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钢琴音乐的发展,有众多音乐大师为钢琴音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如斯科拉蒂、贝多芬、肖邦、李斯特以及二十世纪早期的德彪西。当我们研究其中任何一位大师的音乐创作领域时,会发现他们各自具有独特的音乐语汇,具有迥然不同的风格与特点作为印象派大师的德彪西,他的音乐语汇是有其和声的独特风格形成的。德彪西的作品中很少有严格的对位的复调,他对浪漫主义音乐的和声进行了伟大的改革,他从大自然中用心灵去捕捉素材,从而创造出多姿多彩的印象派音乐。
一、印象主义音乐产生的起因
1.音乐浪漫主义的全盛期进入二十世纪以后,音乐在各方面的表现都变得更为复杂。
2.音乐中的古典形势的运用逐渐总想衰弱。
3.出现了以音乐为手段来描写音乐以外的事物或故事以及富有诗意的情感或带有气氛的倾向有所增强。从此,音乐开始脱离注重形式的纯音乐领域并向着标题音乐的方向发展,其最大的表现之一就是印象主义音乐。
为了说明印象主义音乐,有必要首先从印象主义的绘画加以阐述。印象主义的名称来自莫奈(1840~1926)一幅名为《印象·日出》的油画。这种崭新的艺术完全背离了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一直统治着绘画的忠于自然的原则,创立了一种直接利用外光绘画以及捕捉自然界瞬息即逝的景象的新绘画原则。与此同时,这一运动开始在其他艺术形式中寻求类似的表现。在文学上一些象征主义诗人力求把文学的节奏和声音处理成具有“音乐”的效果。
随着艺术和文学的各种运动,印象主义的音乐也以它的脆弱、装饰性的美和它的刺激感觉的音色而独具一格。代表这一乐派的最重要的作曲家就是德彪西。
二、德彪西和他的钢琴作品
克罗德·阿施尔·德彪西(1862~19I8)生于巴黎近郊,从小跟随肖邦的女弟子弗菜微学钢琴,十一岁进入巴黎音乐学院接受了严格的学院式的训练,熟悉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音乐文化、掌握了精湛的演奏和作曲技巧。在象征主义诗歌和印象主义画派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了他的美学思想与艺术观点。他经常参加马拉美的文艺沙龙,留连往返于画廊之间。从而使他的音乐富于诗情画意。形成了德彪西的独特风格。他的早期钢琴作品还只是抒情性的钢琴小品,如他的两首质朴、轻快的《阿拉拍斯克》(1888),和声功能性很强,调性转换清晰,是传统的三部典式结构,其中和声比较新颖,这虽然不是他的典型作品但已经显露出德彪西的艺术特征。
《贝加摩组曲》(1890)是由《前奏曲》《小步舞曲》和《帕斯比叶》四首作品组成。其中第三首《月光》是德彪西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经常作为独立的钢琴曲目演出。在《月光》一曲中,他运用降3级和弦来代替原来属功能的V级和弦,减弱了和声进行的力度,使音色变得柔和、黯淡一些,非常贴切地描绘了在柔和月光的映照下,景物朦胧的夜景画面。
自《贝加摩组曲》以后德彪西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没有写作重要的钢琴曲,他的精力集中在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和印象主义管弦乐的奠基之作《牧神舞台》等作品上。其间仅有《玛祖卡》(1891), 《为钢琴而作》 (1896)两首钢琴曲。从此,他的印象主义的美学思想基本形成。经过歌剧与管弦乐的写作,他的印象主义的创作手法已趋成熟,以《版画》开始的一系列优秀的钢琴作品中,其印象主义技法则表现得更加明确。
钢琴曲《版画》(1903)更加清晰地表现出印象派绘画的影响,德彪西采用多变化的音色、更广大的表现力和丰富的幻想力把音乐化为视觉式的音响。《版画》曲三首乐曲组成,第一首《塔》表现的是东方寺庙中的佛塔。在作品中使人仿佛看到了佛塔林立的东方庙宇。第二首《格拉纳达的黄昏》,德彪西采用了他喜爱的哈巴拉舞曲节奏并贯穿全曲,具有鲜明的西班牙民族耿舞的特征。这首乐曲结构自由,节奏与调性转变频繁,表达了坐着对绚丽多姿的南国之夜的印象。第三首《雨中花园》用非常细腻的琶音,与法国童谣主体交织在一起,充分发挥了和声的色彩作用。这首乐曲描绘出雨中景物给人瞬间的印象。该曲常被单独演奏。
在中、晚期(1910~1913)创作出的两集《前奏曲》是德彪西的最成熟的作品,印象主义的美学原则和创作技巧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其中的《帆》是印象主义的精品。《帆》全曲基于降B音持续低音上全音阶的全音阶及其增三和弦,造成浮动、闪烁的印象,仿佛波光历历在目。
三、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与特征
德彪西的艺术风格可以归纳为:
1.以精锐的感觉,把风景、事物的瞬间印象自由地写在音乐的世界中,其作品的旋律、节奏和声调都是模糊的,特点是离开清晰,造成模糊的效果。
2.印象主义的和声丰富多彩,在作品以中古调及五声音阶为主。全音阶自由运用变化,使音的世界更多彩多姿。
3.虽然大量采用了不协和音响以及新颖的和声手法,但却不构成任何刺激、粗暴的效果,而始终保持细腻、精致的特点。
4.在钢琴的触键艺术上,他也以细致,柔和、多层次著称,他要求钢琴的演奏要“多暗示”、“少表白”,他运用不同的触键及踏板技巧的结合,创造出一种音色暗法,就象加了面纱般的音降。正如德彪西本人所说:“应使人忘却钢琴是一件以击弦而发音的乐器。
德彪西的这些艺术特征足以说明:印象主义音乐致力于音乐色调的浓淡,光泽的明暗以及意境的渲染。他创造出一个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印象主义音响世界,打开了跨入二十世纪音乐的大门,吸引了世界各国的作曲家,推动了整个二十世纪音乐的发展。
一、印象主义音乐产生的起因
1.音乐浪漫主义的全盛期进入二十世纪以后,音乐在各方面的表现都变得更为复杂。
2.音乐中的古典形势的运用逐渐总想衰弱。
3.出现了以音乐为手段来描写音乐以外的事物或故事以及富有诗意的情感或带有气氛的倾向有所增强。从此,音乐开始脱离注重形式的纯音乐领域并向着标题音乐的方向发展,其最大的表现之一就是印象主义音乐。
为了说明印象主义音乐,有必要首先从印象主义的绘画加以阐述。印象主义的名称来自莫奈(1840~1926)一幅名为《印象·日出》的油画。这种崭新的艺术完全背离了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一直统治着绘画的忠于自然的原则,创立了一种直接利用外光绘画以及捕捉自然界瞬息即逝的景象的新绘画原则。与此同时,这一运动开始在其他艺术形式中寻求类似的表现。在文学上一些象征主义诗人力求把文学的节奏和声音处理成具有“音乐”的效果。
随着艺术和文学的各种运动,印象主义的音乐也以它的脆弱、装饰性的美和它的刺激感觉的音色而独具一格。代表这一乐派的最重要的作曲家就是德彪西。
二、德彪西和他的钢琴作品
克罗德·阿施尔·德彪西(1862~19I8)生于巴黎近郊,从小跟随肖邦的女弟子弗菜微学钢琴,十一岁进入巴黎音乐学院接受了严格的学院式的训练,熟悉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音乐文化、掌握了精湛的演奏和作曲技巧。在象征主义诗歌和印象主义画派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了他的美学思想与艺术观点。他经常参加马拉美的文艺沙龙,留连往返于画廊之间。从而使他的音乐富于诗情画意。形成了德彪西的独特风格。他的早期钢琴作品还只是抒情性的钢琴小品,如他的两首质朴、轻快的《阿拉拍斯克》(1888),和声功能性很强,调性转换清晰,是传统的三部典式结构,其中和声比较新颖,这虽然不是他的典型作品但已经显露出德彪西的艺术特征。
《贝加摩组曲》(1890)是由《前奏曲》《小步舞曲》和《帕斯比叶》四首作品组成。其中第三首《月光》是德彪西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经常作为独立的钢琴曲目演出。在《月光》一曲中,他运用降3级和弦来代替原来属功能的V级和弦,减弱了和声进行的力度,使音色变得柔和、黯淡一些,非常贴切地描绘了在柔和月光的映照下,景物朦胧的夜景画面。
自《贝加摩组曲》以后德彪西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没有写作重要的钢琴曲,他的精力集中在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和印象主义管弦乐的奠基之作《牧神舞台》等作品上。其间仅有《玛祖卡》(1891), 《为钢琴而作》 (1896)两首钢琴曲。从此,他的印象主义的美学思想基本形成。经过歌剧与管弦乐的写作,他的印象主义的创作手法已趋成熟,以《版画》开始的一系列优秀的钢琴作品中,其印象主义技法则表现得更加明确。
钢琴曲《版画》(1903)更加清晰地表现出印象派绘画的影响,德彪西采用多变化的音色、更广大的表现力和丰富的幻想力把音乐化为视觉式的音响。《版画》曲三首乐曲组成,第一首《塔》表现的是东方寺庙中的佛塔。在作品中使人仿佛看到了佛塔林立的东方庙宇。第二首《格拉纳达的黄昏》,德彪西采用了他喜爱的哈巴拉舞曲节奏并贯穿全曲,具有鲜明的西班牙民族耿舞的特征。这首乐曲结构自由,节奏与调性转变频繁,表达了坐着对绚丽多姿的南国之夜的印象。第三首《雨中花园》用非常细腻的琶音,与法国童谣主体交织在一起,充分发挥了和声的色彩作用。这首乐曲描绘出雨中景物给人瞬间的印象。该曲常被单独演奏。
在中、晚期(1910~1913)创作出的两集《前奏曲》是德彪西的最成熟的作品,印象主义的美学原则和创作技巧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其中的《帆》是印象主义的精品。《帆》全曲基于降B音持续低音上全音阶的全音阶及其增三和弦,造成浮动、闪烁的印象,仿佛波光历历在目。
三、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与特征
德彪西的艺术风格可以归纳为:
1.以精锐的感觉,把风景、事物的瞬间印象自由地写在音乐的世界中,其作品的旋律、节奏和声调都是模糊的,特点是离开清晰,造成模糊的效果。
2.印象主义的和声丰富多彩,在作品以中古调及五声音阶为主。全音阶自由运用变化,使音的世界更多彩多姿。
3.虽然大量采用了不协和音响以及新颖的和声手法,但却不构成任何刺激、粗暴的效果,而始终保持细腻、精致的特点。
4.在钢琴的触键艺术上,他也以细致,柔和、多层次著称,他要求钢琴的演奏要“多暗示”、“少表白”,他运用不同的触键及踏板技巧的结合,创造出一种音色暗法,就象加了面纱般的音降。正如德彪西本人所说:“应使人忘却钢琴是一件以击弦而发音的乐器。
德彪西的这些艺术特征足以说明:印象主义音乐致力于音乐色调的浓淡,光泽的明暗以及意境的渲染。他创造出一个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印象主义音响世界,打开了跨入二十世纪音乐的大门,吸引了世界各国的作曲家,推动了整个二十世纪音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