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的哀愁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xiao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如梨花眉似黛,目幽深,空灵在。轻颦浅笑愁无奈,常敛蛾眉,不干风月,自是悲难耐。
  白苹花满湔裙处,西风吹尽游丝度。却道人比黄花瘦。西楼灯下,清尊素影,借词撒才苦。
  这,便是我眼中的李清照。她因为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被人们记住,那是一种凄冷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美得空前绝后,无人企及。于是,她便被当作“愁”的化身。然而,对她的解读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生于官宦世家,书香门第。官宦家庭的濡染,使她视野开阔,气质高贵;文学艺术的熏陶,使她外美如花,内秀如竹。她不但能享受美,还能驾驭美。“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少女时期的这首《点绛唇》活画出一个一个娇羞矜持的淑女形。可见她年轻时,在驾驭诗词方面,已经如荡秋千般随意自如了。有这样的一个生活底韵,她的人生应该是明亮光鲜无忧无虑的,可是,天意不随人愿,她出身在乱世,这仿佛就注定了她的人生也会动荡不定,哀怨丛生。
  的确,李清照的情感生活是凄苦的。早年,她虽嫁给了一个门当户对、八斗文采的俊才,夫妻二人赌书泼茶,志趣相投。丈夫远行,她的思念便化作了“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若不是生在乱世,将是何等美好的一段姻缘。大抵是天妒红颜吧,才女的命运总是磨难重重,如蔡文姬丈夫早亡,后又被匈奴俘虏般,她的丈夫也先是被流放,后又在回京复职途中急病而亡,这给了她巨大的打击。万幸,她没有被绝望压垮,而是重新振作起来。但她怎么也想不到,几年之后的再婚却是另一个悲剧的开始。丈夫不仅不疼惜她,而且想占有她在逃难途中费尽千辛万苦保留下来的金石文物。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面对丈夫的丑陋行径,她毅然选择了离婚,并用一纸诉状与丈夫对簿公堂。在当时,妻子状告丈夫,无论是否属实都必受一场牢狱之灾。她驾着一叶生命的孤舟迎着世俗的恶浪,以破釜沉舟的胆力做了一场恶斗,那是怎样的刚烈与决绝啊。可悲的是,道学家们却给她扣下了不守贞操的帽子。“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的另一哀愁就是身心颠沛流离,四处流亡。金兵南犯,李清照只有孤身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逃难。这些文物都是丈夫所托,自己参与编写的,是她一生的精神寄托,本想献给朝廷,却在战火中弄得七零八落,这对于一个弱女子而言是多大的身心煎熬?“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国已不国,君已不君,她这个无处立身的国民怎么能不犯愁呢?“至今思项羽,不敢过江东。”她的身心在历史的油锅里忍受着痛苦的煎熬,意气满腔,又为之奈何,那些将领的软弱,竟让她连故乡都只能在醉梦中重见。“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国愁与家愁交织着,使她一生无法释怀。人人都说她的词风南渡后为之一变,谁能体会到这变化后包含的斑斑血泪!“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就是超越时空的孤独。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己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一只風筝在风雨中无助地飘摇。尽管“学诗漫有惊人句”,但她除了遭遇困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是这样的难。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守着一个孤清的小院落,没有亲人来探望,只有秋风卷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如今憔悴,风鬟霜鬢,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纵使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却终究落得个报国无门,情无所托,学无所传,别人看她如同异类。因为在那个时代里,人们大多还是认为“才藻非女子事也”,而她却一直奢望什么关心国事,著书立说,传道授业。面对这样的世道,她像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没有人能读懂她的心,没有人能理解她的志,这种痛楚与哀愁才是最孤最寒的。在她的词中写到“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可最终她也只能孤独寂寞的死于江南。
  “怎一个愁字了得”,当我们偶然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寻寻觅觅的美神,她的哀愁也如黄花般随着瑟瑟西风连绵飘落,她的幽怨缠绵,她的凄凉悲苦,从诗词中潸然而生,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将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和人们的心中。
  千年之后,人们承认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得到了“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这段黄花的哀愁终将随历史远去!
  ——谨以此文纪念李清照逝世861周年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脑小血管病总体负担与卒中后3个月认知功能,探讨脑小血管病总体负担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前瞻性
社会实践已经转眼到了第三天,昨天傍晚,我们来到了浙江绍兴。其实我个人之前在小的时候已经来过一次绍兴参观鲁迅故居了,觉得跟朝花夕拾中描寫的场景差不多,只是百草园让当时的我有些失望。天真的我以为百草园是一个大乐园,但如今重游鲁迅故居却也觉得那块小地方对一个孩子来说确实也是一片乐土了。  但是,沈园却是我第一次来游览,心中还真的是有些许期盼。当导游介绍说这是一个私家园林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盼望着游览沈园
期刊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记  你坐在草庐中,屋子的一面慷慨地大开着面向树丛。我曾见过这样的草庐,在语文课本中《陋室铭》的插图上。  茶叶从你的指缝间坠落,掉到杯底发出清脆悦耳的细碎的响声,如同风吹动挂在窗口的风铃。霎时,心静。  悠悠提起茶壶,白雾霎时间涌动起来模糊了一块空气。水咕咚再咕咚地注入杯中,像在唱着一首信手拈来的歌曲。然后,戛然而止。  无需可以点香渲染,无需用青花瓷杯,无
期刊
你说,城市绵延不绝,你看不到世界的尽头。那双落寞的眼神,一如原始的忧郁。你看不到世界的尽头,可我却看见了你的尽头——在珍妮弗尼号的怀里燃烧,没入了大海,灰飞烟灭。你的
期刊
趵突泉旁,大明湖畔。济南的初夏沐浴在水雾中,宛如仙境,如梦如幻。云雾润蒸华不住,波涛磅礴满关路。就在排排琼楼玉宇中,有一间庭院,朴而不萎,实而不拘,生漆的廊柱,院中的垂柳摇曳着炊烟……  庭院的主人是一位状元。在官场的搏杀中,他选择了隐退,于是涉足奇山异水。他,不禁在此驻足,这间庭院就耸立起来。在午后,在古楼上,在大明湖畔,他喜欢呷着清茶品读一本书,大明湖的荷香扑面而来,而“波涛声震大明湖”的趵突
期刊
点评:禹铭兄学习篆刻师从中原名家王晨先生,在其教诲下,主要着重黄牧甫印风研究。黄牧甫印风字法造形异巧,刀法劲挺爽快,线条光洁润利,虽章法视觉呆板,然内涵丰富灵动,具有强
学习了《归去来兮辞》,感受了陶渊明淡泊名利的高尚节操,羡慕他那种归隐后的生活。但有想要归隐的人,就有想要抛头露面的人,但其实后者这样的人应该算是想要为国尽忠效力。所以我今天想谈一谈一腔热血无处洒的辛弃疾。  原来我只觉得,辛弃疾是一个总爱把军旅生活写进诗词里的人,却不知道,他的背后有着被迫弃武从文的人生经历。“辛弃疾的词不是笔写成的,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永远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
期刊
最好的城市应该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城市。——前苏联著名儿童文学家尼古拉·诺索夫借孩子的视角来表达“better city better life”的主题,俄罗斯人找到了一个独特的方式。走
这是一条“花边新闻”,读来饶有兴味。通过这篇报道,我们知道了:在美国电影界,他们不但每年评一次“奥斯卡”(评出最好的),也每年评一次“金酸莓”(评出最差的)。“金酸莓”
一、概况 徐州矿务局义安煤矿自投产以来,虽经多次通风系统改造,目前仍采用原中央边界抽出式通风。由于生产范围不断扩大,开采 I. Overview Xuzhou Mines Bureau since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