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为此,探讨了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并提出了促进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10035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一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但在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着重分析课堂提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课堂提问目的不明确.有的教师课堂提问漫无目的,随意性很强,最常见的是随口而提的一些“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很多时候学生的回答只是齐声应付“是”“不是”“对”“不对”等.这种随意的提问既没有目的性,也是低效的.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平行线”时,指着黑板上学生任意画的两条直线,问学生:“你能给黑板上的这些直线分类吗?”结果学生按各类标准分类,如颜色、长短、粗细等.这样分类并非不行,但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太远,这里明显教师提问的目的不明确,降低了课堂效率.
2.提问没有启发性.由于受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经验的影响,有些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总是提一些死记硬背的问题.比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一节时,为了了解学生对全等三角形判定的掌握情况.有的教师就问:“什么叫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什么?”学生很流利地背完,教师就很高兴地开始讲授新课.但这种简单记忆性的提问,对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启发性,会让学生索然无味.如果教师在黑板上画两个全等三角形,将问题改为:如右图,在△ABC和△DFE中,(1)已知AB=DF,AC=DE,请补充一个合适的条件,使△ABC≌△DFE;(2)已知∠A=∠D,∠B=∠F,请补充一个合适的条件,使△ABC≌△DFE.显然,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靠死记硬背是很困难的,但这样的提问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问题设计门槛太高,学生没有同等学习的机会
教师的课堂提问应当使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均能有一定的思考区域,掌握一定的知识.但我们在课堂上经常见到很多教师提出问题后,大部分学生无从下手,只有极个别的学生有一点点思路,课堂出现一种沉默状态.究其原因是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的问题偏难、偏怪或过于笼统,导致绝大多数学生无法接受,难以理解,思考后一无所知.这样长期下来会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自信心.
4.教师急于求成,不给学生思考时间 .教师总想在课堂上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为了节省课堂时间,或赶教学进度,有些教师往往在提出问题一两秒后就要求学生回答,而学生由于思考时间太短,准备不足,根本无法立刻给出答案,而教师或迫不及待地暗示、启发,或立即换人回答,或自己立刻给出答案.这样的课堂提问,对学生而言,没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是一种低效的课堂提问.
二、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1.提问要目的明确.课堂提问不是随意的,提问的问题目的必须明确,所提的问题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或为复习旧知识,或为引入新课提问,或为组织学生的定向性提问,或为启发学生的争论性提问,或为总结归纳提问等.因此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围绕教材、学生和课堂活动,精心设计问题,弄清要提出哪些问题,每个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每次提问要解决什么问题,使每次提问都是有效的、有意义的.
2.提问要难易适中,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课堂提问是否有效,应该体现在问题提出后,有多少学生能认真地进行思考和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果问题太简单,则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随声附和的回答无法反映思维的深度,不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如果问题太难,学生不知所云,则失去了提问的意义.因此,课堂提问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的整体水平,兼顾到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而课堂提问的目的则是要促进全体学生积极思考,要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准备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课堂提问不能只向少数学生定向提问,而将大部分学生“遗忘”.因此,课堂提问要有层次,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问答中来.
3.提问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要学会“等待”,应视问题的难易程度,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探索的时间,让学生及时地调整思维,进行广泛、深入的思考,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补充或修改他们的回答,这对提高学习效果具有巨大的作用.
“善教者必善问”,善问是一种艺术,只有善问,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活.在课堂提问中,只要我们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问题,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角度和表达,就一定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黄桂坚)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10035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一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但在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着重分析课堂提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课堂提问目的不明确.有的教师课堂提问漫无目的,随意性很强,最常见的是随口而提的一些“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很多时候学生的回答只是齐声应付“是”“不是”“对”“不对”等.这种随意的提问既没有目的性,也是低效的.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平行线”时,指着黑板上学生任意画的两条直线,问学生:“你能给黑板上的这些直线分类吗?”结果学生按各类标准分类,如颜色、长短、粗细等.这样分类并非不行,但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太远,这里明显教师提问的目的不明确,降低了课堂效率.
2.提问没有启发性.由于受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经验的影响,有些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总是提一些死记硬背的问题.比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一节时,为了了解学生对全等三角形判定的掌握情况.有的教师就问:“什么叫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什么?”学生很流利地背完,教师就很高兴地开始讲授新课.但这种简单记忆性的提问,对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启发性,会让学生索然无味.如果教师在黑板上画两个全等三角形,将问题改为:如右图,在△ABC和△DFE中,(1)已知AB=DF,AC=DE,请补充一个合适的条件,使△ABC≌△DFE;(2)已知∠A=∠D,∠B=∠F,请补充一个合适的条件,使△ABC≌△DFE.显然,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靠死记硬背是很困难的,但这样的提问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问题设计门槛太高,学生没有同等学习的机会
教师的课堂提问应当使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均能有一定的思考区域,掌握一定的知识.但我们在课堂上经常见到很多教师提出问题后,大部分学生无从下手,只有极个别的学生有一点点思路,课堂出现一种沉默状态.究其原因是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的问题偏难、偏怪或过于笼统,导致绝大多数学生无法接受,难以理解,思考后一无所知.这样长期下来会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自信心.
4.教师急于求成,不给学生思考时间 .教师总想在课堂上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为了节省课堂时间,或赶教学进度,有些教师往往在提出问题一两秒后就要求学生回答,而学生由于思考时间太短,准备不足,根本无法立刻给出答案,而教师或迫不及待地暗示、启发,或立即换人回答,或自己立刻给出答案.这样的课堂提问,对学生而言,没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是一种低效的课堂提问.
二、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1.提问要目的明确.课堂提问不是随意的,提问的问题目的必须明确,所提的问题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或为复习旧知识,或为引入新课提问,或为组织学生的定向性提问,或为启发学生的争论性提问,或为总结归纳提问等.因此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围绕教材、学生和课堂活动,精心设计问题,弄清要提出哪些问题,每个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每次提问要解决什么问题,使每次提问都是有效的、有意义的.
2.提问要难易适中,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课堂提问是否有效,应该体现在问题提出后,有多少学生能认真地进行思考和得出正确的结论.如果问题太简单,则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随声附和的回答无法反映思维的深度,不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如果问题太难,学生不知所云,则失去了提问的意义.因此,课堂提问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的整体水平,兼顾到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而课堂提问的目的则是要促进全体学生积极思考,要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准备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课堂提问不能只向少数学生定向提问,而将大部分学生“遗忘”.因此,课堂提问要有层次,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问答中来.
3.提问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要学会“等待”,应视问题的难易程度,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探索的时间,让学生及时地调整思维,进行广泛、深入的思考,使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补充或修改他们的回答,这对提高学习效果具有巨大的作用.
“善教者必善问”,善问是一种艺术,只有善问,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活.在课堂提问中,只要我们从学生认知水平出发,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问题,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角度和表达,就一定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