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基本命题“生活即教育”,也就是指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需要而教育,作来一种教育思想,可以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具体细节。作文教学的生活化就是陶行知“生活即教育”这个大命题中一个细化的演绎。而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却一直不容乐观,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为教而教,为写而写。故行文不畅,无病呻吟居多,虚假现象严重,更别提作文过程中的教化作用了。这种现象反映了当前作文教学过程的形式化、空洞性,与学生生活严重脱节,缺少生活气息。我们提出的小学作文生活化就是尝试从“生活化”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赋于作文教学以生活的灵性,从而大面积提高作文质量的研究。本文就对如何进行作文生活化指导与写作,使之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展开详尽的阐述。
一、提高生活认识水平,是写作的基础
写作是生活认识水平的反映。我们要从提高生活质量来观照作文生活化的意义,以写作来反映生活,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理解,而对生活的深入理解,又直接促进学生作文深度的发展,最终形成生活与写作的良性循坏,文道结合的良性循环。因此,丰富学生生活,提高生活认识能力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我们在教育中必须解放学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去以生活为课堂,去享受人生,热爱生活,这样,我们才能从文中见“人”。
脱离了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本。叶圣陶老人语:生活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而身处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生活却是相当的单调而贫乏,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折期,不仅老师的目光最终落在成绩上,更有家长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断拔高的期望中,学生的生活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故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造活动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认识水平、作文能力及品德修养。
1.根据班级,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
每个学期都有好几节班队课,可以利用班队课搞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讲故事、唱歌、跳舞、朗诵,猜谜语、扳手腕等,或在每个季节到来的时候,利用班队课带领学生去附近田野山园走走,听听风,看看景,感受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特点;或在班级中开展各种各样的比赛,写字、书法、写作、查字典、速算等。在实践中,笔者是十分注重这一点,在班队课的时候让他们开开心心地扳一次手腕,认认真真地写一次字,利用课余指导他们开一次融唱歌、跳舞朗诵于一体的班队会。每个季节到来的时候带他们到河畔田边走走。学生有了亲历的体验,再加以老师适当的点拨和指导,便把文章写得有血有肉,生动感人。
2.联系家庭,丰富学生生活
学生每天的生活不外乎家校两点。在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布置一定的“生活作业”。让学生做一些难易适中、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或指令分明地去观察某一物、了解某一事,这也是创造作文素材和积累材料的好办法。联系家长,让自己的孩子做些力能所及的家务,在家里帮妈妈洗碗做饭烧菜拖地板;跟爸爸去海里捕鱼、捞蟹苗鳗苗;跟爷爷到田园里播种种菜……
二、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方式反映生活的内容
近几年,不少的专家指出:作文应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作文应成为生活的需要。作文的内容,要以自我表现、生活写照、应用、议论文字、说明文字等生活的一切作为作文内容,使作文的空间与时代的空间,与学生生活的空间相融。
1.应用文教学中凸现作文是需要的特点
相对于其他文体来说,应用文更接近于生活,譬如借条、收条、通知、信件等。因为应用文的是应生活所需而作,可以直接应用于生活。故应用文的教学更能凸现作文的生活化,因为应用文的生活化,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写作能力。于永正老师的精品录里就有这样一个很精彩的案例。上课刚开始,于老师拎着一只黑皮包走进教室,他告诉学生们这是一位同学在外捡来的一只黑皮包,里面还有七百块钱,要学生们帮着写张招领启事。于老师在这里创设了一个迫切需要言语交际的情境,克服了为作文而作文、作文没目的、没对象的弊病。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等招领启事贴出去失物招领后,于老师又要求同学们对那位拾金不昧的同学进行采访,写一篇报道分别送交校长室、校广播室、报社,又一次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作文真正成了有所为而作的事情。从拾金不昧到招领启事,到采访先进,报道先进,这是社会生活的本来面貌。这样的训练完全摆脱了为作文而作文的无病呻吟,把学校里语文课的作文教学过程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过程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富有特色的很有生命力的作文教学方法,无疑是我们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2.记叙文、日记中凸现作文是需要的特点
上述的这只是个写作应用文时所表现的作文是生活需要的范例。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不妨借鉴于老师的做法来凸现作文因生活需要,变作文外在要求为学生内在的心理要求。
学生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家里、在学校里会发生很多很多的事,一些事是他们愿意拿来交流的。比如在家里看到一个精彩的电视剧、看到村子里的人做什么稀奇古怪的事了、在学校里被同学欺负了、考试考好了、考坏了,看到谁做好事或坏事了等等,他们都会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议论不休,在这样一个谈兴盎然的时候,不妨插入一脚,“嘿,同学们,看大家谈兴正浓,一个一个地谈,太耗费时间,咱们坐下来,大家都把自己想说的写下来好吗?”虽然兴致中途夭折,但还有抒发的机会,他们便拿出纸笔来唰唰地写起来,这个时候写出来的文章不仅文从字顺,而且形象生动。再加以稍作指导,便是一篇很好的记叙文。
三、作文训练方式的生活化
训练包含“训”与“练”两层意义,是“训”与“练”的统一。小学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是建立在生活需要的训练上,从学生整个人生来说,训练是一种手段,生活才是目的。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是将教学的训练要求,转述为生活的要求。在生活中训练写作。树立大作文观,把作文视作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
1.作文选材生活化
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可是每每提笔还是两耳嗡嗡,脑袋空空。面对这种状况,老师要对学生作系列选材方面的指导。可以专门开个关于作文选材的作文课。先让学生回顾一天里所有记忆中的事,老师板出,再让全班学生讨论,哪些有意义,哪些没意义,哪些可以细化成作文,哪些可删作回收站里的垃圾。也可以就某个事件为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能归纳、提炼不同的思想意义。由于提炼出来的思想意义不同,所以行文的方式和过程也可完全不同。比如春游一事,可以从景物特点入手,描写景物,反映春天的生机勃勃;可写春游过程中同学之间发生的事;也可写春游途中看到的人或事。每一
个事件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写成内容主题各异的文章。教学作文时强化此项训练,达到提高作文选材能力的目的,以解决学生啃笔头,笔下无物的现象。
2.作文范例的生活化
自三年级开始,每册语文都有八次习作的机会。老师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如果用到作文范例,最好用本班学生的作文或自己的下水文,那是最易融于学生感情,最易于被接受与学习的。拿着作文选夸夸其谈,会使他们从心理上产生距离而产生作文恐惧感,因为那些作者对他们来说非常陌生与遥远的事。
3、技巧和方法指导的生活化
生活经验固然重要,但我们都知道,光有生活感受,没有把它们组织起来的语言积累,仍是纸上谈兵。更何况,我们不能为写逼真“死”的感受,就得先去体验一回“死”。作者创造作品,作品不等于作者的生活。所以,在实际教学中,生活经验教学法同样会遭遇碰壁和无奈。以《今天,我们倒霉透了》为例:事情的经过明摆着每个孩子都亲历过,也明摆着每个孩子心里都有想法,这是事实。可明摆着总有孩子写不出、不会写,这也是事实。原因是,孩子找不着表达的扶手,不知该如何下笔叙述,就如吃整羊肉整牛肉,尽管美味佳肴摆在面前,因无刀具就无从下口一般。所以,要写好作文还是得给孩子们扶手,帮他们找刀叉等工具。
作文并不难,难就难在持之以恒,只要老师能持之以恒指导、点拨、帮助,学生能持之以恒地坚持生活写作,相信作文质量的提高不再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 《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2] 《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
[3] 《思维·语言·语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一、提高生活认识水平,是写作的基础
写作是生活认识水平的反映。我们要从提高生活质量来观照作文生活化的意义,以写作来反映生活,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理解,而对生活的深入理解,又直接促进学生作文深度的发展,最终形成生活与写作的良性循坏,文道结合的良性循环。因此,丰富学生生活,提高生活认识能力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我们在教育中必须解放学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去以生活为课堂,去享受人生,热爱生活,这样,我们才能从文中见“人”。
脱离了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本。叶圣陶老人语:生活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而身处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生活却是相当的单调而贫乏,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折期,不仅老师的目光最终落在成绩上,更有家长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断拔高的期望中,学生的生活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故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造活动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认识水平、作文能力及品德修养。
1.根据班级,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
每个学期都有好几节班队课,可以利用班队课搞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讲故事、唱歌、跳舞、朗诵,猜谜语、扳手腕等,或在每个季节到来的时候,利用班队课带领学生去附近田野山园走走,听听风,看看景,感受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特点;或在班级中开展各种各样的比赛,写字、书法、写作、查字典、速算等。在实践中,笔者是十分注重这一点,在班队课的时候让他们开开心心地扳一次手腕,认认真真地写一次字,利用课余指导他们开一次融唱歌、跳舞朗诵于一体的班队会。每个季节到来的时候带他们到河畔田边走走。学生有了亲历的体验,再加以老师适当的点拨和指导,便把文章写得有血有肉,生动感人。
2.联系家庭,丰富学生生活
学生每天的生活不外乎家校两点。在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布置一定的“生活作业”。让学生做一些难易适中、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或指令分明地去观察某一物、了解某一事,这也是创造作文素材和积累材料的好办法。联系家长,让自己的孩子做些力能所及的家务,在家里帮妈妈洗碗做饭烧菜拖地板;跟爸爸去海里捕鱼、捞蟹苗鳗苗;跟爷爷到田园里播种种菜……
二、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方式反映生活的内容
近几年,不少的专家指出:作文应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作文应成为生活的需要。作文的内容,要以自我表现、生活写照、应用、议论文字、说明文字等生活的一切作为作文内容,使作文的空间与时代的空间,与学生生活的空间相融。
1.应用文教学中凸现作文是需要的特点
相对于其他文体来说,应用文更接近于生活,譬如借条、收条、通知、信件等。因为应用文的是应生活所需而作,可以直接应用于生活。故应用文的教学更能凸现作文的生活化,因为应用文的生活化,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写作能力。于永正老师的精品录里就有这样一个很精彩的案例。上课刚开始,于老师拎着一只黑皮包走进教室,他告诉学生们这是一位同学在外捡来的一只黑皮包,里面还有七百块钱,要学生们帮着写张招领启事。于老师在这里创设了一个迫切需要言语交际的情境,克服了为作文而作文、作文没目的、没对象的弊病。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等招领启事贴出去失物招领后,于老师又要求同学们对那位拾金不昧的同学进行采访,写一篇报道分别送交校长室、校广播室、报社,又一次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作文真正成了有所为而作的事情。从拾金不昧到招领启事,到采访先进,报道先进,这是社会生活的本来面貌。这样的训练完全摆脱了为作文而作文的无病呻吟,把学校里语文课的作文教学过程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过程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富有特色的很有生命力的作文教学方法,无疑是我们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2.记叙文、日记中凸现作文是需要的特点
上述的这只是个写作应用文时所表现的作文是生活需要的范例。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不妨借鉴于老师的做法来凸现作文因生活需要,变作文外在要求为学生内在的心理要求。
学生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家里、在学校里会发生很多很多的事,一些事是他们愿意拿来交流的。比如在家里看到一个精彩的电视剧、看到村子里的人做什么稀奇古怪的事了、在学校里被同学欺负了、考试考好了、考坏了,看到谁做好事或坏事了等等,他们都会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议论不休,在这样一个谈兴盎然的时候,不妨插入一脚,“嘿,同学们,看大家谈兴正浓,一个一个地谈,太耗费时间,咱们坐下来,大家都把自己想说的写下来好吗?”虽然兴致中途夭折,但还有抒发的机会,他们便拿出纸笔来唰唰地写起来,这个时候写出来的文章不仅文从字顺,而且形象生动。再加以稍作指导,便是一篇很好的记叙文。
三、作文训练方式的生活化
训练包含“训”与“练”两层意义,是“训”与“练”的统一。小学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是建立在生活需要的训练上,从学生整个人生来说,训练是一种手段,生活才是目的。作文训练方式生活化是将教学的训练要求,转述为生活的要求。在生活中训练写作。树立大作文观,把作文视作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
1.作文选材生活化
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可是每每提笔还是两耳嗡嗡,脑袋空空。面对这种状况,老师要对学生作系列选材方面的指导。可以专门开个关于作文选材的作文课。先让学生回顾一天里所有记忆中的事,老师板出,再让全班学生讨论,哪些有意义,哪些没意义,哪些可以细化成作文,哪些可删作回收站里的垃圾。也可以就某个事件为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能归纳、提炼不同的思想意义。由于提炼出来的思想意义不同,所以行文的方式和过程也可完全不同。比如春游一事,可以从景物特点入手,描写景物,反映春天的生机勃勃;可写春游过程中同学之间发生的事;也可写春游途中看到的人或事。每一
个事件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写成内容主题各异的文章。教学作文时强化此项训练,达到提高作文选材能力的目的,以解决学生啃笔头,笔下无物的现象。
2.作文范例的生活化
自三年级开始,每册语文都有八次习作的机会。老师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如果用到作文范例,最好用本班学生的作文或自己的下水文,那是最易融于学生感情,最易于被接受与学习的。拿着作文选夸夸其谈,会使他们从心理上产生距离而产生作文恐惧感,因为那些作者对他们来说非常陌生与遥远的事。
3、技巧和方法指导的生活化
生活经验固然重要,但我们都知道,光有生活感受,没有把它们组织起来的语言积累,仍是纸上谈兵。更何况,我们不能为写逼真“死”的感受,就得先去体验一回“死”。作者创造作品,作品不等于作者的生活。所以,在实际教学中,生活经验教学法同样会遭遇碰壁和无奈。以《今天,我们倒霉透了》为例:事情的经过明摆着每个孩子都亲历过,也明摆着每个孩子心里都有想法,这是事实。可明摆着总有孩子写不出、不会写,这也是事实。原因是,孩子找不着表达的扶手,不知该如何下笔叙述,就如吃整羊肉整牛肉,尽管美味佳肴摆在面前,因无刀具就无从下口一般。所以,要写好作文还是得给孩子们扶手,帮他们找刀叉等工具。
作文并不难,难就难在持之以恒,只要老师能持之以恒指导、点拨、帮助,学生能持之以恒地坚持生活写作,相信作文质量的提高不再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 《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2] 《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
[3] 《思维·语言·语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