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城管系统建设 维护城市品牌形象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tiantian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国内垃圾箱现状调研结果的分析,阐述加强城建管理系统建设,维护城市品牌和民族形象的可行性建议,期冀今天城市因我而美,明天城市因你而美!
  关键词:城市;垃圾箱;形象
  中图分类号:X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2-0039-01
  
  1 国内垃圾箱现状分析
  1.1 大理石垃圾箱
  大理石垃圾箱总体造价要比之前所用的分类垃圾箱低,较普通塑料垃圾箱固然有既无人偷又摔不碎的优势,但是由于过于结实导致搬运困难,且容量小,无垃圾箱盖。垃圾箱内的塑料口袋泄漏之后垃圾箱底部无法清扫、清理。因此,大理石垃圾箱暴露了其容量太小,清运不及时,没有盖子等缺点。垃圾箱及时清运需要人力,而且其也应起到本身优美环境的作用。
  1.2 地埋式垃圾箱
  箱盖露在外,箱体埋在地下,这种可以防止塑料袋乱飞、捡拾人员乱扒垃圾的“地埋式垃圾箱”被大众认可。垃圾箱盖子为踩踏式的,扔垃圾时,人们只需要用脚踩一下,箱盖就会自动打开,即可扔进垃圾。垃圾箱的盖为双层,被扔进去的垃圾非专业人员不能掏出。地埋式垃圾箱内的积水排放、如何清扫是严峻的问题。
  1.3 “突出”型垃圾箱
  设计教育是全民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我们许多市政管理部门为了突出自己的成绩,把垃圾箱漆成红。“红色”是色彩中给人视觉冲击力最为强烈的颜色,这与环境格格不入,既不协调,又不美观。
  1.4 “隐蔽”型垃圾箱
  同“突出”型垃圾箱相反,“设计巧妙”的某旅游景区观光山上的垃圾箱,隐蔽在石道上。垃圾清理困难、工人作业危险,背面就是的陡峭的悬崖……领导在想如何隐蔽垃圾箱时恰恰忽略了安全性问题。
  1.5 忽视科学、过于强调艺术的垃圾箱
  (1)狮子造型垃圾箱。狮子造型垃圾箱曾在中国极为常见。狮子原本在门两侧,却被设计者设计成“垃圾箱”后,不但没有“一举两得”反而影响市容。设计者注重垃圾箱的美观,却忽视了垃圾箱的基本功能。水泥制成的垃圾箱,垃圾根本无法搬运。看守大门的北京狮子是城市的镇宅之兽,将他作为垃圾箱有反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国人把狮子吉祥物做成垃圾箱,这种不尊重中国传统的设计不被世界接受,所以狮子类垃圾箱设计是最大的败笔。
  (2)“花蕾”造型垃圾箱。“花蕾”造型垃圾箱,忽略了垃圾箱的原本功能是既要储存垃圾又要易于装卸。中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用垃圾箱来美化城市,形成垃圾箱怪异造型的流行事态。请问此“花蕾”型设计垃圾箱能容纳多少垃圾呢?
  (3)“信箱”造型垃圾箱。金属信报箱型垃圾箱,造型固然很好看,但实在很难清理,且不易于垃圾存储和搬运。
  1.6 新型可移动式垃圾箱
  胶封不漏水,加盖不跑味,容量两吨多,小车拉着走——这就是可移动式垃圾箱的特性。其优点有:可移动、容量大、封闭好。封闭性好是这种垃圾箱的最大优点,箱体四周没有任何缝隙,除了残土外,任何垃圾都可以收集,包括液体垃圾。由于它的底部是锰钢材质,所以耐腐蚀性特强。有诸多优点的垃圾箱却失掉了最重要的功能——垃圾分类。我国的垃圾箱设计一直在努力真正实现垃圾分类。
  1.7 “分类”垃圾箱
  恐怕只有生物工程硕士以上专业毕业生才会了解有机物投放口和无机物投放口的投放垃圾的区别。所以,有机物投放口和无机物投放口分类垃圾箱注重材料,而忽略社会学。我们一直在努力实现垃圾分类,却在在垃圾箱设计改进的路上跋涉。
  2 可行性建议
  (1)垃圾箱实现体量大、口很小、密封严的设计。口小不易于有害气体的挥发、扩散。
  (2)民众要有良好的分类扔垃圾的习惯,每年法国80%的废弃包装类垃圾都得到了循环处理。63%的废弃包装类垃圾经再处理后被制成了纸板、金属、玻璃瓶和塑料等初级材料,17%被转化成了石油、热力等能源。
  (3)实施可燃、不可燃、玻璃、宝特瓶、铁罐等垃圾分类,实现彻底而仔细的分类标准。例如,日本分类垃圾箱的第一个箱子里是玻璃瓶和易拉罐;第二个箱子里是塑料瓶;第三个箱子里是塑料袋和餐盒;第四个箱子里是废纸和杂志。图示即可。日本也经历过从垃圾分类配文字时期,最后彻底演变成只用世界人民都可看懂的图像说明。
  (4)垃圾箱把世界各种酒瓶由电子分码将瓶子分类,回收垃圾形成产业。回收垃圾会有很高的收入,可以考虑将此收入分给“城市美容师”。
  (5)全民环境健康教育。环境卫生靠市民的自觉性,发达国家的环境卫生既是靠自觉性,并非环卫工人的庞大队伍。中国付出的人力和物力是由于中国市民从小学无环境健康教育,导致给国家城市精神文明建设造成负担。全民环境健康教育应从孩子抓起,全民族的意识必须从小学、中学做起,要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走进企业机关。
  3 结论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的外在表现,亦可上升到一个国家的门面、一个民族的脸面。城市建设管理系统造成我们国家的重大负担,国家投资巨大,却不见成效。垃圾箱作为城市建设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起美化城市环境,维护城市品牌形象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充分加强城建管理系统建设,实现全民环境健康教育,我们城市品牌才能闪亮,民族形象才能提升。
其他文献
摘 要:精细管理是企业提高经济增加值的重要途径,对装备制造板块企业而言,精细管理的重点是成本精细化管理。以中国石油渤海装备制造公司(文中简称公司)为例,阐述了该公司为有效提高经营效益和经济质量,大胆开拓成本管理新思路,从成本预算、成本计划、精细分析、网上核销、过程管控、经营考核等六个方面入手,制定操作可行的管理措施,全面推进成本精细化管理工作。  关键词:  成本预算;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  中图
期刊
摘 要:企业物流已发展成为继节约原材料的“第一利润源泉”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二利润源泉”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基于其在企业实现长足发展中的重要性,以耐克公司的物流系统为例,分析其物流的运作模式和物流系统的体系结构及特点,总结国外先进企业物流的经验,及其对我国企业物流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物流;运作模式;物流管理系统;启示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
期刊
摘 要:通过对明代时期盐商寻则行为的分析,通过官员和商人两大视角,解读中国古代在制度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寻租问题。寻租行为对于商人商业精神的伤害和整个官僚体系的破坏,以小见大的窥视封建统治灭亡的制度层面原因。  关键词:  寻租分析;明代经济;盐业专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1-0054-02    1 文献综述  “寻租”概念从其产生之
期刊
摘要:以2003年至2009年我国沪深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盈余股价回报模型对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稳健性进行了检验,目的在于考察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于会计盈余稳健性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与新会计准则实施前相比,新准则实施后的上市公司盈余稳健性显著降低。   关键词:  新准则;会计稳健性 ;会计盈余; 公允价值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
期刊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普及,网络聊天工具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沟通选择,而由这一沟通方式衍生的Q币也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流行,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从而也引发了Q币是否属于货币范畴的讨论,那么Q币到底是不是属于货币范畴呢?从货币的四大职能出发来论证Q币并非货币。  关键词:  Q币;货币;职能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1-0
期刊
摘要: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主坝原型观测仪器设备安装埋设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为规范各施工单位控制仪器设备安装埋设质量,特编制仪器设备安装总则及各项装备的埋设技术要求,并对其质量控制进行分析,最后根据观测数据进行简单的总结分析。  关键词: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原型观测;埋设技术;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9-0266-02 
期刊
摘 要:萨缪尔森曾经给“政府失灵”下过一个定义:当国家行动不能改善经济效率或当政府把收入再分配给不恰当的人时,政府失灵就产生了。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有关政府部门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环境问题,但仍然不甚理想,“政府失灵”现象非常严重。试图从政府的“经济人”的角度,来探讨环境问题中的“政府失灵”原因和解决办法。  关键词:  政府失灵;环境责任;经济人假设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产业组织理论认为从长期看企业成长会面临管理约束,并表现为“彭罗斯效应”,即企业首先是一个管理型组织,企业的内在框架决定了企业的成长。以“管理约束”为理论基础,分析哈慈集团从成功走向衰落的原因。最后在总结哈慈失败的基础上,对一般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如何突破管理约束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企业成长;管理约束;多元化;管理资源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
期刊
摘 要:综合上海、深圳两个股票市场中的数据,采用Fama和French(1992)提出的著名“三因子模型”,检验了ICAPM在中国股票市场的适用性,结果发现中国股票市场基本符合FF三因子模型,即ICAPM适用中国股票市场,但三个因子对于股票收益横截面的解释力度有所区别,市场β因子的解释力最强,HML次之,SMB最差。  关键词:  跨期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投资组合;三因子模型  中图分类号:F8  
期刊
摘 要:高职教育是以服务区域内的行业企业为宗旨。依托校内外两个平台,按照“学院对接区域、专业对接产业、学生对接职业”的建设思路,通过校企合作,深度融合,资源共享,使“双师型”的教学团队建设、学生的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技能培训与考证等涉及专业建设的系列问题得到具体落实,突破了专业建设的瓶颈,深化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了人才共育的人才培养战略。  关键词:  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应用化工技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