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化工机械学校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并应用于试验班教学,取得了好的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1.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分析企业的用人需求、数控机床操作工岗位能力需求。
(2)研究分析技工学校学生的生源状况及学习的动因。
(3)研究数控机床操作工培养目标定位。
(4)研究岗位能力需求的核心内容以及核心课程的定位。
(5)研究构建就业导向型课程体系(教学模块划分与课程设置)。
(6)研究构建课程教学指导文件编写框架(大纲、计划、教学评价等)。
(7)研究和完善配套的教学资源(师资、教材、教学设施、实训基地等)。
(8)研究课程改革中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9)研究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2. 课题研究的目标
(1)调研企业数控机床操作工岗位群的人才需求和职业能力要求。
(2)开发以就业为导向、能力本位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以学生就业为导向”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新的课程体系。
(3)破除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开发以能力为核心、理论和实操一体化的项目式校本教材,实施一体化与项目式教学模式,探索“教、学、做、考”一体化教学方法。
(4)健全和完备数控专业硬件实施。
(5)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6)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对口率。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首先根据技校生源对象——农村城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就业要求的特殊性,将社会调查着眼于数控机床的“蓝领层”。采用了“问卷调查”、“座谈”、“网上搜寻”等方法调研、收集、分析企业对数控机床操作技术人才的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等相关信息资料,综合分析学校教学情况与企业和学生需求之间的差距,运用 “行动研究法”,针对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本课题的行动研究采用了以下模式。
1. 问题筛选
企业对数控机床操作“蓝领层”人才的需求非常大,为广大的农村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就业空间。根据企业用人要求和对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我们认为技工学校就业教育应该围绕学生能力培养。
2. 理论优选
依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确定我们改革的方向;依据职教专家张明德教授的《职业教育培训模式研究与课程开发》的专题讲座所提供的职业教育理论,确定我们改革的策略和操作框架。依据近年来国内优秀职业院校的成功经验,在借鉴、学习、吸收的基础上加快和改进我们课题研究的进程。
3. 实施与反思
数控专业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了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并应用在实验班验证课程改革方案效果的研究过程中,通过教学检查、课题研讨会等检查实验成效和不足,回头又对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大纲等进行修订和改进加以改进。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
1. 开发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过程为社会调查—岗位能力和知识结构分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内容:①确定专业核心内容和核心课程;②构建就业导向型课程体系;③制订专业培养计划和计划实施方案;④编制课程教学指导文件框架和课程实施计划与改革措施;⑤综合考虑教学资源建设。
(1)专业核心内容和核心课程。专业核心内容应该是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内容。它应该具备几个特征:一是核心内容要为学生提供岗位所需的通用技术和核心技术知识和能力结构;二是核心内容要为学生提供形成岗位专业技能必须够用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三是核心内容要为学生创建就业行为导向,关注学生的就业与人格发展。
通过对就业岗位能力分析确定专业核心内容后,将核心内容进行整合形成能够基本涵盖核心内容的核心课程。围绕核心课程规划整个专业课程设置模块和教学计划。
(2)构建就业导向型课程体系。构建就业导向型课程体系的过程,基于就业岗位能力分析,基于岗位能力要求的核心内容和核心课程的建立过程。
该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学科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观,即课程内容通过就业岗位能力分析而来,课程模块根据就业能力培养过程和教学规律划分,体现出鲜明的就业定向性和科学性,为学生提供了某一工作岗位群所要求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情感态度结构等,同时注意课程之间的相互协调、互补,并渗透人文教育,关注学生的就业与人格发展,以使学生能得到就业单位的认可。
根据就业导向型课程体系框架,数控专业课程分如下5个模块。①职业基础模块:思想品德与法律常识、应用语文、专业数学、专业英语、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企业管理、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②职业技术模块:机械制图与Solidworks、公差与配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基础、电工学、机床电器控制。③职业技能模块:钳工基本技能、电工基本技能、车工技能、CAD/CAM技能、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技能;④职业认证模块:软件综合训练与考证、车工综合实训与考证、数控机床操作工综合实训与考证。⑤校企合作模块:顶岗实习、根据就业单位需要开设技术课、技能课和企业文化课。
(3)课程教学指导文件编制框架。课程教学指导文件应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课程教学过程是有明确目的的人类活动,因此要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得如何的问题。二是课程属于专业教学系统中的一个组成单元,应该依据专业教学目标确定课程教学要求,解决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理性计划、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问题。
(4)关于教学资源建设。
一是完善如下一体化教学平台。①机械加工工艺教学平台:机械加工实训中心有30台普车、10台铣床、1台滚齿机、4台牛头创、1台镗床、2台摇臂钻、1台插床、配套的工卡量具,根据教学要求,还应完成电教化设施的购置和添置机床。②《机械制图》与Solidworks教学平台:多媒体计算机房(局域网) Solidworks软件 虚拟模型库。③数控编程教学平台:多媒体计算机房 数控仿真加工教学软件 校本教材。④数控机床操作实训平台:数控培训中心现有加工中心1台、数控铣床6台、数控车床5台、电火花线切割1台,根据教学规模要求,还应购置两台生产型数铣和电火花机床。⑤CAD/CAM教学平台:多媒体计算机房 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
二是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实施一体化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备理论教学与操作技能教学于一身的过硬本领,以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求教师具备关键能力,能够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中,独立解决不断出现的专业问题。如能正确分析和评价该专业领域的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有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能合理地设计和策划学习过程,组织动员学生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能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有效地驾驭课堂;能正确分析和评价学习成果;还能搞好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管理、协调和沟通工作。现代职业教育中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懂理论、有技能、通心理、会管理的丰富内涵。
三是开发实用的校本教材。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需要、学校的教育理念进行校本教材开发,教材內容力求必需够用、科学实用,在阐述基本理论知识后,针对性地设计思考与讨论题、应用与实训题,并给学生提供能力训练的方法与途径。同时教材的编写一定要关注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课程评价到课程研究等,在内容和体系上有明显特色,达到创建职业行为导向、促进学生职业行为养成的目的。
2. 寻求有效的校企合作途径
学校在寻求有效的校企合作途径中,深入开展市场调查,广泛接触企业,与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探讨人才培养问题,热衷邀请企业人士来校参观考察,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近十年来,学校与多家名优、品牌、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签署了合作办学的协议,并进行了实质性的合作办学。如深圳鸿准模具、上海名古屋、TCL公司、长沙三一重工、湘东化工机械厂等等。
校企合作给学校带来了许多好处:(1)促进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因为学生知道自己将来做什么;(2)学校培养的学生毕业以后有去向,减轻了学校和社会的压力;(3)解决了学校实训基地办学经费不足的负担;(4)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逐步加强;(5)促进学校不断改进专业课程的设置。在课程开发方面,把职业岗位要求作为开发的基础,教育界与企业界相互参透,有很好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够充分展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3. 开发四门核心课程
(1)根据就业岗位能力开发数控车床操作工核心课程:①《机械制图与Solidworks》②《车工》③《数控车床操作工》④“综合素质教育”。
(2)主要教学特色。
一是应用Solidworks辅助《机械制图》教学:①应用Solidworks建造的虚拟模型库,加强学生从三维立体到二维平面、又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的双向思维模式训练,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利用Solidworks多彩的色调和交互式的教学方式和直观的立体图形调动并维持着学生学习制图的积极性。②制作配套课件利用三维动画形象结合制图教学要求讲解投影原理和制图步骤,用模型直接生成工程图,解决求截交线和相贯线的难题,增强学习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空间思维能力。③采用任务驱动法完成常见的五大类零件的制图知识学习和掌握软件绘图技能,加强识图能力和计算机绘图能力培养,淡化手工制图。④利用学习过程的迁移现象产生的正面的积极影响,指导学生在强烈的自主意识作用下有效掌握软件的使用,给制图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从而实现识图和计算机软件绘图双丰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专业技能课程实施一体化与项目式教学,探索“教、学、做、考合一”教学模式。在这次教学改革中,我们破了几十年不变的先理论后实习的教学模式,将专业技能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实施于教学;将教学内容按培养技能型人才要求,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科学地划分为若干个可以有机搭配和组合的项目而应用于教学;在教学方式上,采用在实习现场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学项目;同时项目教学与考核评价相结合,项目考核与职业技能资格等级考证相结合,形成了“教、学、做、考合一”的新的教学模式。
改革理念:“教、学、做、考合一”教学模式,首先体现技工教育教学的现实要求,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教会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就业岗位技术问题的对策行动,并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这是就业教育的成功表现。其次体现企业对就业岗位人才的要求,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急需的数以千万计的生产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企业要求他们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过硬的操作技能和沟通与合作能力。再次体现国家就业教育发展趋势的要求,就业教育与职业资格高度融合,与国家职业资格制度接轨,学生毕业时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技艺技能考取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从技能和资质上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全面得到企业认可。
内涵:该模式以就业能力为依据,整体设计教学方案,立体组织教学策略与资源,将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项目考核、技能鉴定、教学评价集合在一起。通过教与学、学与做、做与考、考核与考证有机结合,有效实施教学全过程。
三是全方位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技工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因为技工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成绩较差,思想品德不够理想的状况,他们没有升学压力,表现出自由散漫,多数还感受不到就业压力,甚至有少数学生还有不良恶习。可他们毕业后将直接走向就业岗位,他们的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效益,直接影响就业质量和学校声誉。由此,就业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品格、知识、能力的综合素质培养,强调做人这一根本。①把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摆在首位,以班级管理为主,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克服不良行为,做遵规守纪、文明礼貌的好学生。②开设思想品德和法律基础课程,引导学生提高辩明是非好坏对错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③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引导学生明确学业、专业、就业、创业之间的必然联系,灌输“以业为本”的思想,明确学习目的,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④要求每一位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⑤举办专题讲座,补充拓展性学习内容,使学生能够从中受到启迪、借鉴和参考。⑥开展各种有益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在活动中感悟人生道理。
四、课题研究的成效与应用推广
1. 课题研究的成效
(1)置受教育者于一体化教学平台之中,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了,综合能力提高快。
(2)教师按要求编写教学指导文件并实施于教学,对专业教学目标和课程基本要求明确,责任心和业务水平提高了,教学效果优于以前,实现了师生知识双赢。
(3)试验班学生参加中级车工职业资格技能鉴定,一次性合格率93.8%,相比以前的最好成绩高出三个百分点。
(4)近两年学生参加省市技能大赛共有16人获奖,两人获技师职业资格,其余获高级工职业资格。为学校赢得荣誉,也为学生自己赢得了就业的自信心。
(5)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生活、实现就业、能够自食其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课题研究的应用推广
(1)具体实施价值。企业迫切需要一批懂技术、能操作、会编程,具有维护保养机床能力的数控技术人才,进行本课题研究,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2)教学改革价值。开发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进行了新的整合,改革研究过程中对专业技能“一体化”教学进行了充分而有效的探索,并且完成了数控专业四门核心课程开发与改革。在学校三个学期的应用过程中,已经为学校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推动学校的就业教育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3)推广应用价值。本课题研究对于数控专业技能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研究理论与成果可扩及到机械类其他专业的教学改革。
(4)深层次开发应用价值。在该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上可提升到高层次复合性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培训;给兄弟学校同类教学改革以启发。
我们从就业实际出发,研究了就业岗位的所需,针对目前职业院校课程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研究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并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以综合就业素质为基础,建立了就业导向型课程体系,同时对《機械制图》、《车工》、《数控车床操作工》、《素质教育》四门核心课程,综合开发了配套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校本教材、电子教案、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较完整的课程内容,在三个试验班级的应用过程中具有可操作性,效果良好。
(作者单位:湖南化工机械学校)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1.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分析企业的用人需求、数控机床操作工岗位能力需求。
(2)研究分析技工学校学生的生源状况及学习的动因。
(3)研究数控机床操作工培养目标定位。
(4)研究岗位能力需求的核心内容以及核心课程的定位。
(5)研究构建就业导向型课程体系(教学模块划分与课程设置)。
(6)研究构建课程教学指导文件编写框架(大纲、计划、教学评价等)。
(7)研究和完善配套的教学资源(师资、教材、教学设施、实训基地等)。
(8)研究课程改革中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9)研究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2. 课题研究的目标
(1)调研企业数控机床操作工岗位群的人才需求和职业能力要求。
(2)开发以就业为导向、能力本位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以学生就业为导向”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新的课程体系。
(3)破除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开发以能力为核心、理论和实操一体化的项目式校本教材,实施一体化与项目式教学模式,探索“教、学、做、考”一体化教学方法。
(4)健全和完备数控专业硬件实施。
(5)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6)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对口率。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首先根据技校生源对象——农村城镇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就业要求的特殊性,将社会调查着眼于数控机床的“蓝领层”。采用了“问卷调查”、“座谈”、“网上搜寻”等方法调研、收集、分析企业对数控机床操作技术人才的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等相关信息资料,综合分析学校教学情况与企业和学生需求之间的差距,运用 “行动研究法”,针对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本课题的行动研究采用了以下模式。
1. 问题筛选
企业对数控机床操作“蓝领层”人才的需求非常大,为广大的农村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就业空间。根据企业用人要求和对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我们认为技工学校就业教育应该围绕学生能力培养。
2. 理论优选
依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确定我们改革的方向;依据职教专家张明德教授的《职业教育培训模式研究与课程开发》的专题讲座所提供的职业教育理论,确定我们改革的策略和操作框架。依据近年来国内优秀职业院校的成功经验,在借鉴、学习、吸收的基础上加快和改进我们课题研究的进程。
3. 实施与反思
数控专业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了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并应用在实验班验证课程改革方案效果的研究过程中,通过教学检查、课题研讨会等检查实验成效和不足,回头又对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大纲等进行修订和改进加以改进。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
1. 开发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过程为社会调查—岗位能力和知识结构分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内容:①确定专业核心内容和核心课程;②构建就业导向型课程体系;③制订专业培养计划和计划实施方案;④编制课程教学指导文件框架和课程实施计划与改革措施;⑤综合考虑教学资源建设。
(1)专业核心内容和核心课程。专业核心内容应该是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内容。它应该具备几个特征:一是核心内容要为学生提供岗位所需的通用技术和核心技术知识和能力结构;二是核心内容要为学生提供形成岗位专业技能必须够用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三是核心内容要为学生创建就业行为导向,关注学生的就业与人格发展。
通过对就业岗位能力分析确定专业核心内容后,将核心内容进行整合形成能够基本涵盖核心内容的核心课程。围绕核心课程规划整个专业课程设置模块和教学计划。
(2)构建就业导向型课程体系。构建就业导向型课程体系的过程,基于就业岗位能力分析,基于岗位能力要求的核心内容和核心课程的建立过程。
该课程体系打破了传统学科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观,即课程内容通过就业岗位能力分析而来,课程模块根据就业能力培养过程和教学规律划分,体现出鲜明的就业定向性和科学性,为学生提供了某一工作岗位群所要求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情感态度结构等,同时注意课程之间的相互协调、互补,并渗透人文教育,关注学生的就业与人格发展,以使学生能得到就业单位的认可。
根据就业导向型课程体系框架,数控专业课程分如下5个模块。①职业基础模块:思想品德与法律常识、应用语文、专业数学、专业英语、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企业管理、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②职业技术模块:机械制图与Solidworks、公差与配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基础、电工学、机床电器控制。③职业技能模块:钳工基本技能、电工基本技能、车工技能、CAD/CAM技能、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技能;④职业认证模块:软件综合训练与考证、车工综合实训与考证、数控机床操作工综合实训与考证。⑤校企合作模块:顶岗实习、根据就业单位需要开设技术课、技能课和企业文化课。
(3)课程教学指导文件编制框架。课程教学指导文件应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课程教学过程是有明确目的的人类活动,因此要解决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得如何的问题。二是课程属于专业教学系统中的一个组成单元,应该依据专业教学目标确定课程教学要求,解决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理性计划、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问题。
(4)关于教学资源建设。
一是完善如下一体化教学平台。①机械加工工艺教学平台:机械加工实训中心有30台普车、10台铣床、1台滚齿机、4台牛头创、1台镗床、2台摇臂钻、1台插床、配套的工卡量具,根据教学要求,还应完成电教化设施的购置和添置机床。②《机械制图》与Solidworks教学平台:多媒体计算机房(局域网) Solidworks软件 虚拟模型库。③数控编程教学平台:多媒体计算机房 数控仿真加工教学软件 校本教材。④数控机床操作实训平台:数控培训中心现有加工中心1台、数控铣床6台、数控车床5台、电火花线切割1台,根据教学规模要求,还应购置两台生产型数铣和电火花机床。⑤CAD/CAM教学平台:多媒体计算机房 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
二是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实施一体化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备理论教学与操作技能教学于一身的过硬本领,以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求教师具备关键能力,能够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中,独立解决不断出现的专业问题。如能正确分析和评价该专业领域的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有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能合理地设计和策划学习过程,组织动员学生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能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有效地驾驭课堂;能正确分析和评价学习成果;还能搞好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管理、协调和沟通工作。现代职业教育中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懂理论、有技能、通心理、会管理的丰富内涵。
三是开发实用的校本教材。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需要、学校的教育理念进行校本教材开发,教材內容力求必需够用、科学实用,在阐述基本理论知识后,针对性地设计思考与讨论题、应用与实训题,并给学生提供能力训练的方法与途径。同时教材的编写一定要关注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课程评价到课程研究等,在内容和体系上有明显特色,达到创建职业行为导向、促进学生职业行为养成的目的。
2. 寻求有效的校企合作途径
学校在寻求有效的校企合作途径中,深入开展市场调查,广泛接触企业,与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探讨人才培养问题,热衷邀请企业人士来校参观考察,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近十年来,学校与多家名优、品牌、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签署了合作办学的协议,并进行了实质性的合作办学。如深圳鸿准模具、上海名古屋、TCL公司、长沙三一重工、湘东化工机械厂等等。
校企合作给学校带来了许多好处:(1)促进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因为学生知道自己将来做什么;(2)学校培养的学生毕业以后有去向,减轻了学校和社会的压力;(3)解决了学校实训基地办学经费不足的负担;(4)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逐步加强;(5)促进学校不断改进专业课程的设置。在课程开发方面,把职业岗位要求作为开发的基础,教育界与企业界相互参透,有很好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够充分展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3. 开发四门核心课程
(1)根据就业岗位能力开发数控车床操作工核心课程:①《机械制图与Solidworks》②《车工》③《数控车床操作工》④“综合素质教育”。
(2)主要教学特色。
一是应用Solidworks辅助《机械制图》教学:①应用Solidworks建造的虚拟模型库,加强学生从三维立体到二维平面、又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的双向思维模式训练,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利用Solidworks多彩的色调和交互式的教学方式和直观的立体图形调动并维持着学生学习制图的积极性。②制作配套课件利用三维动画形象结合制图教学要求讲解投影原理和制图步骤,用模型直接生成工程图,解决求截交线和相贯线的难题,增强学习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空间思维能力。③采用任务驱动法完成常见的五大类零件的制图知识学习和掌握软件绘图技能,加强识图能力和计算机绘图能力培养,淡化手工制图。④利用学习过程的迁移现象产生的正面的积极影响,指导学生在强烈的自主意识作用下有效掌握软件的使用,给制图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从而实现识图和计算机软件绘图双丰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专业技能课程实施一体化与项目式教学,探索“教、学、做、考合一”教学模式。在这次教学改革中,我们破了几十年不变的先理论后实习的教学模式,将专业技能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实施于教学;将教学内容按培养技能型人才要求,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科学地划分为若干个可以有机搭配和组合的项目而应用于教学;在教学方式上,采用在实习现场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学项目;同时项目教学与考核评价相结合,项目考核与职业技能资格等级考证相结合,形成了“教、学、做、考合一”的新的教学模式。
改革理念:“教、学、做、考合一”教学模式,首先体现技工教育教学的现实要求,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教会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就业岗位技术问题的对策行动,并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这是就业教育的成功表现。其次体现企业对就业岗位人才的要求,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急需的数以千万计的生产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企业要求他们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过硬的操作技能和沟通与合作能力。再次体现国家就业教育发展趋势的要求,就业教育与职业资格高度融合,与国家职业资格制度接轨,学生毕业时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技艺技能考取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从技能和资质上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全面得到企业认可。
内涵:该模式以就业能力为依据,整体设计教学方案,立体组织教学策略与资源,将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项目考核、技能鉴定、教学评价集合在一起。通过教与学、学与做、做与考、考核与考证有机结合,有效实施教学全过程。
三是全方位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技工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因为技工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成绩较差,思想品德不够理想的状况,他们没有升学压力,表现出自由散漫,多数还感受不到就业压力,甚至有少数学生还有不良恶习。可他们毕业后将直接走向就业岗位,他们的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效益,直接影响就业质量和学校声誉。由此,就业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品格、知识、能力的综合素质培养,强调做人这一根本。①把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摆在首位,以班级管理为主,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克服不良行为,做遵规守纪、文明礼貌的好学生。②开设思想品德和法律基础课程,引导学生提高辩明是非好坏对错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③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引导学生明确学业、专业、就业、创业之间的必然联系,灌输“以业为本”的思想,明确学习目的,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④要求每一位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⑤举办专题讲座,补充拓展性学习内容,使学生能够从中受到启迪、借鉴和参考。⑥开展各种有益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在活动中感悟人生道理。
四、课题研究的成效与应用推广
1. 课题研究的成效
(1)置受教育者于一体化教学平台之中,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了,综合能力提高快。
(2)教师按要求编写教学指导文件并实施于教学,对专业教学目标和课程基本要求明确,责任心和业务水平提高了,教学效果优于以前,实现了师生知识双赢。
(3)试验班学生参加中级车工职业资格技能鉴定,一次性合格率93.8%,相比以前的最好成绩高出三个百分点。
(4)近两年学生参加省市技能大赛共有16人获奖,两人获技师职业资格,其余获高级工职业资格。为学校赢得荣誉,也为学生自己赢得了就业的自信心。
(5)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参与生活、实现就业、能够自食其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课题研究的应用推广
(1)具体实施价值。企业迫切需要一批懂技术、能操作、会编程,具有维护保养机床能力的数控技术人才,进行本课题研究,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2)教学改革价值。开发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进行了新的整合,改革研究过程中对专业技能“一体化”教学进行了充分而有效的探索,并且完成了数控专业四门核心课程开发与改革。在学校三个学期的应用过程中,已经为学校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推动学校的就业教育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3)推广应用价值。本课题研究对于数控专业技能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研究理论与成果可扩及到机械类其他专业的教学改革。
(4)深层次开发应用价值。在该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上可提升到高层次复合性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培训;给兄弟学校同类教学改革以启发。
我们从就业实际出发,研究了就业岗位的所需,针对目前职业院校课程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研究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并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以综合就业素质为基础,建立了就业导向型课程体系,同时对《機械制图》、《车工》、《数控车床操作工》、《素质教育》四门核心课程,综合开发了配套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校本教材、电子教案、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较完整的课程内容,在三个试验班级的应用过程中具有可操作性,效果良好。
(作者单位:湖南化工机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