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北京海淀区羊坊店路口玉渊潭中学大门北侧,有一家小小的服装店,说是服装店,看起来却像是一个群众俱乐部,因为无论历春经秋,或是炎夏寒冬,店门口总是坐着三五成群的各式男女,或喝茶,或看报,或聊天,每个人看上去都是那么的逍遥自在,悠游自得。这个小小的服装店,又开在这么偏僻,远离商业中心的场所,怎么会有这么强的人气?
冬哥和珊儿是在大学毕业后来到北京的。来北京的目的,本来是想找份好工作的,后来工作没找到,就干脆开起店铺来了。因为两个人在北京都没有家,就把店铺当了家。因为没钱,所以他们不能在北京大大小小的商圈内租铺面,他们只能将铺面安置在这样一个因为偏僻而廉价的胡同口。选择做服装,也是一时的冲动,冬哥和珊儿两个人里面没有一个懂服装的。
在两个年轻人对未来的热烈憧憬中,服装店开业了。开张好办,不过就是跑跑手续,加上租房子刷房子,最多辛苦一下就是了,开张之后怎么办?两个人却犯了难。不懂行也好说,两个人都是大学毕业,有文化,年纪轻,学习能力强,也愿意学习,最让两个人感到为难的是,如何将顾客“引”上门来。因为他们开店的地点实在是太偏了,如果经营的是小百货、小食品、小吃可能还好一点,偏偏经营的又是服装。北京人买服装,习惯不是上中友、燕莎之类的大商场,就是上动物园、潘家园之类的批发市场,前者档次高、质量好,后者货物全、价格廉。相比之下,愿意在路边随便一个小店,就像冬哥和珊儿那样的小服装店购买服装的顾客少之又少。
穷思无计之时,冬哥和珊儿只有“熬”。但冬哥和珊儿的“熬”不是傻熬,他们的做法是对顾客进行感情投资。他们在店里准备好了雨伞、雨披,碰到下雨、下雪就无偿地借给过往行人。而他们早就看出来,在这个小胡同里来来往往的人,大多是附近的居民,或在附近上班、上学的人,时间长了,大家就都记住了冬哥和珊儿的店,记住了那对令人感到温暖的年轻人。他们开始有意愿惠顾冬哥和珊儿的店,照顾冬哥和珊儿的生意。
每天服装店打烊以后,珊儿都要做一件事,就是将新进货的服装的价格标签一个一个细心地剪成好看的心形,因为她认为标签是所有顾客都会认真端详的地方,她希望每个顾客从看到标签的时候就能够从内心体会到温暖。
珊儿在经营中发现有些女性顾客在购买衣服时,经常举棋不定,又觉得这件衣服好,又怕这件衣服并非真的适合自己,穿出去让人笑话,犹豫不决。甚至有些女顾客会为了一件衣服往返好几次。针对她们的这个特点,细心的珊儿为这些顾客准备了一个订货架。她们看上的又犹豫不决该不该买的衣服,珊儿会为她们存放在订货架上,为她们保留一段时间,直到她们最后下定决心要还是不要,这使顾客们非常感动。有些感动的顾客把她们的感激写成纸条留在柜台上,时间长了。随着纸条越积越多,冬哥和珊儿专门开辟了一个留言栏,取名为幸福栏,这成了这个商店的一个特色。来往的顾客甚至过往的路人,都喜欢在幸福栏前站上一会儿,从别人的感激中体验一份内心的温暖。
后来冬哥和珊儿又在小店外面准备了桌子、椅子,准备好了茶壶、茶碗,后来又准备了报纸、杂志。开始是天好的时候有人在这里坐一坐,后来有些人就习惯了,每天都要来这里坐一坐,喝喝茶,聊聊天,看看报纸、杂志。再后来有些人约朋友见面谈事也都定在冬哥和珊儿的店门口,因为这个地方好找,随意。
通过这些方法,半年以后冬哥和珊儿的顾客渐渐多了起来。现在他们已经度过了创业的危险期,开始有些收入了,赚的钱除了交房租、各种税费、进货,余下的已经可以满足他们简单的生活。依托冬哥和珊儿服装小店吸引的人气,有人已经准备在他们旁边租房开酒吧、咖啡店。
冬哥和珊儿的生意经就是针对人群比较固定的特点打感情牌。其实,以真正冷静的商业眼光看,冬哥和珊儿的这种开店方法是非常危险的,一是通过打感情牌培育市场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而在投资者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很可能坚持不到市场真正培育成形的那一天就夭折了;第二,在很多情况下,存在着你虽然大打感情牌,别人却根本不吃这一套的危险。冬哥和珊儿在北京通过打感情牌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北京人归根到底还是比较朴实,重感情讲义气。如果是在商业发达的南方,面对精明的实惠主义的南方人,冬哥和珊儿这一套行得通行不通就很难说了。做生意要尽量控制风险。不过,冬哥和珊儿能够取得成功,至少说明他们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冬哥和珊儿是在大学毕业后来到北京的。来北京的目的,本来是想找份好工作的,后来工作没找到,就干脆开起店铺来了。因为两个人在北京都没有家,就把店铺当了家。因为没钱,所以他们不能在北京大大小小的商圈内租铺面,他们只能将铺面安置在这样一个因为偏僻而廉价的胡同口。选择做服装,也是一时的冲动,冬哥和珊儿两个人里面没有一个懂服装的。
在两个年轻人对未来的热烈憧憬中,服装店开业了。开张好办,不过就是跑跑手续,加上租房子刷房子,最多辛苦一下就是了,开张之后怎么办?两个人却犯了难。不懂行也好说,两个人都是大学毕业,有文化,年纪轻,学习能力强,也愿意学习,最让两个人感到为难的是,如何将顾客“引”上门来。因为他们开店的地点实在是太偏了,如果经营的是小百货、小食品、小吃可能还好一点,偏偏经营的又是服装。北京人买服装,习惯不是上中友、燕莎之类的大商场,就是上动物园、潘家园之类的批发市场,前者档次高、质量好,后者货物全、价格廉。相比之下,愿意在路边随便一个小店,就像冬哥和珊儿那样的小服装店购买服装的顾客少之又少。
穷思无计之时,冬哥和珊儿只有“熬”。但冬哥和珊儿的“熬”不是傻熬,他们的做法是对顾客进行感情投资。他们在店里准备好了雨伞、雨披,碰到下雨、下雪就无偿地借给过往行人。而他们早就看出来,在这个小胡同里来来往往的人,大多是附近的居民,或在附近上班、上学的人,时间长了,大家就都记住了冬哥和珊儿的店,记住了那对令人感到温暖的年轻人。他们开始有意愿惠顾冬哥和珊儿的店,照顾冬哥和珊儿的生意。
每天服装店打烊以后,珊儿都要做一件事,就是将新进货的服装的价格标签一个一个细心地剪成好看的心形,因为她认为标签是所有顾客都会认真端详的地方,她希望每个顾客从看到标签的时候就能够从内心体会到温暖。
珊儿在经营中发现有些女性顾客在购买衣服时,经常举棋不定,又觉得这件衣服好,又怕这件衣服并非真的适合自己,穿出去让人笑话,犹豫不决。甚至有些女顾客会为了一件衣服往返好几次。针对她们的这个特点,细心的珊儿为这些顾客准备了一个订货架。她们看上的又犹豫不决该不该买的衣服,珊儿会为她们存放在订货架上,为她们保留一段时间,直到她们最后下定决心要还是不要,这使顾客们非常感动。有些感动的顾客把她们的感激写成纸条留在柜台上,时间长了。随着纸条越积越多,冬哥和珊儿专门开辟了一个留言栏,取名为幸福栏,这成了这个商店的一个特色。来往的顾客甚至过往的路人,都喜欢在幸福栏前站上一会儿,从别人的感激中体验一份内心的温暖。
后来冬哥和珊儿又在小店外面准备了桌子、椅子,准备好了茶壶、茶碗,后来又准备了报纸、杂志。开始是天好的时候有人在这里坐一坐,后来有些人就习惯了,每天都要来这里坐一坐,喝喝茶,聊聊天,看看报纸、杂志。再后来有些人约朋友见面谈事也都定在冬哥和珊儿的店门口,因为这个地方好找,随意。
通过这些方法,半年以后冬哥和珊儿的顾客渐渐多了起来。现在他们已经度过了创业的危险期,开始有些收入了,赚的钱除了交房租、各种税费、进货,余下的已经可以满足他们简单的生活。依托冬哥和珊儿服装小店吸引的人气,有人已经准备在他们旁边租房开酒吧、咖啡店。
冬哥和珊儿的生意经就是针对人群比较固定的特点打感情牌。其实,以真正冷静的商业眼光看,冬哥和珊儿的这种开店方法是非常危险的,一是通过打感情牌培育市场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而在投资者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很可能坚持不到市场真正培育成形的那一天就夭折了;第二,在很多情况下,存在着你虽然大打感情牌,别人却根本不吃这一套的危险。冬哥和珊儿在北京通过打感情牌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北京人归根到底还是比较朴实,重感情讲义气。如果是在商业发达的南方,面对精明的实惠主义的南方人,冬哥和珊儿这一套行得通行不通就很难说了。做生意要尽量控制风险。不过,冬哥和珊儿能够取得成功,至少说明他们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