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艺育德研究对繁荣新时代文艺,丰富文学艺术宝库;提高社会道德风尚,担负起培根铸魂的使命;面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树立中国新形象有重要现实意义。学界应该通过加强研究力度、拓宽研究范围、挖掘研究深度,进一步推动文艺育德研究。
关键词:文艺育德;研究价值;研究现状;研究路径
一、文艺育德研究价值
(一)繁荣新时代文艺,丰富文学艺术宝库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1]。发挥文艺的育德功能,文艺工作者应当具备德艺双馨的品质,创作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优秀作品。文艺创造要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以生动的笔触和感人的形象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推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前进。这一过程不仅是“育德”,更是间接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使人民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开拓了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新生面。更是间接地繁荣新时代文艺,丰富文学艺术宝库。
(二)提高社会道德风尚,担负起培根铸魂的使命
“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2]。文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之一,必须坚持用文艺引领风尚、带动风气、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提高社会道德风尚。恩格斯曾说,民间故事书的使命是让农民在繁重的劳动之余,傍晚回到家里时消遣解闷,振奋精神,得到慰藉,但是,“民间故事书还有一个使命,这就是同圣经一样使农民有明确的道德感,使他意识到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权利和自己的自由,激发他的勇气并唤起他对祖国的热爱。”[3]
(三)讲好中国故事,树立中国新形象
文艺作品侧面反映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对人的精神成长和价值延续充满关怀。独特的中国文艺作品,不仅滋养了国人的道德情感,更把中国魅力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感受到中国美,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强化对中国的价值认同。提高了世界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人性的思考,对和平的追求。中国故事讲的是中国人自我现状的丰富性,反映的是面对整个宇宙、社会和自然的多种境遇。只有深入发掘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资源,寻找其中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那种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文化宝藏,与世界促膝谈心,才能推出更多被国际社会接受、理解、认同的中国好故事。才能更好地沟通世界、触动他者心灵。
二、文艺育德研究现状
(一)文艺育德的概念界定研究
文艺育德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所能体现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学界许多论文都涉及到文艺育德的内容,但是却没有对“什么是文艺育德”给出一个恰当的定义,直到2004年,沈壮海在《毛泽东文艺育德论探析》中明确定义“文艺育德”即“将文艺作品纳入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系统,借助文艺工作的形式,发挥文艺感召、教育、引导、激励人的作用,帮助人民群众形成革命发展所需要的信仰、情感和斗志”。[4]后来的学者多沿用此概念。
(二)文艺育德的实现路径研究
关于如何实现文艺育德功能,学界基本上是就文艺创作者和作品等方面进行路径的挖掘和探讨。①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来实现“文艺育德”。②遵循文艺创作的规律,创作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艺作品来实现“文艺育德”。③文艺工作者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共同合作来实现文艺育德功能。④文艺作品应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⑤文艺育德的实现必须坚持党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并且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写作。
(三)文艺育德的功能效用研究
关于文艺育德的功能效用,学界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①培养“以德为先”的自我发展思想,培养自身道德追求,培养高层次人才。②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③在革命战争年代,文学艺术可以培育无产阶级道德情感,动员人民群众为无产阶级事业服务,具有阶级性。
三、文艺育德的研究路径
(一)研究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竞争创造动力,学术研究也是一样。通过研究发现,相比较于当下热门的研究内容来讲,学界对于文艺育德的研究总体偏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研究成果数量不多:知网检索“文艺育德”仅得到20余篇文章,大多数还是属于跨学科发表。②研究人员水平参差,难以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③发表期刊质量不高:少数发表在核心期刊,多数发表在高校学报、杂志期刊等。因此,在今后的学术研究实践当中,学界应该在推动文艺育德研究深入开展方面下功夫,增加研究投入、加强研究力度,鼓励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文艺育德展开研究,提升该领域的研究水平。
(二)研究范围需要进一步拓宽
只有在广泛研究事实的基础上,才能总结出形成规律和发展逻辑。通过对现有“文艺育德”相关学术研究成果的分析来看,学界主要集中研究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文艺育德思想,仅王东维研究过周恩来的文艺育德思想。对于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主要领导人的文艺育德思想没有专门的研究,仅在个别研究中作为部分进行了阐述。十八大以来,研究习近平文艺育德思想的文章逐渐增多。今后,对于文艺育德的研究,应该大胆地向未探索过的地方逐步深入,开垦崭新的处女地;应该创新地对已有的资料再次整合,从新的角度拓宽研究范围。一步一步扎实推进文艺育德的研究。
(三)研究深度需要进一步挖掘
在拓宽研究范围德基础上,还要注重课题研究深度的问题。目前学界文艺育德的具体研究大致都停留在对文艺育德的思想来源、概念界定、实现途徑以及现实意义等几个方面的阐述,少有学者就一个具体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因而限制了文艺育德研究的整理质量。就进一步挖掘文艺育德研究深度而言,学界应该注重采取文献研究方法、系统分析的研究方法、比较研究的方法、分类梳理的研究方法、口述采访的研究方法等多种方法开展研究。利用文艺理论、社会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等多门学科知识把文艺育德研究做深做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习近平.之江新语[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64.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4]沈壮海.毛泽东文艺育德论探析[J].高校理论战线,2004(01):23-25.
关键词:文艺育德;研究价值;研究现状;研究路径
一、文艺育德研究价值
(一)繁荣新时代文艺,丰富文学艺术宝库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1]。发挥文艺的育德功能,文艺工作者应当具备德艺双馨的品质,创作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优秀作品。文艺创造要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以生动的笔触和感人的形象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推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前进。这一过程不仅是“育德”,更是间接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使人民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开拓了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新生面。更是间接地繁荣新时代文艺,丰富文学艺术宝库。
(二)提高社会道德风尚,担负起培根铸魂的使命
“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2]。文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之一,必须坚持用文艺引领风尚、带动风气、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提高社会道德风尚。恩格斯曾说,民间故事书的使命是让农民在繁重的劳动之余,傍晚回到家里时消遣解闷,振奋精神,得到慰藉,但是,“民间故事书还有一个使命,这就是同圣经一样使农民有明确的道德感,使他意识到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权利和自己的自由,激发他的勇气并唤起他对祖国的热爱。”[3]
(三)讲好中国故事,树立中国新形象
文艺作品侧面反映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对人的精神成长和价值延续充满关怀。独特的中国文艺作品,不仅滋养了国人的道德情感,更把中国魅力传播到了世界各地,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感受到中国美,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强化对中国的价值认同。提高了世界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人性的思考,对和平的追求。中国故事讲的是中国人自我现状的丰富性,反映的是面对整个宇宙、社会和自然的多种境遇。只有深入发掘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资源,寻找其中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那种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文化宝藏,与世界促膝谈心,才能推出更多被国际社会接受、理解、认同的中国好故事。才能更好地沟通世界、触动他者心灵。
二、文艺育德研究现状
(一)文艺育德的概念界定研究
文艺育德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所能体现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学界许多论文都涉及到文艺育德的内容,但是却没有对“什么是文艺育德”给出一个恰当的定义,直到2004年,沈壮海在《毛泽东文艺育德论探析》中明确定义“文艺育德”即“将文艺作品纳入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系统,借助文艺工作的形式,发挥文艺感召、教育、引导、激励人的作用,帮助人民群众形成革命发展所需要的信仰、情感和斗志”。[4]后来的学者多沿用此概念。
(二)文艺育德的实现路径研究
关于如何实现文艺育德功能,学界基本上是就文艺创作者和作品等方面进行路径的挖掘和探讨。①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来实现“文艺育德”。②遵循文艺创作的规律,创作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艺作品来实现“文艺育德”。③文艺工作者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共同合作来实现文艺育德功能。④文艺作品应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⑤文艺育德的实现必须坚持党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并且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写作。
(三)文艺育德的功能效用研究
关于文艺育德的功能效用,学界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①培养“以德为先”的自我发展思想,培养自身道德追求,培养高层次人才。②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③在革命战争年代,文学艺术可以培育无产阶级道德情感,动员人民群众为无产阶级事业服务,具有阶级性。
三、文艺育德的研究路径
(一)研究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竞争创造动力,学术研究也是一样。通过研究发现,相比较于当下热门的研究内容来讲,学界对于文艺育德的研究总体偏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研究成果数量不多:知网检索“文艺育德”仅得到20余篇文章,大多数还是属于跨学科发表。②研究人员水平参差,难以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③发表期刊质量不高:少数发表在核心期刊,多数发表在高校学报、杂志期刊等。因此,在今后的学术研究实践当中,学界应该在推动文艺育德研究深入开展方面下功夫,增加研究投入、加强研究力度,鼓励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文艺育德展开研究,提升该领域的研究水平。
(二)研究范围需要进一步拓宽
只有在广泛研究事实的基础上,才能总结出形成规律和发展逻辑。通过对现有“文艺育德”相关学术研究成果的分析来看,学界主要集中研究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文艺育德思想,仅王东维研究过周恩来的文艺育德思想。对于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主要领导人的文艺育德思想没有专门的研究,仅在个别研究中作为部分进行了阐述。十八大以来,研究习近平文艺育德思想的文章逐渐增多。今后,对于文艺育德的研究,应该大胆地向未探索过的地方逐步深入,开垦崭新的处女地;应该创新地对已有的资料再次整合,从新的角度拓宽研究范围。一步一步扎实推进文艺育德的研究。
(三)研究深度需要进一步挖掘
在拓宽研究范围德基础上,还要注重课题研究深度的问题。目前学界文艺育德的具体研究大致都停留在对文艺育德的思想来源、概念界定、实现途徑以及现实意义等几个方面的阐述,少有学者就一个具体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因而限制了文艺育德研究的整理质量。就进一步挖掘文艺育德研究深度而言,学界应该注重采取文献研究方法、系统分析的研究方法、比较研究的方法、分类梳理的研究方法、口述采访的研究方法等多种方法开展研究。利用文艺理论、社会动员、思想政治教育等多门学科知识把文艺育德研究做深做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习近平.之江新语[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64.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4]沈壮海.毛泽东文艺育德论探析[J].高校理论战线,2004(01):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