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教学设计

来源 :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13075674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地方史,张謇,大生企业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9)15—0016—08
  
  一、设计思路
  
  张謇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界对张謇的研究日益深入,成果丰硕。中学历史课程以学术研究为依据,重视张謇办实业的典型意义,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规定:“讲述张謇兴办实业的故事,了解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高中新课程关于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专题,各版本的教科书无论怎样编写,也少不了张謇的内容。南通是张謇的故乡,怎样把史学界的研究成果引入中学历史教学?怎样在必修课程中充分利用乡土历史资源?怎样使学生既深入了解家乡,又落实课标要求,同时还不增加课时?一直是我们努力研究的课题。以张謇及其大生企业的兴衰过程,透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完成必修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学习要求,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基本点。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主要指从甲午中日战争后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张謇企业的兴衰历程也正在这一时期。以张謇创业及大生企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展开教学,由此引导学生“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落实课程标准的学习要求,是可行的。
  在南通开展以张謇为典型的教学有特殊优势——学生对张謇比较熟悉。张謇在南通是妇孺皆知的名人,他为南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在南通有大量的历史遗存,包括大生纱厂,仍旧在发展。有很多学生的长辈曾在张謇企业中工作过,学生对张謇的事迹耳濡目染。
  尽管如此,学生对张謇仍只是一知半解。初中历史对张謇及大生企业的介绍极其简要。如果高中按照我们使用的人教版教科书进行教学,张謇只是作为一个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材料。新课程要求开发地方课程,但是按照目前的条件,没有课时可以应对。那么,在国家必修课程中体现地方课程的特色,应该是“两全其美”、二者兼顾的办法,或许也可以说是教学创新。
  为了使教学设计更贴近实际,撰稿前,笔者对学生作了抽样调查。参加调查的南通市启秀中学高一年级学生,共有283人,包括部分文理科普通班、重点班的全体学生。在《张謇其人其事问卷调查》(详见文末附表)中,关于张謇的诞生地、考取状元的时间、张謇奠定的“一城三镇”格局的含义、张謇社会事业涉及的主要领域以及张謇的指导思想等问题,学生的答对率均很低;对张謇在南通所创办的企事业单位名称及所属领域,绝大多数学生能正确举出一例,但能举出两例以上者又甚少。学生对“謇”字的读音、大生纱厂的地址及赢利的主要用途、张謇的基本评价,知之甚多,这是课堂教学的效果。这说明,充分利用中学历史课堂教育的主渠道,对传承地方文化特色是十分重要的。
  综合各种因素,结合高一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本课教学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是:1 以小见大,以典型窥全貌;2 材料通俗易懂、典型而信息丰富,能说明问题;3 在学习的方式方法上能给学生以启示;4 既学到知识又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过程设计
  
  导入:2009年1月,国务院批准南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全国100多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南通近代城市建设特色突出,近代历史文化资源独树一帜。追根溯源,我们更加缅怀南通乃至中国近代化的开拓者——张謇。今天,让我们追寻张謇创建大生企业和经营南通的轨迹,由此体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板书: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细节2:那时候,南通是棉产区,棉花产量高、质量好,“冠绝亚洲”,民间向来有“种棉卖钱,胜过种稻贩盐”的说法。当地老百姓有织土布的传统,寻常农家的女孩十一二岁就会纺纱。南通产的土布、蓝印花布在国内许多地方,如东北三省、南方的福建、广东已形成销售市场,并出口东南亚。
  意图:引导学生从基本条件:劳动力、资源、市场、技术、资金等方面分析。张謇创办大生纱厂是充分利用了当时南通的民俗风情,和丰富、优质的原料资源,必要的技术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产品(棉纱)有较广阔的市场。张謇先从纱厂做起是充分考虑了诸多环境因素。 但就这些有利条件还不行,办工厂首先要解决投资问题。钱从哪来?请看图片和材料。
  材料2右图是光绪23年(1897年)大生纱厂发行的股票。股票中载明:“南洋大臣(时为刘坤一)奏饬在通州设立机器纺纱厂……输林院修撰张(即张謇)……领南洋商务局官机二万锭,作为官股规银二十五万两,议集商股规银二十五万两,共计官商本规银五十万两。……官绅订立合同,永远合办。”
  
  问题3:从这张股票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意图:从文字上逐层分析。“南洋大臣奏饬”,说明办厂获得官方支持;“机器纺纱厂”,说 明是大机器生产的工厂;“翰林院修撰张”,说明张謇的身份;“领南洋商务局官机二万锭,作为官股规银二十五万两”,说明办厂资金的来源一部分是“官股”;“议集商股规银二十五万两”,说明还要从民间集资。结论:大生纱厂采用股份制形式,股本结构是官商合办。张謇的身份对他办厂也是有利条件。清政府对张謇办厂是支持的。另外,50万两白银是什么概念呢?1890年张之洞开办汉阳铁厂的资本额是583万两白银。比较两个企业的开办资金说明什么问题?
  意图:希望学生得出结论:轻工业投资少。
  问题4:这张股票还说明张謇采用股份制的办法办企业。股份制是西方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产物,是使社会资金资本化的重要方式。张謇原本是封建士大夫,他怎么会想到用股份制的方式呢?
  意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的直接刺激和影响下诞生的。顺便说明,张謇曾到日本作过考察,亲身感受到先进与落后的对比,但那是在1903年。张謇的“实业救国”实质就是效仿资本主义。
  细节3:张謇筹办大生纱厂期间接触较多的是张之洞等洋务派官僚,因此,他曾设想的办厂模式如股票所载,实行“官商合办”。但是,洋务派办洋务企业,弊端丛生,官办企业声名狼藉,张謇最初集资困难,其原因之一,就是有些商人不愿与官府合股办厂,具有“恐官心理”。因此,大生纱厂最终采取的是绅领商办的模式,即清政府仍投资,但不参与管理,每年只按规定取得固定的利息。 这种模式的确立,主要得益于张謇的身份或者说他特殊的社会地位。张謇拥有科举功名和官场背景,属于地方头面士绅,人脉资源非常丰富,这使得他能见信于官府,能在必要的时候争取官府的支持和帮助。张謇正是凭着这种优势,充当官商媒介,调动自己的人际关系,说服各方,最后采用了绅领商办的形式。张謇原设想官、商各出25万两,实际上到1899年大生纱厂开工时,只有官股到位,直到纱厂开工一个月后,商股股份还只有19万5千两,这其中还包括地方公款和团体公款共计近5万4千多两,真正从社会招集的商股资金只有14万1千两。也就是说,大生的原始资本只有44万5千两白银。
  问题5:为什么社会资金这样短缺呢?
  意图:说明中国资本主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诞生,没有原始积累的条件和阶段,民间资本极度短缺。单纯依靠民间资本只能办一些小规模的工厂,如陈启沅在广东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是比较大的,工人约近700人,一般的碾米厂、面粉厂多则几十人,少的只有十几个人。而大生厂最初的规模就有工人3250人,如果仅靠民间资本很难达到这样的规模。张謇借助官府资金一可解决民间资本短缺,二还可以谋求官府的保护。当然官府也有增加税收、谋取投资收益的考虑。
  
  
  材料4张謇说,“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
  问题10:想想看,现在我们提倡这个理念行不行?
  意图:从张謇的这段名言引导学生认识张謇的思想和视野,说明即使在当今社会,没有这样的眼光也成不了大事业。
  细节6:张謇利用纱厂获得的丰厚利润,抓住有利时机,一方面扩大纱厂规模,另一方面,实行多种经营,跨行业发展,最终形成了以大生纱
  问题11:上列图片反映大生资本集团及张 謇的实业活动。我们先考虑第一个问题:张謇这时候的身份代表了什么阶级? 意图:张謇从状元到实业家,从封建士大夫转变为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这是时代的转变,是时代的象征。张謇在南通事业的成功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因此,他不仅将“实业救国”作为自己的追求,同时把这一口号变为政府的倡导,努力为“实业救国”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材料5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任命张謇为实业部总长兼两淮盐政总理。1913年,张謇就任北京民国政府农商总长。张謇考虑到“实业之发达,必恃有完备之法律,以为之监督保障。内地各种已举之实业,旋起旋灭,非法律不备,即用法不善。”法律犹如轨道,产业“入轨道则平坦正直,毕生无倾跌之虞;不入轨道,随意奔逸,则倾跌立至”。为此,他在近一年半的任期内,主持编订、颁布了20多种经济法规和条例。“
  问题12:张謇为推行“实业救国”而制订的一系列经济法规,代表了哪个阶级的意愿?试想,在那个时候这些法规能不能得到有效贯彻?
  意图:代表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引导学生回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政治状况,说明这些经济法规的推行收效甚微,张謇转而致力于“地厂为母体、拥有69个企事业单位的大生资本集团。请看下列图片:方自治”,再回到上图。
  过渡:再看大生集团的发展示意图。大生集团涉足的领域包括轻工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供电业、盐业;公共事业包括教育、文化和社会福利,还有气象、水利、公园、市政等社会公益事业。这对当时的南通是全面的社会改造,是很了不起的。南通以前叫通州,1912年改称南通。原本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小县城。1930年出版的《二十年来之南通》说“论其繁华则不如沪,论其财富亦不如苏,论其土质、物产均不足齿于江南各县。”到20世纪20年代,经过张謇20多年的经营,南通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知名度大大提高。南通具有较发达的工商业和先进的交通运输业,配置了较完备的城市设施,建立了多形式、多层次的完整的教育体系,还有初步的社会保障机制。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需要大量从业人员,这必然为南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当时的南通社会问题较少,社会矛盾相对缓和,社会风气清明淳朴,可谓是和谐社会。张謇将工业区选在唐闸,港口区定在长江边的天生港,狼山作为风景区,老城区则作为政治、金融、商业、文化中心,这就构成了以老城为中心的“一城三镇”的空间格局,城镇相对独立,分工明确,减少污染,各自合理发展。张謇在前后不到30年的时间里,以实业为基础对南通进行全面经营,使南通社会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原先那个偏僻闭塞的封建小城镇,一跃而成为灼人眼目的近代化模范城市。
  意图:由教师介绍南通地方史最精彩的一页,是将地方史融入必修课,加深学生的印象。
  材料6当年梁启超说:“南通是我们全国公认第一个先进的城市,……他们价值之高,影响之大,国人共知。”
  问题13:你们怎样理解梁启超说的“价值之高”?
  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南通的近代化不像其他设有租界或成为通商口岸的城市那样,是在没有外力的状况下,完全凭仗着中国人自己的双手缔造的,是中国首先按照总体规划建设的近代城市。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创立了花园城市理论,对西方现代城市规划产生了革命性影响,南通一城三镇、城乡相间的城市规划理念,完全可以和霍华德的这一理论相媲美。至此,我们应知道南通作为“近代中国第一城”的真正含义了。对于张謇的贡献,我们再看学者的一些评价。
  材料7 日本人士驹井德三指出:张謇“独居南通,拥江北之区域……所怀之理想,数十年始终一贯,表面以分头于实业交通水利之建设,里面则醉心于教育及慈善事业之学理,乃惟一主新中国之创造者,诚可谓治现今中国之良药,而非过言者。”
  材料8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很难发现另外一个人,在另外一个县,能够办成这么多企业、事业,而且如此深刻地改变了这个地方的经济、文化面貌。”
  意图:借助中外学者的评价,让学生加深认识张謇的历史贡献,进一步解释,张謇建设南通已被作为“南通模式:区域现代化的尝试”载入史册。这样既达到地方史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也从多方面落实了课标要求探究:“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
  过渡:在南通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隐患。如果历史给南通以更好的发展环境,或者张謇后继有人,是不是南通能够延续发展的势头呢?进入20世纪20年代中期,大生企业开始进入衰败期。1922年开始,大生纱厂出现了严重亏损,此后逐年衰落,负债累累。
  问题14:首先让我们探讨20世纪20年代中期,大生企业为什么会迅速走向衰败。
  材料9大生营业所1922年的业务信中披露:“花纱均属疲滞不振,皆为时局不定,人心不靖,所以致此”厥后奉直战事发生,通布销路……亦因时局不靖而销减,故布疲纱跌,无人问津。积货多则有妨周转,不得不贬价求售,因此大受打击。”
  意图:大生企业走向衰败的外因是,军阀混战使社会动荡,人心惶惶,致使棉纱销路大减,大生企业资金周转发生了困难。
  材料10张謇晚年检讨说:“南通实业,三五年来,因急进务广,而致牵阁。”“南通办法本以实业、教育相互为助,故纺织学校就纱厂而成……余如师范、农科大学、商业、医学等校,虽仍求助于各实业公司,对外界则不予不取,而各公司之负担则亦重矣。”
  意图:南通的文教、公益、慈善事业每年维持的费用在30万元左右。这对企业无疑是个沉重的负担。经济风云变幻并不能保证企业总是盈利,有高峰就会有低谷。大生企业是实行多种行业齐头并进,张謇常常以企业家之力,办社会化之事,其非营业性开支巨大。从经济角度看,大生繁荣中潜伏着危机,因为张謇以其有限的财力投资庞大的社会公益事业,这必然拖累大生,影响企业自身积累和发展,严重削弱大生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材料11 张謇总结南通的发展时曾说,上“对政府官厅,无一金之救助;下而对于社会人民,无一事之强同,对于世界先进各国,或师其意或撷其长,量力所能,审时所当,不自小而绥。不自大而夸”。
  过渡:“量力所能”很难做到。1925年大生企业被债权人上海银团接管,第二年8月,张謇病逝于故居濠南别业,享年74岁。后来,大生纱厂邀请纺织专家驻厂管理,借鉴采用了欧美先进的管理方法,整修了机械设备,提高了产品质量,建电厂改善了动力条件,并开拓了外埠市场,在艰难中挣扎图存。直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才偿清了大部分债务。
  沦陷期间,大生企业遭到日寇的疯狂掠夺。(见图)
  抗日战争胜利后,私股和官股为大生企业经营权展开激烈争夺。1946年,张謇的侄子张敬礼 继承了大生公司经理职务,他壮志满怀,以为天下太平了,中国民族工商业可以大发展了。谁料,内战又开始。大生公司面临洋货入侵,国内苛捐杂税、鲸吞蚕食的威胁,企业再次陷入瘫痪状态。解放前夕,工厂甚至被当局要求迁至台湾,只是由于地下党组织工人开展护厂斗争,工厂才得以保全。新中国建立后,大生集团所属企业,经过公私合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后,饱经动荡变乱、挣扎图强的老厂才获得新生。
  材料12胡适曾经这样评价张謇:“张季直(张謇)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英雄……他独力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30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终于因为他开辟的路子太多,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他不能不抱着许多未完的志愿而死。”
  问题15:谈谈你怎样理解胡适的评价?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就“我对张謇的评价”写一篇小论文。也可以就大生企业的兴衰,写一篇“论民主革命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分析阻碍大生企业发展的根本因素,认识大生企业兴衰的时代特征。
  
  三、预期效果
  
  1 以本土历史名人张謇及其创办的大生企业贯穿本课始终,学生会对本课内容具有亲近感,能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浓厚的兴趣。
  2 以大生企业的兴衰过程为例,学生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特征的记忆、理解更准确、更深刻,还可能加深对必修一“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斗争”必要性及意义的认同,可以由此增强进一步了解家乡历史的兴趣。
  3 将乡土历史引入课堂,教学内容依托教材又游离于教材之外,对这种不同于常规的教学形式,有些学生特别是部分学习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不一定能适应,对此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予以特别关注。
  4 大生企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是1912至1921年,此处应特别说明一战后的一段时间,民族资本主义仍有发展,并不是一战结束后黄金时期也随之完结。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至1937年,民族工业还是有一定发展的。张謇企业在20年代的衰败,主要原因是企业负担过重,这是特殊原因。
  张謇创办的大生企业是近代中国纺织业的活标本,它的历程在很大程度上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一个缩影。本篇教学设计主要希望通过近代时期大生企业的兴衰成败,让学生在掌握乡土历史的基础上达成课程目标要求。实际效果究竟如何,能否如愿,还需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我们希望本篇教学设计能在中学历史课堂,尤其是在南通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不断改进、完善。我们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一定会更加丰富、高效,南通市的中学历史课堂也一定能为弘扬家乡的优秀历史文化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附记: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南通大学庄安正教授提供了宝贵意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责任编辑 任世江
  参考文献:
  [1]庄安正,张謇先生年谱[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12)
  [2]尤世玮 南通特色文化[M]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6(12)
  [3]许纪霖,陈达凯 中国现代化史[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4]张謇与近代中国社会——第四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G]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5]章开沅,田彤张謇与近代社会[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1
  [6]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7]单强 工业化与社会变迁[M]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7
  [8]卫春回 张謇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9]据《江苏大生集团厂史展览》
其他文献
1940年,第一次长沙会战拉开帷幕。守卫湖南和长沙的第九战区代司令薛岳,指挥5个集团军,共4个军近18万人。大战前夕,白崇禧和陈诚力主放弃长沙以北,将军队后撤至醴陵、衡阳、湘潭地区。薛岳坚持不肯后撤一步,他劝说两位上司:再丢湖南中国就有灭亡的危险,已令所部破坏了湖北所有的铁路、公路,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发挥不了作用,大炮都不易开进来,我军有取胜的把握。如果战败,我自杀以谢国人。第一次长沙会战进行了昼夜
[摘 要]20世纪初,钱荒依然严重,推行新政的清廷没有趁机统一铜币发行权,而是要求沿海、沿江省份设厂铸造铜元,以缓解制钱不足。因为余利丰厚,各省竞相滥铸,清廷难以控制。民国时期,地方军政开支增加,滥铸更趋严重。长江各省设有通商口岸,物流便捷,纷纷以邻为壑,从事套利活动,导致劣币驱逐良币,铜元价格一路跌落,物价腾涨,民生困苦,加剧社会动荡。  [关键词]长江口岸,铜元,套利,贬值  [中图分类号]K
摘 要对1940年法国败降原因的研究向来是我国二战史研究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对法国败降军事原因的研究更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学术界普遍认可的一些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在1940年的战局中,法国的战略并非单纯的消极防御战略,而是基于双方战略困境的合理选择;法军误判德军主攻方向并非致命,双方在战略上实现的互动才是将误判后果扩大化的主要原因;因循守旧等缺点在德、法双方高级将领中普遍存在,德军将领曼施坦因、古
[关键词]“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整合教材,新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7)10—0040—02    在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高中历史课程的变化是比较大的,在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内容体系等方面有一些新的定位,并编制了必修课和选修课。新高中历史课程的实施,有相当的难度,很多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在教学实践中合理解决。其
摘 要 伊尹、微子启、管仲等先秦重要政治人物,曾为地位低下者或罪人,他们在得到君主重用前都受过祓礼。这个仪式是一种专门祛除人身秽气的巫术,旨在为受礼者告别卑贱走向高贵打通道路。《战国策·楚策四》“湔祓”一词,即追溯此礼,以寓士人仕宦之志。湔祓仪式源于原始社会的收养习俗,本质上是前国家时代“尊贤”之风与以“亲亲”为特点的“家国一体”政权形态两种文化因素相互碰撞的产物。  关键词 湔祓,巫术,收养,尊
摘 要 登莱青道原是管辖登莱青三府二十八州之道员。同治元年(1862年),烟台开埠,洋务事务渐增,故移登莱青道于烟台兼管洋务及海关事务。也基于此,登莱青道在选任上呈现出重洋务轻出身、低职高衔、一官多职等新变化,这既是晚清社会形势变化而导致制度内部的自我调整和适应,体现了清政府对其选任的重视和变通,也是清代地方行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地方外交体系相辅相成,共同维系了清代地方行政和外交事务的有序运
电影,这一著名的第七艺术,即将走完它百年华诞之后的第一个十年……这十年间,它经历了从胶片到数字的华丽转身,同时又不断地面临着来自新媒体的冲击,这条道路艰难而富有挑战性。然而,二○一二年柯达公司的破产是极具标志性的,这说明电影在科技的层面已经“死亡”,目前一息尚存的是它在文化、消费及寓教上的剩余价值。  众所周知,这门艺术的最后创作是在电影院里完成的,当今天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来打破“黑匣
[关键词]岳麓版,教材,插图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9)11—0069—02    在高中历史教材中,插图有助于学生理解文字和直观、生动地感受历史,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所以几乎每个章节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时都比较注意发挥教材中插图的作用。在运用岳麓版选修1中的几幅插图时,笔者对一些图片的使用时机
[关键词]教材,照片,史实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9)07—0056—02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2006年3月第二版)8年级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第53页所选照片“国民党在屠杀革命志士”(见图一)与史实不符。    此照片反映的是奉系军阀楮玉璞于1927年(民国16年)4月18日,在天津南市“上权仙”影院对过杀害“天津十五烈士”的
尽管IT领导和业务领导在战略上达成了一致,但技术和转型计划仍然令人震惊地停滞不前。本文介绍了IT怎样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即便统计数据是正确的,很多技术项目是否成功仍然让人感到一头雾水。  例如,波士顿咨询集团的研究发现,70%的数字化转型并没有达到目标。同样,《2020年全球应用程序现代化业务晴雨表报告》发现,74%启动了原有系统现代化改造项目的企业未能完成项目,这与麦肯锡几年前报告的70%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