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对于中国历史,还是对于俄中关系,2014年都是值得纪念的一年!
这一年,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中俄两国建交65周年、中国俄罗斯友好协会成立65周年及中国民间外交的先导——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日。中俄友协是中国第一个国别友协,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后的第5天成立于北京。
65年来,中国在社会经济、科技建设、教育、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国际声望日益提升。
最好的例证是,在久经考验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正在顺利完成中共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提出的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努力为全面建立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此外,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成功召开。我们俄罗斯人向中国朋友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取得的伟大成就表示祝贺。
65年间,中俄关系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树立了两个大国和谐共处的典范。两国在当今世界扮演着重要角色,共同促进亚洲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全国友协)在国家建设和巩固中国国际地位的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以“友谊,合作,和平,发展”为宗旨,同世界157个国家的近500个社会团体和组织保持着友好往来,协助中国2000多个城市同全球157个国家的合作伙伴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协会每年举办大量庆祝活动、研讨会、论坛、座谈会、专业会见及其他活动以促进中外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信任和友谊。
在全国友协60年历史中,有许多中国著名的国务和社会活动家担任过会长:王炳南、章文晋、韩叙、齐怀远、陈昊苏。
2012年5月,中国民间外交公认的引领者——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迎来了首位女会长——李小林女士。中国人常说“妇女撑起半边天”,希望这位外表柔弱而内心坚强的女性在她的重要而又崇高的岗位上取得巨大的成就!
全国友协同时还负责协调46个地区国别友协同各国民间友好往来。其中中苏友协,即现在的中俄友协创建于1949年10月5日,是全国友协下属的第一个国别友协,也是我们俄中友协(原苏中友协)长期而可靠的合作伙伴。俄中友协1957年10月29日成立于莫斯科,也是苏联第一个国别友协。
今年俄中友协已经成立57年了。57年来我的生活、命运和事业始终与俄中友协紧密相联,从未间断。俄中友协在我们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中国走进我的生活还是在中学时代。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宣告一个新的国家在中华大地上诞生。苏联人民怀着极大的喜悦和热情接受了这个广为流传的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如今,时隔65年,我再次重温令我铭记一生的苏联著名诗人苏尔科夫的诗:“我们是幸运的,因为这个民族与我们携手同行,一同壮大,迈向明天!”
在那个久远的年代,电台几乎每天都听得到穆拉杰里创作的歌曲《莫斯科—北京》,这支歌曲已然成为苏中友谊的象征。时至今日,它的歌词对于俄中两国人民依然具有特殊的意义。
中国发生的一切深深地影响着我。中学毕业时,我毅然决定考取研究中国的学校。我的梦想实现了。我顺利成为了莫斯科东方学院汉语专业的一名学生。学院改组后,我转入国立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继续在东方学系深造。
那时给我们讲授中国历史课的是当时很知名的汉学家和外交家齐赫文斯基教授,是直接参与俄中两国建交的元老,如今是俄中友协名誉会长。我们这些汉学系学生最骄傲的是苏联在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天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是世界上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
我与中国朋友初次接触是在大学时代,第六届莫斯科青年和大学生联欢节期间,我有幸与北京实验芭蕾舞团、广东民族乐团和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一同工作。1957年11月,当我们第一批大学生到苏联驻北京大使馆实习时,中国朋友是在当时位于市中心的老北京火车站站台迎接我们的。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当我们走入这座城市,迎面而来的是川流不息的自行车和人力车流,至今这一场景仍在我的脑海中时隐时现。
就在我1957年11月前往中国参加毕业实习临行前,在莫斯科发生了一件影响我一生的大事。
1957年10月29日在莫斯科国立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的大礼堂召开了苏中友协的成立大会,来自苏联社会各界的两千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并一致通过决议宣布在苏联成立苏中友协。我也有幸成为受邀参加这一历史性事件的青年人中的一员。我当时被与会代表们精彩的演讲深深触动,满怀憧憬毕业之后投身到这个新成立的组织中去。之后我的梦想成真。
1960年3月,我应邀到成立于1958年2月的苏联对外友协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处担任中国问题参事。从普通干部到处长,从苏中友协的秘书长到副主席,我一直在这里工作,直到1989年12月苏联对外友协委派我到苏联驻华大使馆担任参赞。2001年。我回到莫斯科后,就任俄中友协第一副主席。如今,我继续全身心地从事着这项工作,心甘情愿,不求回报。
在俄中友协数十年的工作,使我不仅有幸见证了我们伟大邻邦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变迁,也使我结识了这个国家的许多杰出代表。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中国人民的好女儿、中苏友协会长宋庆龄,共青团中央书记胡耀邦,他们接见我们友协的代表团时,我都有幸参加。与他们的结识成为我不可磨灭的记忆。又怎能忘记,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曾经在我们两国关系艰难的时期接见过我们的代表团。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多年之后我与他的儿子、知名社会和国务活动家、领导全国友协多年的陈昊苏相知相识。
协会的工作还让我有机会与中国的文学艺术界的杰出代表广有交游:梅兰芳、戈宝权、曹靖华、叶水夫等。遗憾的是,他们都已经过世了。而那些健在的专家、俄苏文学家们依旧继续着自己的事业:不知疲倦的高莽,60年如一日致力于俄苏文学艺术的研究与推广;此外,李明滨教授、张建华教授、任光宣教授及其他众多的中国文学界代表也在不断培育着俄苏文学艺术人才!
这些宝贵经历中尤其难以忘怀的是,享誉世界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率中苏友协代表团来访。1935年春天北京京剧院到苏联巡演前夕,著名导演爱森斯坦曾称其为梨园法师。时隔四分之一世纪,梅兰芳先生再次来到苏联,一心希望能再去自己当年演出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剧院和涅米洛维奇—丹钦科音乐剧院去看看。我有幸陪同梅兰芳先生,当时剧院正在上演芭蕾舞剧《海盗船》。幕间休息时,梅兰芳先生看到自己当年演出时所拍的照片与苏联本国的艺术大师涅米洛维奇—丹钦科、梅耶霍尔德、塔伊洛娃一同出现在剧院背景墙上,他无比激动。
第二幕剧开始之前,指挥转向观众,说著名的中国京剧大师梅兰芳在座,全场观众肃立鼓掌。梅兰芳先生也起身致意,他的眼睛湿润了……回到酒店之后,他再三表示愿带着自己的剧团再一次到莫斯科演出,因为他坚信文化的交融有助于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但命运难料,梅兰芳先生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可是北京京剧院还在,它继续以自己无与伦比的高雅魅力令京剧爱好者们心驰神往,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如今该剧院坐落在北京城华美的新建筑之中,并被冠以梅兰芳之名。我至今仍然珍藏着梅兰芳先生赠与我的相片,还有照片上他热情洋溢的题词。
另一位不能不称颂的人是著名翻译家、作曲家、作家薛范,他虽受病魔所困,自幼就坐在轮椅上,但却一如既往地致力于向中国人民介绍俄苏歌曲和俄罗斯当代流行音乐,也把中国那些最脍炙人口的民族和当代歌曲带到我们的国家;还有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教授,在华推广俄苏古典音乐的艺术家吴祖强,以及中国第一位女指挥家郑小瑛等。
令我永生难忘的不仅是与那些杰出人物的结识,还有与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中国学生(革命先烈后代及家属)的私人友谊: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已故的朱德之女朱敏,李富春和蔡畅之女李特特等,她们都把我们的国家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
在苏中友协(现俄中友协)55年工作期间,我有机会参加了很多有中俄两国国家领导人出席的大型活动和会晤。
2001年7月16日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莫斯科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那是个让人激情澎湃的场面,当天在莫斯科大学礼堂两国领导人会见了莫大师生、俄罗斯著名社会活动家以及俄中友协领导人和积极分子。在江泽民主席和普京总统的演讲中,该条约被誉为中俄关系史上的里程碑,是两个伟大邻国在21世纪建立友好互信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纲领性文件和法律基石,将两国和两国人民“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理念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我清晰地记得这番讲话之后,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因为它号召两个国家的人民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号召两国青年继承先辈传统,传承两国友谊。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另一个动人场面。
2013年3月22至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俄罗斯是习近平主席当选8天后访问的第一个国家。这既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高水平和特殊性的体现,也是中国领导人高度重视中俄关系的有力证明。
访问期间,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一份历史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合作共赢、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正如联合声明记述的,“中俄关系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双方“将把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至新阶段,将此作为本国外交的优先方向”。声明还指出,青年交流是两国人文合作的优先方向,青年人是两国关系的未来。为了保障两国关系长期稳定发展,必须从青年开始。
这方面最好的例证就是习近平主席与俄联邦外交部所属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学生亲切交流并作了演讲。我有幸作为校友受邀参加本次活动。习近平主席在他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精彩演讲中,阐述了中国对国际问题和中俄关系的官方立场。
习近平主席认为“中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更是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他指出,“中俄两国互为最大邻国,在国家发展蓝图上有很多契合之处……普京总统讲过:‘俄罗斯需要一个繁荣稳定的中国,中国也需要一个强大成功的俄罗斯。’我完全同意他的看法。”习主席以这番讲话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我们的合作伙伴——全国友协及中俄友协重大节日前夕,我们完全有理由说,俄中友协即使是在两国关系最艰难的时期从未停止活动。我们在1966年至1988年举办的300多场各类活动证实了苏中友协为保持苏联社会对中国人民及其英勇历史和千年文化的尊重和友好情谊所做的努力。
在双方恢复各界交往之后,我们俄中友协和全国友协、中俄友协共同参与了两国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青年友好交流年等一系列重大活动。
俄中友协以帮助俄罗斯公众客观地认识中国和中俄关系,扩大俄中互信及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国关系的社会基础为己任,每年仅在莫斯科就举办25到30场各类大型纪念活动,这其中有《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周年庆祝活动,有为发展中俄关系作出重大贡献的两国知名国务和社会活动家以及中国著名文学艺术家的诞辰纪念活动等。在全俄20多个城市及边区还活跃着俄中友协的地方分支机构,从弗拉迪沃斯托克到加里宁格勒,从圣彼得堡到顿河畔罗斯托夫。
2013年,我们举行了纪念《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2周年的圆桌会议,同时与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共同隆重庆祝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4周年。
我们举办过宋庆龄诞辰120周年,周恩来诞辰115周年,中国杰出革命家、国务活动家习仲勋诞辰100周年等一系列研讨会,还有俄中友协名誉主席齐赫文斯基院士95岁生日庆祝会和著名外交家、中国诗歌翻译家巴斯曼诺夫诞辰95周年纪念活动等。
今年,我们还将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中俄建交65周年、全国友协成立60周年,中俄友协成立65周年庆祝活动,20世纪的伟大画家齐白石诞辰150周年和中国现代作家王蒙80岁生日等一系列活动。
鉴于普京总统和习近平主席宣布2014-2015年为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俄中友协将与中俄友协一道,积极参与这些青年交流活动。如开展青少年艺术团、科技团友好往来,举办俄中青年论坛,派遣青年代表出席“伏尔加河-长江”流域地方合作活动等。
青年是我们的未来。老一辈需要传承给他们的不仅是两国世代友好接力棒,还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即:共同发展是成功解决我们国家和人民未来问题的唯一途径。这样才能使我们两个伟大的国家践行“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理念,永远做“好朋友,好邻居,好伙伴”。
2014年3月20日
(蔡运喆 译)
这一年,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中俄两国建交65周年、中国俄罗斯友好协会成立65周年及中国民间外交的先导——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日。中俄友协是中国第一个国别友协,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后的第5天成立于北京。
65年来,中国在社会经济、科技建设、教育、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国际声望日益提升。
最好的例证是,在久经考验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正在顺利完成中共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提出的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努力为全面建立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此外,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成功召开。我们俄罗斯人向中国朋友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取得的伟大成就表示祝贺。
65年间,中俄关系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树立了两个大国和谐共处的典范。两国在当今世界扮演着重要角色,共同促进亚洲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全国友协)在国家建设和巩固中国国际地位的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以“友谊,合作,和平,发展”为宗旨,同世界157个国家的近500个社会团体和组织保持着友好往来,协助中国2000多个城市同全球157个国家的合作伙伴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协会每年举办大量庆祝活动、研讨会、论坛、座谈会、专业会见及其他活动以促进中外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信任和友谊。
在全国友协60年历史中,有许多中国著名的国务和社会活动家担任过会长:王炳南、章文晋、韩叙、齐怀远、陈昊苏。
2012年5月,中国民间外交公认的引领者——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迎来了首位女会长——李小林女士。中国人常说“妇女撑起半边天”,希望这位外表柔弱而内心坚强的女性在她的重要而又崇高的岗位上取得巨大的成就!
全国友协同时还负责协调46个地区国别友协同各国民间友好往来。其中中苏友协,即现在的中俄友协创建于1949年10月5日,是全国友协下属的第一个国别友协,也是我们俄中友协(原苏中友协)长期而可靠的合作伙伴。俄中友协1957年10月29日成立于莫斯科,也是苏联第一个国别友协。
今年俄中友协已经成立57年了。57年来我的生活、命运和事业始终与俄中友协紧密相联,从未间断。俄中友协在我们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中国走进我的生活还是在中学时代。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宣告一个新的国家在中华大地上诞生。苏联人民怀着极大的喜悦和热情接受了这个广为流传的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如今,时隔65年,我再次重温令我铭记一生的苏联著名诗人苏尔科夫的诗:“我们是幸运的,因为这个民族与我们携手同行,一同壮大,迈向明天!”
在那个久远的年代,电台几乎每天都听得到穆拉杰里创作的歌曲《莫斯科—北京》,这支歌曲已然成为苏中友谊的象征。时至今日,它的歌词对于俄中两国人民依然具有特殊的意义。
中国发生的一切深深地影响着我。中学毕业时,我毅然决定考取研究中国的学校。我的梦想实现了。我顺利成为了莫斯科东方学院汉语专业的一名学生。学院改组后,我转入国立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继续在东方学系深造。
那时给我们讲授中国历史课的是当时很知名的汉学家和外交家齐赫文斯基教授,是直接参与俄中两国建交的元老,如今是俄中友协名誉会长。我们这些汉学系学生最骄傲的是苏联在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天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是世界上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
我与中国朋友初次接触是在大学时代,第六届莫斯科青年和大学生联欢节期间,我有幸与北京实验芭蕾舞团、广东民族乐团和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一同工作。1957年11月,当我们第一批大学生到苏联驻北京大使馆实习时,中国朋友是在当时位于市中心的老北京火车站站台迎接我们的。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当我们走入这座城市,迎面而来的是川流不息的自行车和人力车流,至今这一场景仍在我的脑海中时隐时现。
就在我1957年11月前往中国参加毕业实习临行前,在莫斯科发生了一件影响我一生的大事。
1957年10月29日在莫斯科国立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的大礼堂召开了苏中友协的成立大会,来自苏联社会各界的两千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并一致通过决议宣布在苏联成立苏中友协。我也有幸成为受邀参加这一历史性事件的青年人中的一员。我当时被与会代表们精彩的演讲深深触动,满怀憧憬毕业之后投身到这个新成立的组织中去。之后我的梦想成真。
1960年3月,我应邀到成立于1958年2月的苏联对外友协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处担任中国问题参事。从普通干部到处长,从苏中友协的秘书长到副主席,我一直在这里工作,直到1989年12月苏联对外友协委派我到苏联驻华大使馆担任参赞。2001年。我回到莫斯科后,就任俄中友协第一副主席。如今,我继续全身心地从事着这项工作,心甘情愿,不求回报。
在俄中友协数十年的工作,使我不仅有幸见证了我们伟大邻邦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变迁,也使我结识了这个国家的许多杰出代表。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中国人民的好女儿、中苏友协会长宋庆龄,共青团中央书记胡耀邦,他们接见我们友协的代表团时,我都有幸参加。与他们的结识成为我不可磨灭的记忆。又怎能忘记,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毅元帅曾经在我们两国关系艰难的时期接见过我们的代表团。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多年之后我与他的儿子、知名社会和国务活动家、领导全国友协多年的陈昊苏相知相识。
协会的工作还让我有机会与中国的文学艺术界的杰出代表广有交游:梅兰芳、戈宝权、曹靖华、叶水夫等。遗憾的是,他们都已经过世了。而那些健在的专家、俄苏文学家们依旧继续着自己的事业:不知疲倦的高莽,60年如一日致力于俄苏文学艺术的研究与推广;此外,李明滨教授、张建华教授、任光宣教授及其他众多的中国文学界代表也在不断培育着俄苏文学艺术人才!
这些宝贵经历中尤其难以忘怀的是,享誉世界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率中苏友协代表团来访。1935年春天北京京剧院到苏联巡演前夕,著名导演爱森斯坦曾称其为梨园法师。时隔四分之一世纪,梅兰芳先生再次来到苏联,一心希望能再去自己当年演出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剧院和涅米洛维奇—丹钦科音乐剧院去看看。我有幸陪同梅兰芳先生,当时剧院正在上演芭蕾舞剧《海盗船》。幕间休息时,梅兰芳先生看到自己当年演出时所拍的照片与苏联本国的艺术大师涅米洛维奇—丹钦科、梅耶霍尔德、塔伊洛娃一同出现在剧院背景墙上,他无比激动。
第二幕剧开始之前,指挥转向观众,说著名的中国京剧大师梅兰芳在座,全场观众肃立鼓掌。梅兰芳先生也起身致意,他的眼睛湿润了……回到酒店之后,他再三表示愿带着自己的剧团再一次到莫斯科演出,因为他坚信文化的交融有助于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但命运难料,梅兰芳先生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可是北京京剧院还在,它继续以自己无与伦比的高雅魅力令京剧爱好者们心驰神往,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如今该剧院坐落在北京城华美的新建筑之中,并被冠以梅兰芳之名。我至今仍然珍藏着梅兰芳先生赠与我的相片,还有照片上他热情洋溢的题词。
另一位不能不称颂的人是著名翻译家、作曲家、作家薛范,他虽受病魔所困,自幼就坐在轮椅上,但却一如既往地致力于向中国人民介绍俄苏歌曲和俄罗斯当代流行音乐,也把中国那些最脍炙人口的民族和当代歌曲带到我们的国家;还有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教授,在华推广俄苏古典音乐的艺术家吴祖强,以及中国第一位女指挥家郑小瑛等。
令我永生难忘的不仅是与那些杰出人物的结识,还有与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中国学生(革命先烈后代及家属)的私人友谊: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已故的朱德之女朱敏,李富春和蔡畅之女李特特等,她们都把我们的国家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
在苏中友协(现俄中友协)55年工作期间,我有机会参加了很多有中俄两国国家领导人出席的大型活动和会晤。
2001年7月16日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莫斯科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那是个让人激情澎湃的场面,当天在莫斯科大学礼堂两国领导人会见了莫大师生、俄罗斯著名社会活动家以及俄中友协领导人和积极分子。在江泽民主席和普京总统的演讲中,该条约被誉为中俄关系史上的里程碑,是两个伟大邻国在21世纪建立友好互信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纲领性文件和法律基石,将两国和两国人民“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理念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我清晰地记得这番讲话之后,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因为它号召两个国家的人民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号召两国青年继承先辈传统,传承两国友谊。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另一个动人场面。
2013年3月22至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俄罗斯是习近平主席当选8天后访问的第一个国家。这既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高水平和特殊性的体现,也是中国领导人高度重视中俄关系的有力证明。
访问期间,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一份历史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合作共赢、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正如联合声明记述的,“中俄关系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双方“将把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荣、世代友好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至新阶段,将此作为本国外交的优先方向”。声明还指出,青年交流是两国人文合作的优先方向,青年人是两国关系的未来。为了保障两国关系长期稳定发展,必须从青年开始。
这方面最好的例证就是习近平主席与俄联邦外交部所属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学生亲切交流并作了演讲。我有幸作为校友受邀参加本次活动。习近平主席在他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精彩演讲中,阐述了中国对国际问题和中俄关系的官方立场。
习近平主席认为“中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更是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他指出,“中俄两国互为最大邻国,在国家发展蓝图上有很多契合之处……普京总统讲过:‘俄罗斯需要一个繁荣稳定的中国,中国也需要一个强大成功的俄罗斯。’我完全同意他的看法。”习主席以这番讲话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我们的合作伙伴——全国友协及中俄友协重大节日前夕,我们完全有理由说,俄中友协即使是在两国关系最艰难的时期从未停止活动。我们在1966年至1988年举办的300多场各类活动证实了苏中友协为保持苏联社会对中国人民及其英勇历史和千年文化的尊重和友好情谊所做的努力。
在双方恢复各界交往之后,我们俄中友协和全国友协、中俄友协共同参与了两国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青年友好交流年等一系列重大活动。
俄中友协以帮助俄罗斯公众客观地认识中国和中俄关系,扩大俄中互信及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国关系的社会基础为己任,每年仅在莫斯科就举办25到30场各类大型纪念活动,这其中有《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周年庆祝活动,有为发展中俄关系作出重大贡献的两国知名国务和社会活动家以及中国著名文学艺术家的诞辰纪念活动等。在全俄20多个城市及边区还活跃着俄中友协的地方分支机构,从弗拉迪沃斯托克到加里宁格勒,从圣彼得堡到顿河畔罗斯托夫。
2013年,我们举行了纪念《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2周年的圆桌会议,同时与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共同隆重庆祝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4周年。
我们举办过宋庆龄诞辰120周年,周恩来诞辰115周年,中国杰出革命家、国务活动家习仲勋诞辰100周年等一系列研讨会,还有俄中友协名誉主席齐赫文斯基院士95岁生日庆祝会和著名外交家、中国诗歌翻译家巴斯曼诺夫诞辰95周年纪念活动等。
今年,我们还将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中俄建交65周年、全国友协成立60周年,中俄友协成立65周年庆祝活动,20世纪的伟大画家齐白石诞辰150周年和中国现代作家王蒙80岁生日等一系列活动。
鉴于普京总统和习近平主席宣布2014-2015年为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俄中友协将与中俄友协一道,积极参与这些青年交流活动。如开展青少年艺术团、科技团友好往来,举办俄中青年论坛,派遣青年代表出席“伏尔加河-长江”流域地方合作活动等。
青年是我们的未来。老一辈需要传承给他们的不仅是两国世代友好接力棒,还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即:共同发展是成功解决我们国家和人民未来问题的唯一途径。这样才能使我们两个伟大的国家践行“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理念,永远做“好朋友,好邻居,好伙伴”。
2014年3月20日
(蔡运喆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