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石国基先生的记忆中,自他一出生,家里就是卖书的,那时父亲在广州开设了一家小书店,用於谋生。家里並不富裕,父亲卻将钱都用在了买书、赠书上和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上。“父亲是在用赠书的方式表达对祖国最深切的感情。”石国基先生说。
石国基先生的父亲石景宜博士一生中坚持以书搭桥,开启海峡两岸文化的交流。他用执著一生的信念,成就了一生的辉煌,虽然已去世四年,依然在海峡两岸人们的心中烙下了难忘的记忆,受到了崇高的敬重。
作为石景宜博士的次子——石国基先生人生中所拥有的记忆都与父亲为海峡两岸文化事业所做的努力和付出有关,他永远记得父亲那句“你们这一代人不得从事文化事业以外的任何生意”的话,也因此成为了他坚持在文化事业中前进的动力。
石国基先生和他的父亲一样,疏离了经济社会中经济利益的层面,秉持生活的简朴,对文化事业保留着十分坚韧的态度。他的一生的使命与书有关,与文化、教育相连。
文化事业——一生的使命
石国基先生说:“父亲生前常说,‘我送这麽多书给国家,就是为了国家的需要。’”父亲的话言犹在耳,父亲好不容易将海峡两岸的文化桎梏打破,怎能因父亲的去世而轻易让其中断?因此,这份将文化事业继续下去的责任自然而然地落在了石国基先生兄弟几人的肩上,他们铭记父亲的嘱託,踏上了父亲曾经走过的道路。因为父亲对文化事业的那片赤忱容不得有丝毫瑕疵,所以,石国基先生将文化事业当做了自己使命的时候,依然如父亲对待这份事业时那般纯粹,而不夹带半点私利的成分。
石国基先生曾任广州市政协委员、佛山市政协委员,现为广东省政协委员、南海区政协委员、佛山海外联谊会会长、佛山炎黄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南海区书法家协会名誉会长等,他说:“这些地区都是父亲工作过的地方,到了我们这一代,还有机会继续为国家的发展做些事,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我觉得很高兴。”话语如此简单,如此朴素。
石国基先生是导师出版社社长,“导师出版社”成立已经26年。26年来,他们只有两个项目,一个是为香港的中学编写、印制教科书;另一个是出版书画册。26年来,沿着这条轨跡,石国基先生等执著不悔,不偏不倚。
编制教科书是他们的主业,也是维持公司正常运转的基础,然而,他们卻从未用纯商业的模式运转这个出版社,责任,从来都是他们心中的重中之重。
记得香港回归之前,香港的学校所用的教材几乎全为英文版,在那时的五百多所学校中,只有十几所学校採用的教材为中文版,儘管如此,石国基先生的父亲依旧要求他们“只要有能力做得到,做得好,就一定要印制中文的教科书,供那十几所学校使用。”因此,他们一直在坚持着,並以“牵手共拓母语教育新园地”为出版宗旨,即使亏本,亦未曾放棄。浓浓的爱国心就在了那十几所学校几百人的教科书里充分体现。
曾有人笑言:“你们这个出版社到了今天还能生存下来,真是个奇蹟。”此言一出,透露出了石国基先生等人的不易,然而,无论再难,都不能令他们放棄或中断。
石国基先生出版书画册亦是为了协助父亲推广中华文化艺术事业。这二十多年来,他将父亲收藏的一万多幅当代书画佳作先後编制成《中国当代书画选》、《华夏千家书画集》、《心愿》、《石景宜博士画传》等二十餘套大型书画集,印行总数逾30万册,免费馈赠予内地及海外各地的艺术机构及艺术家,对推动中华文化艺术发展做出了不少成绩。
在继承父亲的文化事业方面,石国基先生一直没有停下来。在汉荣书局成立三十五周年(2006年)的时候,石国基先生与他的哥哥石汉基先生为了让港澳地区的学生能夠全面认识国家,出版了《中国全方位透视丛书》(一套共12册),包括民族、经济、科技、教育、人口、政治制度、外交、国防、文化掠影、绘画、传统建筑、宗教等各方面,又将这些书籍免费送给香港、澳门地区的中学、大学,还举办了大型的阅读报告比赛。此举获得了中央领导的鼓励,以及地方教育单位的支持,比赛气氛极为热烈,更取得了良好而积极的社会效应。
石景宜博士毕生以书赠国,以画结谊,临终前仍然表示未能看到两岸和平统一为其毕生憾事。2011年适逢汉荣书局成立四十周年誌庆,石国基先生与他的哥哥再接再厉,一起筹办了大型文化艺术活动——《石景宜博士盃——华夏书画创作大赛》。该活动获得各方面的支持,收到了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书画作品多达八千餘件,其中更展示了三方面的特色:第一是跨越地区界限;第二是跨越年龄界限;第三是跨越民族界限。在该活动中获取奖项的和一些优秀作品已於年内陆续在北京、台北、香港、澳门以及佛山各地巡迴展出。为了让更多艺术爱好者能一起分享成果,他们将这些优秀作品刊印成册,分别送予参赛者以及各地艺文界人士,再一次为中华艺术的推广作出了贡献。
举办书画创作大赛,石国基先生除了为纪念父亲,实践其一生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推广中华文化艺术的遗愿外,还希望能达致“两岸统一、文化先行”这个信念,为两岸爱好中华艺术者提供更广阔的交流平台,携手共建迈向国家和平统一的大道,石国基先生深信这也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共同盼望!
石国基先生说:“今年虽然已是香港回归祖国十五周年,但是香港市民,特别是年轻新一代,对国家认识还不足夠,甚至因为对国家发展的误解而出现偏颇的评论,特区政府有责任尽快向学生开展国民教育。然而,因着部分人士对国民教育科推行的忧虑以及误解而出现了不少批评,致特区政府因种种顾虑而把此科推行的时间表一再延迟,确实令人惋惜、遗憾!”
为了不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为了能早日向有意推行国民教育科的学校提供合适的教材,以加深香港学生对国家的认识,石国基先生及其家人启动了中国国情教育推广计划,率先编制了一套以初中学生为对象的国民教育课本,命名为《少年心》,副题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书内涵盖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不同范畴的中国当前课题。借着书内的探究活动,将国家与香港特区和世界各地面对相类情况作一比较,从而扩阔青少年的国际视野,並能培养他们懂得从多方面思考及分析问题,改变过往以香港为本位的单一而狭隘的思考模式。“更重要的,让香港看到真实的内地,让少年的心回归祖国。”石国基先生说。
从年少时,石国基先生已经被父亲赋予了传播文化的使命,也许,从一开始,这个使命便已经被规划好了一生的长度。石国基先生无悔,更觉欢喜,也因此,做到了全力以赴。他说:“只要用心,用最大的力,做到最好,便已足夠。”
信守承诺 继续父志
石国基先生说从父亲身上学到最多的是“信守承诺”,“父亲的承诺重於泰山,只要说出口,就一定要做到。他曾答应为内地一些图书馆捐书,帮助他们。他去世时留下一笔资金,曾嘱咐我们任何人都不得随意动用这笔钱,必须要将这笔钱用於他没有完成的事——购买书籍,捐予内地,完成他的文化传播事业。”石国基先生继续了父亲的承诺,在石景宜博士去世的这四年时间里,他们共向内地180家图书馆赠送了近60万册图书。
无偿赠书这条路,走起来,並不容易,然而,他们卻始终甘之如饴,是为了他们敬爱的父亲,也是为了这份伟大的事业。正如石国基先生所说:“我们虽然没有父亲的声望、那种不屈不挠的坚执性格、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但我们拥有满腔热情去继承父亲的遗志——促进两岸和平统一。”从石国基先生坚定的话语中,我们看到了石景宜博士“文化书使”的使命,正在他的子女们身上得以很好的传承!
【人物简介】
石国基先生,汉荣书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导师图书发行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导师出版社有限公司社长,兼任广东省政协委员、南海区政协委员、佛山市荣誉市民、南海区荣誉市民、石景宜博物馆馆长、佛山海外联谊会会长、佛山炎黄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港澳南海青年联谊会创会会长、南海区书法家协会名誉会长、禅城区海外联谊会会长、旅港南海商会义务秘书等公职。
石国基先生的父亲石景宜博士一生中坚持以书搭桥,开启海峡两岸文化的交流。他用执著一生的信念,成就了一生的辉煌,虽然已去世四年,依然在海峡两岸人们的心中烙下了难忘的记忆,受到了崇高的敬重。
作为石景宜博士的次子——石国基先生人生中所拥有的记忆都与父亲为海峡两岸文化事业所做的努力和付出有关,他永远记得父亲那句“你们这一代人不得从事文化事业以外的任何生意”的话,也因此成为了他坚持在文化事业中前进的动力。
石国基先生和他的父亲一样,疏离了经济社会中经济利益的层面,秉持生活的简朴,对文化事业保留着十分坚韧的态度。他的一生的使命与书有关,与文化、教育相连。
文化事业——一生的使命
石国基先生说:“父亲生前常说,‘我送这麽多书给国家,就是为了国家的需要。’”父亲的话言犹在耳,父亲好不容易将海峡两岸的文化桎梏打破,怎能因父亲的去世而轻易让其中断?因此,这份将文化事业继续下去的责任自然而然地落在了石国基先生兄弟几人的肩上,他们铭记父亲的嘱託,踏上了父亲曾经走过的道路。因为父亲对文化事业的那片赤忱容不得有丝毫瑕疵,所以,石国基先生将文化事业当做了自己使命的时候,依然如父亲对待这份事业时那般纯粹,而不夹带半点私利的成分。
石国基先生曾任广州市政协委员、佛山市政协委员,现为广东省政协委员、南海区政协委员、佛山海外联谊会会长、佛山炎黄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南海区书法家协会名誉会长等,他说:“这些地区都是父亲工作过的地方,到了我们这一代,还有机会继续为国家的发展做些事,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我觉得很高兴。”话语如此简单,如此朴素。
石国基先生是导师出版社社长,“导师出版社”成立已经26年。26年来,他们只有两个项目,一个是为香港的中学编写、印制教科书;另一个是出版书画册。26年来,沿着这条轨跡,石国基先生等执著不悔,不偏不倚。
编制教科书是他们的主业,也是维持公司正常运转的基础,然而,他们卻从未用纯商业的模式运转这个出版社,责任,从来都是他们心中的重中之重。
记得香港回归之前,香港的学校所用的教材几乎全为英文版,在那时的五百多所学校中,只有十几所学校採用的教材为中文版,儘管如此,石国基先生的父亲依旧要求他们“只要有能力做得到,做得好,就一定要印制中文的教科书,供那十几所学校使用。”因此,他们一直在坚持着,並以“牵手共拓母语教育新园地”为出版宗旨,即使亏本,亦未曾放棄。浓浓的爱国心就在了那十几所学校几百人的教科书里充分体现。
曾有人笑言:“你们这个出版社到了今天还能生存下来,真是个奇蹟。”此言一出,透露出了石国基先生等人的不易,然而,无论再难,都不能令他们放棄或中断。
石国基先生出版书画册亦是为了协助父亲推广中华文化艺术事业。这二十多年来,他将父亲收藏的一万多幅当代书画佳作先後编制成《中国当代书画选》、《华夏千家书画集》、《心愿》、《石景宜博士画传》等二十餘套大型书画集,印行总数逾30万册,免费馈赠予内地及海外各地的艺术机构及艺术家,对推动中华文化艺术发展做出了不少成绩。
在继承父亲的文化事业方面,石国基先生一直没有停下来。在汉荣书局成立三十五周年(2006年)的时候,石国基先生与他的哥哥石汉基先生为了让港澳地区的学生能夠全面认识国家,出版了《中国全方位透视丛书》(一套共12册),包括民族、经济、科技、教育、人口、政治制度、外交、国防、文化掠影、绘画、传统建筑、宗教等各方面,又将这些书籍免费送给香港、澳门地区的中学、大学,还举办了大型的阅读报告比赛。此举获得了中央领导的鼓励,以及地方教育单位的支持,比赛气氛极为热烈,更取得了良好而积极的社会效应。
石景宜博士毕生以书赠国,以画结谊,临终前仍然表示未能看到两岸和平统一为其毕生憾事。2011年适逢汉荣书局成立四十周年誌庆,石国基先生与他的哥哥再接再厉,一起筹办了大型文化艺术活动——《石景宜博士盃——华夏书画创作大赛》。该活动获得各方面的支持,收到了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书画作品多达八千餘件,其中更展示了三方面的特色:第一是跨越地区界限;第二是跨越年龄界限;第三是跨越民族界限。在该活动中获取奖项的和一些优秀作品已於年内陆续在北京、台北、香港、澳门以及佛山各地巡迴展出。为了让更多艺术爱好者能一起分享成果,他们将这些优秀作品刊印成册,分别送予参赛者以及各地艺文界人士,再一次为中华艺术的推广作出了贡献。
举办书画创作大赛,石国基先生除了为纪念父亲,实践其一生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推广中华文化艺术的遗愿外,还希望能达致“两岸统一、文化先行”这个信念,为两岸爱好中华艺术者提供更广阔的交流平台,携手共建迈向国家和平统一的大道,石国基先生深信这也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共同盼望!
石国基先生说:“今年虽然已是香港回归祖国十五周年,但是香港市民,特别是年轻新一代,对国家认识还不足夠,甚至因为对国家发展的误解而出现偏颇的评论,特区政府有责任尽快向学生开展国民教育。然而,因着部分人士对国民教育科推行的忧虑以及误解而出现了不少批评,致特区政府因种种顾虑而把此科推行的时间表一再延迟,确实令人惋惜、遗憾!”
为了不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为了能早日向有意推行国民教育科的学校提供合适的教材,以加深香港学生对国家的认识,石国基先生及其家人启动了中国国情教育推广计划,率先编制了一套以初中学生为对象的国民教育课本,命名为《少年心》,副题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书内涵盖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不同范畴的中国当前课题。借着书内的探究活动,将国家与香港特区和世界各地面对相类情况作一比较,从而扩阔青少年的国际视野,並能培养他们懂得从多方面思考及分析问题,改变过往以香港为本位的单一而狭隘的思考模式。“更重要的,让香港看到真实的内地,让少年的心回归祖国。”石国基先生说。
从年少时,石国基先生已经被父亲赋予了传播文化的使命,也许,从一开始,这个使命便已经被规划好了一生的长度。石国基先生无悔,更觉欢喜,也因此,做到了全力以赴。他说:“只要用心,用最大的力,做到最好,便已足夠。”
信守承诺 继续父志
石国基先生说从父亲身上学到最多的是“信守承诺”,“父亲的承诺重於泰山,只要说出口,就一定要做到。他曾答应为内地一些图书馆捐书,帮助他们。他去世时留下一笔资金,曾嘱咐我们任何人都不得随意动用这笔钱,必须要将这笔钱用於他没有完成的事——购买书籍,捐予内地,完成他的文化传播事业。”石国基先生继续了父亲的承诺,在石景宜博士去世的这四年时间里,他们共向内地180家图书馆赠送了近60万册图书。
无偿赠书这条路,走起来,並不容易,然而,他们卻始终甘之如饴,是为了他们敬爱的父亲,也是为了这份伟大的事业。正如石国基先生所说:“我们虽然没有父亲的声望、那种不屈不挠的坚执性格、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但我们拥有满腔热情去继承父亲的遗志——促进两岸和平统一。”从石国基先生坚定的话语中,我们看到了石景宜博士“文化书使”的使命,正在他的子女们身上得以很好的传承!
【人物简介】
石国基先生,汉荣书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导师图书发行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导师出版社有限公司社长,兼任广东省政协委员、南海区政协委员、佛山市荣誉市民、南海区荣誉市民、石景宜博物馆馆长、佛山海外联谊会会长、佛山炎黄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港澳南海青年联谊会创会会长、南海区书法家协会名誉会长、禅城区海外联谊会会长、旅港南海商会义务秘书等公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