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航空装备保障的特点和要求,论述了培养航空维修保障人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了航空装备保障人才的现状,提出了培养航空装备保障人才的基本要求和措施。
关键词:维修保障 人才 培养
一、加强培养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人才的必要性
航空装备维修保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航空装备维修保障需用装备全系统全寿命过程的观点、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优化装备的维修保障总体设计进行宏观管理,使航空装备具有良好的设计特性,并与维修保障分系统之间达到最佳匹配与协调,以实现及时、有效而经济的维修。
对航空装备的维修保障实施全系统、全寿命过程的科学管理,以维修工程分析和综合权衡作为手段,论证和确定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等要求来影响装备的设计,保障装备具有整体优化的战术技术性能,并作出该装备维修保障分系统的总体设计。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高科技时代,对空中战场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航空高技术装备的发展,推动着现代空中作战样式、方法和理论的迅速演变。航空电子技术、武器精确制导技术、隐形技术、空中侦察预警技术和空中加油技术等的广泛应用,加速了航空装备的更新换代。
从目前来看,航空航空装备越是现代化,高技术含量越高,对技术保障的依赖就越大,技术保障也越来越复杂,越需要专业的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人才队伍。
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人才,是指具备装备及装备保障知识,有较强装备保障工作能力,能够圆满完成装备保障能力任务的优秀人员。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人才建设,是人才强军战略的重要内容,是装备保障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所在。
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人才是根本。培养新型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人才,是一项战略任务,是新世纪新阶段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的重要手段与举措之一。
二、 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人才的现状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航空武器装备快速发展,我国的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人才的培养既面临机遇,又面临重大挑战。一方面,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人才依托国民教育体系,打牢了人才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人才培养渠道的多样化发展,也使得人才培养趋于多向、人才需求趋于多元的发展。我国的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对具有创新知识、掌握高科技技术的优秀人才吸引力巨大,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人才的培养面临着吸引人才、稳定人才、保留人才、充分利用人才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努力,我军已经建立一支具有较强业务素质,较高保障能力的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人才队伍,具备完成各种保障任务的基本能力,但仍然有许多问题。
一是人员数量制约,成建制保障能力受到人员不足的影响。二是保障人才个体知识结构有欠缺。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一线部队的人才实践经验丰富,但是理论水平普遍较低,而机关、院校、科研机构的人才,又普遍缺乏一线保障时间经验。三是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人才群体结构不合理。我军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人才大部分分布于机关、院校和科研机构,而一线部队的保障人才则较少。而在一线部队的保障人才之中,高级人才缺乏,中级人才也不足。
三、培养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人才的基本要求
首先,人才的培养方向要与维修保障需求相一致。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人才培养的直接目的是满足装备保障建设和装备保障活动的需求。装备保障建设和装备保障活动对人才的最基本需求,就是培养政治合格、作风过硬、求实创新、技术精湛的高素质装备维修保障人才。
其次,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要结合起来,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这也是根据维修保障人才成长规律提出的一项要求。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注重培养过程中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实践活动的连续性,使人才培养始终同新军事变革伟大实践相结合,才能进一步推动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有效转变。
再次,不同级别与类别人员的培养要统筹协调。航空装备保障人才队伍具有多领域、多类型、多层次的特点。人员的思想水平、技术水平以及创新能力各有不同,因此,要特别注意按照岗位、技术级别及能力高低等方面的不同,实施分级分类培训,保持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相统一。
最后,保持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人才培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其内在素质的不断优化提高的过程。坚持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这一要求,就是航空装备保障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
四、培养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人才的措施
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人才的培养是一个观念需要及时更新、体制需要适时调整、模式需要不断创新的系统工程。
第一,更新旧的培养观念。当今世界,战争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我军处于由机械化向信息化建设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军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军事任务的多样化,使得对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人才的培养观念应更新。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不仅仅关于技术问题,它还包含了政治、军事和经济等多方面属性,因此,航空装备保障人才必须是综合政治、经济、技术和经济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第二,培养模式的创新。一是要改变学历教育的单一方式,装备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具有连续性,内容和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求保障人才不断更新、补充、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二是要走军民结合培养的道路,人才的培养要依托国民教育和培训体系,不断走创新发展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维修保障人才,才能为航空装备的保障工作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第三,深化培训体制的改革。人才培养的最终落脚点要归于体制的创新改革上来。我军近年来院校教育的改革持续推进,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存在培训目标不明晰、培训渠道不畅通、培训内容不规范等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呢?答案是:充分发挥院校的教学训练作用,结合国家职业培训和装备系统培训渠道,以军事院校为主导,军民融合式的培养方式,建立教育-培养-训练为一体的机制。与此同时,院校还应该建立完善的学科专业体系,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形成专业教学与装备相适应的学科体系。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让我们看到了现代战争已经是一种不接触的战争了,高科技武器装备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来施行保障,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武器装备的性能。我军担负着空天一体的战略重任,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人才的培养,决定着我军战斗力的发挥,更是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催化剂。
作者简介:赵德春(1964-),男,湖北鄂州市人,副教授,主要从事飞机构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教学与研究。
关键词:维修保障 人才 培养
一、加强培养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人才的必要性
航空装备维修保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航空装备维修保障需用装备全系统全寿命过程的观点、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优化装备的维修保障总体设计进行宏观管理,使航空装备具有良好的设计特性,并与维修保障分系统之间达到最佳匹配与协调,以实现及时、有效而经济的维修。
对航空装备的维修保障实施全系统、全寿命过程的科学管理,以维修工程分析和综合权衡作为手段,论证和确定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等要求来影响装备的设计,保障装备具有整体优化的战术技术性能,并作出该装备维修保障分系统的总体设计。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高科技时代,对空中战场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航空高技术装备的发展,推动着现代空中作战样式、方法和理论的迅速演变。航空电子技术、武器精确制导技术、隐形技术、空中侦察预警技术和空中加油技术等的广泛应用,加速了航空装备的更新换代。
从目前来看,航空航空装备越是现代化,高技术含量越高,对技术保障的依赖就越大,技术保障也越来越复杂,越需要专业的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人才队伍。
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人才,是指具备装备及装备保障知识,有较强装备保障工作能力,能够圆满完成装备保障能力任务的优秀人员。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人才建设,是人才强军战略的重要内容,是装备保障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所在。
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人才是根本。培养新型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人才,是一项战略任务,是新世纪新阶段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的重要手段与举措之一。
二、 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人才的现状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航空武器装备快速发展,我国的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人才的培养既面临机遇,又面临重大挑战。一方面,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人才依托国民教育体系,打牢了人才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人才培养渠道的多样化发展,也使得人才培养趋于多向、人才需求趋于多元的发展。我国的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对具有创新知识、掌握高科技技术的优秀人才吸引力巨大,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人才的培养面临着吸引人才、稳定人才、保留人才、充分利用人才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努力,我军已经建立一支具有较强业务素质,较高保障能力的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人才队伍,具备完成各种保障任务的基本能力,但仍然有许多问题。
一是人员数量制约,成建制保障能力受到人员不足的影响。二是保障人才个体知识结构有欠缺。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一线部队的人才实践经验丰富,但是理论水平普遍较低,而机关、院校、科研机构的人才,又普遍缺乏一线保障时间经验。三是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人才群体结构不合理。我军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人才大部分分布于机关、院校和科研机构,而一线部队的保障人才则较少。而在一线部队的保障人才之中,高级人才缺乏,中级人才也不足。
三、培养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人才的基本要求
首先,人才的培养方向要与维修保障需求相一致。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人才培养的直接目的是满足装备保障建设和装备保障活动的需求。装备保障建设和装备保障活动对人才的最基本需求,就是培养政治合格、作风过硬、求实创新、技术精湛的高素质装备维修保障人才。
其次,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要结合起来,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这也是根据维修保障人才成长规律提出的一项要求。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注重培养过程中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实践活动的连续性,使人才培养始终同新军事变革伟大实践相结合,才能进一步推动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有效转变。
再次,不同级别与类别人员的培养要统筹协调。航空装备保障人才队伍具有多领域、多类型、多层次的特点。人员的思想水平、技术水平以及创新能力各有不同,因此,要特别注意按照岗位、技术级别及能力高低等方面的不同,实施分级分类培训,保持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相统一。
最后,保持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人才培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其内在素质的不断优化提高的过程。坚持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这一要求,就是航空装备保障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
四、培养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人才的措施
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人才的培养是一个观念需要及时更新、体制需要适时调整、模式需要不断创新的系统工程。
第一,更新旧的培养观念。当今世界,战争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我军处于由机械化向信息化建设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军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军事任务的多样化,使得对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人才的培养观念应更新。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不仅仅关于技术问题,它还包含了政治、军事和经济等多方面属性,因此,航空装备保障人才必须是综合政治、经济、技术和经济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第二,培养模式的创新。一是要改变学历教育的单一方式,装备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具有连续性,内容和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求保障人才不断更新、补充、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二是要走军民结合培养的道路,人才的培养要依托国民教育和培训体系,不断走创新发展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维修保障人才,才能为航空装备的保障工作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第三,深化培训体制的改革。人才培养的最终落脚点要归于体制的创新改革上来。我军近年来院校教育的改革持续推进,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存在培训目标不明晰、培训渠道不畅通、培训内容不规范等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呢?答案是:充分发挥院校的教学训练作用,结合国家职业培训和装备系统培训渠道,以军事院校为主导,军民融合式的培养方式,建立教育-培养-训练为一体的机制。与此同时,院校还应该建立完善的学科专业体系,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形成专业教学与装备相适应的学科体系。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让我们看到了现代战争已经是一种不接触的战争了,高科技武器装备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来施行保障,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武器装备的性能。我军担负着空天一体的战略重任,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人才的培养,决定着我军战斗力的发挥,更是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催化剂。
作者简介:赵德春(1964-),男,湖北鄂州市人,副教授,主要从事飞机构造、机械设计与制造的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