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物理知识可以用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而学生通过对物理的学习,不仅可以掌握基础知识,也可以提高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整体法与隔离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解答问题,在学习中灵活使用。
关键词:整体法;隔离法;初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一、整体法与分离法
整体法是把所有的物体变成一个整体,从整体的角度分析这个整体以外事物对整体产生的作用力,或是它们的作用情况,且不会考虑整体内各个事物的相互作用。隔离法是把需要分析的物体从整个体系中脱离出来,分析该物体以外物体对其造成的影响,其他物体的受力情况不予考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使用这两种方法,可以优化不同教学内容的讲解,提高教学质量。
二、初中物理教学实践
1.整体法与隔离阀在杠杆教学中的实践
整体法的应用是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分析,了解整个物理结构中内部物体与外部物体的相互作用,学习授课内容。而隔离法的应用是对某个物体展开分析。以杠杆的教学内容为例,学生需要选择什么是杠杆,可以根据杠杆的原理画出力臂,明确杠杆的平衡条件。其教学过程是教师会预先准备几个实验工具,为学生演示杠杆形成的原理,让学生把整个杠杆的操作作为一个整体,分析外部条件变化对其产生的影响。同时,学生可以用小组的方式讨论,指出整个操作的几个支点、产生了哪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分别是哪个区域,明确杠杆的五要素。
2.整体法与隔离法在滑轮教学中的实践
对于滑轮的教学,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是动滑轮、定滑轮的定义以及滑轮组的特点及用途,并可以根据要求组装滑轮组。其教学过程是教师先向学生展示构建滑轮组需要的零件,做出一个滑轮组,给学生演示;接着,引导学生把滑轮组作为一个整体,分析外力操作对滑轮组的影响,具体的过程是: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滑轮组的操作方式,尝试用绳子拉动滑轮,观察动滑轮与静滑轮的受力情况。如此,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得到知识。
滑轮教学的重点是了解两种滑轮的作用和拉动滑轮绳子的股数。即教师会在课堂上给出一个例题,在已知的滑轮组中,其重量和货物相加后为500N, 如果用110N的力把重物提起,应用绳子怎样连接,绳子一共有几段,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得出的计算过程是,先求出所需要的绳子段数为4.55,且滑轮组中滑动轮有两个,故绳子应向上方拉,随后按照螺旋线的画法,由外到内画出线的位置。这道例题是算出拉动滑轮组所需要的段数,随后,教师会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计算出绳子的股数。
用这一方式教学,即可以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能掌握该内容所讲的重点,掌握更多的知识。
3.整体法与隔离法在动能、势能教学中的实践
学习动能与势能,是通过观察发现机械能与势能的转化规律,并用类比的方式,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完成知识的迁移。对于该教学内容,整体法和隔离法的使用是:加入生活中的场景,并在课堂上完成实验,由此,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了解到学习的关键点。
比如,教师提出问题:江河中流动的水产生的是动能还是势能;如果在江河上修建大坝,流动的水产生的是哪种能,且水流流动帮助发电机发电,又是哪种能。随后,在课堂上模拟水流流动,用钢珠代替水流,下方用木块阻挡,要求学生记录钢珠下滑后撞击木块时木块移动的距离,由此判断是动能还是势能,并总结出影响动能与势能的因素。
如此,既可以讓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分析,了解动能、势能产生的特点,并在生活案例和实验的多次观察中,发现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规律。同时,它也可以让学生明确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总结出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有哪些,做好记录。
本文对整体法与隔离法做了简单的介绍,又分析了它们在初中物理杠杆教学、滑轮教学、动能与势能教学中的实践,发现其可以让学生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吕国坤.“隔离法”和“整体法”解“连接体”[J].物理教学探讨,2005,23(2):39-41.
[2]张宜强.高中物理的隔离法与整体法[J].技术物理教学,2010,18 (1):25-26.
关键词:整体法;隔离法;初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一、整体法与分离法
整体法是把所有的物体变成一个整体,从整体的角度分析这个整体以外事物对整体产生的作用力,或是它们的作用情况,且不会考虑整体内各个事物的相互作用。隔离法是把需要分析的物体从整个体系中脱离出来,分析该物体以外物体对其造成的影响,其他物体的受力情况不予考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使用这两种方法,可以优化不同教学内容的讲解,提高教学质量。
二、初中物理教学实践
1.整体法与隔离阀在杠杆教学中的实践
整体法的应用是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分析,了解整个物理结构中内部物体与外部物体的相互作用,学习授课内容。而隔离法的应用是对某个物体展开分析。以杠杆的教学内容为例,学生需要选择什么是杠杆,可以根据杠杆的原理画出力臂,明确杠杆的平衡条件。其教学过程是教师会预先准备几个实验工具,为学生演示杠杆形成的原理,让学生把整个杠杆的操作作为一个整体,分析外部条件变化对其产生的影响。同时,学生可以用小组的方式讨论,指出整个操作的几个支点、产生了哪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分别是哪个区域,明确杠杆的五要素。
2.整体法与隔离法在滑轮教学中的实践
对于滑轮的教学,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是动滑轮、定滑轮的定义以及滑轮组的特点及用途,并可以根据要求组装滑轮组。其教学过程是教师先向学生展示构建滑轮组需要的零件,做出一个滑轮组,给学生演示;接着,引导学生把滑轮组作为一个整体,分析外力操作对滑轮组的影响,具体的过程是: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滑轮组的操作方式,尝试用绳子拉动滑轮,观察动滑轮与静滑轮的受力情况。如此,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得到知识。
滑轮教学的重点是了解两种滑轮的作用和拉动滑轮绳子的股数。即教师会在课堂上给出一个例题,在已知的滑轮组中,其重量和货物相加后为500N, 如果用110N的力把重物提起,应用绳子怎样连接,绳子一共有几段,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得出的计算过程是,先求出所需要的绳子段数为4.55,且滑轮组中滑动轮有两个,故绳子应向上方拉,随后按照螺旋线的画法,由外到内画出线的位置。这道例题是算出拉动滑轮组所需要的段数,随后,教师会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计算出绳子的股数。
用这一方式教学,即可以让学生了解滑轮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能掌握该内容所讲的重点,掌握更多的知识。
3.整体法与隔离法在动能、势能教学中的实践
学习动能与势能,是通过观察发现机械能与势能的转化规律,并用类比的方式,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完成知识的迁移。对于该教学内容,整体法和隔离法的使用是:加入生活中的场景,并在课堂上完成实验,由此,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了解到学习的关键点。
比如,教师提出问题:江河中流动的水产生的是动能还是势能;如果在江河上修建大坝,流动的水产生的是哪种能,且水流流动帮助发电机发电,又是哪种能。随后,在课堂上模拟水流流动,用钢珠代替水流,下方用木块阻挡,要求学生记录钢珠下滑后撞击木块时木块移动的距离,由此判断是动能还是势能,并总结出影响动能与势能的因素。
如此,既可以讓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分析,了解动能、势能产生的特点,并在生活案例和实验的多次观察中,发现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规律。同时,它也可以让学生明确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总结出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有哪些,做好记录。
本文对整体法与隔离法做了简单的介绍,又分析了它们在初中物理杠杆教学、滑轮教学、动能与势能教学中的实践,发现其可以让学生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吕国坤.“隔离法”和“整体法”解“连接体”[J].物理教学探讨,2005,23(2):39-41.
[2]张宜强.高中物理的隔离法与整体法[J].技术物理教学,2010,18 (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