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那银光闪闪的蚕茧

来源 :故事家·花开不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xiao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屈指算来,高老头儿已作古三年。但是他留给我的温暖记忆,如一盏不灭的灯火,一直在我的生命中熠熠生光。
  高老头儿是我初中时的政治老师。刚踏进初中的大门,上的第一堂课便是政治。我们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翘首以待即将揭开神秘面纱的政治老师。谁承想,铃声刚过,一个年近花甲、头发斑白、身材高大的老头儿一堵墙似的站在了教室门口。“完了完了。”大家满满的期待一下子备受打击,当即像泄了气的皮球那样瘪了下去。那个年纪的孩子,都喜欢俊男靓女当自己的老师,看到老头儿老太太,心里就先有了几分排斥,当然,我也没有例外。
  高老头儿似乎没有察觉到这些,他端着讲义,稳稳地“降落”在讲台上,自我介绍开来:“我姓高……”同学们扑哧一声笑起来,长得这么高,居然又姓高。一个胆大的同学嘟囔了句:“原来是高老头儿!”从那天起,大家当面都恭恭敬敬地叫他高老师,私底下却以高老头儿称之。
  高老头儿喜欢给我们讲大道理,更喜欢让我们背政治题,什么“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之类的,必得让我们背到滚瓜烂熟才罢休。一次他上课,当堂抽检背诵情况,叫了好几个人起来都不会背,顿时火冒三丈。其时,坐在窗户边的我正在入神地看着窗外的一头牛。高老头儿见了,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他指着我的鼻子:“你,站起来背一下。”他大概料定我不会背,本是想拿我开刀,杀鸡儆猴。谁知我一站起来,呼啦啦连个结都没打就一长串地背了出来。高老头儿转怒为喜,慷慨激昂地夸了我一通,要大家向我学习。也许就是从那时起,高老头儿认定我孺子可教也,对我特别关心起来。
  那时候我住校,每周日下午背着米袋和一罐腌菜返校,就是一周的口粮。我家里穷,不能像一些同学那样花钱到食堂里打菜,每天只能端着一搪瓷缸硬邦邦的炖米饭回寝室就腌菜吃。
  高老头儿虽不是我们的班主任,但不知怎么了解到了我的情况。有一回,我背着米和菜返校时,被高老头儿叫住,他翻开我的布袋,看了看我带的菜——一罐没有任何佐料的芋头丝。他看着我,意味深长地说了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其实他不知道,那天我带的菜,是上初中以来最好的菜,那天我心里还暗暗揣着高兴,自以为不那么丢人呢。这以后,高老头儿经常吩咐我放学后到他办公室里去,有时是整理作业,有时是帮着批改试卷。我心里惦记着该吃饭了,又不敢违逆老师的旨意,只好老老实实地做事。等我做得差不多了,高老头儿像变戏法似的端进来一大钵饭菜,全是我平时难得吃到的肉、蛋和豆腐之类。“瞧瞧你瘦瘦的样子,快吃,长身体的时候,要多吃才好。”我想推脱,说我回寝室吃吧,高老头儿瞪圆了眼睛,不容我分辩:“都打好了,给我吃掉!”我于是大口大口地吃起来,高老头儿便回归了慈爱的样子,眯缝着眼睛怜爱地看着我,就像看着自己家的小孙女。我從小没见过爷爷,有时候,我感觉他就是我的爷爷,但是我生性木讷,嘴巴笨,竟连句感谢的话都没有说过。如今想来,心中有万分的痛悔。
  初三那年,我鬼使神差地迷上了养蚕。我从村里的小伙伴那里要了一些蚕卵,看着它们孵化成小蚕,便精心地侍弄起来。在农村中学,每年中考前气氛都是极度紧张的,老师们恨不能把所有知识一下子塞满我们的脑瓜子,为的就是学校里能多考出几个“吃皇粮”的。我成绩尚好,被列为种子选手。可惜我心智幼稚,意识不到决定命运的时候就要来了,还像往常一样没有一点紧迫感。下了课,我就从抽屉里搬出我的蚕宝宝,忘我地摆弄着,有时上课也免不了要偷看几眼。
  最过分的是,有一回上早读,我为了跑回村里摘桑叶,居然逃了课。这还了得!班主任大为震怒,但是我死活不说逃课的理由,要不然他肯定要把我的蚕搜出来摔个稀巴烂。可是高老头儿知道我养了蚕,他看过我摆弄纸盒子,还开玩笑说要我卖给他,一元一条。当时我红着脸一言不发,生怕他没收了去,幸亏他很快走开了。随之而来的月考,我的成绩可想而知地下滑了,班主任、语文老师、数学老师、英语老师……大凡中考必考科目的老师都轮番来教训我,给我讲考出去对人生有多么重要。
  这时,正好有一个同学央求我把蚕卖给他。他说他妹妹想养蚕想疯了,到处都找不到,要我行行好,还给开了高价。起先我不肯,求了三次,我终于答应了,千叮咛万嘱咐地要他转告妹妹好好养着。他得了蚕,兴高采烈地抱走了。从那以后,我隔三岔五就问他蚕现在怎么样了,他总是说养得好好的呢,一条都没有死,我便放心了。没有了蚕,再加上老师的严格要求,我开始全身心地投入紧张的复习中。我学习底子还好,成绩又一次次节节攀升。高老头儿每次给我发试卷的时候,都笑眯眯的,眼睛里满是期待的神色。
  那年暑假,我以优异的成绩被师范学校录取,算是离“吃皇粮”仅一步之遥了。我是全村第一个考出去的孩子,父亲非常高兴,专门请来厨师在家里办了几桌谢师宴。那天中午,夏季的烈日也收敛了炽热,变得无比温柔,我家门前的几棵冬青芽树摇曳着,送来凉爽的轻风。高老头儿也来了,他喝得满面通红。临别时,高老头儿把我叫到他身边,摊开手掌,亮出十多个银光闪闪的蚕茧。蚕——买蚕的同学——茧……我一下子全都明白了。
  我真想扑到高老头儿怀里大哭一场,可是却没有勇气。那十几个蚕茧,在夏日里泛着铮亮的光芒。直到今天,仍没有消散。
其他文献
那年夏天,拿到郑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满怀喜悦地憧憬着大学的模样。或是骑上单车走在校园的小路上,或是和朋友一起在夜色弥漫的夏天,听着蝉鸣,闻着泥土的味道,或是在早春的季节,邂逅一场花开的盛宴,郁郁葱葱的花木和日光一起,迎接生命的怒放。隆隆夏日,当我遇见郑州大学那天,发现我的所有期许都在这个校园里。就这样,郑州大学就像是心间的一点痣,在我即将度过的四年时光里,温润我所有的期盼。  眉心痣一点,厚山德
期刊
10月的夜晚,风中夹着一丝微凉,橘子洲头人影幢幢,人们都在等待着江对岸绚烂的烟火表演,唯独我一人背向而立看着朦胧夜色下的岳麓山,彼时,苏欣的学校在山脚若隐若现。正出神的瞬间,我肩膀被拍了一下,苏欣开口说:“表演快开始了。”  我转过身,满目的空旷与冷清忽然被一声震响打破,紧接着一簇又一簇的烟花于空中迸裂,奔涌出五颜六色的璀璨光华。那极致耀眼的光辉一遍遍烫过清冷的夜空,瞬间的低暗又被下一个瞬间的光芒
期刊
每个人都有深藏心底的小小梦想,为了它,我们甘愿付出所有的青春,也正是因为它,我们的青春才变得无可复制,就像在世界上绝对寻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人的青春也都是独一无二的。  書桌上做完的试卷慢慢变厚,草稿纸却慢慢变薄,笔筒里的碳素笔芯空了一根又一根,我觉得,我离梦想越来越近了!“东师”,等我。  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一遍又一遍读着上面的字:东北师范大学,化学系……回忆着披星戴月的那些夜晚,我
期刊
报志愿的时候,高三的同桌说:“高考的美丽在于阴差阳错。”广告学是我报的第四个专业,当时只是因为不知道选什么专业又不想空着被调剂而写上它,没想到最后竟会被它录取,从此贴上“广告人”的标签。  我开始以为广告学主要是文案和设计,跟亲友同学说自己的专业是广告学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做设计很赚钱哦。”大学舍友也说她当时报这个专业纯粹想在大学画画做设计。但其实广告学的专业课可不止这两类,简单列一下我学过的
期刊
青春的风,随着年轻的足迹,开始渐渐一路攀升,好在大家都有一个不错的结局,无论曾经有过什么过去,一阵风吹过,一切都变得如此平静。  第一次见到阿志的人,一定会多看一眼,这是他最不喜欢的,他讨厌别人眼神里的怜悯、嘲讽还有些说不出的戏谑。我认识阿志的时候,我们还是高二。  那个时候刚分班,我和他坐同桌。因为阿志是学霸,班主任很关注他,还有一个是他的脸因为小时候被火烧伤而有很多疤痕,在背地里有些促狭的男生
期刊
我们都将面对不可预知的前路,也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但我知道,纵然世间变幻如云,时光旖旎而行,我们还在这里便是上天最好的恩赐。  1  在所有人都向往荧幕、小说里那些兵荒马乱的青春岁月时,我却一无所感,大抵是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均逃不过平凡普通这些字眼,所以,对离我太遥远的东西听之任之,心血来潮的时候写写随笔,在文字的世界里留下斑驳的印迹。  只是,平静的生活镜片在随笔记本掉在地上那刻被打破。你從
期刊
标签:秘密;暗恋;美好  高一的青春带着些稚嫩的味道,我曾在这样的季节遇见他。16岁的我喜欢做梦,氤氲雾气里的暖阳,时常有着淡淡的光。骑着单车,在大晴天的日子里闲逛,微凉的风吹起发梢儿,耳边是布谷鸟低音炮的欢调。  課间他习惯站在窗户旁边朝外看,而我要做的就是每节课从他旁边经过,去上洗手间,或者假装去找隔壁班的同学,或者就是单单站在他视线看得到的位置,然后注视着楼下熙熙攘攘的人群,其实内心紧张到不
期刊
这么多年,我描绘过各种山水、花鸟,最念念不忘的是我第一次成功画出的银杏,亦是奶奶钟情的事物。不管是单片银杏叶,还是一大片银杏树,仅仅简单的勾勒,加上颜色的一层层叠加、晕染,便是最美的图画。  小镇的银杏树有着无数我与奶奶生活的痕迹:那时春天,收获储藏着的银杏果实——白果会被奶奶煮成美味的糖水,香飘四野,引得近邻的孩子们都围坐在银杏树下眼巴巴等着美食;夏天,绿荫阻挡了炎热,我常常坐在秋千上一晃一晃地
期刊
标签:青春;执着;努力  高中是一场盛宴,我们不约而同聚在一起,即使没有轰轰烈烈,即使分道扬镳后,想起来,仍然会觉得热泪盈眶。因为那个季节的青春,花开得正艳。  左左,是我们班的班长,不仅成绩优异,而且性格沉稳,大大小小的事都处理得井井有条。有才华又内敛,关键还能被全班人拥戴的女孩,是不多见的。  每每上课,老师提问到答不出的同学时,几乎都会说一句:“左左,你来。”那个时候,左左成了所有难题的代名
期刊
时光像一阵从头顶上方呼啸而过的风,带走阴雨和迷雾,留下的是澄净如玻璃的明亮天空。那一路走来的磕磕绊绊,都将成为人生最富意义的经历。  8月底的清晨,我又一次在车站送走了一个去外省上大学的好朋友。看着火车“轰鸣”一声隆隆远去,我的心里五味杂陈。  留下来复读,是我自己做的决定。几乎所有人在知道了以后都来劝我,他们说你已经过了二本线为什么还要去折腾?高三受的苦难道你都忘了吗?将就着读个普通二本不也一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