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是一门艺术,作为教师怎样将这门艺术演绎得更精彩,关键就要懂得怎样去正确的爱学生。本文从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撷取“学会感动”、“学会糊涂”、“学会惩罚”、“学会宽容”以及“学会施舍”五个方面来论述这一观点。
[关键词]:师爱艺术 教育方法 教学生活
一次偶然的机会,读到一本《什么是教育》的书,书中雅斯贝尔斯的一段话至今仍言犹在耳:“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灵魂呼唤另一颗灵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是人本教育,抓住学生的心灵,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咀嚼这段话,让我想到:要爱学生,让爱为学生的一生奠基。何为爱,每个老师都会有自己爱的方式和内容。
一、学会感动
“老师笑了”,望着学生们因为我的微笑而欢呼雀跃,我没想到原来自己这么受关注,更没想到学生这么容易满足,我的心里不由升起一股暖意,这时方感觉到自己和学生的距离是如此接近。“老师,这是我送你的一幅画。”刚出差回来,几位同学献上了引以为豪的“杰作”,寥寥几笔,简简单单,我不禁哑然失笑,看看孩子的名字,竟然是上午我声嘶力竭百般训斥的一个,这不由得使我心潮涌动。课堂上,一位学生没有专心听课,提醒几次,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我气愤之余,将他的课本扔到地上。放学了,我去送街队,就是这个学生,第一个绕过人群冲到我跟前,挥起小手跟我说:“老师再见”。我虽然也举起了手,但我感觉却是那么的沉重。是啊,多少次在我们看来是那么微不足道的小事,我们全然没有把它放在心上,甚至在我们的心中荡不起丝毫的涟漪,但我们显然是忽略了那些小事在学生心中的重要,也许他等着老师的夸奖,也许他等着老师的肯定,也许他等着老师的期望,也许……但有一点,就是老师在他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改变!可是我们老师呢?在不经意间,我们似乎丢失了一种细微却又必不可少的——那就是感动。有时我觉的自己就是一架麻木的机器,自己的思想意识也僵滞了。是的,那一点点涌流的暖意积聚起来,你就会发现时常会被周围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所感动,那怕是那么一会儿,就在那一刻,才感到幸福所在。
学会感动,听起来有些可笑,但我们真的需要学会感动,只有这样,我们才会释放我们所有爱的能量。
二、学会糊涂
“铃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我拿起教科书,往教室走去,一边走一边想,一周没见这些学生了,见到我时,会怎么样呢?还没到教室,就听见似曾熟悉的声音,只是这声音是那么嘈杂,那么肆无忌惮,我快步靠近教室,往里一看,台下的52位学生,有的在慢条斯理的找书,有的在探头探脑的说话,有的东倒西歪,还有的在玩小动作。此情此景,我一股气直往上涌,但我告诉自己,不能生气!不能生气!我刚要踏进教室门口,忽然体育组的一位老师看见了我,问我出差的情况。此时我灵光一动,果刚才径直走进教室,岂不是师生都尴尬!现在不,装不知道,难得糊涂一次。于是我和同事大声寒暄起来,我的笑声飘进了教室,几个同学看见了我,对其他同学小声叫起来:“老师回来了!老师回来了!”教室忽然静下,和刚才市场般的嘈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有甚者,窗户上,门口还探出了几个小脑袋瓜,然后又迅速缩了回去,对于这一切,我佯装不知。再走进教室,眼前的一幕让我惊喜,让我感动。52位学生,端端正正地坐着,书放得那么整齐。那一节课,没有任何的说教,但我和学生交流的非常融洽,我知道我的“糊涂”让学生很快就调整好自己的心情,投入学习的情境中。小学生可塑性强,有他们年龄的特点,在成人眼中不可思议的事,在他们眼中,却是在自然不过的事。
有时,学会糊涂,给孩子们一个台阶下,给他们尊重,尊重他们的特点,尊重他们的童真,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学会惩罚
在我看来,惩罚是一种“另类爱心“的教育。通过惩罚,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而且感到是一种责任。一个能承担责任的人,才是现代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学会“惩罚”,我的理解是掌握好一个“度”字,即科学地使用处罚。对一些偶尔犯了错误的同学,不妨参考一些教育家的做法:罚犯错的学生画画、唱歌、做好事。彰显学生特长,与其说是罚,毋宁说是一种激励。让惩罚也富有人情味,哪个学生不乐意接受呢?再就是掌握惩罚的主动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批评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调查事件的来龙去脉,不犯“一竹竿打死一船人”的错误。
学会“惩罚”,让老师的爱中多一些理智,添一份深沉!
四、学会宽容
在班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无论怎样严格要求,学生总也避免不了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一阵疾风骤雨,效果却不尽,人意,有时,我们还要学会宽容,当然,不是无原则的纵容迁就。作为一名教师,,果能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不仅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而且能表现出教师的宽大胸怀,也必然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宽容善待学生就意味着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和学生一起去感受和体验。尊重他的人格与自尊心,同情他,支持他,鼓励他,引导他和帮助他。去体验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期待及泄气的心情,去感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渴望。这样教师就不会因一时的冲动或失误,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一位当代的知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这是切断后进生源的重要手段。”对一些所谓后进生教育与转化,某种不良品质的纠正和改造,都需要反复抓,抓反复。班里一位女生,不知是性格原因,还是其它因素,做作业拖拖拉拉,没有上进心。而且软硬不吃,令人伤透脑筋。着急在她身上不起任何作用。不,耐下性子,寻找新的突破口,后来发现她书写比较认真,我就称赞赞她的仔细认真,并在班上交流展览。并和她约法三章:能在认真仔细的基础上,提高做作业的速度,还能得到相关的奖励。没有严厉的呵斥,不作严格的要求,她反而能一反常态,有时比一般的同学还要积极,一点一点的在提高进步。
五、学会“施舍”
教师并不富有,但教师“施舍”的却是多少金钱都买不到的:那就是对学生的赏识、理解、尊重、信任,教师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的人来对待,给他们以尊重和信任的时候,才会激发他们的潜能。尊重每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还要倾情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成长,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取得的成绩,并和学生一同去品尝他们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1977.
[关键词]:师爱艺术 教育方法 教学生活
一次偶然的机会,读到一本《什么是教育》的书,书中雅斯贝尔斯的一段话至今仍言犹在耳:“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灵魂呼唤另一颗灵魂。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是人本教育,抓住学生的心灵,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咀嚼这段话,让我想到:要爱学生,让爱为学生的一生奠基。何为爱,每个老师都会有自己爱的方式和内容。
一、学会感动
“老师笑了”,望着学生们因为我的微笑而欢呼雀跃,我没想到原来自己这么受关注,更没想到学生这么容易满足,我的心里不由升起一股暖意,这时方感觉到自己和学生的距离是如此接近。“老师,这是我送你的一幅画。”刚出差回来,几位同学献上了引以为豪的“杰作”,寥寥几笔,简简单单,我不禁哑然失笑,看看孩子的名字,竟然是上午我声嘶力竭百般训斥的一个,这不由得使我心潮涌动。课堂上,一位学生没有专心听课,提醒几次,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我气愤之余,将他的课本扔到地上。放学了,我去送街队,就是这个学生,第一个绕过人群冲到我跟前,挥起小手跟我说:“老师再见”。我虽然也举起了手,但我感觉却是那么的沉重。是啊,多少次在我们看来是那么微不足道的小事,我们全然没有把它放在心上,甚至在我们的心中荡不起丝毫的涟漪,但我们显然是忽略了那些小事在学生心中的重要,也许他等着老师的夸奖,也许他等着老师的肯定,也许他等着老师的期望,也许……但有一点,就是老师在他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改变!可是我们老师呢?在不经意间,我们似乎丢失了一种细微却又必不可少的——那就是感动。有时我觉的自己就是一架麻木的机器,自己的思想意识也僵滞了。是的,那一点点涌流的暖意积聚起来,你就会发现时常会被周围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所感动,那怕是那么一会儿,就在那一刻,才感到幸福所在。
学会感动,听起来有些可笑,但我们真的需要学会感动,只有这样,我们才会释放我们所有爱的能量。
二、学会糊涂
“铃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我拿起教科书,往教室走去,一边走一边想,一周没见这些学生了,见到我时,会怎么样呢?还没到教室,就听见似曾熟悉的声音,只是这声音是那么嘈杂,那么肆无忌惮,我快步靠近教室,往里一看,台下的52位学生,有的在慢条斯理的找书,有的在探头探脑的说话,有的东倒西歪,还有的在玩小动作。此情此景,我一股气直往上涌,但我告诉自己,不能生气!不能生气!我刚要踏进教室门口,忽然体育组的一位老师看见了我,问我出差的情况。此时我灵光一动,果刚才径直走进教室,岂不是师生都尴尬!现在不,装不知道,难得糊涂一次。于是我和同事大声寒暄起来,我的笑声飘进了教室,几个同学看见了我,对其他同学小声叫起来:“老师回来了!老师回来了!”教室忽然静下,和刚才市场般的嘈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有甚者,窗户上,门口还探出了几个小脑袋瓜,然后又迅速缩了回去,对于这一切,我佯装不知。再走进教室,眼前的一幕让我惊喜,让我感动。52位学生,端端正正地坐着,书放得那么整齐。那一节课,没有任何的说教,但我和学生交流的非常融洽,我知道我的“糊涂”让学生很快就调整好自己的心情,投入学习的情境中。小学生可塑性强,有他们年龄的特点,在成人眼中不可思议的事,在他们眼中,却是在自然不过的事。
有时,学会糊涂,给孩子们一个台阶下,给他们尊重,尊重他们的特点,尊重他们的童真,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学会惩罚
在我看来,惩罚是一种“另类爱心“的教育。通过惩罚,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而且感到是一种责任。一个能承担责任的人,才是现代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学会“惩罚”,我的理解是掌握好一个“度”字,即科学地使用处罚。对一些偶尔犯了错误的同学,不妨参考一些教育家的做法:罚犯错的学生画画、唱歌、做好事。彰显学生特长,与其说是罚,毋宁说是一种激励。让惩罚也富有人情味,哪个学生不乐意接受呢?再就是掌握惩罚的主动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批评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调查事件的来龙去脉,不犯“一竹竿打死一船人”的错误。
学会“惩罚”,让老师的爱中多一些理智,添一份深沉!
四、学会宽容
在班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无论怎样严格要求,学生总也避免不了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一阵疾风骤雨,效果却不尽,人意,有时,我们还要学会宽容,当然,不是无原则的纵容迁就。作为一名教师,,果能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不仅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而且能表现出教师的宽大胸怀,也必然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宽容善待学生就意味着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和学生一起去感受和体验。尊重他的人格与自尊心,同情他,支持他,鼓励他,引导他和帮助他。去体验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期待及泄气的心情,去感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渴望。这样教师就不会因一时的冲动或失误,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一位当代的知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这是切断后进生源的重要手段。”对一些所谓后进生教育与转化,某种不良品质的纠正和改造,都需要反复抓,抓反复。班里一位女生,不知是性格原因,还是其它因素,做作业拖拖拉拉,没有上进心。而且软硬不吃,令人伤透脑筋。着急在她身上不起任何作用。不,耐下性子,寻找新的突破口,后来发现她书写比较认真,我就称赞赞她的仔细认真,并在班上交流展览。并和她约法三章:能在认真仔细的基础上,提高做作业的速度,还能得到相关的奖励。没有严厉的呵斥,不作严格的要求,她反而能一反常态,有时比一般的同学还要积极,一点一点的在提高进步。
五、学会“施舍”
教师并不富有,但教师“施舍”的却是多少金钱都买不到的:那就是对学生的赏识、理解、尊重、信任,教师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的人来对待,给他们以尊重和信任的时候,才会激发他们的潜能。尊重每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还要倾情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成长,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取得的成绩,并和学生一同去品尝他们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