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化多样性是一个开放的多样性,需要处理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让某种文化形式注入跟时代相吻合的发展条件,促使其丰富才是维护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所在。文化多样性教育既然是价值观的教育,必须要按照价值观教育的方法进行。文化多样性性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尊重的教育。
关 键 词 文化多样性;传承;创新;尊重
作者简介 陈红,北京教育学院社会科学系,副教授
文化多样性的存在,让整个人类世界的文化充满着绚丽的色彩,彰显着人类自身创造的力量。但是,为什么维护文化多样性会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主题?教育在文化多样性教育中,所起的作用非同一般。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文化多样性教育又跟其倡导的哪些教育相融合,成为整个世界教育应有的内容?在文化多样性的教育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什么?这些都是本文试图探讨的内容。
一、文化多样性为何成为一个问题?
泰勒在《原始文化——神话、哲学、宗教、语言、艺术和习俗发展之研究》一书中对文化这样概括: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任何能力、习惯的综合体。”这里的文化分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那么,文化的多样性既表现为物质文化的多样性,也表现为精神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的多样性,与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以及人们实践活动的选择性密切相关。前者在人类的早期起着近乎决定性的作用,后者伴随着人类自身的不断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地理环境作为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使得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独特风采,展现出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本质是“人化”,即人按照自己的需求以及能力满足自身需要创造出自己属人的生存空间和精神空间。有着不同地域特征的地区,作为人生存的物质基础,形成了具有自己地域特点的典型文化,产生了自己的宗教信仰,民族习俗,生活习惯等。
如何建造一个地区的民居,要对当地的自然环境有所认识,而同一个地域,由于信仰不同,所建房屋的样式也有所不同。基督教堂哥特式的建筑样式、色彩,就与其所在地的其他民居有很大的不同。由于身份地位的不同,建筑物也有所不同。比如故宫的建造,在建筑面积、风格、理念上,都跟普通的北京四合院有很大的区别。所以,物质文化的形成,更为重要的因素,就是这种凸显人的认识能力与实践能力基础上的选择性与创造性。因此,文化的多样性不仅是事实,更体现为一种作为人的价值追求与精神力量,这是文化多样性形成的内在因素。每一种文化的形成,都是人与自然、人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以及实践能力交织在一起互动的产物。每个族类其具有特色的文化,都凝结着该族类人们的生存智慧、价值追求。因此,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本质上是尊重人的生存自由与选择的权利,即人权与自由。只有人的精神是自由的,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够充满创造的活力,才能维持世界文化生态的稳定和发展。
当不同文化处于与外部世界交往很少或者处于不交往的封闭状态时,文化多样性尽管是一个事实、一种价值选择,它也不会作为一个问题被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但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不同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种族的人群交往愈加密切,文化交流与合作也愈加频繁。但交流中,以西方为代表的强势资本带来的强势文化对其他经济水平低的国家文化的渗透逐渐加强,乃至构成了对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的本土文化的严重威胁,甚至使弱势文化有濒临消亡的威胁。文化多样性(异质性)的破坏最大的灾难是全球文化生态面临“单一化”的威胁,这破坏了不同民族文化的自决权,也破坏了文化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对世界和平构成了威胁。这就使得文化多样性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
国际社会的重大问题,由国际组织来协调解决。1966年11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4届会议发表了《国际文化合作原则宣言》,1999年12月17日,联合国通过《人权与文化多样性》决议,确认文化多样性以及所有人民和国家寻求文化发展是人类文化生活相互增进的一个来源。2001年11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届会议上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文化多样性被首次承认为“人类的共同遗产”。由此,尊重文化多样性,对不同文化采取多元包容的态度,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平等交流与和谐发展的观念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二、文化多样性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关系
教育,特别是具有基础性、系统性的中小学教育,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基础教育是维护文化多样性以及文化发展最为重要的动力和条件。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为此,我们倡导各国进行文化多样性教育。当然,文化多样性教育是一种价值观的教育,即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每个人都具有尊重各民族文化差异性的态度,承认各自民族的文化传统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权利;同时每个人都要具有各民族文化平等的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多样性的教育,并不只是提倡,还通过法律文件性的宣言或原则、联合编写教材以及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世界遗产教育等相关教育活动,全方位地指导并推进各国的文化多样性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就是通过国际组织的倡导、各国政府积极响应而发展起来的。国际理解教育应该有两个向度:一是对同质文化即本地域、本民族、本国内部文化的了解、认识和确认;二是对异质文化的了解、认识和理解。所以,国际理解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区域的人们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宽容,并进而相互合作,共同发展。更为具体地说,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就是在全球各国的公民和儿童中培养和平文化(反对战争和暴力)和文化民主(文化多样性、文化宽容和理解)的意识,使所有人都能够学会与他人和平生活,为沟通发展创造一个和平的环境。其侧重点在于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宽容,目的是学会处理国际社会的诸如环境、贫困、教育不均衡等面临的重大问题,促使世界在和平基础上的共同发展。 世界遗产教育以世界遗产的相关知识为内容,以保护遗产传承文化为目的,在此基础上,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尊重历史文化意识、不同文化互相尊重与学习的意识等。世界遗产是一种文化现象,可以作为国际理解教育的载体,其教育的核心是关注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尊重、关心、责任、合作与和平文化等价值观念是核心理念。
另外一个与之相关的就是可持续发展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通过教育活动,使青少年获得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论认识、形成其价值观念、养成其道德责任、获得相关技能技巧、养成其行为习惯,最终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以尊重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尊重他人的尊严和权利,承诺对所有人的社会和经济公正;尊重后代人的权利,承诺代际间的责任;尊重文化多样性,承诺建设宽容、非暴力、和平的文化;尊重人类生存的环境,承诺保护和恢复地球生态系统;尊重地球资源。
三个教育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其教育虽然各有侧重点,但是其理念有很多的交集。具体体现在:尊重文化多样性、关心本国文化与他国文化、对世界重大问题的共同责任、建立和平文化的观念。由此可以看出,这些教育都要以文化多样性为其核心价值观。之所以说其是核心价值观,是因为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处于这几种教育的核心位置,贯穿于几种教育的始终。
三、文化多样性教育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文化多样性教育的途径很多,无论使用何种方式进行文化多样性的教育,都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文化多样性是一个开放的多样性,需要处理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所有文化形式,永远不是一个完成时,都有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可能性。维护文化多样性,并不意味着永远固守某些文化的原有形式,而是对现有文化的传承,对其他文化的借鉴,对文化丰富和发展的维护,强调的是不同文化的相互适应和融合的过程,这个过程永远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因此,让某种文化形式注入跟时代相吻合的发展条件,促使其丰富才是维护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所在。而世界文化异彩纷呈,争奇斗艳,才是世界文化最具魅力的地方。
其次,文化多样性教育不是纯知识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价值观的教育。虽然文化多样性的教育必须得有文化作为载体,但是文化本身的知识,仅仅是达到价值观的手段,而非目的。文化多样性教育需要建立起来的价值观: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态度,并在此态度基础上,培育多元文化的平等观,以促进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维护世界的和谐发展。
知识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知识教育的实质,是以经验事实为对象,构造、累积、传授、再生经验知识。知识教育在方法上遵循认知理性的规则要求,强调知识的客观性,主要以理解、练习、巩固为主要学习方式。而价值观教育的实质,不是对客观规律的记忆,而在于引导人们进入自主的价值思维和价值评价状态。在价值观教育中,形成正确的价值目标、掌握价值判断的标准和方法、在实践中体悟价值选择所带来的感受,在多次实践和体悟之后形成稳定的价值取向是最为重要的,也是在价值观教育中要抓住的主要环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以体验、感悟、内化为学习方法。
所以,文化多样性教育既然是价值观的教育,必须要按照价值观教育的方法进行,否则,教育的效果会事倍功半的。
再次,文化多样性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尊重的教育。所以,要对尊重本身以及教育方式进行研究。“尊重”的含义有敬重与重视,尊贵与显要等。归纳起来,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意味着对自己和同民族文化的真诚的完整认可,对其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自由选择能力等表示承认,对待不同文化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其中也伴随着对不同文化的欣赏、肯定、支持等评价。尊重与歧视、鄙视、轻视、轻慢、轻蔑、鄙视、藐视、歧视、无视、看不起等态度相对立。尊重的形成与能力、行为价值、应对环境的挑战等因素相关。也就是说,当我们进行尊重教育时,需要对什么是尊重,什么不是尊重的行为,尊重的形成机制,以及尊重的内容要有充分地认识,才能培养学生这样的价值观:尊重一切与本国、本民族不同的他国和他民族的文化,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当作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基础和创造世界文化的丰富资源。
责任编辑/张 丽
关 键 词 文化多样性;传承;创新;尊重
作者简介 陈红,北京教育学院社会科学系,副教授
文化多样性的存在,让整个人类世界的文化充满着绚丽的色彩,彰显着人类自身创造的力量。但是,为什么维护文化多样性会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主题?教育在文化多样性教育中,所起的作用非同一般。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文化多样性教育又跟其倡导的哪些教育相融合,成为整个世界教育应有的内容?在文化多样性的教育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什么?这些都是本文试图探讨的内容。
一、文化多样性为何成为一个问题?
泰勒在《原始文化——神话、哲学、宗教、语言、艺术和习俗发展之研究》一书中对文化这样概括: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任何能力、习惯的综合体。”这里的文化分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那么,文化的多样性既表现为物质文化的多样性,也表现为精神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的多样性,与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以及人们实践活动的选择性密切相关。前者在人类的早期起着近乎决定性的作用,后者伴随着人类自身的不断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地理环境作为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使得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独特风采,展现出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本质是“人化”,即人按照自己的需求以及能力满足自身需要创造出自己属人的生存空间和精神空间。有着不同地域特征的地区,作为人生存的物质基础,形成了具有自己地域特点的典型文化,产生了自己的宗教信仰,民族习俗,生活习惯等。
如何建造一个地区的民居,要对当地的自然环境有所认识,而同一个地域,由于信仰不同,所建房屋的样式也有所不同。基督教堂哥特式的建筑样式、色彩,就与其所在地的其他民居有很大的不同。由于身份地位的不同,建筑物也有所不同。比如故宫的建造,在建筑面积、风格、理念上,都跟普通的北京四合院有很大的区别。所以,物质文化的形成,更为重要的因素,就是这种凸显人的认识能力与实践能力基础上的选择性与创造性。因此,文化的多样性不仅是事实,更体现为一种作为人的价值追求与精神力量,这是文化多样性形成的内在因素。每一种文化的形成,都是人与自然、人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以及实践能力交织在一起互动的产物。每个族类其具有特色的文化,都凝结着该族类人们的生存智慧、价值追求。因此,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本质上是尊重人的生存自由与选择的权利,即人权与自由。只有人的精神是自由的,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够充满创造的活力,才能维持世界文化生态的稳定和发展。
当不同文化处于与外部世界交往很少或者处于不交往的封闭状态时,文化多样性尽管是一个事实、一种价值选择,它也不会作为一个问题被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但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不同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种族的人群交往愈加密切,文化交流与合作也愈加频繁。但交流中,以西方为代表的强势资本带来的强势文化对其他经济水平低的国家文化的渗透逐渐加强,乃至构成了对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的本土文化的严重威胁,甚至使弱势文化有濒临消亡的威胁。文化多样性(异质性)的破坏最大的灾难是全球文化生态面临“单一化”的威胁,这破坏了不同民族文化的自决权,也破坏了文化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对世界和平构成了威胁。这就使得文化多样性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
国际社会的重大问题,由国际组织来协调解决。1966年11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4届会议发表了《国际文化合作原则宣言》,1999年12月17日,联合国通过《人权与文化多样性》决议,确认文化多样性以及所有人民和国家寻求文化发展是人类文化生活相互增进的一个来源。2001年11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1届会议上通过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文化多样性被首次承认为“人类的共同遗产”。由此,尊重文化多样性,对不同文化采取多元包容的态度,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平等交流与和谐发展的观念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二、文化多样性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关系
教育,特别是具有基础性、系统性的中小学教育,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基础教育是维护文化多样性以及文化发展最为重要的动力和条件。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为此,我们倡导各国进行文化多样性教育。当然,文化多样性教育是一种价值观的教育,即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每个人都具有尊重各民族文化差异性的态度,承认各自民族的文化传统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权利;同时每个人都要具有各民族文化平等的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多样性的教育,并不只是提倡,还通过法律文件性的宣言或原则、联合编写教材以及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世界遗产教育等相关教育活动,全方位地指导并推进各国的文化多样性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就是通过国际组织的倡导、各国政府积极响应而发展起来的。国际理解教育应该有两个向度:一是对同质文化即本地域、本民族、本国内部文化的了解、认识和确认;二是对异质文化的了解、认识和理解。所以,国际理解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区域的人们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宽容,并进而相互合作,共同发展。更为具体地说,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就是在全球各国的公民和儿童中培养和平文化(反对战争和暴力)和文化民主(文化多样性、文化宽容和理解)的意识,使所有人都能够学会与他人和平生活,为沟通发展创造一个和平的环境。其侧重点在于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宽容,目的是学会处理国际社会的诸如环境、贫困、教育不均衡等面临的重大问题,促使世界在和平基础上的共同发展。 世界遗产教育以世界遗产的相关知识为内容,以保护遗产传承文化为目的,在此基础上,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尊重历史文化意识、不同文化互相尊重与学习的意识等。世界遗产是一种文化现象,可以作为国际理解教育的载体,其教育的核心是关注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尊重、关心、责任、合作与和平文化等价值观念是核心理念。
另外一个与之相关的就是可持续发展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通过教育活动,使青少年获得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论认识、形成其价值观念、养成其道德责任、获得相关技能技巧、养成其行为习惯,最终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以尊重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尊重他人的尊严和权利,承诺对所有人的社会和经济公正;尊重后代人的权利,承诺代际间的责任;尊重文化多样性,承诺建设宽容、非暴力、和平的文化;尊重人类生存的环境,承诺保护和恢复地球生态系统;尊重地球资源。
三个教育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其教育虽然各有侧重点,但是其理念有很多的交集。具体体现在:尊重文化多样性、关心本国文化与他国文化、对世界重大问题的共同责任、建立和平文化的观念。由此可以看出,这些教育都要以文化多样性为其核心价值观。之所以说其是核心价值观,是因为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处于这几种教育的核心位置,贯穿于几种教育的始终。
三、文化多样性教育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文化多样性教育的途径很多,无论使用何种方式进行文化多样性的教育,都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文化多样性是一个开放的多样性,需要处理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所有文化形式,永远不是一个完成时,都有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可能性。维护文化多样性,并不意味着永远固守某些文化的原有形式,而是对现有文化的传承,对其他文化的借鉴,对文化丰富和发展的维护,强调的是不同文化的相互适应和融合的过程,这个过程永远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因此,让某种文化形式注入跟时代相吻合的发展条件,促使其丰富才是维护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所在。而世界文化异彩纷呈,争奇斗艳,才是世界文化最具魅力的地方。
其次,文化多样性教育不是纯知识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价值观的教育。虽然文化多样性的教育必须得有文化作为载体,但是文化本身的知识,仅仅是达到价值观的手段,而非目的。文化多样性教育需要建立起来的价值观: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态度,并在此态度基础上,培育多元文化的平等观,以促进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维护世界的和谐发展。
知识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知识教育的实质,是以经验事实为对象,构造、累积、传授、再生经验知识。知识教育在方法上遵循认知理性的规则要求,强调知识的客观性,主要以理解、练习、巩固为主要学习方式。而价值观教育的实质,不是对客观规律的记忆,而在于引导人们进入自主的价值思维和价值评价状态。在价值观教育中,形成正确的价值目标、掌握价值判断的标准和方法、在实践中体悟价值选择所带来的感受,在多次实践和体悟之后形成稳定的价值取向是最为重要的,也是在价值观教育中要抓住的主要环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以体验、感悟、内化为学习方法。
所以,文化多样性教育既然是价值观的教育,必须要按照价值观教育的方法进行,否则,教育的效果会事倍功半的。
再次,文化多样性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尊重的教育。所以,要对尊重本身以及教育方式进行研究。“尊重”的含义有敬重与重视,尊贵与显要等。归纳起来,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意味着对自己和同民族文化的真诚的完整认可,对其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自由选择能力等表示承认,对待不同文化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其中也伴随着对不同文化的欣赏、肯定、支持等评价。尊重与歧视、鄙视、轻视、轻慢、轻蔑、鄙视、藐视、歧视、无视、看不起等态度相对立。尊重的形成与能力、行为价值、应对环境的挑战等因素相关。也就是说,当我们进行尊重教育时,需要对什么是尊重,什么不是尊重的行为,尊重的形成机制,以及尊重的内容要有充分地认识,才能培养学生这样的价值观:尊重一切与本国、本民族不同的他国和他民族的文化,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当作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基础和创造世界文化的丰富资源。
责任编辑/张 丽