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现阶段职业素质教育中的基本问题,包括基于能力本位的职业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以及建构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职业素质本位;高职教育;课程构建
职业化是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的教育特征,职业素质本位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现阶段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通过职业素质本位教育对学生进行一个基本的范式教育。
一、基于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的基本特征
所谓的职业素质本位就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把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把社会的行业标准以及具体的岗位需求作为基本出发点,通过对职业岗位的剖析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目标,制订教学规划、教学方法,并检验学习效果、评估教育理念的一种实践模式。基于职业素质本位的教育就是塑造学生职业品质以及职业能力的一个过程,是在高职学校教育理念中融入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所以高职学校关于职业素质本位的教育具有以下的特征:
第一,要突出职业素质本位教育的职业性。对于这一点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剖析:首先,职业素质本位教育要根据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岗位的实际需求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要通过理论教育以及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对学生的创造能力、执行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团队意识都要进行综合系统的教育;其次,高职学校在教育过程中要整合资源,充分引用行业以及企业的资源,把企业的文化精神、经营理念与高职学校的校园文化进行有效结合,利用鲜明的行业特征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加强职业素质本位教育的自主性。首先,高职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计划地引导,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制订一个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规划,合理规划时间,提高自主意识。其次,要通过教师的有效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的有效评价在无形之中能帮助学生正视自己,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对学习中的表现做一个综合性的自我评价,高职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自我评价进一步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
第三,重视职业素质本位教育的共育性。这一点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职业素质本位教育的规划上,高职院校整合学校资源,通过各个教学部门以及各院系的共同努力。高职院校要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本位教育的有效性。
第四,职业素质本位教育的实践性。在高职院校中的职业素质本位教育中实践性是最为关键的特征。首先,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本位教育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职业专业性,并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其次,职业素质本位教育要想有效开展就必须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学生通过各种实训、顶岗实习,提高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最后,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素质本位教育提供一个精准的参考数据。
二、建构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的具体策略
1.把企业需要作为基本导向。我国的高职院校教育理念就是把学生的就业能力视为基本宗旨的,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构建一个把市场发展趋势,企业人才需要为导向的教育策略。对此,在高职职业素质本位教育中要把握市场发展趋势。现阶段的市场发展过程中是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的,市场需求日新月异,很多的企业用人需求也在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化,高职院校在进行职业素质本位教育规划的过程中也要了解市场的发展趋势,不要盲目跟风,要注意课程的时效性。
2.把培训职业技能作为重点内容。教育部门明文规定,高职院校教育要把“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作为主要内容。所以在高职院校进行职业素质本位教育中要构建一个系统的课程模式,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案例教学的分析等有效措施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高职学生存在着综合能力较差,专业技能过于单一的缺点,所以在对职业素质本位课程构建的过程中要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提高学生的普适性、通用性的综合能力。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岗位竞争是极其激烈的,在现阶段的高职教学中要进行一些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所以在构建适合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本位教育课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创业教育。
3.把提高综合素质作为根本目标。构建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本位教育课程时,要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沟通、决策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还要重视学生的道德课程。道德教育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职业素质,是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本位教育的关键部分,同时也要强调学生的文化知识理论体系的完整性。
在高职院校中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本位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所以在高职院校中开展职业素质本位教育可以有效地推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敏勤.由能力本位向素质本位转变—职业教育的变革[J].教育研究,2002(5).
[2]姜大源,王泽荣,吴个个.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现象与规律(之一):基于横向维度延伸发展的趋势—定界与跨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8):5,17.
[3]马树超,郭扬.高等职业教育跨越转型提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陈婕,本科,河南信息工程专修学院助教。
关键词:职业素质本位;高职教育;课程构建
职业化是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的教育特征,职业素质本位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现阶段高职院校要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通过职业素质本位教育对学生进行一个基本的范式教育。
一、基于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的基本特征
所谓的职业素质本位就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把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把社会的行业标准以及具体的岗位需求作为基本出发点,通过对职业岗位的剖析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目标,制订教学规划、教学方法,并检验学习效果、评估教育理念的一种实践模式。基于职业素质本位的教育就是塑造学生职业品质以及职业能力的一个过程,是在高职学校教育理念中融入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所以高职学校关于职业素质本位的教育具有以下的特征:
第一,要突出职业素质本位教育的职业性。对于这一点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剖析:首先,职业素质本位教育要根据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岗位的实际需求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要通过理论教育以及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对学生的创造能力、执行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团队意识都要进行综合系统的教育;其次,高职学校在教育过程中要整合资源,充分引用行业以及企业的资源,把企业的文化精神、经营理念与高职学校的校园文化进行有效结合,利用鲜明的行业特征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加强职业素质本位教育的自主性。首先,高职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计划地引导,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制订一个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规划,合理规划时间,提高自主意识。其次,要通过教师的有效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的有效评价在无形之中能帮助学生正视自己,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对学习中的表现做一个综合性的自我评价,高职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自我评价进一步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
第三,重视职业素质本位教育的共育性。这一点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职业素质本位教育的规划上,高职院校整合学校资源,通过各个教学部门以及各院系的共同努力。高职院校要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职业素质本位教育的有效性。
第四,职业素质本位教育的实践性。在高职院校中的职业素质本位教育中实践性是最为关键的特征。首先,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本位教育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职业专业性,并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其次,职业素质本位教育要想有效开展就必须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学生通过各种实训、顶岗实习,提高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最后,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素质本位教育提供一个精准的参考数据。
二、建构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的具体策略
1.把企业需要作为基本导向。我国的高职院校教育理念就是把学生的就业能力视为基本宗旨的,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构建一个把市场发展趋势,企业人才需要为导向的教育策略。对此,在高职职业素质本位教育中要把握市场发展趋势。现阶段的市场发展过程中是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的,市场需求日新月异,很多的企业用人需求也在随着市场变化而变化,高职院校在进行职业素质本位教育规划的过程中也要了解市场的发展趋势,不要盲目跟风,要注意课程的时效性。
2.把培训职业技能作为重点内容。教育部门明文规定,高职院校教育要把“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作为主要内容。所以在高职院校进行职业素质本位教育中要构建一个系统的课程模式,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案例教学的分析等有效措施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高职学生存在着综合能力较差,专业技能过于单一的缺点,所以在对职业素质本位课程构建的过程中要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提高学生的普适性、通用性的综合能力。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岗位竞争是极其激烈的,在现阶段的高职教学中要进行一些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所以在构建适合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本位教育课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创业教育。
3.把提高综合素质作为根本目标。构建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本位教育课程时,要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沟通、决策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还要重视学生的道德课程。道德教育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职业素质,是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本位教育的关键部分,同时也要强调学生的文化知识理论体系的完整性。
在高职院校中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本位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所以在高职院校中开展职业素质本位教育可以有效地推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敏勤.由能力本位向素质本位转变—职业教育的变革[J].教育研究,2002(5).
[2]姜大源,王泽荣,吴个个.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现象与规律(之一):基于横向维度延伸发展的趋势—定界与跨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8):5,17.
[3]马树超,郭扬.高等职业教育跨越转型提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陈婕,本科,河南信息工程专修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