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培养人才的质量和学校的前途,教师的业务素质高是有效保证教学质量的第一要素,教师要从“以我为主”中跳出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学理念转变了,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和教学设计等才会有质的改变;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学生就能够集中精力,保持清晰地感知,产生愉快的情绪,激发思维和丰富地想象。
关键词:职业技术 培训 教学质量 思考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的职业教育工作者们,比过去任何时代的人都清晰地知道,办好职业技术教育,使学校在市场竞争中能生存、立足并不断发展壮大,教学质量是根本。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培养人才的质量和学校的前途,只有通过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质量意识,才能把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本人长期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结合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就如何提高职业技术培训的教学质量,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教师的业务素质高是有效保证教学质量的第一要素。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人类社会文化科学的发展与繁荣,应该归功于教育。教师要在贯彻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就必须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诸方面具备更高的层次,要对受教育者传授知识,自己则应当是精通专业的行家,而精通专业不仅仅只是理论水平高或具有一定的学历,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的教师更应该是既精通理论知识又精通实际操作的行家,同时也应具备有复合型人才的本领。目前职业技术学校普遍存在理论教师学历高,从理论到理论;实习教师学历低,从实际到实际。理论教师“动手能力”明显不足,而实习教师讲起理论力不从心,加之理论课与实际教学衔接不合理,使学生掌握知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造成教学畸形现象的发生。那么如何避免此现象呢,关键是要提高教师素质,打造一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1.要建立相应学习型组织,推动教师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开展专题研究和讨论
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就是要不断适应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快速发展,因此教师不能仅限于教材上的点滴知识,要不断学习,经常“充电”,要善于搜集和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比如:书籍、报刊、网络、产品说明书和使用手册等等,并对一些专题开展相应研究和讨论,只有这样教师的业务素质才能紧跟技术发展的前沿,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才不会过时和枯燥无味。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靠一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优秀的团队,因此要建立相应的学习型组织,让相关的教师组成一个研究团队,相互探讨,共同提高。
2.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和交流
进行业务学习和交流就是检查自己,找出存在的差距,以此改变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形式有很多:比如讲公开课、优质课、业务竞赛、相互听课等可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开展专业性的专题讲座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一起备课、合作双讲、岗位轮换等方式有助于推动双师型教师的发展。
3.经常选派人员去专业机构进修和下厂挂职锻炼
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都应进行定期或经常性的培训,这种培训一定要到专业的培训机构或是生产一线单位,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锻炼自己的业务能力,才能接触最先进的设备和最标准的工艺,才能了解到最鲜活的案例。这样教学才不会脱离实际,建设一支适应教学、实验、实习和科研为一体的教师队伍,才不会是一句空话,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才能得到保障。
二、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育都能最大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职业技术教育中专业课和基础课都是比较枯燥的,事实证明按传统的方法背课、授课、作业辅导等方法,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边共同协调形成的。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一名教师即使你的板书写的再好,教材吃的再透,课备的再全面,如果不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就难以驾驭课堂,只能是带着教案讲课,夹着教材下课的上课机器,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关键是教师要从“以我为主”中跳出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学理念转变了,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和教学设计等才会有质的改变。但是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并不容易,它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把以教师传授为主的课堂变为学生求知为主的学堂;把单纯的知识学习转变成知识方法、能力、态度的多方面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实行启发式、交互式的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设计课堂场景,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配合教学实物,电教片、挂图、教学模型和良好的开端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1.转换师生角度,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
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和课堂中摒弃成人的思维,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启发学生自主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找到答案,重过程,轻结果。转换角度要求教师要精讲,少讲,杜绝满堂灌的现象,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做到能让学生讲的尽量让学生讲,教师能少讲的尽量少讲,能不讲的尽量不讲,给学生思考的余地,活动的空间;转换角度就是要让学生要活动起来,动脑、动口、动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合作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当然,教师要有充分的课堂把握能力,使整个教学活动不偏离课堂教学主题,否则课堂上热闹到局面都难以控制了,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
2.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入探究问题情景
教师以学习任务书的形式下达学习任务,学生以分组形式进行学习、研究、讨论后分组汇报或操作,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讲评,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对于职业技术教育是非常适合的,目前我们汽车修理专业的中职教育已在全国推广这种教学模式,比如汽车二级维护教学,教师在工作任务书上下达了二级维护的工作项目、工作标准、技术参数、操作流程等,学生根据工作任务书,3~5人一组组织自学、进行分工合作,并开展研究讨论,期间还可以到资料室查阅资料,最后每个组进行分别汇报后再由教师进行讲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这种教学模式激发了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兴趣,调动了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氛围自然就形成了,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就会真正自主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体。 3.发现学生长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教学质量的好坏实际上取决于短板的长度,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成才的。因此,我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不能忽略差生的存在,而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一要善于观察,只要有进步,及时给于表扬;二要善于发现,任何学生都有他的特点和长处,开展多种多样的兴趣小组或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三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上不断获得成功,使其进入良性循环的学习氛围。只要学生自信心强了,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就能够集中精力,保持清晰地感知,产生愉快的情绪,激发思维和丰富地想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实习训练科目的标准化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
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决定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不仅要懂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熟练地操作。很多职业技术学校谈到对学习要求时都说要:“懂理论、会操作”,我认为这是不够的,一定要熟练地操作,这二者有很大的区别。会操作的重点是实习训练科目的科学设置,实习教师根据训练科目组织教学,使学生对每一个科目达到会操作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这种实习教学的指导思想带来很多问题,一是学生接触实习后会产生重实习、轻理论思想,造成理论教学难以开展;二是实习操作容易学会,学会了就无所事事,白白浪费训练时间。为什么会这样呢?实际上就是“会”和“熟练”的区别,比如一个训练科目完成,你是用15分钟还是10分钟,5分钟的差别需要你付出成倍的努力;再比如一个技术参数的调整,你是0.2mm的误差还是0.1mm的误差,虽然只差0.1mm,但这0.1mm需要你不断重复的训练才可能缩小。所以职业技术学校不仅要设置好实习训练科目,关键是对每一个训练科目进行标准化的设计。一是每一个训练科目都要有操作工艺流程,所有教师都按规范统一的工艺流程组织教学,使所有训练科目操作统一、动作规范;二是对每一个训练科目都要列出相关理论知识点、详细的技术参数和质量要求,使理论能支撑和指导实际操作,使实际操作有相应的标准和依据;三是对每一个训练科目都要设计出初、中、高等三个阶段性的训练标准,促使学员不断重复地训练,在保证训练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操作速度,达到从会到熟练的转变。训练科目的标准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要以国家职业技术标准为依据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并结合实际教学和生产不断调整完善,这项工作做好了,实习教学的科目训练才能规范有效地进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有效地激发。
总之,教学质量提高的过程,是教学实践不断积累的过程,是不断总结经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学校不仅应对教学质量高,学生反应好的教师推广其教学教法,也要引导和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探索,自己动脑动手做实习,独立完成操作课题,锻炼好自己的劳动技能,以顺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职业技术 培训 教学质量 思考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的职业教育工作者们,比过去任何时代的人都清晰地知道,办好职业技术教育,使学校在市场竞争中能生存、立足并不断发展壮大,教学质量是根本。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培养人才的质量和学校的前途,只有通过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质量意识,才能把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本人长期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结合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就如何提高职业技术培训的教学质量,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教师的业务素质高是有效保证教学质量的第一要素。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人类社会文化科学的发展与繁荣,应该归功于教育。教师要在贯彻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就必须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诸方面具备更高的层次,要对受教育者传授知识,自己则应当是精通专业的行家,而精通专业不仅仅只是理论水平高或具有一定的学历,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的教师更应该是既精通理论知识又精通实际操作的行家,同时也应具备有复合型人才的本领。目前职业技术学校普遍存在理论教师学历高,从理论到理论;实习教师学历低,从实际到实际。理论教师“动手能力”明显不足,而实习教师讲起理论力不从心,加之理论课与实际教学衔接不合理,使学生掌握知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造成教学畸形现象的发生。那么如何避免此现象呢,关键是要提高教师素质,打造一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1.要建立相应学习型组织,推动教师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开展专题研究和讨论
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就是要不断适应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快速发展,因此教师不能仅限于教材上的点滴知识,要不断学习,经常“充电”,要善于搜集和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比如:书籍、报刊、网络、产品说明书和使用手册等等,并对一些专题开展相应研究和讨论,只有这样教师的业务素质才能紧跟技术发展的前沿,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才不会过时和枯燥无味。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靠一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优秀的团队,因此要建立相应的学习型组织,让相关的教师组成一个研究团队,相互探讨,共同提高。
2.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和交流
进行业务学习和交流就是检查自己,找出存在的差距,以此改变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形式有很多:比如讲公开课、优质课、业务竞赛、相互听课等可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开展专业性的专题讲座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一起备课、合作双讲、岗位轮换等方式有助于推动双师型教师的发展。
3.经常选派人员去专业机构进修和下厂挂职锻炼
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都应进行定期或经常性的培训,这种培训一定要到专业的培训机构或是生产一线单位,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锻炼自己的业务能力,才能接触最先进的设备和最标准的工艺,才能了解到最鲜活的案例。这样教学才不会脱离实际,建设一支适应教学、实验、实习和科研为一体的教师队伍,才不会是一句空话,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才能得到保障。
二、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育都能最大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职业技术教育中专业课和基础课都是比较枯燥的,事实证明按传统的方法背课、授课、作业辅导等方法,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边共同协调形成的。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一名教师即使你的板书写的再好,教材吃的再透,课备的再全面,如果不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就难以驾驭课堂,只能是带着教案讲课,夹着教材下课的上课机器,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关键是教师要从“以我为主”中跳出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学理念转变了,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和教学设计等才会有质的改变。但是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并不容易,它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把以教师传授为主的课堂变为学生求知为主的学堂;把单纯的知识学习转变成知识方法、能力、态度的多方面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实行启发式、交互式的教学,采用多种方法、设计课堂场景,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配合教学实物,电教片、挂图、教学模型和良好的开端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1.转换师生角度,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
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和课堂中摒弃成人的思维,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启发学生自主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找到答案,重过程,轻结果。转换角度要求教师要精讲,少讲,杜绝满堂灌的现象,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做到能让学生讲的尽量让学生讲,教师能少讲的尽量少讲,能不讲的尽量不讲,给学生思考的余地,活动的空间;转换角度就是要让学生要活动起来,动脑、动口、动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合作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当然,教师要有充分的课堂把握能力,使整个教学活动不偏离课堂教学主题,否则课堂上热闹到局面都难以控制了,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
2.设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入探究问题情景
教师以学习任务书的形式下达学习任务,学生以分组形式进行学习、研究、讨论后分组汇报或操作,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讲评,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对于职业技术教育是非常适合的,目前我们汽车修理专业的中职教育已在全国推广这种教学模式,比如汽车二级维护教学,教师在工作任务书上下达了二级维护的工作项目、工作标准、技术参数、操作流程等,学生根据工作任务书,3~5人一组组织自学、进行分工合作,并开展研究讨论,期间还可以到资料室查阅资料,最后每个组进行分别汇报后再由教师进行讲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这种教学模式激发了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兴趣,调动了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氛围自然就形成了,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就会真正自主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体。 3.发现学生长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教学质量的好坏实际上取决于短板的长度,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成才的。因此,我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不能忽略差生的存在,而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一要善于观察,只要有进步,及时给于表扬;二要善于发现,任何学生都有他的特点和长处,开展多种多样的兴趣小组或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三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上不断获得成功,使其进入良性循环的学习氛围。只要学生自信心强了,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就能够集中精力,保持清晰地感知,产生愉快的情绪,激发思维和丰富地想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实习训练科目的标准化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
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决定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不仅要懂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熟练地操作。很多职业技术学校谈到对学习要求时都说要:“懂理论、会操作”,我认为这是不够的,一定要熟练地操作,这二者有很大的区别。会操作的重点是实习训练科目的科学设置,实习教师根据训练科目组织教学,使学生对每一个科目达到会操作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这种实习教学的指导思想带来很多问题,一是学生接触实习后会产生重实习、轻理论思想,造成理论教学难以开展;二是实习操作容易学会,学会了就无所事事,白白浪费训练时间。为什么会这样呢?实际上就是“会”和“熟练”的区别,比如一个训练科目完成,你是用15分钟还是10分钟,5分钟的差别需要你付出成倍的努力;再比如一个技术参数的调整,你是0.2mm的误差还是0.1mm的误差,虽然只差0.1mm,但这0.1mm需要你不断重复的训练才可能缩小。所以职业技术学校不仅要设置好实习训练科目,关键是对每一个训练科目进行标准化的设计。一是每一个训练科目都要有操作工艺流程,所有教师都按规范统一的工艺流程组织教学,使所有训练科目操作统一、动作规范;二是对每一个训练科目都要列出相关理论知识点、详细的技术参数和质量要求,使理论能支撑和指导实际操作,使实际操作有相应的标准和依据;三是对每一个训练科目都要设计出初、中、高等三个阶段性的训练标准,促使学员不断重复地训练,在保证训练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操作速度,达到从会到熟练的转变。训练科目的标准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要以国家职业技术标准为依据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并结合实际教学和生产不断调整完善,这项工作做好了,实习教学的科目训练才能规范有效地进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有效地激发。
总之,教学质量提高的过程,是教学实践不断积累的过程,是不断总结经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学校不仅应对教学质量高,学生反应好的教师推广其教学教法,也要引导和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探索,自己动脑动手做实习,独立完成操作课题,锻炼好自己的劳动技能,以顺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