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黄海地区中强地震的可公度性及其预测研究

来源 :高原地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douq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信息预测理论分析,江苏一南黄海地区M≥6级强震具有显著的可公度性。在回顾总结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6.1级地震预测的基础上,对南黄海海域1846年以来6级强震可公度性的基本结构及其预测功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建立了可公度预测模型,对该区未来强震趋势进行预测探讨。结果表明,1999~2000年,该区有可能发生M≥5地震,2002年前后南黄海海域有可能再次发生M≥6级强震。
其他文献
城市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与农村相比,城市具有空间的集中性、人口的密集性、经济结构的多样性、聚集性、开放性和社会活动的广泛性及基础结构的完善性,因而地震灾害更为严重,抵御地震的能力更为脆弱,后果更具有全局性。城市地震灾害的成灾要素与城市的特点息息相关。人工环境、天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破坏及对人的伤害,是城市地震灾害成灾的四大要素,其中对人的伤害是第一要素。城市地震灾害的成灾机制是地震造成的直接后果、
根据湟源地震台单台记录到的小震活动情况,进行了周频、月频的系统分析,发现小震活动周、月频次低值异常与周围300km范围内的5 0级以上中强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通过分析认为湟源台能以小震活动情况灵敏的反映区域应力场的变化情况,可以作为地震窗;并对该窗应震效能作出了评价,认为可以用于地震预报工作。
2011年4月18日开始,银川地震台小口子重力观测出现毛刺、抖动等变化,通过对观测环境、观测线路、观测仪器的排查,最终排除了由于观测信号线故障所导致的变化,有效地解决了观测中出现的复杂问题,加深了观测人员、分析人员对前兆观测异常的判断与认识。
基于长江源区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大量实际资料及调查成果,经分析研究发现,长江源区早更新世处于走滑拉分运动的大陆动力学背景,在整体隆升中,形成走滑拉分盆地且分割盆地的断块山
在青藏交界5.1级地震考察的基础上,对该地区存在的通讯、地震监测能力薄弱等不利救援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建议。
根据隐伏断裂测氡解译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结合一些工程实例,分别对测试以及解译中一些影响因素产生的机制及其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就消除这些影响因素的办法进行了探讨。
本文在研究我国西部各垂直形变监测区形变特征及其演变的基础上,提出了垂直形变趋势面的概念。据此对我国西部七十年代以来垂直形变进行了阶段划分,并讨论了其与构造应力场变化及地震大形势的关系。进而结合青藏块体近年地震群体特征,对我国西部近期震情进行了分析。
多年来的观测和分析表明,影响沂水泉氡值变化最大干扰是降雨。由于这种干扰存在着“记忆”滞后影响,所以用一般的相关分析难以将这种影响排除干净,本文采用了褶积积分方法较好
本文利用固体潮调制法,计算了近十年青海省的小震调制比,并提出了一种能够反映固体潮空间调制状态的调制块比,从而研究青海发生6.0级以上地震前这一参数的变化特点,实际情况表明,6.0级以上地震发生前调制块比都有一个从高值向低值的变化,并且在低值发震。也就是说空间受调制的区域面积由大变小时可能是青海省发生较大地震的信号。
遥测地震台网要给出较好的地震定位结果 ,需要正确地判断各类震相 ,总结提高快速处理方法 ,使地震分析和速报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