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的课程改革对学生研究的较多,而对教师评价研究的较少,这是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发现。而这样的偏颇,仿佛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让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在教学中有了不该有的变化,所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到底该如何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不断发展呢?我有这样的探索实践——
一、正视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
促进教师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建立在对于评价对象的认识及教育教学方式的重新理解之上的,以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学习达成状态为标准的。即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实质上也还是以学生为评价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彻底转变传统教育的评价观念,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主体的创造性品质。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不应只着重于一堂课的教学,还要注重这堂课的后续教学,注重学科的整体性。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必须着眼于整体。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必须跳出认知技能的框框,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目前有许多课只注重完成一些认知性的目标,甚至只重视应付考试的知识,忽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忽视学生良好的精神品格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如二年级“圆柱和球的认识”这节课,如果只是完成“使学生直观认识圆柱和球,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这一点,那么即使这课堂气氛有多好,学生发言有多积极等,也绝不能算得上是一堂好课,更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在这堂课中,还应该增添诸如通过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思考问题、与人合作的习惯等教学目标,并把它贯穿在整节课的始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把握这类隐性的教学目标,注重课堂教学的整体性。
教育是今天播种,明天开花结果的事业。教育为未来服务是人们的共识。就一节课而言,其教育教学方式,也必须着眼于未来。但在一些示范课和观摩课中,获奖的常常是一些经过“精耕细作,滴水不漏”的课;但另外一些“优点很明显,缺点很露骨”的课被拒之门外。而这些做课教师大胆尝试的精神和刻意求新的意识,却给听课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课堂教学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今天是一节好课,明天还是不是?今天是一节好课,明天甚至几年以后还是不是?
二、寻找最好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尺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归根到底,学习是学生内部的活动,谁也不能替代。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角度思考教学方案,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活泼、生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怎样才能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近年来,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已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方法。老师们一反教师独霸讲坛的旧传统,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当主角,而老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编导、指导或主持人,这就为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创设了条件,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实践过程,学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对学生热爱、尊重、理解、信任,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地学习,使学生敢于暴露自己学习中的存在问题,对一些疑难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教学中,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教学评价中,可观察:是否重视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鼓励质疑问难?是否及时收集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过程?是否能充分估计教学的起点,把握重点,找准难点?是否能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是否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特别是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重视学法指导。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1)正确处理好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的关系。教师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是一种观念和方法的转变,从用教材中的材料教,到选择、设计合适的材料教,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时下已步入信息时代,教育目标、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的变革,特别是数学知识本身的变化,任何教材不能及时适应,多少滞后。教师对教材要重新处理,或增删内容,或重组内容。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心所欲地对待教材。要处理好尊重教材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之间的关系,活用教材而不依赖教材。数学教材作为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凝结了无数编者对教育的认识、对数学的理解,它是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体现了基本的教学要求,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依据。因此不能忽视教材,应深入地钻研教材,理解和尊重教材编写的意图。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甚至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对教材的可接受性是不完全一样的。因此,深入了解学生,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创造性地处理与整合教材,是教学设计的必要环节。
(2)正确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正确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注重学用结合,一方面,课本中有许多知识的教学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尤其是一些应用题的学习,都是从实际出发,经过分析整理编成数学问题的;另一方面,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并可利用数学知识指导生活实践。众所周知,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但是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所谓的学科知识系统,能进入教育者视线并能被编入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只是生活多棱镜另一侧面。
(3)正确处理好智能培养与情感教育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自身情感表现和投入,以自己敬业爱生的情感,去感染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热爱,对学习的喜爱之情,而且建立互尊互爱、民主和谐关系,能激发学生思维,不断促进学生对认知深化。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而且教书育人的灵魂是情感。要让情感进入课堂,与数学理论知识、技能和智慧的教学结合起来,既教教科书上规定的知识,又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乐清市柳市镇四小)
一、正视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
促进教师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建立在对于评价对象的认识及教育教学方式的重新理解之上的,以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的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学习达成状态为标准的。即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实质上也还是以学生为评价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彻底转变传统教育的评价观念,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主体的创造性品质。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不应只着重于一堂课的教学,还要注重这堂课的后续教学,注重学科的整体性。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必须着眼于整体。在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把握上,必须跳出认知技能的框框,注重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目前有许多课只注重完成一些认知性的目标,甚至只重视应付考试的知识,忽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忽视学生良好的精神品格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如二年级“圆柱和球的认识”这节课,如果只是完成“使学生直观认识圆柱和球,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这一点,那么即使这课堂气氛有多好,学生发言有多积极等,也绝不能算得上是一堂好课,更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在这堂课中,还应该增添诸如通过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思考问题、与人合作的习惯等教学目标,并把它贯穿在整节课的始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应把握这类隐性的教学目标,注重课堂教学的整体性。
教育是今天播种,明天开花结果的事业。教育为未来服务是人们的共识。就一节课而言,其教育教学方式,也必须着眼于未来。但在一些示范课和观摩课中,获奖的常常是一些经过“精耕细作,滴水不漏”的课;但另外一些“优点很明显,缺点很露骨”的课被拒之门外。而这些做课教师大胆尝试的精神和刻意求新的意识,却给听课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课堂教学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今天是一节好课,明天还是不是?今天是一节好课,明天甚至几年以后还是不是?
二、寻找最好的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尺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归根到底,学习是学生内部的活动,谁也不能替代。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站在学生角度思考教学方案,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活泼、生动、有效地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怎样才能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近年来,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已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方法。老师们一反教师独霸讲坛的旧传统,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当主角,而老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编导、指导或主持人,这就为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创设了条件,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实践过程,学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对学生热爱、尊重、理解、信任,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地学习,使学生敢于暴露自己学习中的存在问题,对一些疑难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教学中,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教学评价中,可观察:是否重视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鼓励质疑问难?是否及时收集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过程?是否能充分估计教学的起点,把握重点,找准难点?是否能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是否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特别是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重视学法指导。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1)正确处理好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的关系。教师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是一种观念和方法的转变,从用教材中的材料教,到选择、设计合适的材料教,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时下已步入信息时代,教育目标、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的变革,特别是数学知识本身的变化,任何教材不能及时适应,多少滞后。教师对教材要重新处理,或增删内容,或重组内容。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心所欲地对待教材。要处理好尊重教材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之间的关系,活用教材而不依赖教材。数学教材作为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凝结了无数编者对教育的认识、对数学的理解,它是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体现了基本的教学要求,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依据。因此不能忽视教材,应深入地钻研教材,理解和尊重教材编写的意图。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甚至同一班级的不同学生对教材的可接受性是不完全一样的。因此,深入了解学生,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创造性地处理与整合教材,是教学设计的必要环节。
(2)正确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正确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注重学用结合,一方面,课本中有许多知识的教学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尤其是一些应用题的学习,都是从实际出发,经过分析整理编成数学问题的;另一方面,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并可利用数学知识指导生活实践。众所周知,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但是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所谓的学科知识系统,能进入教育者视线并能被编入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只是生活多棱镜另一侧面。
(3)正确处理好智能培养与情感教育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自身情感表现和投入,以自己敬业爱生的情感,去感染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热爱,对学习的喜爱之情,而且建立互尊互爱、民主和谐关系,能激发学生思维,不断促进学生对认知深化。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而且教书育人的灵魂是情感。要让情感进入课堂,与数学理论知识、技能和智慧的教学结合起来,既教教科书上规定的知识,又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乐清市柳市镇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