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创设故事化问题情境
著名教育家于漪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这句话突出了课堂教学第一个环节的重要性,大部分教师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是“创设问题情境”,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设置悬念,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如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时,用课件出示乌鸦喝水的画面。提问:谁能说一说聪明的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学生经过思考,明白了道理:乌鸦借助石头,把瓶中的水从低水位“转化”成高水位,就能让自己喝到水。这样,从熟悉的故事入手,采用动画方式呈现,把问题的焦点落在转化角度思考问题上,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为本节课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做好铺垫。故事化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产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内在动力。
二、创设活动化问题情境
“好动”是学生的天性,“操作”是小学生的爱好[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进一步发展学生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及基本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2]创设活动化问题情境可以突出和落实这一编写意图。通过创设活动化的问题情境,将单一、静止、抽象的学习材料设计成为丰富、生动、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时,创设活动化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动手、探究、实践、创新,在动手操作、眼睛观察、口头表达、两耳倾听、大脑思考过程中获取知识。这样学生不但能主动获取知识、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经验,还能养成合作学习和自觉研究的习惯。如学习《长方体的体积》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看谁心灵手巧”创设活动化问题情境,请用2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放成一个长方体。摆一摆,可以摆出长、宽、高分别是多少的长方体?4人一组,比比看哪个小组摆的方案又快又多。同学们经过讨论、小组合作,分别摆出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得出六种不同摆法:24×1×1、12×2×1、8×3×1、6×4×1、6×2×2、4×3×2。如果学生单独操作,可能就不会全面解答这道题目,通过小组合作,同学们得到了完整的答案,不仅摆出了不同形状、大小的长方体,而且在摆的过程中,悟出了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相应的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得出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创设的活动化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究空间,培养了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习数学知识后又应用于生活。创设的问题情境应是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现象,把数学问题置于实际生活情境中。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切身体验到身边有数学,感到是在学“有用的数学”。如学习《长方体表面积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时,我对同学们说:“李大爷刚买了一套单间门面新房,准备装修好卖衣服。房间长10米、宽4米、高5米,现在要粉刷四周和顶面的墙壁,门窗8平方米不需要粉刷,李大爷想请你们帮算一算需要粉刷多大面积。听说要请他们帮忙,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议论,有的说,要算粉刷的面积,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去掉底面面积,再减去门窗的面积就可以了,粉刷面积列式为10×5×2 4×5×2 10×4×2-10×4-8=172(平方米)。有的说,用四周墙壁的面积加顶面的面积,再用所得的和减去门窗的面积即为粉刷的面积,粉刷面积列式为10×5×2 4×5×2 10×4-8=172(平方米)。还有的说,第二种方法还可以列式为(10×5 4×5)×2 10×4-8=172(平方米)。这时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方法比较简便。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
四、创设开放化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开放化就是将学生置于思维策略或解题方法不唯一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分析、解决问题。如学习《用列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我们班要到樱花园游玩,应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呢?学生各抒己见:租车、吃饭、门票、安全、卫生问题及所需总费用等。我接着说:现在我们进行租车问题的预算,这是客运公司提供的有关信息,大巴每辆40个座位,租金160元;中巴每辆24个座位,租金120元;面包车每辆5个座位,租金40元。全班38名同学和2名老师共计40人。你能设计出合理租车方案吗?学生学习兴趣浓,议论纷纷。有的说,可以租1辆大巴,价格最便宜,同时又不浪费。有的说,可以租2辆中巴,每辆所剩人数相同,老师很好安排,还可以放东西,多出的座位可以让晕车的同学躺着,价格也较合理。还有的说,租8辆面包车,虽然价格稍贵,但坐着比较舒服。设计租车方案这一问题本身具有相当的开放性和现实性。通过问题的解决,既开放了课堂空间,又开放了学生思维[3]。正是因为创设了这样具有一定挑战、诱惑性的问题情境(去樱花园旅游,设计出合理的方案),学生思维空间大,发表不同见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创设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是有效教学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促进科学探究的顺利开展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让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周成平.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06.197.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69.
[3]聂艳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29.
著名教育家于漪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这句话突出了课堂教学第一个环节的重要性,大部分教师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是“创设问题情境”,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设置悬念,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如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时,用课件出示乌鸦喝水的画面。提问:谁能说一说聪明的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学生经过思考,明白了道理:乌鸦借助石头,把瓶中的水从低水位“转化”成高水位,就能让自己喝到水。这样,从熟悉的故事入手,采用动画方式呈现,把问题的焦点落在转化角度思考问题上,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为本节课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做好铺垫。故事化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产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内在动力。
二、创设活动化问题情境
“好动”是学生的天性,“操作”是小学生的爱好[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进一步发展学生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及基本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2]创设活动化问题情境可以突出和落实这一编写意图。通过创设活动化的问题情境,将单一、静止、抽象的学习材料设计成为丰富、生动、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时,创设活动化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动手、探究、实践、创新,在动手操作、眼睛观察、口头表达、两耳倾听、大脑思考过程中获取知识。这样学生不但能主动获取知识、不断丰富数学活动经验,还能养成合作学习和自觉研究的习惯。如学习《长方体的体积》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看谁心灵手巧”创设活动化问题情境,请用2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放成一个长方体。摆一摆,可以摆出长、宽、高分别是多少的长方体?4人一组,比比看哪个小组摆的方案又快又多。同学们经过讨论、小组合作,分别摆出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得出六种不同摆法:24×1×1、12×2×1、8×3×1、6×4×1、6×2×2、4×3×2。如果学生单独操作,可能就不会全面解答这道题目,通过小组合作,同学们得到了完整的答案,不仅摆出了不同形状、大小的长方体,而且在摆的过程中,悟出了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相应的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得出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创设的活动化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探究空间,培养了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习数学知识后又应用于生活。创设的问题情境应是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现象,把数学问题置于实际生活情境中。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切身体验到身边有数学,感到是在学“有用的数学”。如学习《长方体表面积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时,我对同学们说:“李大爷刚买了一套单间门面新房,准备装修好卖衣服。房间长10米、宽4米、高5米,现在要粉刷四周和顶面的墙壁,门窗8平方米不需要粉刷,李大爷想请你们帮算一算需要粉刷多大面积。听说要请他们帮忙,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议论,有的说,要算粉刷的面积,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去掉底面面积,再减去门窗的面积就可以了,粉刷面积列式为10×5×2 4×5×2 10×4×2-10×4-8=172(平方米)。有的说,用四周墙壁的面积加顶面的面积,再用所得的和减去门窗的面积即为粉刷的面积,粉刷面积列式为10×5×2 4×5×2 10×4-8=172(平方米)。还有的说,第二种方法还可以列式为(10×5 4×5)×2 10×4-8=172(平方米)。这时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方法比较简便。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
四、创设开放化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开放化就是将学生置于思维策略或解题方法不唯一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分析、解决问题。如学习《用列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我们班要到樱花园游玩,应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呢?学生各抒己见:租车、吃饭、门票、安全、卫生问题及所需总费用等。我接着说:现在我们进行租车问题的预算,这是客运公司提供的有关信息,大巴每辆40个座位,租金160元;中巴每辆24个座位,租金120元;面包车每辆5个座位,租金40元。全班38名同学和2名老师共计40人。你能设计出合理租车方案吗?学生学习兴趣浓,议论纷纷。有的说,可以租1辆大巴,价格最便宜,同时又不浪费。有的说,可以租2辆中巴,每辆所剩人数相同,老师很好安排,还可以放东西,多出的座位可以让晕车的同学躺着,价格也较合理。还有的说,租8辆面包车,虽然价格稍贵,但坐着比较舒服。设计租车方案这一问题本身具有相当的开放性和现实性。通过问题的解决,既开放了课堂空间,又开放了学生思维[3]。正是因为创设了这样具有一定挑战、诱惑性的问题情境(去樱花园旅游,设计出合理的方案),学生思维空间大,发表不同见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创设科学、合理的问题情境是有效教学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促进科学探究的顺利开展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让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周成平.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06.197.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69.
[3]聂艳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