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具有生物活性并可控制释放的紫杉醇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对肝癌HepG2和Huh-7细胞的作用。方法应用单乳溶媒挥发法制备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装载的紫杉醇纳米粒。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纳米粒的包封率、载药率和模拟体外药物释放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粒度分析仪检测纳米粒粒径。肝癌HepG2和Huh-7细胞与紫杉醇纳米粒共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
【机 构】
:
西电集团医院普通外科,西安 710077,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泌尿外科,西安 71003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具有生物活性并可控制释放的紫杉醇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对肝癌HepG2和Huh-7细胞的作用。
方法应用单乳溶媒挥发法制备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装载的紫杉醇纳米粒。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纳米粒的包封率、载药率和模拟体外药物释放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粒度分析仪检测纳米粒粒径。肝癌HepG2和Huh-7细胞与紫杉醇纳米粒共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
结果紫杉醇纳米粒呈光滑球形,平均粒径216 nm,包封率87.4%,载药率1.79%,模拟体外释药曲线示早期呈爆发释放,随后为缓慢持续释放。紫杉醇纳米粒作用后肝癌细胞出现固缩、崩解、坏死等损伤性改变。紫杉醇纳米粒组给药后1、2、3、5 d,HepG2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6.6±5.1)%、(57.3±4.9)%、(29.7±4.4)%、(7.2±2.0)%,空白纳米粒组分别为(94.3±6.8)%、(91.0±6.6)%、(90.7±5.6)%、(87.4±5.7)%;Huh-7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2.1±8.0)%、(63.5±5.6)%、(40.2±3.9)%、(11.4±3.6)%,空白纳米粒组分别为(93.5±7.7)%、(92.5±6.8)%、(89.0±6.2)%、(86.1±6.5)%;紫杉醇纳米粒作用的细胞存活率较相应空白纳米粒组降低(均P<0.05),且紫杉醇纳米粒作用时间越长细胞存活率降低越显著(均P<0.05)。
结论紫杉醇纳米粒可在体外以可控的方式对肝癌HepG2和Huh-7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为抗肝癌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剂型。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山西地区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58例女性TNBC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山西地区TNBC患者发病中位年龄46岁(21~87岁),中位体质量指数(BMI)为24.42 kg/m2(15.0~37.5 kg/m2),农村人口稍多,左乳癌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肿瘤的微环境密切相关。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TAN)是肿瘤微环境中重要的炎性细胞。研究证实,TAN在肿瘤生长、侵袭、转移、病理性血管生成以及免疫逃逸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TAN可被活化为抗肿瘤作用的N1型和促肿瘤效应的N2型。文章就TAN的生物学特性以及TAN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15%~25%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伴有侧方淋巴结转移,而淋巴结转移是导致患者术后复发和死亡的重要原因。由于侧方淋巴结清扫术(LPLND)手术难度大、手术时间长和出血量多等问题,目前学者对于LPLND持有不同态度,因此对于侧方淋巴结肿大的直肠癌患者尚无最佳的治疗策略。文章将围绕侧方淋巴结转移的治疗策略、LPLND的选择因素以及腹腔镜LPLND的安全性与可行性进行综述。
随着RNA研究技术的进步,研究者们在胃癌患者中发现了不同表达的环状RNA,且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它们可以充当"海绵"吸附微小RNA,可以调节选择性剪接和转录过程,与蛋白质结合,参与基因表达调控并影响蛋白质的功能,个别环状RNA还能编码蛋白质,在肿瘤的增殖、凋亡、周期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而在胃癌中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文章就环状RNA的研究意义、特性、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胃癌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结合可以对T淋巴细胞功能进行抑制和耗竭,从而诱导免疫耐受,使肿瘤细胞逃脱机体免疫细胞的攻击,促进肿瘤生长及转移。同时PD-1/PD-L1的高表达能够增强肿瘤的转移能力,导致患者死亡率上升,而抑制PD-1/PD-L1信号通路的治疗在多种肿瘤中有效。对于结直肠转移癌的治疗,传统的治疗方法有限,免疫治疗的出现可能为结直肠转移癌的治疗带来新
B7-H6分子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型B7家族成员,可与自然杀伤(NK)细胞活化型受体NKp30特异性结合,介导NK细胞发挥肿瘤免疫杀伤作用。B7-H6在正常细胞表达中缺失,而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表达上调。B7-H6分子的内在调控机制逐渐被揭示,B7-H6的靶向治疗在动物实验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应用前景广阔。文章对B7-H6分子在恶性肿瘤中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miRNA-149-5p(miR-149-5p)对Aurora-B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山西省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病理组织蜡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以及对应癌旁组织Aurora-B表达,组织切片原位杂交检测miR-149-5p表达,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TargetScan和miR walk软件预
目的分析槐耳浸膏对人胃癌低分化细胞株MKN-45和中分化细胞株SGC-7901细胞凋亡及对细胞侵袭、转移相关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用0(阴性对照组)、5、10、20 mg/ml槐耳浸膏作用于MKN-45和SGC-7901细胞24 h,经吖啶橙-溴化乙啶(AO-EB)双荧光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学表现;作用24、48、72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全胃D2根治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胃上部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112例局部进展期胃上部癌行完全腹腔镜全胃D2根治术(全腹腔镜组)或开腹全胃D2根治术(开腹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全腹腔镜组54例,开腹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和术后情况。结果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全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2
目的探讨阿西替尼对人肺腺癌PC9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0.125、0.25、0.5、1、2、4、8、16、32、64 μmol/L)阿西替尼作用于PC9细胞72 h,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CCK-8法检测阿西替尼作用后PC9细胞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实验观察阿西替尼对PC9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PC9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和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C9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