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这句话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在这方面,许多家长与我们老师的意见是一致的,但谈到具体的方法,却是众说纷纭。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抓好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呢?笔者在不断地探索、实践、积累过程中,初步总结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几点有效方法。
一、营造丰富、适宜的环境,潜移默化的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教育学家杜威说过: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改变了。因为我们在环境创设上,紧紧围绕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这一主题,精心设计、大胆尝试,在色彩上、造型上、内容上,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自然地教育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养成习惯。
(一)室内环境创设
活动室是幼儿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我们在活动室专门设置了好孩子、好习惯的动态墙饰,让幼儿随时都能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感染和教育。在每个主题开始前,我们都发动幼儿、家长积极参与,从网上、图书馆广泛收集资料,然后把收集到的图片、文字等资料布置到主题墙内。在主题进行中,教师引导孩子们不断地观察、操作、讨论,不断地丰富主题内容,从而使教育内容深入到幼儿心里,落实到幼儿的行动中。如中班主题:衣服叠整齐。我们把叠衣服的步骤图贴在主题墙内,孩子们一有时间,就围到主题墙前,讨论叠衣服的顺序,看图练习叠衣服的方法,在排一排、讲一讲、练一练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叠衣服的方法。
(二)室外环境创设
室外环境创设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将各种好行为、好习惯制作成图片,张贴在楼道内、各种设施旁边,在赏心悦目的教育氛围中,随时随地地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楼梯口,我们用一对可爱的小脚丫提醒幼儿不要拥挤。
二、发掘儿歌、图书的教育功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儿歌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琅琅上口、易读易记,在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充分挖掘儿歌的教育功能,将各种行为、好习惯的具体要求来创编成儿歌,并做成幼儿喜爱的读书,让幼儿在读儿歌、看图书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如为了培养幼儿见到长辈行个礼,见到同伴点头笑。讲文明、懂礼貌,人人夸我好宝宝。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时,我们创编了儿歌《吃得真干净》。“小朋友们个个棒,洗净小手坐桌旁。米饭、馒头、包子,肉末,清菜、鸡蛋汤。营养丰富味道好,饭菜可口全吃光” 。我们还一起学习《好孩子好习惯》,更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注重情感教育,以“情”促“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们知道要保护环境,却会随手乱扔果皮、杂物。分析这些现象的原因,我们认识到,以往在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时,注重了知识的灌输,让幼儿知道什么是谦让,什么是分享,却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内化和养成。
因此,我们在对幼儿进行好孩子好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挖掘,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为依托,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为出发,让幼儿在自觉的行动中得到情感上的体验,由“知”到“情”由“情”促“行”。如小班主题分果果:我们在幼儿懂得分享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幼儿体验“爱”“关心”“尊重”等情感资源,要求幼儿回家后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送给爸爸、妈妈吃,观察爸爸、妈妈的反应和心情,入园后讲给老师和小朋友听,并说说自己的感受,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强化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幼儿在学习、实验、体会、感悟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分享习惯。
四、及时、正确地评价幼儿,在肯定、赞赏中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期间,由于幼儿还没有完成掌握自我评价的内部标准,他们常常是通过成人的评价来界定自己、调整自己、发展自己。因此,教师、家长的评价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面对幼儿的正确行为,教师给予认同、赞赏与积极评价,如“你帮班级整理图书,是个能干的好孩子”“小手洗的真干净,真是个讲卫生的好孩子”等,会强烈地增强幼儿的自尊与自信。面对幼儿的过失行为,教师给予关心与期望的评价,如“大家都喜欢讲卫生的好孩子,我们一起把香蕉皮扔进垃圾箱”;“你不争抢玩具,小朋友才愿意和你玩”等,会使幼儿在宽容、理解中自觉地改正过失。教师和家长要积极、正确的运用好评价之一方式,让幼儿在肯定、赞许、鼓励和期望中,不断改正过失,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五、言传身教
幼儿的思想很单纯,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所以对于自己启蒙老师的言行举止,尤为上心,教师不雅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能误导到幼儿。但如果教师平时能更多很好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就往往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突出了教师言行身教的重要性。有一次我看到玩具架下面有玩具,就对正在玩耍的幼儿说:你们看到地上的玩具了,不把它放回篮子里,我们玩玩具就不方便了,然后当着大家的面把玩具捡起来放回玩具架里。此后这种情况出现,小朋友们都很自觉地争着拣玩具。类似的扶起倒地的椅子,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丢进垃圾桶里,也在我的言传身教下,形成良好的风气。
此外,要注意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的侧重点。比如小班主要以学习生活自理能力为主,养成卫生习惯、热爱父母、尊敬长辈、对人有礼貌等,到了中班,孩子各方面要开化了,就要重点培养幼儿礼貌的交往。大班时,便要培养孩子守纪、守时、守约的自我调控的教育,培养学会关心和负责的良好习惯。
六、重视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园合力,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是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配合,会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之,也会对幼儿园教育产生抵消作用。因此,我园非常注重家庭教育的配合,定期开办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亲子游戏、家长问卷等调查活动,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家长克服“重智轻德”的教育障碍,提高家长对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视程度,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共同为幼儿建立一个和谐、融洽,健康向上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和巩固,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大班主题:别嫌我小。我们教育幼儿要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有些家长却因为时间紧,怕孩子干不好,或怕孩子累着等各种原因,不给幼儿动手的机会,使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聘请幼教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用新的教育理念、大量的生动的事例,改变了家长的意识,从而自觉地配合我们的工作。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幼儿园、家庭、社会,都要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为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营造丰富、适宜的环境,潜移默化的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教育学家杜威说过: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改变了。因为我们在环境创设上,紧紧围绕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这一主题,精心设计、大胆尝试,在色彩上、造型上、内容上,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自然地教育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养成习惯。
(一)室内环境创设
活动室是幼儿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我们在活动室专门设置了好孩子、好习惯的动态墙饰,让幼儿随时都能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感染和教育。在每个主题开始前,我们都发动幼儿、家长积极参与,从网上、图书馆广泛收集资料,然后把收集到的图片、文字等资料布置到主题墙内。在主题进行中,教师引导孩子们不断地观察、操作、讨论,不断地丰富主题内容,从而使教育内容深入到幼儿心里,落实到幼儿的行动中。如中班主题:衣服叠整齐。我们把叠衣服的步骤图贴在主题墙内,孩子们一有时间,就围到主题墙前,讨论叠衣服的顺序,看图练习叠衣服的方法,在排一排、讲一讲、练一练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叠衣服的方法。
(二)室外环境创设
室外环境创设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将各种好行为、好习惯制作成图片,张贴在楼道内、各种设施旁边,在赏心悦目的教育氛围中,随时随地地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楼梯口,我们用一对可爱的小脚丫提醒幼儿不要拥挤。
二、发掘儿歌、图书的教育功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儿歌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琅琅上口、易读易记,在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充分挖掘儿歌的教育功能,将各种行为、好习惯的具体要求来创编成儿歌,并做成幼儿喜爱的读书,让幼儿在读儿歌、看图书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如为了培养幼儿见到长辈行个礼,见到同伴点头笑。讲文明、懂礼貌,人人夸我好宝宝。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时,我们创编了儿歌《吃得真干净》。“小朋友们个个棒,洗净小手坐桌旁。米饭、馒头、包子,肉末,清菜、鸡蛋汤。营养丰富味道好,饭菜可口全吃光” 。我们还一起学习《好孩子好习惯》,更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注重情感教育,以“情”促“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们知道要保护环境,却会随手乱扔果皮、杂物。分析这些现象的原因,我们认识到,以往在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时,注重了知识的灌输,让幼儿知道什么是谦让,什么是分享,却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内化和养成。
因此,我们在对幼儿进行好孩子好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挖掘,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为依托,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为出发,让幼儿在自觉的行动中得到情感上的体验,由“知”到“情”由“情”促“行”。如小班主题分果果:我们在幼儿懂得分享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幼儿体验“爱”“关心”“尊重”等情感资源,要求幼儿回家后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送给爸爸、妈妈吃,观察爸爸、妈妈的反应和心情,入园后讲给老师和小朋友听,并说说自己的感受,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强化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幼儿在学习、实验、体会、感悟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分享习惯。
四、及时、正确地评价幼儿,在肯定、赞赏中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期间,由于幼儿还没有完成掌握自我评价的内部标准,他们常常是通过成人的评价来界定自己、调整自己、发展自己。因此,教师、家长的评价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面对幼儿的正确行为,教师给予认同、赞赏与积极评价,如“你帮班级整理图书,是个能干的好孩子”“小手洗的真干净,真是个讲卫生的好孩子”等,会强烈地增强幼儿的自尊与自信。面对幼儿的过失行为,教师给予关心与期望的评价,如“大家都喜欢讲卫生的好孩子,我们一起把香蕉皮扔进垃圾箱”;“你不争抢玩具,小朋友才愿意和你玩”等,会使幼儿在宽容、理解中自觉地改正过失。教师和家长要积极、正确的运用好评价之一方式,让幼儿在肯定、赞许、鼓励和期望中,不断改正过失,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五、言传身教
幼儿的思想很单纯,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所以对于自己启蒙老师的言行举止,尤为上心,教师不雅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能误导到幼儿。但如果教师平时能更多很好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就往往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突出了教师言行身教的重要性。有一次我看到玩具架下面有玩具,就对正在玩耍的幼儿说:你们看到地上的玩具了,不把它放回篮子里,我们玩玩具就不方便了,然后当着大家的面把玩具捡起来放回玩具架里。此后这种情况出现,小朋友们都很自觉地争着拣玩具。类似的扶起倒地的椅子,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丢进垃圾桶里,也在我的言传身教下,形成良好的风气。
此外,要注意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的侧重点。比如小班主要以学习生活自理能力为主,养成卫生习惯、热爱父母、尊敬长辈、对人有礼貌等,到了中班,孩子各方面要开化了,就要重点培养幼儿礼貌的交往。大班时,便要培养孩子守纪、守时、守约的自我调控的教育,培养学会关心和负责的良好习惯。
六、重视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园合力,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是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配合,会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之,也会对幼儿园教育产生抵消作用。因此,我园非常注重家庭教育的配合,定期开办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亲子游戏、家长问卷等调查活动,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家长克服“重智轻德”的教育障碍,提高家长对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视程度,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共同为幼儿建立一个和谐、融洽,健康向上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和巩固,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大班主题:别嫌我小。我们教育幼儿要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有些家长却因为时间紧,怕孩子干不好,或怕孩子累着等各种原因,不给幼儿动手的机会,使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聘请幼教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用新的教育理念、大量的生动的事例,改变了家长的意识,从而自觉地配合我们的工作。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幼儿园、家庭、社会,都要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为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