗文化特色比较突出的村镇为依托,发展民俗旅游农业;以生物主题公园、城郊农业、工厂化农业、高科技农业为依托,发展都市科技旅游农业。使农业生产的过程成为旅游资源,带动相关产业同步发展。
第五,突出体系化。完善的配套体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一是加强农业物流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农村交通网络建设。实施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和通畅工程,加快推进通乡、通村公路网络建设,改善交通条件。加快城乡结合部客运分站和农村乡镇客运站等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道路运输的综合服务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流通体系建设。消除行业间、地区间的市场封锁和行政壁垒,构建多层次、多类型、多功能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促进农副产品流通销售。建立规范化的监管机制,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储备和流通销售。二是加强资金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在安排财政预算时,要向农业工作和农村各项社会事业重点倾斜。认真落实“一免三补”等惠农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今年省级财政支农资金比上年增加10亿元左右,重点用于支持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要抓住机遇,做好项目,努力向上争取。支持农村信用合作社深化改革,增强活力,提高信贷能力,为农民生产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三是加强农业信息体系建设。一条好的信息可以致富一方。信息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的节奏。要进一步拓宽涉农信息采编渠道,加快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业信息的时效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建立健全农村经济、政策法规、自然资源、种子种苗、农药及病虫防治、农业气象、土壤、生态环境、农产品市场行情分析等数据库,并引导农民充分利用。四是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鼓励农民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提高农民市场化程度。降低市场准入条件,培育各种专业性中介组织,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资金、物资和产品销售等服务。五是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市、县、乡三级服务网络,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鼓励科技人员领办和创办服务实体,充分发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作用,帮助农民做好农作物病虫害和畜禽疫病的防治工作。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特别是提高专业生产技能,提高农民组织生产、加快致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