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工学校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心理学理论拓展新思路,探索新模式和新方法已成为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下面以几个心理效应为例,谈谈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首因效应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
开学伊始,正是教育学生的大好时机,教师要借此机会,向学生灌输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生形成学校的管理是十分严格的,教育是十分严谨的第一印象,避免他们把以往的陋习带入校园,把他们松懈、散漫的思想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同学们会自觉地依据第一印象去评价老师,对老师第一印象的好与坏,对于今后工作的有效开展起着不可低估的积极影响作用。开端不好,就是今后花上十倍的力气,也是很难消除其消极影响。因此要及时树立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为以后的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交往中最后一次见面给人留下的印象,这个印象在对方的脑海中也会存留很长时间。
开学一段时间后,同学们对老师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因效应渐渐占据次要地位,彼此之间往往都将对方的最后一次印象作为认识与评价的依据,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注意自身的修养和自身素质的提高。言谈举止要文明礼貌,专业知识要扎实,为人处事要大方得体,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要为学生做出表率,这样学生才会给予老师较高的评价,并认可老师,那么老师在管理工作中所起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
三、从众效应
从众效应是一种追随别人的行为的常见的心理效应。这种效应有时是积极的,有时是消极的。
学生的管理是一个团队的管理,在学生们形成一个集体后就会出现一些团体的行为,有些是积极的,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心理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活动为班集体争得荣誉;另一方面,一些不希望看到的团体行为也会发生。聚众闹事就是因从众效应激发起来的冲动行为,学生们聚集在一起往往难以控制,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发现他们的这种心理,把他们往积极的方面去引导,才会防患于未然,消除安全隐患。
四、超限效应
一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教育过程中时常发生。教师在为同学们讲授课程或是做思想教育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超限效应产生的影响。例如在批评学生时,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批评之后,过了一会儿,觉得意犹未尽,又批评一次,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批评,使学生极为不耐烦,讨厌至极。其实第一次挨批评时学生可能已经接受了老师正确的观点,并下决心进行改正,但是在第二次,学生的厌烦心理就会出现,如果再来第三次,那么抵触情绪就会以几何级数增加,说不定因而演变成反抗心理。这种心理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是与教育的目的相违背的,那么,教师就要注意到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或是自己的语言是不是已经引起学生的不满情绪了,如果真的引起了,再继续说下去也不会起什么作用的,不如换一种语言或话题,也许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五、罗森塔尔效应
上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他随机抽取一些学生的名单,并告诉老师说他们是最有发展前途、最可能成才的学生。结果,一学期后,奇迹真的出现了,所有在名单上列出的学生的确要比其他学生发展得更快、更出色。
这就是罗森塔尔效应,也是每个老师最值得关注的一个心理效应。我们通过这个实验得出一个结论: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常给学生一些积极的暗示,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和鼓励,通过语言、笑貌、眼神等表现出来对他们的深情厚爱,在这种深情厚爱的滋润下,学生自然会产生一种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推动下,他们就会有显著进步。对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教师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寄予期望,学生就会产生出相应于这种期望的特性。难怪有人说,教育的秘诀就是一个字:“爱”!
技校的学生大多在以往学校被老师和同学认为是纪律差、学习后进、思想不要求进步的学生。进入技工学校后,如果每位老师能在学习、生活上多关心,适时鼓励他们的进步,我想他们在学校里的表现会比原来要出色许多。
以上这几种心理效应都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时常遇到的一些心理效应。教育自然要遵循心理效应的规律,但应用规律则是艺术,有赖于老师们根据自己的特定情境去创造。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高级技工学校)
一、首因效应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
开学伊始,正是教育学生的大好时机,教师要借此机会,向学生灌输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生形成学校的管理是十分严格的,教育是十分严谨的第一印象,避免他们把以往的陋习带入校园,把他们松懈、散漫的思想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同学们会自觉地依据第一印象去评价老师,对老师第一印象的好与坏,对于今后工作的有效开展起着不可低估的积极影响作用。开端不好,就是今后花上十倍的力气,也是很难消除其消极影响。因此要及时树立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为以后的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交往中最后一次见面给人留下的印象,这个印象在对方的脑海中也会存留很长时间。
开学一段时间后,同学们对老师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因效应渐渐占据次要地位,彼此之间往往都将对方的最后一次印象作为认识与评价的依据,这就要求教师要多注意自身的修养和自身素质的提高。言谈举止要文明礼貌,专业知识要扎实,为人处事要大方得体,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要为学生做出表率,这样学生才会给予老师较高的评价,并认可老师,那么老师在管理工作中所起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
三、从众效应
从众效应是一种追随别人的行为的常见的心理效应。这种效应有时是积极的,有时是消极的。
学生的管理是一个团队的管理,在学生们形成一个集体后就会出现一些团体的行为,有些是积极的,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心理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活动为班集体争得荣誉;另一方面,一些不希望看到的团体行为也会发生。聚众闹事就是因从众效应激发起来的冲动行为,学生们聚集在一起往往难以控制,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发现他们的这种心理,把他们往积极的方面去引导,才会防患于未然,消除安全隐患。
四、超限效应
一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教育过程中时常发生。教师在为同学们讲授课程或是做思想教育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超限效应产生的影响。例如在批评学生时,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批评之后,过了一会儿,觉得意犹未尽,又批评一次,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批评,使学生极为不耐烦,讨厌至极。其实第一次挨批评时学生可能已经接受了老师正确的观点,并下决心进行改正,但是在第二次,学生的厌烦心理就会出现,如果再来第三次,那么抵触情绪就会以几何级数增加,说不定因而演变成反抗心理。这种心理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是与教育的目的相违背的,那么,教师就要注意到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或是自己的语言是不是已经引起学生的不满情绪了,如果真的引起了,再继续说下去也不会起什么作用的,不如换一种语言或话题,也许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五、罗森塔尔效应
上世纪2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他随机抽取一些学生的名单,并告诉老师说他们是最有发展前途、最可能成才的学生。结果,一学期后,奇迹真的出现了,所有在名单上列出的学生的确要比其他学生发展得更快、更出色。
这就是罗森塔尔效应,也是每个老师最值得关注的一个心理效应。我们通过这个实验得出一个结论: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常给学生一些积极的暗示,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和鼓励,通过语言、笑貌、眼神等表现出来对他们的深情厚爱,在这种深情厚爱的滋润下,学生自然会产生一种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推动下,他们就会有显著进步。对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教师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寄予期望,学生就会产生出相应于这种期望的特性。难怪有人说,教育的秘诀就是一个字:“爱”!
技校的学生大多在以往学校被老师和同学认为是纪律差、学习后进、思想不要求进步的学生。进入技工学校后,如果每位老师能在学习、生活上多关心,适时鼓励他们的进步,我想他们在学校里的表现会比原来要出色许多。
以上这几种心理效应都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时常遇到的一些心理效应。教育自然要遵循心理效应的规律,但应用规律则是艺术,有赖于老师们根据自己的特定情境去创造。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