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市北碚区中山路小学重庆400700
【摘要】课堂中的情绪状态可以作为课堂气氛的重要维度, 是课堂中一种群体综合的心理状态,它影响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课堂气氛优化策略
课堂不仅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地方,更是师生的情感、人格等相互碰撞、交融的场所。提高小学品德与生活课课堂教学效果,除了优化教学内容、形式、方法外,课堂教学气氛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课堂气氛主要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它常被比作“组织人格”。正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人格一样,每个课堂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氛围。
1. 课堂气氛的类型
一般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积极的课堂气氛的特征是:学生精神抖擞,认真倾听。在老师的点拨和引导下,学生主动思考,思维敏捷,发言踊跃,是积极向上的课堂。
消极的课堂气氛的特征是:学生没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师生关系冷漠,教师不善于调控课堂,不少孩子做小动作,情绪压抑等。
对抗的课堂气氛的特征是:学生异常兴奋,想干啥就干啥,随心所欲。课堂纪律很差,师生关系对立,教师无法正常上课,常常被打断,甚至不得不停下来维持课堂纪律,是一种失控的课堂状态。
2.优化课堂气氛的基本策略
2.1提高业务素养
教师要学识渊博,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钻研教材、大纲,弄清有关知识的来龙去脉,做到教师下海,学生上岸,使学生一听就懂,这是师生互动的先决条件,也是有效控制课堂气氛的关键所在。
2.2讲求教学艺术
教师在课堂中是引导者,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没有学生的主动投入,师生不可能产生有效的互动,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应该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启发和激励;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接受能力进行教学,启发学生人人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才能达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目的,更好地完成教学。
2.3注重感情投资
课堂教学是充满丰富感情色彩的活动,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情绪环境。教师要面带微笑进行教学,对学生充满爱心,要始终保持对学生有感情的投入,因为师爱是教学过程最优化最基本的条件。
3.优化课堂气氛的方法
3.1暗示
小学生在课堂上时时会注意力分散,导致学习态度的懒散和反应迟缓。于是,我常常利用巡视指导的机会,通过暗示保持学生的学习情绪。如:“周宇同学的发言很精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吧。”“廖一鸣同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你真棒!”“你的回答太妙了!老师为你感到骄傲!”……这些“无意”式的表扬,促进了品德与生活课实效。
3.2鼓励
小学生争强好胜,他们渴望周围人对自己的尊重,希望得到老师对自己的肯定和赞扬。恰当的鼓励可使学生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从而也强化了求知的欲望,当一位后进生积极参加讨论,把问题回答正确了,我连忙鼓励他:“你真能干!”当大家都为他竖起大拇指时,全体同学的学习热情也高涨起来了。当一位同学在老师的提示下也未能准确回答问题时,我鼓励他:“没关系!老师相信你能行!”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有利于师生默契配合气氛的形成。
3.3悬念
我们知道,设置悬念可以促进小学生的探求心理转化为现实的学习愿望。对此,我在教学中有意地设置了悬念。例如我执教《团结力量大》一课,我在新课引入时这样说:“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段精彩的动画片,你们想看吗?”顿时,学生的学习热情便被调动起来,兴致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接下来,在“学文明理”这一环节中需要学生动手实验,我又这样要求:“等会儿我们要做实验,老师看哪位孩子听得专心,最会开动脑筋,就让谁来做。”我话音未落,学生便个个正襟危坐,一副生怕落后的样子。这样的谈话与要求,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以保证课堂上紧张、活跃的气氛,提高品德与生活课的实效。
总而言之,教师只要在教学中优化课堂氛围,注重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形成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使参与课堂的一切要素都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就可以提高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实效。
参考文献
[1]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2版.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4
[2]李越,霍涌泉.《心理学理论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2
[3]董奇,周勇.自我监控与智力.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6.11
【摘要】课堂中的情绪状态可以作为课堂气氛的重要维度, 是课堂中一种群体综合的心理状态,它影响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课堂气氛优化策略
课堂不仅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地方,更是师生的情感、人格等相互碰撞、交融的场所。提高小学品德与生活课课堂教学效果,除了优化教学内容、形式、方法外,课堂教学气氛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课堂气氛主要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它常被比作“组织人格”。正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人格一样,每个课堂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氛围。
1. 课堂气氛的类型
一般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积极的课堂气氛的特征是:学生精神抖擞,认真倾听。在老师的点拨和引导下,学生主动思考,思维敏捷,发言踊跃,是积极向上的课堂。
消极的课堂气氛的特征是:学生没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师生关系冷漠,教师不善于调控课堂,不少孩子做小动作,情绪压抑等。
对抗的课堂气氛的特征是:学生异常兴奋,想干啥就干啥,随心所欲。课堂纪律很差,师生关系对立,教师无法正常上课,常常被打断,甚至不得不停下来维持课堂纪律,是一种失控的课堂状态。
2.优化课堂气氛的基本策略
2.1提高业务素养
教师要学识渊博,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钻研教材、大纲,弄清有关知识的来龙去脉,做到教师下海,学生上岸,使学生一听就懂,这是师生互动的先决条件,也是有效控制课堂气氛的关键所在。
2.2讲求教学艺术
教师在课堂中是引导者,但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没有学生的主动投入,师生不可能产生有效的互动,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应该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启发和激励;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接受能力进行教学,启发学生人人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才能达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目的,更好地完成教学。
2.3注重感情投资
课堂教学是充满丰富感情色彩的活动,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情绪环境。教师要面带微笑进行教学,对学生充满爱心,要始终保持对学生有感情的投入,因为师爱是教学过程最优化最基本的条件。
3.优化课堂气氛的方法
3.1暗示
小学生在课堂上时时会注意力分散,导致学习态度的懒散和反应迟缓。于是,我常常利用巡视指导的机会,通过暗示保持学生的学习情绪。如:“周宇同学的发言很精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吧。”“廖一鸣同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你真棒!”“你的回答太妙了!老师为你感到骄傲!”……这些“无意”式的表扬,促进了品德与生活课实效。
3.2鼓励
小学生争强好胜,他们渴望周围人对自己的尊重,希望得到老师对自己的肯定和赞扬。恰当的鼓励可使学生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从而也强化了求知的欲望,当一位后进生积极参加讨论,把问题回答正确了,我连忙鼓励他:“你真能干!”当大家都为他竖起大拇指时,全体同学的学习热情也高涨起来了。当一位同学在老师的提示下也未能准确回答问题时,我鼓励他:“没关系!老师相信你能行!”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有利于师生默契配合气氛的形成。
3.3悬念
我们知道,设置悬念可以促进小学生的探求心理转化为现实的学习愿望。对此,我在教学中有意地设置了悬念。例如我执教《团结力量大》一课,我在新课引入时这样说:“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段精彩的动画片,你们想看吗?”顿时,学生的学习热情便被调动起来,兴致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接下来,在“学文明理”这一环节中需要学生动手实验,我又这样要求:“等会儿我们要做实验,老师看哪位孩子听得专心,最会开动脑筋,就让谁来做。”我话音未落,学生便个个正襟危坐,一副生怕落后的样子。这样的谈话与要求,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以保证课堂上紧张、活跃的气氛,提高品德与生活课的实效。
总而言之,教师只要在教学中优化课堂氛围,注重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形成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使参与课堂的一切要素都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就可以提高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实效。
参考文献
[1]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2版.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4
[2]李越,霍涌泉.《心理学理论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2
[3]董奇,周勇.自我监控与智力.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