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释义:《站在课题的肩膀上做课题》,这里的第二个“课题”是指《区域内小学教师教科研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这是笔者目前所主持研究的泰州市教研室立项课题。我们这个课题是进行海陵区小学教师的教科研现状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做教师教科研水平提升策略的研究。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常常要把身边的在研课题甚至是已结课题拿出来琢磨琢磨。所以,题目当中的第一个“课题”是指的与《区域内小学教师教科研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同时在研的部分课题,在本文中借以立足的是《小学传统吟诵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和《小学语文教材图文有效结合的研究与实践》两个课题。
摘要:在当前的小学教科研领域,“教师成为研究者”不仅在理论上与实践中有其必要性,而且存在现实可能性。笔者认为,教师“立足课堂做研究”既是必然之路又是捷径;“基于全体学生做研究”有利于自己做课题研究,也是对学生负责;最后笔者觉得教科研成果在一定范围内要促进交流与推广,避免教科研的重复和低水平的循环,造成资源浪费。所以,教科研要效益扩大化,并要向周边幅射。
关键词:课堂;全体学生;推广
近几年来,泰州市城东中心小学的教科研呈愈加务实愈加接地气的态势。作为城东小学的一员,也作为目前在研课题主持人,心中不禁为此而开心。2015年12月2日下午,《小学传统吟诵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和《小学语文教材图文有效结合的研究与实践》两个课题相结合,在学校迎春校区的阶梯教室举行了课堂研讨活动。陈老师借《登鹳雀楼》给二年级同学执教了吟诵课。作为一首名诗,《登鹳雀楼》几乎家喻户晓。而陈老师想通过吟诵,回顾古人表情达意的方式。虽然二年级小朋友所掌握的知识还不够丰富,但吟诵得有模有样。而倪老师通过一篇小古文《自相矛盾》,配乐先朗诵,再吟诵。六年级的孩子通过对故事的理解,能正确给短文分隔句逗,既而拍桌而诵,整个课堂充满了韵律之美。这两节课,结合了两项课题的实践研究,携课堂实践、校本文化、语文课标于一体。课后,《区域内小学教师教科研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课题组集中,针对本次两项课题结合研讨的情况和目前城东小学教科研的现状进行了研讨。《区域内小学教师教科研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课题组成员回顾这两年研究的成果,总结认为课题应这样做:
一、立足课堂教学做研究
无论是《小学传统吟诵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还是《小学语文教材图文有效结合的研究与实践》,近几年的研究都是以课堂教学为立足点。教师永远离不开课堂,教师教学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吟诵课题组上至六年级,下至一年级,多次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其中还把吟诵课送到了邻近的社区学校。2015年暑假里,来自市区城南社区的近一百名学生和家长,早早来到莲花四区文化活动中心,用心聆听城东小学张燕老师的吟诵课。吟诵是中国式读书法,但鲜为人知。张老师以童诗导入,激发兴趣,诵读古诗《小儿垂钓》和《渔歌子》,指导学生注意停顿,掌握节奏,初识平仄,且吟且诵。在循序渐进的吟诵指导中,孩子们逐步掌握了“平长仄短韵字延”的吟诵秘诀,完全沉浸在趣味无穷的古诗词吟诵中。张老师以丰富的教学形式展示了吟诵的独特魅力。活动得到了社区领导和学生、家长的高度赞扬,也将古诗文的吟诵由学校带向了社会。
吟诵课题不仅送研到社区,也到农村学校。无论送教何方,课题组一直立足课堂。因为课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前沿阵地,也是全体学生得以全面发展的最重要场所之一。在课堂上,老师将吟诵技巧教与学生,与学生一同诵经典,悟人生。所以老师们以课题研究为契机,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将古诗文吟诵送到了万千学生的心里。
二、基于全体学生做研究
陈老师和倪老师都是教学一线的语文老师,她们基于课堂教学做研究。古诗教学和方式很多,历来对古诗教学的研讨活动也是层出不穷。城东小学的《小学传统吟诵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和《小学语文教材图文有效结合的研究与实践》两个课题勇于创新,在课堂上借助插图,以吟诵的方式进行教学。而课堂是全体学生的阵地,是全体学生学习知识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几乎每一课都有插图。合理利用插图,将之与课文内容结合,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途径,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是《小学语文教材图文有效结合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的目标。老师们巧妙利用插图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样,学生读书更绘声绘色了,也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三、教研由点及面渐幅射
笔者所在学校班级较多,有利于课题的开展。几年来,参与课题研究的人越来越多,也带动了更多老师的热情。《区域内小学教师教科研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课题组成员来自海陵区内不同的几所学校和单位,规模不同的学校之间教科研必然存在差异,城市孩子与乡村孩子之间的不同造成的教学与研究的不同,这都使我们对区域内小学教师教科研的现状调查更加便利,也使我们的调查思考更加立体丰富。
2014年初《区域内小学教师教科研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课题刚起步时,课题组周老师在苏陈小学交流,当时便对苏陈小学的教研骨干教师和学校教研负责人进行了访谈,得出了第一手资料。同时,周老师边参与城东小学的教科研活动,边在苏陈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很好地将两校的学校文化和教科研搭桥牵线,起到了实效性的交流作用。课题组朱老师则对朱庄小学的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加以分析。分析后与城东小学的问卷结果进行比对,我们课题组成员集中讨论两所学校问卷结果,发现学校间位置不同,教科研现状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随着时间的前移,两所学校都在进步着。老师们的教科研意识都在逐渐加强,而且教研水平也在提高。
魏书生在他的《引导教师进行教育科研》一书中说道,教育科研是我们每位教师份内的事,是每位教师心灵的需要。教师的使命不应该只是教书育人,也要有自己的事业人生——做一个有个性有成就的“教育家”。笔者认为,正是因为老师们意识到“做”研究,比“教书匠”更利于实现教育人生,也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所以才会有更多的老师投身课题研究当中来。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如果要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么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小学传统吟诵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曾将吟诵课送到九龙实验学校,陈娟老师向九龙实验学校的全体语文老师普及了吟诵的相关知识,介绍了吟诵的历史背景和吟诵的规律。陈老师以《枫桥夜泊》为例,教大家学习“中国读书法”。陈老师以美妙的声音现场示范,揭秘吟诵诀窍。一所学校做课题,受益扩大到区域内的其它学校,这不能不说是课题研究的真正旨意所在了。要想将教科研效益最大化,我们认为可以尝试以下三点:1.结题后不要束之高阁。教科研的成果尤其是课题对于一所小学而言,花了大力气,也获得了很好的声誉。如果把老师们对于课题的思考成果运用到工作中,效果将得到放大。课题结题了,并不代表研究结束了。教科研成果在学校内部、区域层面上一定要促进交流与推广,避免教科研的重复和低水平的循环,造成资源浪费。2.推广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而不是宣传那一纸奖状。科研成果是一所学校对外宣传的名片,在这个追求名利的社会,这样的做法并没有错,但更重要的是推广成果:一节课如何上得效率高、潜能生的转化策略研究、表扬与批评的艺术运用等,老师们在研究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智慧,这些智慧应该长久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而不只是存在于课题研究中。3.把教育质量是否得到提高作为评价科研成果的重要标准之一。将教科研的成果及经验进行推广和运用并物化为教育质量的提高,这才是科研的终极目标,才会促进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这是小学进行教科研的真正目的。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并不以取得结论、发现规律作为研究的终点,在整个学校教育科研进程中,不断地传播改革经验、推广己有成果,不断地将它们转换为教育质量的提高,这才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最终归宿。[1]
参考文献:
[1]张秀丽.学校科研管理制度创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8)。
摘要:在当前的小学教科研领域,“教师成为研究者”不仅在理论上与实践中有其必要性,而且存在现实可能性。笔者认为,教师“立足课堂做研究”既是必然之路又是捷径;“基于全体学生做研究”有利于自己做课题研究,也是对学生负责;最后笔者觉得教科研成果在一定范围内要促进交流与推广,避免教科研的重复和低水平的循环,造成资源浪费。所以,教科研要效益扩大化,并要向周边幅射。
关键词:课堂;全体学生;推广
近几年来,泰州市城东中心小学的教科研呈愈加务实愈加接地气的态势。作为城东小学的一员,也作为目前在研课题主持人,心中不禁为此而开心。2015年12月2日下午,《小学传统吟诵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和《小学语文教材图文有效结合的研究与实践》两个课题相结合,在学校迎春校区的阶梯教室举行了课堂研讨活动。陈老师借《登鹳雀楼》给二年级同学执教了吟诵课。作为一首名诗,《登鹳雀楼》几乎家喻户晓。而陈老师想通过吟诵,回顾古人表情达意的方式。虽然二年级小朋友所掌握的知识还不够丰富,但吟诵得有模有样。而倪老师通过一篇小古文《自相矛盾》,配乐先朗诵,再吟诵。六年级的孩子通过对故事的理解,能正确给短文分隔句逗,既而拍桌而诵,整个课堂充满了韵律之美。这两节课,结合了两项课题的实践研究,携课堂实践、校本文化、语文课标于一体。课后,《区域内小学教师教科研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课题组集中,针对本次两项课题结合研讨的情况和目前城东小学教科研的现状进行了研讨。《区域内小学教师教科研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课题组成员回顾这两年研究的成果,总结认为课题应这样做:
一、立足课堂教学做研究
无论是《小学传统吟诵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还是《小学语文教材图文有效结合的研究与实践》,近几年的研究都是以课堂教学为立足点。教师永远离不开课堂,教师教学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吟诵课题组上至六年级,下至一年级,多次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其中还把吟诵课送到了邻近的社区学校。2015年暑假里,来自市区城南社区的近一百名学生和家长,早早来到莲花四区文化活动中心,用心聆听城东小学张燕老师的吟诵课。吟诵是中国式读书法,但鲜为人知。张老师以童诗导入,激发兴趣,诵读古诗《小儿垂钓》和《渔歌子》,指导学生注意停顿,掌握节奏,初识平仄,且吟且诵。在循序渐进的吟诵指导中,孩子们逐步掌握了“平长仄短韵字延”的吟诵秘诀,完全沉浸在趣味无穷的古诗词吟诵中。张老师以丰富的教学形式展示了吟诵的独特魅力。活动得到了社区领导和学生、家长的高度赞扬,也将古诗文的吟诵由学校带向了社会。
吟诵课题不仅送研到社区,也到农村学校。无论送教何方,课题组一直立足课堂。因为课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前沿阵地,也是全体学生得以全面发展的最重要场所之一。在课堂上,老师将吟诵技巧教与学生,与学生一同诵经典,悟人生。所以老师们以课题研究为契机,以课堂教学为抓手,将古诗文吟诵送到了万千学生的心里。
二、基于全体学生做研究
陈老师和倪老师都是教学一线的语文老师,她们基于课堂教学做研究。古诗教学和方式很多,历来对古诗教学的研讨活动也是层出不穷。城东小学的《小学传统吟诵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和《小学语文教材图文有效结合的研究与实践》两个课题勇于创新,在课堂上借助插图,以吟诵的方式进行教学。而课堂是全体学生的阵地,是全体学生学习知识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几乎每一课都有插图。合理利用插图,将之与课文内容结合,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途径,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是《小学语文教材图文有效结合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的目标。老师们巧妙利用插图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样,学生读书更绘声绘色了,也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三、教研由点及面渐幅射
笔者所在学校班级较多,有利于课题的开展。几年来,参与课题研究的人越来越多,也带动了更多老师的热情。《区域内小学教师教科研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课题组成员来自海陵区内不同的几所学校和单位,规模不同的学校之间教科研必然存在差异,城市孩子与乡村孩子之间的不同造成的教学与研究的不同,这都使我们对区域内小学教师教科研的现状调查更加便利,也使我们的调查思考更加立体丰富。
2014年初《区域内小学教师教科研现状调查与提升策略研究》课题刚起步时,课题组周老师在苏陈小学交流,当时便对苏陈小学的教研骨干教师和学校教研负责人进行了访谈,得出了第一手资料。同时,周老师边参与城东小学的教科研活动,边在苏陈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很好地将两校的学校文化和教科研搭桥牵线,起到了实效性的交流作用。课题组朱老师则对朱庄小学的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加以分析。分析后与城东小学的问卷结果进行比对,我们课题组成员集中讨论两所学校问卷结果,发现学校间位置不同,教科研现状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随着时间的前移,两所学校都在进步着。老师们的教科研意识都在逐渐加强,而且教研水平也在提高。
魏书生在他的《引导教师进行教育科研》一书中说道,教育科研是我们每位教师份内的事,是每位教师心灵的需要。教师的使命不应该只是教书育人,也要有自己的事业人生——做一个有个性有成就的“教育家”。笔者认为,正是因为老师们意识到“做”研究,比“教书匠”更利于实现教育人生,也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所以才会有更多的老师投身课题研究当中来。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如果要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么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小学传统吟诵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曾将吟诵课送到九龙实验学校,陈娟老师向九龙实验学校的全体语文老师普及了吟诵的相关知识,介绍了吟诵的历史背景和吟诵的规律。陈老师以《枫桥夜泊》为例,教大家学习“中国读书法”。陈老师以美妙的声音现场示范,揭秘吟诵诀窍。一所学校做课题,受益扩大到区域内的其它学校,这不能不说是课题研究的真正旨意所在了。要想将教科研效益最大化,我们认为可以尝试以下三点:1.结题后不要束之高阁。教科研的成果尤其是课题对于一所小学而言,花了大力气,也获得了很好的声誉。如果把老师们对于课题的思考成果运用到工作中,效果将得到放大。课题结题了,并不代表研究结束了。教科研成果在学校内部、区域层面上一定要促进交流与推广,避免教科研的重复和低水平的循环,造成资源浪费。2.推广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而不是宣传那一纸奖状。科研成果是一所学校对外宣传的名片,在这个追求名利的社会,这样的做法并没有错,但更重要的是推广成果:一节课如何上得效率高、潜能生的转化策略研究、表扬与批评的艺术运用等,老师们在研究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智慧,这些智慧应该长久地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而不只是存在于课题研究中。3.把教育质量是否得到提高作为评价科研成果的重要标准之一。将教科研的成果及经验进行推广和运用并物化为教育质量的提高,这才是科研的终极目标,才会促进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这是小学进行教科研的真正目的。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并不以取得结论、发现规律作为研究的终点,在整个学校教育科研进程中,不断地传播改革经验、推广己有成果,不断地将它们转换为教育质量的提高,这才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最终归宿。[1]
参考文献:
[1]张秀丽.学校科研管理制度创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