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人才培养为视角的研究型大学班级建设研究

来源 :教育界·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xj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研究型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的需求,需要研究新形势下的工作创新机制。在某研究型大學“三三制”教学改革背景下,传统的班级建设产生了成员不稳定、个性化培养产生偏离等问题。要加强班级建设,研究型大学要在班主任、班干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班级的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
  【关键词】“三三制”教改 创新人才培养 研究型大学 班级建设
  在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下,班级建设具有班级成员稳定、课程安排一致、学生集体归属感强等优点。但这种模式将培养专业人才作为目标,教学管理以知识传授为中心,难以适应新常态下国家对知识和人才创新的需求及学生的自主发展需求。近年来,国内研究型大学纷纷将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教学改革的目标,在通识教育、学分制、个性化培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14年获评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的某大学“三三制”教改模式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研究班级建设在该模式下的挑战和机遇,对于消除传统班级模式对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带来的束缚,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一、“三三制”教改给班级建设带来的挑战
  某大学从2009—2010年起推行“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将本科生培养分为“大类培养阶段、专业培养阶段、多元培养阶段”三个培养阶段和“学术专业类、交叉复合类、就业创业类”三条发展途径。该模式下,学生在课程选择、专业选择和发展路径选择等方面都拥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许多传统模式下行之有效的班级建设方法面临挑战。
  (一)课程自主选择造成班级组织趋于淡化
  “三三制”教改赋予学生充分的课程自主选择权,在150学分的毕业要求下,学生可自主选择的学分约占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课程自主选择一方面满足了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打破了传统班级的界限,使得教学班和行政班不重合,出现了“同班不同学、同学不同班”的现象[1]。成员之间学习及需求的时空差异使得学生的集体意识淡薄,班级组织日趋淡化,给传统的班级建设模式带来较大冲击。
  (二)专业自主选择容易带来班级成员不稳定
  传统教学活动按班级来组织实施,学生入学即根据录取结果划入院系,院系再划分年级、专业,即形成了成员稳定的组织——班级。而“三三制”打破了传统本科教育的专业“壁垒”,学生专业的“帽子”被淡化,学生入学时根据兴趣选择专业大类,就读后达到“准入标准”即可转入相应专业,毕业时满足“准出标准”即可从相应专业毕业[2]。这种学生在就读期间的专业多次选择权,一方面有利于学生重新自我定位,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专业;另一方面班级成员不稳定的结构,有利于“志同道合”的学生彼此共同提高。作为基层组织,班级应该辐射到每一个成员,而这种成员变更及其学习经历、班级文化体验多元等,无疑也给新时期的班级建设带来挑战。
  (三)发展路径自主选择引发成长成才需求差异化
  由于个体价值取向、成长环境、人生阅历等差异,学生的发展路径需求也是多元的。“三三制”教改中三大发展路径拥有各自个性化的课程模块,学生在做出路径选择后的成长成才需求也呈现明显的差异性:学术专业类学生专业知识深度诉求较高;交叉复合类学生跨专业发展愿望强烈;就业创业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需求强,就业创业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储备亟待提升[3]。因此,高校各级部门也应针对不同发展路径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作为教育和管理学生的最基本的单位,班级组织如何突破传统的束缚,发现并服务班级成员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发展需求,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四)个性化培养在学生内化过程中产生偏离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掀起了个性化培养的浪潮。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尊重个性的差异化特征。这一模式与教育多元共生、人尽其才的发展方向完全吻合。个性化培养有利于学生优化组合个性特质,引导其发现优势潜能,从而明确自己的创新方向,提高创新能力,成长为能够改造现实世界、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才[4]。当今大学生普遍有个性,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则进一步唤醒了学生的个性化释放。学生在接受个性化培养并将其内化为价值观的时候,如无长期正确的引导,容易误将个性化发展理解偏离为个人主义,将个人成才与班级割裂,只关注个人目标实现而漠视集体目标,造成集体主义缺失,班级凝聚力下降[5]。
  二、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下班级建设发展的机遇
  虽然以传统模式为视角,会发现“三三制”教改给班级建设带来一系列的挑战,但是创新的理念和改革措施,在打破传统枷锁的同时,给班级建设也带来了新的思维和机遇。
  (一)批判性思维有助于增强班级建设的活力
  “三三制”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不盲从,形成独立的思维,并完成学习性和适应性的转换。“三层次批判性思维训练课程体系”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新领域、新方法,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批判性的思维不仅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体现在其他方面。因此,拥有批判性思维的学生参与班级建设,必将排除、摒弃一些与时代特征、主体特质明显不符的方式,打破传统的束缚,增强班级建设活动的活力。
  (二)服务理念助力班级建设的个性化
  个性化培养模式唤醒了学生的个性化意识,其精神文化生活同样追求个性化。传统的班级组织及班级活动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一方面难以吸引有能力、有创新精神的班干部;另一方面无法保证参与度,从而进一步打击了班干部的积极性。在“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班级也必须通过创新性、个性化的活动来满足大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求,才能不断增强班级建设组织的吸引力,同时提高其服务同学的能力和水平,发挥其基层组织应有的功能。
  (三)靶向性活动重塑班级建设的针对性
  当今大学里学生组织或社团繁多,种类几乎涉及学生兴趣、特长等诸多方面。这些社团组织的活动多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文体娱乐活动,学生在组织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或获得了能力的提升,或愉悦了身心。但是这些活动并没有对学生提升专业能力,解决个人发展困惑提供针对性的帮助。而班级组织因其直接受学院指导,直接与教师产生联系,容易掌握学生成长诉求等天然优势,可以很好地填补其他学生组织的欠缺。班级组织应重新定位,针对班级成员创新性和个性化的需求,通过靶向性强、互动性强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水平,同时重塑班级在众多学生组织中的重要地位。   三、研究型大学加强班级建设的对策
  在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体系中,班级仍然是组织教学、政治教育和行政管理等职能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加强班级建设的政策创新,将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
  (一)发挥学科带头人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引导班级发展
  为了指导学生在拥有充分自主选择权的情况下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选择,某大学各院系自发进行了多元化人才培养指导体系的探索,以适应“三三制”教学改革的需要。其中,学科带头人担任专业班主任比较具有代表性,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班主任通过与所指导班级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关心班级状况,引导班级发展。作为学科带头人的班主任参与到班级建设中,不仅有利于班级的专业体系解释和专业兴趣引导,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学生的归属感;同时班主任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进行针对性指导,能够使得学生得到实惠,对班级的信任感大大增强。
  (二)发挥学生在班级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并服务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教学改革应是全方位的改革,应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随着“三三制”教学模式改革的先行,某大学的管理制度体系正在配套更新。班级建设中的“以生为本”应呈现为学生在班级建设中的绝对主体地位,班级氛围充分民主、自由、和谐,班级成员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组织班级活动,进行有效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辅导员则由管理者逐步向服务者转变,为班级活动提供必要的资源及相应的引导,而非主导班级活动。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主体绝非与辅导员完全脱离,而是要求辅导员能够在尊重学生意志的前提下,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帮助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三)发挥班干部的抓手作用,加强班级建设的组织性和能力建设
  班干部是班级建设的主要力量,是班级凝聚力的核心。因此,班干部队伍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班级建设的质量。学生的品质、能力、群众基础及主观愿望都应是选拔班干部的重要考量标准。辅导员在组建班干部队伍时应善于选拔,更要重在培养。在学生个性化释放被唤醒的今天,可能一些学生已经不拿班长当干部,班干部的工作难度增大很多。辅导员应加强对班干部系统的教育和培养,通过培训、例会及调研等形式提高班干部的工作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唯有如此,班干部才能创新工作方法,建立符合班情的管理制度,组织符合班需的活动。
  (四)创新班级的组织建设,建立适应新形势的新班级
  “三三制”模式下的年级、班级概念淡化,学生多因相同的兴趣及需求形成组织。在此形势下,院系应在保留常规化、必要的行政班级建设的基础上,打破年级、专业的界限,根据院系的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将各年级、各专业的学生干部组织起来形成新的班级建设组织;将学生专业知识提升及个人发展的相关疑问与需求分门别类,创设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特色项目,由对应模块的学生干部负责建立相关制度,整合相干資源,搭建有关平台,组织相应活动来满足学生群体的需求。这种班级建设组织的生命力就在于极强的目标导向性,能够针对性地满足众多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学生干部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比在传统班级模式中更好的价值实现;与此同时,学生的相关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对于班级建设组织的信任及归属感增强。
  大学的意义,借用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话,就在于“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有效的班级建设,应该关注全体成员的成长与发展,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班级建设的目标,不应是追求“泰山平地起”那样的关注少数精英学生,而是形成学生成长的高原和高原上的高峰结合的景象,不仅帮助每一名学生成长成才,也能使拔尖创新人才在良好的氛围中获得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刘佳.学分制条件下的行政班级管理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0.
  [2]谈哲敏.重构大学本科教育:南京大学“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J].创新人才教育,2013(1):50-53.
  [3]陈骏.融合国际经验建设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的本科教学模式[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3-6.
  [4]王晓辉.一流大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5]陈海岩.新时期高等学校班级建设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其他文献
【摘 要】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指导,主要指导学生站在命题者立场,从大处着眼,着眼于分析考什么、怎么考;站在考生立场从小处着手,着手于明确怎么做。教师应补充一点逻辑知识,强化学生两种意识,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指导两遍读书法,读懂题目再做题,借助导图做题。  【关键词】论述类文本阅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思维导图  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是近年高考全国课标卷必考题,而且是开卷第一题。多数学生谈之色变,称之“夺
【摘 要】称呼语是日常交际中最常用的词语之一,而东北方言称呼语作为其中的一种,自身又有不同的特点,如亲属称呼换位现象、大量使用特称等。这些语言现象可以在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中得到解释,如概念隐喻、面子理论等。东北方言称呼语还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烙印。  【关键词】东北方言称呼语 认知语用 特点 历史文化标记  一、引言  汉语称呼语可谓源远流长,已经成为一个系统的言语范畴,而方言称呼语因其地方
【摘 要】基于高职高专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新生的特点,在进行新生入学教育的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从日常管理体制、专业学习、职业规划教育三个方面进行引导和教育,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使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生活态度。  【关键词】高职高专 中外合作办学 入学教育  近年来随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不断增多,合作层次的不同,高职高专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学生与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层次相比,高职高专类学
【摘 要】外语教学由“方法”时代向“后方法”时代的转变被Kumaravadivelu称为从“意识”阶段向“觉醒”阶段的转变。在后方法时代,教师需要用已有研究得出的理论和个人经验来构建自己的教学理念,并根据独特的外在情况、基于自己的理念来设计有效的教学法。本文从认知发展角度分析了后方法理念的缺陷及其对教师、教师教育者和研究者的啟示。  【关键词】后方法时代 中国高校英语教师教育 认知发展 缺陷 启示
【摘 要】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及学习习惯,通过多种活动来设计教学,以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自己完成自我知识建构。文章以高职高专《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为例,阐述几种基于个性化学习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关键词】个性化学习 教学活动 设计  一、前言  个性化教学是基于学生个性、兴趣的需要开展的教学,是一种自主性的学习过程。它强调了人的多样性、独特性,即每个人都有自己
【摘 要】高校学分制使得相对应的二级学院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同时产生了大量的标准化数据和电子文档,二级学院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越来越不能满足学分制条件下教学的需要。如何克服目前的困难,并找出有效的对策,这就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关键词】高校 二级学院 教学档案管理  一、高校二级学院教学档案的概况  高校二级学院教学档案是高校二级学院在教学、科研和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学院、学校和社会有保存
【摘 要】角色游戏是幼儿运用想象,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表现出自己对生活中角色的认识和体验,是创造性想象活动过程。幼儿在中班年龄段,其游戏水平明显进步,对游戏主题确定、角色分配、游戏计划的制订等都有自己的想法。在这一阶段,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处在一个比较微妙的状态,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利于教师、幼儿进行良好互动的因素,教师如何找出这些因素以及解决的措施,成为提高中班幼儿角色游戏水平的关键。  【关键词】角
【摘 要】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这种发现的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通过《仓储实务》课实施“先做后教”教学模式的实践表明,这种模式符合职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发展规律,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先做后教” 教学模式 《仓储实务》 实践研究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他认为“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19世纪的
【摘 要】新时代的大学生越来越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特别是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生,他们在学好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参加实验室的科研工作,提高了自身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但大学生的科研活动往往存在着科研成果产出力低下的现象。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科研成果产出力低下的原因,提出了提高科研成果产出力的一些对策及同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科研成果产出力 原因 对策  一、大学生科研成果产出力
【摘 要】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理论性强,比较枯燥,如果单独依靠课文内容授课,学生听起来就会枯燥乏味,没精打采,昏昏欲睡,逐渐地失去了信心,严重抑制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约教育教学效果。若在适当情况下,教师运用一些科学的语言艺术,则会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课堂效率提高了,同时也增进了师生情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关键词】思想品德 教学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