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伟科702简介
伟科702(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玉2012010),由郑州伟科作物育种科技有限公司和河南金苑种业有限公司共同选育而成。在东华北春玉米区、西北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分别为128天、131天、100天,均比郑单958晚熟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保绿性好,株高252~272厘米,穗位107~125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7.8~19.5厘米,穗行数14~18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3.4~39.8克。东华北区鉴定:抗玉米螟,中抗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茎腐病和丝黑穗病;西北区鉴定: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茎腐病,感丝黑穗病、玉米螟,高感矮花叶病;黄淮海区鉴定:中抗大斑病、南方锈病,感小斑病、茎腐病,高感弯孢菌叶斑病、玉米螟。籽粒容重733~770克/升。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试,两年平均亩产770.1千克,比对照增产7.2%;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90.3千克,比郑单958增产10.3%。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17.9千克,比对照增产6.4%;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4.8千克,比郑单958增产8.1%。西北春玉米品种区试,两年平均亩产1006千克,比对照增产12.0%;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001千克,比郑单958增产8.8%。适应范围广,在东华北、西北、黄淮海玉米主产区均可栽培。
二、高光效轮作休耕栽培技术简介
(一)技术突破
本技术是根据光照规律和玉米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改传统的南北或东西种植行向为西南—东北行向,角度为磁南偏西18~20°。
玉米行距改常规的均行种植为通风透光的超宽行距和窄行距相间种植,并可实现近似的休耕和轮作。
本技术可显著提高玉米的光能利用率,进一步挖掘单产潜力。
(二)技术概要
1. 第一年按160厘米超宽行距(即休耕带)、35厘米窄行距播种玉米。
2. 第二年改在上年种植行的东侧间隔30厘米进行条带旋耕播种,仍然采用160厘米超宽行距(休耕带)、35厘米窄行距种植。第一年的玉米茬不动。
3. 第三年在第二年种植行的东侧再间隔30厘米进行条带旋耕播种,仍然采用160厘米超宽行距(休耕带)、35厘米窄行距种植。第二年的玉米茬也不动。
4. 第四年重新回到第一年的原位置旋耕整地播种种植。
以后依此类推。
这样,基本相当于三年一个轮作和休耕周期。
三、伟科702高光效轮作休耕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以平川地为好,二洼地次之,不能选择岗坡和低洼地。
最好秋天耕地、春天整地。秋收后尽早深翻,早春抓紧顶凌整地,以保住返浆水。整地前施入发酵好的有机肥和优质微生物肥料做底肥。
(二)播前种子处理
1. 手工精选。未包衣的种子,需进行严格的手工精选。选留籽粒饱满、色泽好、大小均匀、无病斑的籽粒做种。挑除过大粒、过小粒、穗尾粒、杂粒和杂质。选留的种子按大小分为两级,单独播种,以减小出苗后植株间的差异,提高玉米田间群体的整齐度。
2. 晒种。播前晒种可提高种子的生活力、发芽势和发芽率。
3. 包衣。晒干后的种子选用先正达种衣剂:噻虫嗪(锐胜Cruiser70WS)和咯菌·精甲霜(满适金Maxim XL035)包衣。
(三)施足基肥,用好种(口)肥
1. 玉米合理施肥的原则。有机肥、无机肥并重;底肥为主,追肥为辅;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配比平衡施用;测土配方施肥。
2. 化肥每公顷建议用量。
①底肥。尿素100千克 磷酸二铵200千克 硫酸钾(或氯化钾)150千克。
②种(口)肥。磷酸二铵50千克 硫酸钾25千克 硫酸锌15千克,磷酸二铵可有效防治苗期紫苗,硫酸锌可防治花白苗。
③追肥。尿素350~400千克。
底肥要做到深施,种(口)肥和种子隔离。
(四)精细播种
全苗是高产的基础,齐苗和壮苗是高产的关键。因此,必须狠抓整地和播种两个环节的质量,确保一播全苗、齐苗。
1. 播种期的确定。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0℃时即可播种。
2. 合理密植。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密度为5.5万~6.0万株/公顷。
3. 足墒下种。确保一次齐苗。做好这一点非常重要,它可以提高群体的整齐度,现代玉米的高密度栽培对群体的整齐度要求很高。
4. 防治地下害虫。每公顷用5%辛硫磷颗粒剂30千克撒入播种沟防治金针虫、旋心虫、蛴螬、蝼蛄等。
5. 栽培株距的计算方法。株距(厘米)=100 000 000÷[宽行距(厘米) 窄行距(厘米)]×2÷每公顷计划留苗株数(株)
[例]在吉林省中等以上肥水条件地块种植伟科702,如果宽行距为160厘米,窄行距为35厘米,每公顷计划留苗53 000株,问株距应为多少?
[解]根据上述公式,株距(厘米)=100 000 000÷(160 35)×2÷53 000=19.4(厘米)
6. 留预备苗。考虑到后期田间管理和病虫害等不可避免的因素对部分植株的损伤,可在计划留苗株数的基础上增加5%的播种密度,以确保收获株数。
7. 化学除草。除草剂建议品种和用量:50%乙草胺乳油1500~3000毫升 38%莠去津悬浮剂2250~4500毫升 72%2,4-滴丁酯乳油750~1125毫升/公顷。具体品种和施用量要综合考虑当地的土壤和墒情、气候、杂草群落,因地而异。
8. 田鼠防治。田鼠较多的地块播种后立即投放溴敌隆毒饵预防,可采用洞口外一次性饱和投饵、封锁带式投饵以及毒饵站等投药方法。 (五)田间管理
经验证明:玉米高产七分在种,三分在管。
下面按玉米的生长发育规律分阶段阐述。
1. 苗期(出苗—开始拔节)。该期是以根系生长为中心的营养生长阶段。主攻方向是促进根系生长发育,调控地上部幼苗稳健生长,达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为丰产打好坚实基础。苗期的特点是耐旱怕涝,农谚“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雨吃饱饭”指的就是这个道理。
①间、定苗。本技术为单粒精量播种,实际仅有很少量的多余苗需要间掉,间苗即为定苗。间、定苗在5叶期进行。去除过大株、杂株、圆茎苗、高挑苗,选留大小长相一致、叶片肥厚、叶鞘扁宽的壮苗,根据株距服从壮苗的原则,可不等距留苗。缺苗断条处可在邻株或邻行留一对大小长相一致的“孪生”壮苗。间、定苗宜在晴天下午进行。定植后尽早对弱株和小株偏施肥水,加强中耕,促其尽快追上大苗。
②控水蹲苗。蹲苗可促进根系生发、深扎,增强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力;使基部茎节缩短增粗、植株矮化、穗位降低,抗旱、抗倒伏能力增强。蹲苗与否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只有在植株长势较旺时才蹲,否则不蹲。
③关于分蘖的处理。缺苗断条处必须尽早掰除分蘖,苗数正常处分蘖可以不管,但最好是掰除。
④有条件的地方,最好采用深松铲进行深松。
⑤轻追苗肥攻秆。拔节始期每公顷追施尿素120千克,距离主茎10~15厘米,盖土厚度10厘米,追肥后视墒情可浇一次小水。
2. 穗期(开始拔节—雄穗始花)。该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生长中心开始是叶,不久转移到茎,是玉米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也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该期的主攻方向是:壮秆、促叶、攻大穗。
①大喇叭口期(12片展开叶左右)的田间管理。a.外部形态。远看植株上部叶片轮廓,四周平展,中心凹陷,心叶丛生,形状似一个大喇叭,所以得名大喇叭口期。此时一般可在心叶里摸到柔软并有弹性的雄穗。b.大喇叭口期是决定果穗大小、果穗小花分化多少以及果穗穗行排列是否整齐的主要时期。也是追肥的最大效率期和需水敏感期。c. 应重施追肥攻穗。每公顷施用尿素175千克,施在距玉米茎基部15~20厘米处,然后盖土10厘米厚并适当浇水。d.灌溉。进入大喇叭口期以后,由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旺盛,对水分缺失非常敏感,所以需及时灌溉。
②病虫害防治。穗期病虫害主要有玉米螟、蚜虫。玉米螟可用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蚜虫可喷施吡虫啉进行防治。
③化控。化控剂可选用30%玉米壮丰灵水剂(主要成分为乙烯利和芸苔素内酯),在玉米大喇叭口后期至抽雄前7天施用,每公顷5瓶(每瓶100毫升)对15喷瓶(指超低量喷雾器的容器瓶,容积为1升)水用超低量喷雾器均匀喷施于顶部叶片,不可全株喷施。
④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各割除1次病弱株,以利通风透光。
3. 花粒期(雄穗始花—籽粒成熟)。该期是以开花授粉和籽粒形成为中心的生殖生长阶段,是决定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关键时期。主攻方向为尽可能延长叶片的持绿期,并达到绿叶黄果穗的丰产长相。
①补追攻粒肥。抽雄至开花期追施,每公顷施用尿素55千克。
②灌溉。a.抽雄开花期灌水。抽雄开花期需水强度达到玉米一生的顶峰,同时也是需水临界期,对水分特别敏感,应特别重视灌好这次关键水,之后要经常保持湿润状态。b.灌浆期灌水。灌浆期经历时间较长,宜注意灌溉,尤其是灌浆前中期的灌溉。
③病虫害防治。a.叶部病害和茎腐病。种植抗病品种是最好的防治方法,喷药防治效果不大。b.黏虫。黏虫属于暴食性害虫,严重时短期内即可将整片地的叶片吃光。用高地隙喷药机防治,可结合叶面肥一并喷施。
④隔行去雄。在雄穗散粉前容易抽出时进行,一般隔一行去一行,也可隔一株去一株。注意边三行不去,以免花粉缺失。去雄时不要带顶叶。高温干旱、连阴雨、大风天气以及植株生长不整齐和严重缺苗的地块不宜去雄。把病弱雄穗去掉,带出田外深埋。
⑤辅助授粉。在雄花盛开期,大部分雌穗花丝伸出后,在无风或微风的上午9~11时,露水干后,两个人用木杆垂直垄向拉绳进行。一般授粉2~3次即可,每次间隔2~3天。
⑥叶面施肥。叶面施肥在授完粉后,花丝由红转暗时喷第一次,间隔10~15天再喷1~2次。每次每公顷用磷酸二氢钾3千克对水750升或用浓度为1%~2%的尿素液喷施。下午4时后喷施效果最佳。
⑦授粉后再一次割除无效株。
⑧促早熟。主要包括抽穗后割除空秆、蜡熟中后期站秆扒皮晾晒等。
(六)适时晚收、壮籽提质
果穗苞叶变白松散、茎秆尚有韧性时即可进行收获。
(七)留高茬
收获时留高为30厘米的茬,把割下来的玉米秸秆平铺在玉米高茬间。注意根部朝南放,以防被风吹乱。实验证明:这样就可以起到一些阳坡挡风墙的作用,可使春季地温提高1~2℃,土壤含水量提高2~3个百分点,并减少表层土壤风剥流失。
伟科702(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玉2012010),由郑州伟科作物育种科技有限公司和河南金苑种业有限公司共同选育而成。在东华北春玉米区、西北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出苗至成熟分别为128天、131天、100天,均比郑单958晚熟1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保绿性好,株高252~272厘米,穗位107~125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7.8~19.5厘米,穗行数14~18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33.4~39.8克。东华北区鉴定:抗玉米螟,中抗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茎腐病和丝黑穗病;西北区鉴定: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茎腐病,感丝黑穗病、玉米螟,高感矮花叶病;黄淮海区鉴定:中抗大斑病、南方锈病,感小斑病、茎腐病,高感弯孢菌叶斑病、玉米螟。籽粒容重733~770克/升。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区试,两年平均亩产770.1千克,比对照增产7.2%;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90.3千克,比郑单958增产10.3%。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17.9千克,比对照增产6.4%;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4.8千克,比郑单958增产8.1%。西北春玉米品种区试,两年平均亩产1006千克,比对照增产12.0%;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001千克,比郑单958增产8.8%。适应范围广,在东华北、西北、黄淮海玉米主产区均可栽培。
二、高光效轮作休耕栽培技术简介
(一)技术突破
本技术是根据光照规律和玉米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改传统的南北或东西种植行向为西南—东北行向,角度为磁南偏西18~20°。
玉米行距改常规的均行种植为通风透光的超宽行距和窄行距相间种植,并可实现近似的休耕和轮作。
本技术可显著提高玉米的光能利用率,进一步挖掘单产潜力。
(二)技术概要
1. 第一年按160厘米超宽行距(即休耕带)、35厘米窄行距播种玉米。
2. 第二年改在上年种植行的东侧间隔30厘米进行条带旋耕播种,仍然采用160厘米超宽行距(休耕带)、35厘米窄行距种植。第一年的玉米茬不动。
3. 第三年在第二年种植行的东侧再间隔30厘米进行条带旋耕播种,仍然采用160厘米超宽行距(休耕带)、35厘米窄行距种植。第二年的玉米茬也不动。
4. 第四年重新回到第一年的原位置旋耕整地播种种植。
以后依此类推。
这样,基本相当于三年一个轮作和休耕周期。
三、伟科702高光效轮作休耕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以平川地为好,二洼地次之,不能选择岗坡和低洼地。
最好秋天耕地、春天整地。秋收后尽早深翻,早春抓紧顶凌整地,以保住返浆水。整地前施入发酵好的有机肥和优质微生物肥料做底肥。
(二)播前种子处理
1. 手工精选。未包衣的种子,需进行严格的手工精选。选留籽粒饱满、色泽好、大小均匀、无病斑的籽粒做种。挑除过大粒、过小粒、穗尾粒、杂粒和杂质。选留的种子按大小分为两级,单独播种,以减小出苗后植株间的差异,提高玉米田间群体的整齐度。
2. 晒种。播前晒种可提高种子的生活力、发芽势和发芽率。
3. 包衣。晒干后的种子选用先正达种衣剂:噻虫嗪(锐胜Cruiser70WS)和咯菌·精甲霜(满适金Maxim XL035)包衣。
(三)施足基肥,用好种(口)肥
1. 玉米合理施肥的原则。有机肥、无机肥并重;底肥为主,追肥为辅;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配比平衡施用;测土配方施肥。
2. 化肥每公顷建议用量。
①底肥。尿素100千克 磷酸二铵200千克 硫酸钾(或氯化钾)150千克。
②种(口)肥。磷酸二铵50千克 硫酸钾25千克 硫酸锌15千克,磷酸二铵可有效防治苗期紫苗,硫酸锌可防治花白苗。
③追肥。尿素350~400千克。
底肥要做到深施,种(口)肥和种子隔离。
(四)精细播种
全苗是高产的基础,齐苗和壮苗是高产的关键。因此,必须狠抓整地和播种两个环节的质量,确保一播全苗、齐苗。
1. 播种期的确定。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0℃时即可播种。
2. 合理密植。中等肥力以上地块种植密度为5.5万~6.0万株/公顷。
3. 足墒下种。确保一次齐苗。做好这一点非常重要,它可以提高群体的整齐度,现代玉米的高密度栽培对群体的整齐度要求很高。
4. 防治地下害虫。每公顷用5%辛硫磷颗粒剂30千克撒入播种沟防治金针虫、旋心虫、蛴螬、蝼蛄等。
5. 栽培株距的计算方法。株距(厘米)=100 000 000÷[宽行距(厘米) 窄行距(厘米)]×2÷每公顷计划留苗株数(株)
[例]在吉林省中等以上肥水条件地块种植伟科702,如果宽行距为160厘米,窄行距为35厘米,每公顷计划留苗53 000株,问株距应为多少?
[解]根据上述公式,株距(厘米)=100 000 000÷(160 35)×2÷53 000=19.4(厘米)
6. 留预备苗。考虑到后期田间管理和病虫害等不可避免的因素对部分植株的损伤,可在计划留苗株数的基础上增加5%的播种密度,以确保收获株数。
7. 化学除草。除草剂建议品种和用量:50%乙草胺乳油1500~3000毫升 38%莠去津悬浮剂2250~4500毫升 72%2,4-滴丁酯乳油750~1125毫升/公顷。具体品种和施用量要综合考虑当地的土壤和墒情、气候、杂草群落,因地而异。
8. 田鼠防治。田鼠较多的地块播种后立即投放溴敌隆毒饵预防,可采用洞口外一次性饱和投饵、封锁带式投饵以及毒饵站等投药方法。 (五)田间管理
经验证明:玉米高产七分在种,三分在管。
下面按玉米的生长发育规律分阶段阐述。
1. 苗期(出苗—开始拔节)。该期是以根系生长为中心的营养生长阶段。主攻方向是促进根系生长发育,调控地上部幼苗稳健生长,达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为丰产打好坚实基础。苗期的特点是耐旱怕涝,农谚“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雨吃饱饭”指的就是这个道理。
①间、定苗。本技术为单粒精量播种,实际仅有很少量的多余苗需要间掉,间苗即为定苗。间、定苗在5叶期进行。去除过大株、杂株、圆茎苗、高挑苗,选留大小长相一致、叶片肥厚、叶鞘扁宽的壮苗,根据株距服从壮苗的原则,可不等距留苗。缺苗断条处可在邻株或邻行留一对大小长相一致的“孪生”壮苗。间、定苗宜在晴天下午进行。定植后尽早对弱株和小株偏施肥水,加强中耕,促其尽快追上大苗。
②控水蹲苗。蹲苗可促进根系生发、深扎,增强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力;使基部茎节缩短增粗、植株矮化、穗位降低,抗旱、抗倒伏能力增强。蹲苗与否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只有在植株长势较旺时才蹲,否则不蹲。
③关于分蘖的处理。缺苗断条处必须尽早掰除分蘖,苗数正常处分蘖可以不管,但最好是掰除。
④有条件的地方,最好采用深松铲进行深松。
⑤轻追苗肥攻秆。拔节始期每公顷追施尿素120千克,距离主茎10~15厘米,盖土厚度10厘米,追肥后视墒情可浇一次小水。
2. 穗期(开始拔节—雄穗始花)。该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生长中心开始是叶,不久转移到茎,是玉米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也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该期的主攻方向是:壮秆、促叶、攻大穗。
①大喇叭口期(12片展开叶左右)的田间管理。a.外部形态。远看植株上部叶片轮廓,四周平展,中心凹陷,心叶丛生,形状似一个大喇叭,所以得名大喇叭口期。此时一般可在心叶里摸到柔软并有弹性的雄穗。b.大喇叭口期是决定果穗大小、果穗小花分化多少以及果穗穗行排列是否整齐的主要时期。也是追肥的最大效率期和需水敏感期。c. 应重施追肥攻穗。每公顷施用尿素175千克,施在距玉米茎基部15~20厘米处,然后盖土10厘米厚并适当浇水。d.灌溉。进入大喇叭口期以后,由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旺盛,对水分缺失非常敏感,所以需及时灌溉。
②病虫害防治。穗期病虫害主要有玉米螟、蚜虫。玉米螟可用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蚜虫可喷施吡虫啉进行防治。
③化控。化控剂可选用30%玉米壮丰灵水剂(主要成分为乙烯利和芸苔素内酯),在玉米大喇叭口后期至抽雄前7天施用,每公顷5瓶(每瓶100毫升)对15喷瓶(指超低量喷雾器的容器瓶,容积为1升)水用超低量喷雾器均匀喷施于顶部叶片,不可全株喷施。
④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各割除1次病弱株,以利通风透光。
3. 花粒期(雄穗始花—籽粒成熟)。该期是以开花授粉和籽粒形成为中心的生殖生长阶段,是决定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关键时期。主攻方向为尽可能延长叶片的持绿期,并达到绿叶黄果穗的丰产长相。
①补追攻粒肥。抽雄至开花期追施,每公顷施用尿素55千克。
②灌溉。a.抽雄开花期灌水。抽雄开花期需水强度达到玉米一生的顶峰,同时也是需水临界期,对水分特别敏感,应特别重视灌好这次关键水,之后要经常保持湿润状态。b.灌浆期灌水。灌浆期经历时间较长,宜注意灌溉,尤其是灌浆前中期的灌溉。
③病虫害防治。a.叶部病害和茎腐病。种植抗病品种是最好的防治方法,喷药防治效果不大。b.黏虫。黏虫属于暴食性害虫,严重时短期内即可将整片地的叶片吃光。用高地隙喷药机防治,可结合叶面肥一并喷施。
④隔行去雄。在雄穗散粉前容易抽出时进行,一般隔一行去一行,也可隔一株去一株。注意边三行不去,以免花粉缺失。去雄时不要带顶叶。高温干旱、连阴雨、大风天气以及植株生长不整齐和严重缺苗的地块不宜去雄。把病弱雄穗去掉,带出田外深埋。
⑤辅助授粉。在雄花盛开期,大部分雌穗花丝伸出后,在无风或微风的上午9~11时,露水干后,两个人用木杆垂直垄向拉绳进行。一般授粉2~3次即可,每次间隔2~3天。
⑥叶面施肥。叶面施肥在授完粉后,花丝由红转暗时喷第一次,间隔10~15天再喷1~2次。每次每公顷用磷酸二氢钾3千克对水750升或用浓度为1%~2%的尿素液喷施。下午4时后喷施效果最佳。
⑦授粉后再一次割除无效株。
⑧促早熟。主要包括抽穗后割除空秆、蜡熟中后期站秆扒皮晾晒等。
(六)适时晚收、壮籽提质
果穗苞叶变白松散、茎秆尚有韧性时即可进行收获。
(七)留高茬
收获时留高为30厘米的茬,把割下来的玉米秸秆平铺在玉米高茬间。注意根部朝南放,以防被风吹乱。实验证明:这样就可以起到一些阳坡挡风墙的作用,可使春季地温提高1~2℃,土壤含水量提高2~3个百分点,并减少表层土壤风剥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