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

来源 :教育新视线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tert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活动教学是指在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建构一些既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又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大量的实验、观察、操作、思考、探究、讨论意味着生物学习过程的活动性,学生要获得生物学知识,既要动手,还要动脑。
  
  一、 寻找“动点”
  
  1、“科学、人文”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动点”。“科学、人文”的学习氛围即民主、和谐、平等、合作的
  师生关系。这种氛围能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激发学生“动点”。如在探究《人的反应速度》时,我首先表演了抛接硬币,一个、两个、三个,其中有成功,也偶尔有失败。成功时,同学们为我鼓掌,失败时为我叹息。此时,师生的关系已经拉近,在不知不觉中已激发了学生的“动点”,当我刚停下,许多同学争着“试一试”。我当即请两位同学上台比赛,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2、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动点”。如在讲《鸟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孤特点》时,课堂上通过折纸飞机比赛,看谁的纸飞机飞得最高最远,研究分析飞得高远的原因:纸材质轻还是重;纸的大小;飞机翅膀大或小;机头折法……最后引导得出:纸飞机要飞得远,必须解决“三个力”——重力、阻力、动力。那鸟是怎样解决空中飞行的这三个力的?引导大家分析讨论课本中的资料,总结得出鸟适于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3、创设生动的教学活动情境,激发“动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着笔墨、多动脑筋,使创设的教学活动情境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活动中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每节课,我会更改电脑桌面背景,将生物科技成果与生物科学家作为桌面,通过猜一猜、听一听、讲一讲、动一动活动,极大的吸引了学生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发很多疑问,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也真正活起来。
  
  二、设计“动法”
  
  1、游戏类。如在介绍《生态系统》一节时,我们设计了两个学生参与的活动:《编制食物链和食物网》,《一个也不能少》。讲到生态平衡时我们设计的是《一个也不能少》。事先编制好一个网,请10位同学出来分别代表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其中一个代表人类。让“人”坐在网中间,其他同学将他抬起来代表生态系统中其他成员支撑着人。当人类破坏某一环境因素如使水污染,同学分析水污染会导致其他成分相继污染。当说到某因素受到污染,代表相应成分的同学就离开。同学一个一个离开,坐在中间的“人”受到的威胁越来越大,也越来越紧张,越来越害怕自己掉下来。通过学生自己体会,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员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人类如果不遵照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破坏环境,最终会遭到环境的报复;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一个也不能少,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2、制作类。在课堂上,我们设计了许多制作活动,如人体骨骼模型、环境污染课件等等,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同时也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如在学习生态系统时,我们设计了《跟我做生态球》的活动,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制作“生态球”及观察中认识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真正含义,通过实验和观察提高学生学习生态环境知识的兴趣,培养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树立环境观念,提高环境意识。
  3、探究实验类。如在探究鱼鳍作用、观察鱼呼吸时,我们没有完全照搬教材,在实验材料、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根据实际作了相应改变。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合作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珍惜生命的良好品德。
  总之,课程中生物学科的价值不只体现在它的结论中,更在于它的发现和发展过程中。教学中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用眼、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动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独立思考,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其他文献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之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可见创新教育是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已经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但是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呆板、枯燥,学生不感兴趣,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如何培养学
期刊
创新教育要求在学生系统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教师要设法让学生在课堂中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让学生迸发出创新的激情。那么在中学化学课堂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与创新意识     质疑是一切创造发明的开始。要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首先要创设一个自然、和谐的教学环境,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毫
期刊
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基础的教育,其根本出发点是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这就为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探讨指明了方向。那么在日常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如何渗透素质教育呢?     一、教好学好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改变传统观念,端正教学思想。化学是中学教学中
期刊
化学习题教学,主要是指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例题讲解、习题处理和作业题、试题评讲等教学活动,它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概念、性质、公式和原理教学的延续和深化,是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双基”、培养和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如何充分发挥习题的功效,开拓思维,培养能力,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下面谈几点教学体会:    一、精选习题,示范讲解,充分发挥例题的作用    例题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理
期刊
想像是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正是有了想像,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则明确提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我国将
期刊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教育是思维活动的教育,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我们数学教学的重心。实施创新教育,就是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现,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创造发展的机会,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
期刊
摘要:本文从培养学生的音准和节奏感、科学的发声方法和优美的声音、标准的歌唱语言、培养学生在歌唱中的感情、歌唱中的舞台表演、歌唱中的艺术风格、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等七个方面论述了在歌唱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对学生学习声乐会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歌唱教学 审美观 培养    我们在歌唱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唱得优美动听,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逐渐形成一种独立的学习方法。这样
期刊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体现新的教育观,现实的、有趣的和探索性的课堂教学活动将会成为数学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满意、愉快、企盼等肯定态度的情感氛围,可以引发学生与教学互动,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让学生愿学、爱学、乐学、会学。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情境    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某种程度上
期刊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对高中学生来说,生物实验教学主要包括常见的仪器、器具、药品的使用能力,还有对实验程序的理解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的处理能力等。    一、让学生明确仪器的原理和药品的特性,是培养学生使用它们的能力的基础    “知其然,应该知其所以然”。对仪器的原理、药品的特性不了解,使用起来就会带有盲目性,就不可能形成使用能力。例如,学生对于低倍镜和高倍镜,经
期刊
精心建构“涵养化育,自然天成”语境下小学课堂教学模式,是我校课堂教学实践教育理念的主阵地,也是建设学校新教育文化的重点领域。为此,就建构“涵养化育,自然天成”语境下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有关问题,谈一谈初步的思考。    一、“涵养化育,自然天成”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    1、具有鲜明的人文性  “涵养化育、自然天成”的课堂,重视人的内在精神的架构,关注理想人格的塑造与提升。课堂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形成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