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名反表征论的实在论者?——经由语用中介的表达论策略

来源 :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xiong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征论认为心灵内的观念是关于外部世界中事物的表象,在此意义上,表征论必然预设承诺外部世界实存的实在论立场。将表征论和实在论捆绑在一起的通常理解是值得商榷的,我们可以在反表征的意义上成为一名实在论者。早期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试图分离表征论和实在论,其策略是用纯粹形式化的命题图画来“显示”世界,其问题在于无法直接谈论外部事物,认为任何试图超出思维范围外的“言说”均是“胡说”。借助布兰顿哲学及其对后期维特根斯坦的阐释,经由语用中介的表达论策略.将逻辑图画直接放入世界之中,我们就可以在后继的主体间的语义交
其他文献
期刊
智慧课堂以“互联网+”为理念,整合大数据、云计算、云搜索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最大程度地实现了教学实践过程中师生主体的认知能力,但要警惕大数据时代技术裹挟资本的现象,深思智慧课堂表象背后的算法、黑箱及数据资本的力量。智慧课堂折射出大数据时代生活场景中数据崇拜、技术崇拜的错误倾向,潜在的“主体危机”也开始浮现。唯有对该现象进行理性反思与批判,回归人文主义的立场,坚守教育初心,才能真正协调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实现价值主体的澄明。
刘长春:中国人的首次“奥运亮相”  大连现代博物馆的“近代大连”展厅里,静静地躺着一只看起来有些残破的皮箱:缝线已经有些脱落,部分牛皮也已撕裂……不过它曾经的主人可不一般。1932年,20岁出头的刘长春正是拎着它在洛杉矶完成了中国人的第一次“奥运亮相”。  刘长春之子刘鸿图回忆:“母亲叮嘱我一定要把这个皮箱保管好,它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刘鸿图说,这个“有生命”的皮箱是父亲当初参加第10届奥运会时
期刊
辜正坤提出的五象论是鉴赏诗歌及诗歌翻译比较成熟的理论。五象论视域下对《老残游记》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哈罗德·谢迪克译本对比分析,旨在对《老残游记》这部作品中诗歌译文部分的质量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研究发现,两个译本从五个视角既展现了原诗的风采,又具有译者特色。杨译本在视象美、事象美、味象美和义象美这四个方面都有较好的呈现;谢译本从韵式、节奏等方面都与原诗一致,突出了原诗的音象美。因此五象论为汉诗英译及译文翻译批评提供了有力的美学理论依据。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今天,历经40余年;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今天,历经70余年;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今天,历经百年;从“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到今天,历经几千年。《诗经》中对“小康”生活的美好追求,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筚路蓝缕、胼手胝足的艰辛探索、不懈奋斗中实现,中国人民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千年梦想,百年奋斗,一朝梦圆。  从理想到目标,从目标到现实,在中国共产党领
期刊
《周礼》中的"象魏悬法"被后世追认为普法活动的先声.而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均不能证明西周曾存在向民众普法的行为.《周礼》"象魏悬法"意在向万民宣传教化,并不局限于宣传法律,其制度安排繁复细密,近于理想设计,而非历史实情,但却垂为故事,影响了后世制度及相关思想观念.传统中国知识领域对"象魏悬法"的理解基本保持稳定,而随着制度和社会的发展,尤其司法活动的加多,"象魏悬法"观念中法律意涵比重渐增,经师合解"象以典刑"与"象魏悬法",也推动了这一过程.明清时期圣谕宣讲等活动则对强化"象魏悬法"观念与普法的联系起到了
当前的合宪性审查存在对提请主体的规定过于笼统、审查范围偏窄、审查方式欠缺、缺少筛选机制、缺乏细致的公开公示规则等程序规定、宪法解释程序机制现实运行不力等问题。合宪性审查工作的制度完善,需要强化宪法监督基本法及专门法律;确定合宪性审查原则;明确宪法与法律委员会的结构定位;合理界定审查范围和启动主体;完善筛选、公开及反馈等程序以及健全宪法解释。
翻开新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简史》,关于长征,有这样一个细节:红军行进到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時,三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她们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半条被子”的故事让人民群众认识了共产党,把党当成自己人。  除了史论,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讲到“半条被子”的故事。这个感天动地却尘封半个世纪的故事,后来能
期刊
审美现代性倚重感性来批判和超越启蒙现代性以来工具理性对人的异化和束缚,逐步走向泛审美、感官化,我们从审美活动内部以及神经美学实证成果来思考感性和理性在美学发展中的内涵和联系.从神经美学的视角来看,审美愉悦离不开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两条神经加工机制,前者是由感官感觉到快感的路线,后者是意义加工调控审美愉悦体验的路线.因此我们要重构融合审美感性与审美理性的审美现代性,使得审美成为一种追求未来人类美好理念和理想境界的智性愉悦活动.
“佛系”文化是一种产生于互联网自媒体并通过互联网广泛传播的青年亚文化。这种亚文化由多种文化符号拼贴而成,因其奉行“可以、都行、没关系”等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被青年群体广泛接受并用来温和地反抗社会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观。“佛系”文化产生的原因不仅是青年群体希望表达自身意识,更重要的是当今物质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同时还有中国传统佛学文化和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要辩证地看待“佛系”文化的产生,反思和研究“佛系”文化存在的思想来源与社会现实,通过加强与文化主体的对话沟通、完善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和优化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