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社会中政府的全过程危机管理责任

来源 :科教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2jx0oo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57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9-0002-03
  
  当今世界已进入风险社会和全球化时代,人类面临传统风险和现代风险的双重威胁。全球各地不断出现的多种危机事件,无不证明了风险和危机是时时刻刻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死存亡的事情。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和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具有强大的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等,这使政府具有其他社会组织所没有的优势,理应担负起防范风险和应对危机、保障公共安全的责任。
  
  一、在风险社会背景下,防范风险和应对危机是政府的应尽职责
  
  工业文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使现代风险社会存在深度不安全感,人们“生活在副作用的时代”,“在危机中”已成为公众的生存状态。风险社会背景凸显了人们的安全需求,整个社会迫切需要增加安全公共品的供给,而政府本身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公信力与增强合法性,这都决定了政府应主动负起抵御公共风险、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责,切实成为公众安全的主心骨。
  第一,风险社会中存在风险和灾难的极大威胁。风险尤其是现代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没有时空限制;现代社会机制、社会各领域及人们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都隐伏着多种多样的风险。这种社会危险态势客观上要求当今政府必须加强全过程危机管理,把保障公共安全作为首要职责。 第二,风险社会的动力和目标是安全。风险社会中风险生产—分配的逻辑上升为首要和主导性的趋势。在风险社会中,出于对风险的恐惧和生存的焦虑,安全成为人类的第一需求和主要价值观,风险社会的基础和动力是安全。现代政府职责的转变必须适应公共需求的变化和时代环境的变动趋势。
  第三,安全公共品必须靠政府来提供。安全是现代社会的一项重要公共品,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风险的普遍化,安全方面的社会需求不断增长,但安全公共品愈显短缺。而依靠市场和社会力量不能解决安全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所以,满足公众对安全的需要,主要靠政府,政府是主导力量。在稳定时期,为社会防范风险,提供安全保障;在危机爆发时期,为社会消除危险,有效处置危机,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提升政府公信力与合法性,这已成为现代风险社会条件下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公共危机全过程管理中的政府责任分析
  
  公共危机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应当根据危机爆发前和爆发后的不同情况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尽心竭力、想方设法地减少危机的发生,尽可能减轻危机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地维护公众的健康、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一)危机防范和应急准备责任。
  英国著名危机管理专家雷吉斯特认为,“危机管理的关键是危机预防,不管这种警戒和准备是主动的还是在法规的压力下被迫实施的。”有效的危机预防能够避免若干危机事件的发生或完全避免现实危机的负面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损失。事实证明,危机预防是最成功的危机管理,真正是公众安全的福音。
  安全科学中的“海恩法则”表明,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成百上千个未遂先兆和事故隐患。因此,政府必须重视危机预防,首先应搞好风险管理工作。风险只是引发危机的可能性,但如果对风险不进行有效的管理,就有可能发展成现实的危机。我国发生的甘肃舟曲等地的重大泥石流灾害和洪灾等损失惊人,表明当地政府在公共风险管理方面的严重缺位。
  居安思危,切实抓好应急准备。有些危机不可避免,必须为之做准备,如同诺亚在下雨之前就造好方舟。这意味着政府管理者在危机到来之前就积累可用资源和提升危机处理能力,降低个人、组织和社会的脆弱性,在危机发生以后做到快速反应、有效处置,从而能够降低危机的损害程度,及早达到社会的有序状态。(1)进行危机教育和管理培训。各级政府及其人员要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高度重视危机管理工作。(2)构建适合实际情况的危机管理体系。其一,政府要事先制定危机管理规划或各类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要面向实际、要有针对性,要以风险分析为基础,并认真组织演练和培训。其二,要健全和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常态性危机管理机构,为政府危机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管理流程。其三,加强风险管理和应急法制体系建设,实现风险和危机管理规范化、制度化。(3)组建起隶属于政府系统的国家职业应急救援队伍,以提高救援成效。县、乡级政府也要加强基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基层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还可以建立由成年志愿者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4)各级政府还应当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危机管理工作所需经费和物资,并且要有相应的制度予以保障。还要建立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准备应急设施和避难场所等。(5)政府还需重视危机前的关系管理。在政府组织与社会公众、尤其是利益关系人间建构并维持良好的关系,这对公共危机的预防和应对会有积极影响。上述准备内容涉及到态度、知识、、能力,以及规则、组织、资源等方面。总之,做好危机准备,宜未雨而绸缪,宁肯备而不用也不慌乱应对;就是宁要安全、稳妥,不要侥幸、后悔!众所周知,曾经发生在美国新奥尔良的“卡特里娜”飓风灾难,就是因为忽视了灾前预防和准备,造成了灾害应对障碍与巨大人员和财产损失。
  (二)危机监测与预警责任。
  中外危机管理专家的研究表明,危机爆发之前的潜伏期是处理危机的最佳时期。如能及早发现公共危机迹象并将其扼杀于萌芽状态,就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危机给公共利益、社会秩序及政府管理活动带来的威胁与损失。几乎所有危机事件都有或潜或显的前兆,能否及时发现客观上已经聚积的危机迹象和能量,真正实现防患于未然,这取决于政府及有关部门是否有一个科学有效的危机预警系统。一般来说,公共部门的危机预警系统的运行过程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分析或转化为指标体系)——识别诊断(将加工整理后的信息和指标与危机预警的临界点进行比较,从而对是否发出警报进行决策)——发出警报——预控处理。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重点是危机监测和危机预警。危机监测是指危机预警系统对已经或可能出现的危机迹象进行监视和预测。要对监测对象进行全过程监视,并对监视获得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处理。通过对危机迹象的跟踪和监测结果,识别出即将到来的危机,有关机构依法向社会发出确切的警示信号,使人们提前知晓危机形成、发展的状态,以便及时采取相应对策,预防或消除不利后果,这就是危机预警。此后便是根据监测和预警情况,对可能发生或将要发生的危机进行预先的控制,以防止危机发生,或延缓危机发展和减轻危机的危害后果。在预警、预控期间,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公众规避危机。
  要使危机预警系统发挥应有作用,还必须建立一定行政区域内统一的信息系统,建立立体信息交流与情报合作制度,建立信息互动、联动制度;同时要建立健全危机监测制度和预警制度,建立危机预警专家咨询制度,建立预警信息的会商制度和危机发生的评估制度。危机预警需要公共部门、技术人员和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若条件允许,还可发挥“群测群防”的作用。
  (三)应急处置与救援责任。
  诺曼•R•奥古斯丁指出,有些危机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政府还必须考虑危机应对。公共危机爆发后,政府应及时采取措施,迅速处置危机,恢复正常社会秩序。面对危机局面,政府的危机处理领导机构,要迅速了解危机情况和收集信息,果断决策,有序应对。事发地政府和有关单位按照有关规定,立即将危机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影响范围、发展趋势和已采取措施等向上级政府报告。同时,选择和启动相关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先期处置,迅速控制危险源或控制事态的发展。当地政府在上级政府的指导下制定危机处理计划,采取正确的危机处理策略。通过危机指挥机构和信息联动系统,进行社会动员,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调动必要的资源;实行危机隔绝和危机控制,组织应急疏散或紧急救援,安置好危机受害者,并提供其生存条件;同时采取措施严防次生危机发生,尽快缓和或消除危机紧急状态,尽一切努力降低危机造成的损失。在应对社会安全事件时,还要注意加强对易受冲击的核心机关和单位的警卫。地方政府能够处理的危机,中央政府应给地方政府更多自主权,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动作用,同时中央对地方要进行指导和监督;对于特别重大的危机,可由中央政府的危机管理机构指挥处置危机,此时中央政府的干预要及时,地方要积极配合、服从指挥。在公共危机应对过程中,必要时可打破常规的行政分割局面,政府应促成各种应急联动、进行合作治理。政府还要出面组织,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危机处理,各行各业、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广泛参与,整合多方力量,共同应对危机。广泛的社会参与,既能壮大危机应对力量、配合政府行动,又能使政府的应急决策更能符合公众的利益和愿望,以减少危机决策的盲目性。
  政府在公共危机应对过程中还必须明确和做到几点:首先,公共危机处理的最基本目标和基本原则应是“生命至上、救人第一”,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尤其要不惜代价保护人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其次,必须搞好政府与社会的信息沟通。在公共危机处理过程中,政府应始终掌握信息沟通的主动权,并要切实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及时将真相告知民众,消除公众的恐慌或疑虑心理,凝聚民心,树立政府良好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在危机处理过程中,政府还必须重视与媒体的沟通,正确引导舆论,形成应对危机的有利社会环境和心理基础。第三,政府要负起维护社会稳定和增强政府合法性的政治责任。社会稳定、人心安定历来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公众权益的根本。因此,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政治责任的首要选择就是稳定社会秩序和公众心态,控制局势,恢复原有社会运行轨迹。只有稳定局势和人心,才能为消除危机和最大限度维护公共利益创造前提条件,也才能改善危机中政府与公众的关系,增强政府的权威合法性。实现危机中政府的政治责任,要求政府应对危机应及时有力、举措得当,信息沟通有效,正确引导舆论;还要求各级政府和危机管理者要有很强的大局意识、人权意识和政治责任感。
  (四)事后恢复与重建责任。
  公共危机被控制和缓解后,作为危机应对者,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应致力于危机区域的恢复重建工作,尽快消弭危机带来的损失,恢复社会的正常秩序,巩固危机管理的成果。
  危机状态过后,事发地政府应在对危机损失评估基础上,迅速制定恢复重建方案并向上级报告,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恢复重建工作应给予指导和支持。地方政府应组织力量尽快修复急需的公共设施,组织疏散的民众返回家园,恢复正常的公民权利和生活秩序,妥善解决处置危机事件引发的矛盾。恢复重建要依靠政府的力量,但政府仍需积极开展社会动员,尽可能发挥市场、社会尤其是企业的力量。政府要鼓励灾区社会公众开展互救自救,号召各行各业和其他地区向灾区贡献人力、物力、财力,并积极争取国际社会的援助。政府要引导民众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并开展救助、补偿、抚恤和救济工作,保障公众的基本生活需要,重建人们的生存和生活信心,稳定人心;政府还要组织心理工作者,帮助在危机中受到心理创伤的人们恢复正常的心理,提高生命质量,促进社会和谐。政府要组织专家或委托独立的危机调查机构对危机事件进行调查,查明原因、经过及危害,界定其性质和责任,并提出事件处理以及防止类似事件再度发生的政策建议;政府还应对危机管理进行评价和总结,详尽找出危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要对问题分别提出整改措施并责成有关部门逐项落实。上述调查评估结果政府应向社会公布,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作出专项报告。
  灾难要由进步来补偿。危机过后,政府还要结合危机情况,反思制度风险和决策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深层次的社会发展问题,自觉弥补不足,改革制度,完善政策,优化组织,制定更加科学的反危机战略,避免危机再度爆发或进一步减少危机损失;政府应努力从危机中寻找变革和发展的契机。
  
  三、政府履行危机管理责任的制度保障和能力支持
  
  政府不是天使,政府也有“经济人”的品性,也会将自身利益置于公共利益之上,而做出不负责任的行为或不作为,甚至制造风险或扩散危机。因此,为了防止出现“有组织的不负责任”和政府失效,更好地实现政府的全过程危机管理责任,有效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必须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和切实提升政府履责能力。
  (一)完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
  首先,要完善危机管理机构设置。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和今后管理需要,可考虑在现有常设性和临时性应急机构基础上,成立国家防灾与应急委员会,由一位国务院副总理专职负责,并将有关部委在危机管理方面的人员和职能合并进该机构。政府应急办等机构可以整合为该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
  其次,加快风险防范和应急体系建设。根据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加剧的现实,参照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议,我国应加快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灾害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尽快建立起统一、标准化和立体型的危机管理信息系统,着力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抵御能力。
  (二)实现危机管理重心前移。
  我国危机管理的重心应放在风险管理上,实现“超前预防”。我国政府应把公共危机管理的策略有机地整合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安全发展的战略之中,并要切实防止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人为制造风险。政府应将风险管理与日常的各个领域中的公共管理活动有机整合在一起,将风险管理渗透到规划、发展、建设、管理、运行、服务、决策和执行等政府职能的各个环节中,做到常态管理和非常态管理一起抓,抓牢抓实;“要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政府社会协同”,真正实现从被动的应急管理为主到主动的风险防范为主的根本性转变,从源头上实现“以人为本”。以此创造出高水平行政绩效,打造出到位的责任政府、安全政府。
  (三)增强政府危机管理能力。
  高绩效需要高能力做后盾。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强弱,决定着危机管理的成效和社会的安危,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重视提高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即对风险的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能力、对危机的超前预测防范能力、对复杂局面的把握控制能力、过硬的逆境决策和执行能力、有效的社会动员能力、充足的应急财政和资源支持能力、快速的协调联动能力、良好的信息沟通能力、高超的矛盾化解和人心凝聚能力、高效的危机处置和事后恢复能力、突出的危机教育和应急培训能力、稳妥的多边合作与国际合作能力以及高水平的应急绩效管理能力等。与危机管理重心前移相适应,要注重政府的事前能力培养。这些基本能力是政府履行危机管理责任的必要保证。
  (四)健全和完善危机管理法制。
  为了适应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与增强政府履行责任的合法性、有效性和更好地维护公众权益,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危机管理法制。首先,要完善宪法条款。即在宪法中增加关于应对不同紧急状态的条款,明确规定授权政府行使紧急管理权。其次,修改《突发事件应对法》。从法律上完善危机管理的组织体系、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完善应急预案管理制度、各项应急准备工作的保障落实、对恢复重建中的重要问题做出安排等。再次,补充和完善单行法。根据现实的需要,在已有风险管理和突发事件处置的分类法基础上,我们有必要制定《风险预防和治理法》、《公共秩序法》、《紧急状态法》、《反恐怖行为法》、《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法》、《经济性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法》、《公共安全保障法》等。此外,还要逐步完善其他与政府危机管理密切相关的法律制度。当然,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要注意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各种制度规定要统一、配套、协调,相关措施要落实好,按照法治要求,做到危机管理法制的执行到位。
  (五)建立公共危机管理问责制。
  建立问责制的主旨,就是通过问责来落实政府的责任,强化政府的责任意识,避免产生“不负责任”现象。问责即“追究责任和承担责任”,其核心在于要求政府及其官员必须对其行为负责。公共危机管理问责是对全过程危机管理中政府行为及其后果的问责,包括过错问责(事前决策问责、政治问责、法律问责)和绩效问责。这些问责方式意味着,政府日常决策失误或强行推行风险政策而引发风险和危机或造成重大损失,政府在危机管理过程中未能维持社会稳定、导致事态恶化并造成恶劣影响,政府在危机管理中没有履行法定职责和义务并有失职失责或违法行为,政府组织或其工作人员在全过程危机管理中未达到应有的绩效水平,均被追究责任。危机管理问责对政府的危机管理行为具有约束和激励的双重作用。适应风险社会的要求和行政问责制的发展趋势,我国应尽快建立决策问责制、政治问责制、绩效问责制和健全法律问责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问责体系,进一步提升全过程危机管理成效。
其他文献
【摘要】适应各类工程建设高速发展的要求,人们需要建造大规模、大跨度、高耸、轻型、大型、精密设备现代化的建筑物,既要求高质量和快速施工,又要求高经济效益。这就向土木工程提出新的课题,并推动土木工程这门学科前进。  【关键词】土木工程;工程建设;建筑物;发展  【Abstract】Adapt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various types of constructi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8.6【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9-0001-02      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这样就达到了课堂教学的目的。  首先,老师要有意识的运用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9-0018-02      分数的意义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这一教学内容在小学数学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并且是重点,也是难点,尤其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更是望而生畏,经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这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分数的意义不理解,没有建立起感性的分数概念。因此对《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的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9-0009-02      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心。任何一个班级都是由来自不同家庭,有着不同经历和不同个性的的学生组成,因而有多少学生就有多少条心。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班主任,如何将这些个性各异的学生的心拧成一股绳,也即如何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是班主任
期刊
【摘要】班级是幼儿园实施保教任务的小集体。对幼儿来说,班级是具体的学习生活环境,他们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在班级内进行的,因此幼儿的健康成长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班级保教工作的实施和管理。  【关键词】班级管理;保教任务;健康成长  【Abstract】Nursery class is the task of implementing and teaching small groups. Young c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0-055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9-0010-02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血脉,大学文化的个性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因此,大学文化建设是促进大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湖南吉首大学结合自身实际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将本土和自身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地方特色和自身特点的校园文化,有力地促进了自身发展和学校文化功能的发挥。  当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9-0016-02     语文新课标提出了“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培养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的能力。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语文
期刊
【摘要】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保证食品安全,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安全稳定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质量管理;食品安全;重要性;和谐社会  【Abstract】Food safety is a major event in people's livelihood. Ensure food safety and prevent food-borne diseases is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9-0017-02      随着数学素质教育的广泛深入,数学教学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根本变革,注重“数学过程”教学,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尤显其重要。“数学过程”教学可以是一个较大的,通过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知识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也可以是一个较小的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的过程,一个较大或较长时间的“数学过程”可由一些较
期刊
探讨中小学逃生通道的缺陷及解决办法  侯 峰  (作者单位:胶南市消防大队)    【摘要】近些年中小学生在上下楼时造成的拥挤践踏事故频发,据统计从2005年至2009年我国中小学发生的践踏事故达20多起,死亡20多人,教训是深刻的。我们平时走的楼道、楼梯在遇到灾难时,就成了逃生通道的一部分。我们在设计教学楼时,确实存在着一些致命的缺陷,这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探讨;逃生通道;缺陷;践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