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在眾人的关注中,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GDP同比下降6.8%,出现有数据记录以来的首次负增长。显而易见,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然而令人欣慰的是,即使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三农”依然交上了一份不错的答卷:占夏粮90%以上的冬小麦长势良好,春耕生产有序推进;粮食价格总体平稳,同比上涨0.6%,环比持平;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疫情前期受到较大影响的畜牧业,一季度末也呈现加快恢复和改善的态势。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答卷,正是源于多年以来始终坚持重中之重战略不动摇,“三农”这块压舱石才得以在疫情冲击之下依然如斯稳固;这是一份弥足珍贵的答卷,正是得益于农业的亮眼表现,我们的抗疫保供才有了坚实的物质支撑;这更是一份坚定信心的答卷,正是农业农村的良好态势,为下行风险凸显的全局经济夯实了底气、稳住了势头。中国“三农”在重大危机面前从容不迫的表现,再一次证明,“三农”这块压舱石,任何时候都只能稳固,不能减弱;也用活生生的事实说明了一句话:任凭风浪起,我有压舱石。
这份答卷告诉我们,任何时候,“三农”都是保持全局主动的稳固大后方。“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从来打的都是粮草,比拼的是后方。战“疫”初期,各地封路堵路、交通受阻,如果不是我们“米袋子”“菜篮子”建设攒下的家底,农产品供应能够这样始终量足价稳、秩序井然吗?疫情中工业暂停,农民工外出务工受阻,如果没有稳定的承包地和农村这个退路及后路,社会能这样平稳有序吗?春耕时节,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如果不是长期以来我们千方百计调动地方重农抓粮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春耕生产能如此顺利开展吗?很难想象,如果“米袋子”“菜篮子”供应跟着疫情暂停了,或者受影响了;如果农民工工作没着落,滞留农村且没有稳定的承包地;又如果春耕生产不能如期有序开展,会引发怎样的连锁反应!恐怕真到了那时候,再怎么“抱佛脚”也来不及了!“三农”这块压舱石,风平浪静不显,惊涛骇浪有为!
这份答卷告诉我们,任何时候,“三农”都是厚植中国发展韧性的战略回旋空间。古人云:“凡属艰难危险之事,必预筹而布之,务有一定之法,并计不定之法。”历史告诉我们,社会的发展总是与危机和灾难常伴,既要勇往直前、敢于冲锋,更要懂得预留后手、有备无患。“三农”就是这个“后”和“备”。远的不说,近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2000万农民工离城返乡。这是何等之规模,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全社会都曾担心会不会由此引发经济和社会危机。令人庆幸的是,这样的结果并没有出现。乡村的巨大包容性,吸纳了大量的返乡就业,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并在各种政策的撬动下,促进了农村潜力的有效释放,让中国整体经济较快实现反弹。如果没有农村,没有农民,且不说我们到哪里去开辟如此庞大的内需市场,光是2000万人口的安居就是大山压顶,哪个国家能扛起这样的重担?哪个经济体能在短时间内化解这样的危机?“三农”能,所以中国能;“三农”强,所以中国强。疫情是一时的,是终究要过去的,但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是长程跋涉,不会一帆风顺,还会遇到很多困难、挑战甚至危机,必须留足可腾挪转圜的空间。“三农”就是涵养中国发展韧性的“蓄水池”。
这份答卷告诉我们,任何时候,“三农”都是“以我为主”的“主心骨”。世界上真正强大的国家,都是有能力解决自己吃饭问题的国家。这次疫情危机中,多国囤粮、限制出口,更是给我们上了一堂活生生的粮食安全警示课:如果不是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的粮食安全战略,那么等危机来临时,难道真要张着口向世界要粮食吃吗?别说人家是否愿意卖给你,就算他人肯、你也买得起,还要看国际市场上有没有那么多粮食能卖?回头看看,我们在粮食连续多年丰收、市场价格国内外严重倒挂的情况下,还始终紧绷粮食安全之弦、不敢轻言过关,是何等正确!又何其令人庆幸!未来大国博弈日益频繁,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日益复杂,作为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务必要更加理直气壮地强调粮食安全,更加坚定不移地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的粮食我做主,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是“定盘星”,更是“主心骨”。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这是大实话,更是大道理。当前,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多地蔓延,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如何有效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如何积极扩大国内需求,释放消费潜力?如何不断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三农”是基础,也是机会;是护盘手,也是驱动器。我们必须切实增强稳住农业农村这个基本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始终坚持重中之重战略,“一百年不动摇”;不仅过去强调、现在强调,未来还要一直强调下去;不仅危急关头重视,形势向好、日常建设中也要重视;不仅要始终坚持,更要不断加强、不断创新。任何时候,强农惠农的手段可以变化、机制可以创新,但力度决不能减弱、投入决不能减少。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人类的每一次灾难过后,都会留下弥足珍贵的经验和启示。我们相信,只要“三农”这块压舱石稳得住,任何困难都是暂时的;只要“三农”这块压舱石稳得好,大船远航就一定能到达希望的彼岸。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答卷,正是源于多年以来始终坚持重中之重战略不动摇,“三农”这块压舱石才得以在疫情冲击之下依然如斯稳固;这是一份弥足珍贵的答卷,正是得益于农业的亮眼表现,我们的抗疫保供才有了坚实的物质支撑;这更是一份坚定信心的答卷,正是农业农村的良好态势,为下行风险凸显的全局经济夯实了底气、稳住了势头。中国“三农”在重大危机面前从容不迫的表现,再一次证明,“三农”这块压舱石,任何时候都只能稳固,不能减弱;也用活生生的事实说明了一句话:任凭风浪起,我有压舱石。
这份答卷告诉我们,任何时候,“三农”都是保持全局主动的稳固大后方。“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从来打的都是粮草,比拼的是后方。战“疫”初期,各地封路堵路、交通受阻,如果不是我们“米袋子”“菜篮子”建设攒下的家底,农产品供应能够这样始终量足价稳、秩序井然吗?疫情中工业暂停,农民工外出务工受阻,如果没有稳定的承包地和农村这个退路及后路,社会能这样平稳有序吗?春耕时节,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如果不是长期以来我们千方百计调动地方重农抓粮和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春耕生产能如此顺利开展吗?很难想象,如果“米袋子”“菜篮子”供应跟着疫情暂停了,或者受影响了;如果农民工工作没着落,滞留农村且没有稳定的承包地;又如果春耕生产不能如期有序开展,会引发怎样的连锁反应!恐怕真到了那时候,再怎么“抱佛脚”也来不及了!“三农”这块压舱石,风平浪静不显,惊涛骇浪有为!
这份答卷告诉我们,任何时候,“三农”都是厚植中国发展韧性的战略回旋空间。古人云:“凡属艰难危险之事,必预筹而布之,务有一定之法,并计不定之法。”历史告诉我们,社会的发展总是与危机和灾难常伴,既要勇往直前、敢于冲锋,更要懂得预留后手、有备无患。“三农”就是这个“后”和“备”。远的不说,近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2000万农民工离城返乡。这是何等之规模,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全社会都曾担心会不会由此引发经济和社会危机。令人庆幸的是,这样的结果并没有出现。乡村的巨大包容性,吸纳了大量的返乡就业,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并在各种政策的撬动下,促进了农村潜力的有效释放,让中国整体经济较快实现反弹。如果没有农村,没有农民,且不说我们到哪里去开辟如此庞大的内需市场,光是2000万人口的安居就是大山压顶,哪个国家能扛起这样的重担?哪个经济体能在短时间内化解这样的危机?“三农”能,所以中国能;“三农”强,所以中国强。疫情是一时的,是终究要过去的,但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是长程跋涉,不会一帆风顺,还会遇到很多困难、挑战甚至危机,必须留足可腾挪转圜的空间。“三农”就是涵养中国发展韧性的“蓄水池”。
这份答卷告诉我们,任何时候,“三农”都是“以我为主”的“主心骨”。世界上真正强大的国家,都是有能力解决自己吃饭问题的国家。这次疫情危机中,多国囤粮、限制出口,更是给我们上了一堂活生生的粮食安全警示课:如果不是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的粮食安全战略,那么等危机来临时,难道真要张着口向世界要粮食吃吗?别说人家是否愿意卖给你,就算他人肯、你也买得起,还要看国际市场上有没有那么多粮食能卖?回头看看,我们在粮食连续多年丰收、市场价格国内外严重倒挂的情况下,还始终紧绷粮食安全之弦、不敢轻言过关,是何等正确!又何其令人庆幸!未来大国博弈日益频繁,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日益复杂,作为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务必要更加理直气壮地强调粮食安全,更加坚定不移地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的粮食我做主,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是“定盘星”,更是“主心骨”。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这是大实话,更是大道理。当前,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多地蔓延,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如何有效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如何积极扩大国内需求,释放消费潜力?如何不断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三农”是基础,也是机会;是护盘手,也是驱动器。我们必须切实增强稳住农业农村这个基本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始终坚持重中之重战略,“一百年不动摇”;不仅过去强调、现在强调,未来还要一直强调下去;不仅危急关头重视,形势向好、日常建设中也要重视;不仅要始终坚持,更要不断加强、不断创新。任何时候,强农惠农的手段可以变化、机制可以创新,但力度决不能减弱、投入决不能减少。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人类的每一次灾难过后,都会留下弥足珍贵的经验和启示。我们相信,只要“三农”这块压舱石稳得住,任何困难都是暂时的;只要“三农”这块压舱石稳得好,大船远航就一定能到达希望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