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了斯媛老师的《规范操作显微镜》微课和论文,我很有感慨!
因为以前的大多数研究,关注的都是“微课如何支持‘学’”,如微课支持学生自定步调的学习、微课支持教学流程的变革(即翻转课堂)等。
然而,只单纯研究这个方向,无疑也有短板。比如说,是不是不管什么样的微课,学生学起来都会提升学习效率呢?会不会有的微课使学生更爱学、学得更通透,教学效果更好呢?
所以,微课的作用,必须要从“教”与“学”两端来看。换句话来说,微课除了要能支持“高效地学”外,还必须要能够“高效地教”,也就是指微课本身如何更加高效地表达知识。
知识的高效表达,首先当然需要做好教学设计。然而,对微课来说,只有好的教学设计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恰当的“媒体表达”手段的参与,才能更大幅度地提升知识表达的效果。
斯媛老师的《规范操作显微镜》微课给了我们一个非常难得的样本,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好的“媒体设计”对知识表达的巨大价值。该微课直指传统实验教学的痛点:教室物理空间有远有近、角度各异,而显微镜本身又较小,因此教师的教学展示极不清楚。无论是显微镜的结构,还是操作步骤(“对光”步骤),教师在讲台上边讲边展示显微镜是很难让全体学生都看到的,更谈不上“看清”。
對于实验教学来说,如果看都看不清楚,后续的学生动手实验必然是混乱不堪,错误百出,教师只能事后弥补,去充当救火队员。
因此该微课在设计时,就立足于展示的“清晰性”,即无论是显微镜的结构,还是操作显微镜的步骤,都尽量做到画面足够大、足够清晰,采用大量特写镜头,去展现事物的细节、操作的细节。仅此一点,再加上微课的情境感较强(如背景音乐)、代入感较强(画面足够大会使人产生“代入感”),就足以让全体学生“非常安静”“聚精会神”地观看微课了。这就是仅仅在课堂中播放微课,居然也能大幅提升教学效率的背后原因。
在作者的文章中,播放微课(取代传统讲授)的效果是极为显著的:不仅在当堂实验中让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达成目标,而且在后续更复杂的实验操作中也大幅提高了目标达成率!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微课!
本微课并不是为参赛所作,完全是作者一个人用业余时间完成,采用的也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技术手段,即PPT制作理论部分,手机录制操作部分,Camtasia进行简单视频合成(当然,想要把PPT制作得好,把视频拍摄得好,还是需要一定的水准和多次打磨的)。
当然,微课只在课堂播放,虽然可行,但并不是最佳的使用方法。如果能有技术条件,让学生实现“自定步调”地观看微课,并边观看微课边进行实验操作,那就一定会有更令人惊喜的效果!
因为以前的大多数研究,关注的都是“微课如何支持‘学’”,如微课支持学生自定步调的学习、微课支持教学流程的变革(即翻转课堂)等。
然而,只单纯研究这个方向,无疑也有短板。比如说,是不是不管什么样的微课,学生学起来都会提升学习效率呢?会不会有的微课使学生更爱学、学得更通透,教学效果更好呢?
所以,微课的作用,必须要从“教”与“学”两端来看。换句话来说,微课除了要能支持“高效地学”外,还必须要能够“高效地教”,也就是指微课本身如何更加高效地表达知识。
知识的高效表达,首先当然需要做好教学设计。然而,对微课来说,只有好的教学设计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恰当的“媒体表达”手段的参与,才能更大幅度地提升知识表达的效果。
斯媛老师的《规范操作显微镜》微课给了我们一个非常难得的样本,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好的“媒体设计”对知识表达的巨大价值。该微课直指传统实验教学的痛点:教室物理空间有远有近、角度各异,而显微镜本身又较小,因此教师的教学展示极不清楚。无论是显微镜的结构,还是操作步骤(“对光”步骤),教师在讲台上边讲边展示显微镜是很难让全体学生都看到的,更谈不上“看清”。
對于实验教学来说,如果看都看不清楚,后续的学生动手实验必然是混乱不堪,错误百出,教师只能事后弥补,去充当救火队员。
因此该微课在设计时,就立足于展示的“清晰性”,即无论是显微镜的结构,还是操作显微镜的步骤,都尽量做到画面足够大、足够清晰,采用大量特写镜头,去展现事物的细节、操作的细节。仅此一点,再加上微课的情境感较强(如背景音乐)、代入感较强(画面足够大会使人产生“代入感”),就足以让全体学生“非常安静”“聚精会神”地观看微课了。这就是仅仅在课堂中播放微课,居然也能大幅提升教学效率的背后原因。
在作者的文章中,播放微课(取代传统讲授)的效果是极为显著的:不仅在当堂实验中让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达成目标,而且在后续更复杂的实验操作中也大幅提高了目标达成率!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微课!
本微课并不是为参赛所作,完全是作者一个人用业余时间完成,采用的也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技术手段,即PPT制作理论部分,手机录制操作部分,Camtasia进行简单视频合成(当然,想要把PPT制作得好,把视频拍摄得好,还是需要一定的水准和多次打磨的)。
当然,微课只在课堂播放,虽然可行,但并不是最佳的使用方法。如果能有技术条件,让学生实现“自定步调”地观看微课,并边观看微课边进行实验操作,那就一定会有更令人惊喜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