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学校中,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方针落实到操作层面上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对学生的评价仍以语 、数等所谓的“主课”为主,但却忽视了学生情感、审美、自理能力、社会合作等人文训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常会发现学生的感受力下降,感受不到大自然的美,艺术的美,对事物缺乏兴趣等等。由此可见 ,将教育教学活动放在一种人文背景中加以理解,努力从中发掘人文内涵,将人文精神渗透到学校教学中已迫在眉睫。
音乐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正如《音乐课程标准》所说:“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 以人文精神统领音乐教育,是世界音乐教育发展的趋势,是提高音乐教育的价值,它能引导教师走出音乐教育的误区,走出技能训练的怪圈,使音乐真正成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精神的提升和整体提高的重要因素。
一、 挖掘教材中的人文资源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教育资源,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人文教育。曾听过音乐欣赏课——《走进内蒙》,内蒙古的民歌很多,不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非常广泛,但最流行并一直被厚爱的还是那首《敖包相会》。在复听《敖包相会》前,教者解释:“敖包是蒙古语的音译,汉语意‘石堆’或‘鼓包’的意思。敖包当初的作用主要是用来祭祀。敖包一般由土石与树枝组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蒙古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祭敖包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草原上由于地广人稀,姑娘和小伙子往往躲在唯一的遮挡物敖包后面谈情说爱,互诉衷情。”学生此刻心中充满着好奇与向往,教师的讲述似乎把他们已带到了那剽悍狂放、神秘古老的大草原。
二 、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突出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使音乐教学走向现代化,也使人文的教育方式实现了多元化。
如在教唱《歌唱祖国》这首歌时,教唱前,教师首先放优秀影片《开国大典》的录像片段让学生观看,电视屏幕展示:在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下壮观的阅兵场面以及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那激动人心的场面,使每个学生产生出一种热爱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再放歌曲录像时,一幅幅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雄伟画面,特别是主题部分进行了男女音色及速度、力度等手法的处理,使画面更呈绚丽多彩,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而且提供了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这样的教学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最重要的是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受到了熏陶。
三、 联系综合的实践活动
通过各种音乐时间活动,使学生的音乐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从而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人最重要的是生存和发展,而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与别人的合作联系,如让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参加一些学校社区的文艺演出等,以解决在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能全方位多角度地领悟音乐的真谛,与教师、同学合作,亲自参与唱歌、舞蹈、表演、演奏和创编。绚丽多彩的文艺表演活动会使学生从中感受美、鉴赏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这些活动的参与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气质、性格、情操和意志,提高他们的素质与修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
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创设一个和谐与亲善的人文环境。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自主学习的乐趣。如一年级新生第一堂音乐课,教师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创设教学环境。儿童刚刚开始小学生活,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不是校园、楼宇、教室和桌椅,而是新环境的人际交往。儿童这时最需要的是人际间的关爱和温暖,只有老师和新朋友间的友爱、温暖,才会使他们有安全感和对新集体有依附感,才会对他的学习任务产生感情和兴趣。教师应努力拉近关系,让学生亲和你,让他们感到你是他们共同学习的伙伴,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教导者;让他们感到与你相处能无话不说,无事不讲,把你当成知心朋友。在这样的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才能充分展现自我,才能把自己积极的思想带到音乐环境中去,才能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这才是真正人文精神的体现,更是实施人文教育的追求。
人文性是时代的呼唤,社会呼唤人格健全的教育。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将更重视人的发展。只有全面地提高人们的精神素质,协调人际关系,塑造健全,自由的人格形象,才能在根本上推进一个社会的内在品格。
(责编钟岚)
音乐教育是一种人文教育,正如《音乐课程标准》所说:“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 以人文精神统领音乐教育,是世界音乐教育发展的趋势,是提高音乐教育的价值,它能引导教师走出音乐教育的误区,走出技能训练的怪圈,使音乐真正成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精神的提升和整体提高的重要因素。
一、 挖掘教材中的人文资源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教育资源,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人文教育。曾听过音乐欣赏课——《走进内蒙》,内蒙古的民歌很多,不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非常广泛,但最流行并一直被厚爱的还是那首《敖包相会》。在复听《敖包相会》前,教者解释:“敖包是蒙古语的音译,汉语意‘石堆’或‘鼓包’的意思。敖包当初的作用主要是用来祭祀。敖包一般由土石与树枝组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蒙古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祭敖包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草原上由于地广人稀,姑娘和小伙子往往躲在唯一的遮挡物敖包后面谈情说爱,互诉衷情。”学生此刻心中充满着好奇与向往,教师的讲述似乎把他们已带到了那剽悍狂放、神秘古老的大草原。
二 、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突出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使音乐教学走向现代化,也使人文的教育方式实现了多元化。
如在教唱《歌唱祖国》这首歌时,教唱前,教师首先放优秀影片《开国大典》的录像片段让学生观看,电视屏幕展示:在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下壮观的阅兵场面以及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那激动人心的场面,使每个学生产生出一种热爱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再放歌曲录像时,一幅幅伟大祖国蒸蒸日上的雄伟画面,特别是主题部分进行了男女音色及速度、力度等手法的处理,使画面更呈绚丽多彩,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而且提供了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这样的教学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最重要的是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受到了熏陶。
三、 联系综合的实践活动
通过各种音乐时间活动,使学生的音乐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从而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人最重要的是生存和发展,而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与别人的合作联系,如让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参加一些学校社区的文艺演出等,以解决在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能全方位多角度地领悟音乐的真谛,与教师、同学合作,亲自参与唱歌、舞蹈、表演、演奏和创编。绚丽多彩的文艺表演活动会使学生从中感受美、鉴赏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这些活动的参与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气质、性格、情操和意志,提高他们的素质与修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
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创设一个和谐与亲善的人文环境。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自主学习的乐趣。如一年级新生第一堂音乐课,教师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创设教学环境。儿童刚刚开始小学生活,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不是校园、楼宇、教室和桌椅,而是新环境的人际交往。儿童这时最需要的是人际间的关爱和温暖,只有老师和新朋友间的友爱、温暖,才会使他们有安全感和对新集体有依附感,才会对他的学习任务产生感情和兴趣。教师应努力拉近关系,让学生亲和你,让他们感到你是他们共同学习的伙伴,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教导者;让他们感到与你相处能无话不说,无事不讲,把你当成知心朋友。在这样的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才能充分展现自我,才能把自己积极的思想带到音乐环境中去,才能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善于创新。这才是真正人文精神的体现,更是实施人文教育的追求。
人文性是时代的呼唤,社会呼唤人格健全的教育。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将更重视人的发展。只有全面地提高人们的精神素质,协调人际关系,塑造健全,自由的人格形象,才能在根本上推进一个社会的内在品格。
(责编钟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